有學問的孩子遠走高飛,不能常陪父母,無學問的孩子常在家中與父母相伴,怎麼選擇?

王民小白兔wmxbt


這個問題要是說在幾十年前差不多,但現在已不合不合時宜了。之所以這樣說鄙人認為有以下幾點:現在是什麼時代?信息時代、交通時代!哪去不得。學問?多大的學問才算學問。先農村來說為什麼那麼多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為什麼很多村莊看不到幾個人?為什麼農村荒廢了那麼多良田?是年青人都很有學問?在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很多人高中畢業,初中畢業或者小學畢業(沒有任何歧視意思,實話實說,如有冒犯敬請見諒)都是在外面打工。自從九幾年開始舅伯們第一批南下或北上打工緻富後,誰願意一年到頭守著一畝三分地又髒又累又賺不到錢,不如出去打工看起來不僅光鮮而且比在農村辛辛苦苦幹一年賺的多得多。自此之後就掀起了南下的熱潮。

再說城市如果出生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沒有學問又怎麼樣?往哪跑已經無所謂了,有些人喜歡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就待在本地就行了,喜歡搞事的就天南海北的跑唄!這些跟學問無關,而是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城市跟農村不一樣,前者是心態,後者是生計。

再說一些待在家鄉的,不是說他們沒有學問,反而有些人是有大學問的,他們有能力有情操致力於家鄉的發展。

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生活,大部分人成長的過程大概就是追名逐利的過程吧?


一根成長的線


故鄉留不了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

深有同感。倒不是學問和距離的問題,機緣巧合養家餬口罷了。

我父母養了我們兩兄弟。父母對我從小管理嚴格,動不動就棍棒加身,學習一滑坡就去地裡幹活憶苦思甜,從小還要讓著弟弟玩具,弟弟爭不過就把腦袋往地上撞,兩兄弟犯了錯捱打的都是我,沒帶好頭,弟弟就意思一下。每次我挨批,弟弟趕快學好人,掃地燒火搶著幹。我小時笨得很,多讀了 半年幼兒園 突地開竅,一下子學習就上去了,初中小學不用說,高中也排名靠前。

大學畢業後,在異地他鄉工作,離家鄉幾百公里。閒暇之餘也沒有親朋知己同學老鄉。蹉跎六年,只好在工作地結婚生子。恍恍惚惚小孩將近四歲。

我弟弟幼兒園都斷斷續續,家裡覺得他小管教不嚴,他心思靈動沒放在學習上,拖欠作業玩心重,呼朋喚友吃吃喝喝,好容易高中畢業,去廣東闖蕩四年,再去北京東坡酒樓兩年,後來在成都富士康。他成家比我早,在成都買房,父母都在成都 幫著帶娃和料理家務。

我偶爾去趟成都或者老家,陪陪父母。我老媽有次還說了,費心費力盤你讀大學,走那麼遠,生個兒子像給別人養的一樣,結婚也像是上門女婿,親生父母一年到頭見不到幾回。他們幾次生病住院還只有老弟和他媳婦就近照顧。養兒防老純屬空談,不氣她就萬幸了。春節前老爸還打電話問我過年回去不,今年老弟全家要去老丈人家過除夕。

現實如此。只能怪祖墳山沒有冒青煙,兩輩人不努力了。

要是家裡有皇位或者集團繼承,我們當然會像電視劇《康熙王朝》那樣忠孝兩全,像電視《知否知否》和小說《紅樓夢》一樣,一大家人住一起,天天早晚請安,圍著老祖宗轉,表面和和睦睦宮鬥,背裡爭權奪利落井下石。不像現在老家房子被石頭砸破了都不想修。

也怪我們小輩,要是真有出息,當不成富二代就去創業成就富一代,把父母兄弟親朋弄一塊也沾光。也不至於養家餬口這點奢望,一年到頭也回去不了幾趟。






每次見面老爸都是長篇大論的說教,夾雜他的生活常識和人生哲理。年輕人總聽不進去也不耐煩坐著聽。有些事沒有經歷過是沒法體會的,但我覺得這也許以後用得上,後來就跟老爸建議,不如你寫出來,作為陳家家訓,我們朝夕領會。他很躊躇。


陳睿暄


看到這個題,我就想起了我的一個小同事的親身經歷。

同事是個普通本科畢業,先在私立中學幹了幾年,然後考取編制,分到我們學校的。現在的工資也就是2000多點吧,她也沒說過具體數字,就說這點錢不值得一提!

她有個名牌大學畢業的學霸哥哥。現在在南方某省的一個上市公司工作,好像是該公司的中層以上的領導,年薪很高的。也在南方找到了另一半,老婆是一個大醫院的主任醫師。哥哥和嫂嫂都很出色,他們就成了同事的父親常常誇口的內容,房是孩子給買的,車是孩子買的,這是孩子給的,那是孩子去國外帶回來。


雖然誇的是自己的親哥哥,可是天天聽這些話。小同事心裡也不是很舒服。後來找了個對象,工資也不高,他父親也瞧不上人家,不過同事覺得人不錯,父親也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他們的婚事。但是從心裡覺得女兒嫁給他有點虧,怎麼也得找個像兒子那樣優秀的女婿吧!對人家不冷不熱的。女婿倒也不是很介意,對他們老兩口也很尊敬,從心裡跟他們很是親近。

去年冬天,同事的父親突發心臟病,是女兒和女婿趕緊送去了醫院,後來說是要做心臟支架。給南方的兒子打了電話要他趕緊回來,兒子說有個大項目正談到關鍵時候,回不來,他老婆也出去參加啥學術交流會去了。都回不來,叫妹妹盡心伺候著,缺錢就給他打電話,他先轉過來部分錢先給父親看病。


後來同事小兩口,給父親預約的北京專家做的手術,術後同事老公也天天伺候著老岳父。忙前忙後的毫無怨言,開始同病房的以為是兒子呢,後來才知道是女婿。

老父親病好了,出院後,就對同事老公和顏悅色了很多。他天天提在嘴邊的優秀兒子,第一次沒在提了。

天下的父母沒有一個不想自己孩子有出息,有了出息的,都會遠走高飛,有的甚至走出國門,開始作為父母他們心裡是驕傲的,以他們為榮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發現,他們內心裡真的很需要孩子的陪伴,尤其是有病痛的時候,可是他們回不來,能給父母的最多的就是金錢和電話的問候吧。


就像我的同事一樣,她沒有哥哥優秀,留在了父母身邊,尤其是父親生病需要照顧的時候,不優秀的孩子,卻在身邊默默的照顧你。優秀的孩子有心無力。老父親現在對同事的老公好的不行,再也不是過去的冷言冷語了。

題主問怎麼選擇,給父母一千次選擇的機會,父母都會選擇讓孩子像雄鷹一樣去屬於自己的藍天上盡情的翱翔。即使自己會有一天非常需要孩子的幫助,但父母絕不會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念把孩子自私的拴在身邊。

其實像我同事這樣很好,一個優秀遠走高飛了,一個不是很優秀,留在身邊照顧老人。一個出錢。一個出力盡孝,也挺好。要是就一個孩子就有點慘了!還是現在政策好,趕緊生二胎吧!

朋友們對這個問題有啥看法,分享一下唄!


淺淺的教育


曾經在一個地鐵上偶遇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看我玩手機就問我眼睛累不累,然後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自家的別墅,自己的事業,自己在法國定居的女兒等等。滿心滿臉都是驕傲和自豪。但是很快話鋒一轉,說:“讓孩子留學這一步我是走錯啦!”原來她是感嘆晚年淒涼,雖然事業成功,有別墅有豪車,但卻無法享受天倫之樂。女兒嫁給老外,她嘗試去法國帶孩子,卻無法適應那裡的生活。

所以,從那以後,我改變了對女兒的教育方向,我更追求培養一個孝順的女兒,而不是一個成功的精英。因為社會精英註定無法陪伴在我們的身邊。等到自己老了,炫耀和吹噓子女成功的光環漸漸退去,一定會更加期盼自己生病或老去時能有來自親人實實在在的關心與照顧。

我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省本大學畢業的學生,在父母身邊找到穩定工作,努力幹了二十年,也獲得了高職高薪,生活並不覺得缺少什麼。但如果畢業時我去了外地,事業上其實也無非如此,用老爸的話說,就是無論人生多麼成功或失敗,都是一樣有悲歡。但卻無法在父母身邊陪伴了。

所以,我對女兒的要求是,生活穩定幸福,如果真是學習好,可以留學,但工作生活必須在我身邊。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不是隻有在北上廣深才發光。


Zmcjojo


望子成龍,一代更比一代強是從古至今中國父母的共同願望。絕大多數父母是不會因為子女遠走高飛後是否會孝順而阻擋他們的腳步,如果子女有出息,發展得好可以從精神上物資上更好的孝順父母,過得好,不用父母操心本身也是對父母的孝順。子女如果不孝順,就算住在一起也只會對父母不聞不問,就像對路人甲乙一樣,只能更使父母受到傷害更傷心。所以子女孝順與否和遠走高飛或守在身旁沒有聯繫,孝順與否是和家庭成員間的教養,父母的言傳身,學校社會的教育感染,本身素質的培養好壞有關。我孩子現在國外讀研,既要學習又要打工還要從事一份無薪實習工作,他自己感覺充實有進步,但他每星期保證和我一次視頻通話,雙方可以互相瞭解生活身體情況,感受親情。小鷹的翅膀長硬了總是要讓他單飛博擊飛雨,才能變成展翅高飛的雄鷹。


瀟相劍客


這個理論,前一段不是有個校長公開提出來了嗎?說差生就是給父母自己養的,好孩子是給人家養的

聽到這個理論,真是說不出的五味雜陳的感覺,想起來了,清朝末年,有的家庭,為了留住孩子,就讓孩子在家吸食鴉片。果然孩子留下來。

又想起另一個故事,有家奶奶為了不讓孫子離開自己,在孫子已經過了飛行員檢測的情況下,把孫子的小拇指故意狠狠咬下來,也為的就是讓孫子在自己身邊



我一直不理解,

留在身邊”=“無學問”=孝順?

這是對等的嗎?

不有的是,留在身邊無所事事啃老的嗎?

以前我們單位有個老同事,她是獨生女,當女兒要畢業時,徵求她的意見,她說:你有本事愛去哪裡去哪裡,孝順不孝順,真跟離家遠不遠,沒關係。

女兒很感激她,後來女兒留在了大城市。他們老倆口退休後,就到女兒身邊去了。

同樣,還有一家,女兒在外企工作,有一個機會,要去廣州,她和丈夫趕過去,尋死覓活不讓去。理由就是離家太遠。最後,還逼著女兒回老家來。就是怕女兒離家太遠,不能照顧自己。有人說,你們為什麼不去跟著女兒一起呢?畢竟也是獨生女啊!

他們說:不去。家裡多麼好。現成的房子。

有的父母真就是這樣,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控制著孩子。另外我還真的感覺,孝順不孝順的,真跟離家遠近無關。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讓孩子努力發展,努力學習,天高任鳥飛,才是培養孩子的正確方法。


Longsuixinyuan


普通人家,普通人家的孩子,我兒子大學上的二本,畢業以後回來了,考了個還算穩定的工作,專業也對口,很多人都說為什麼不讓孩子去北上廣闖一闖,但我早早就明白一個道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在北上廣買套房子,對我門這樣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是很難的事 ,我們也不可能犧牲自己的生活,來成全孩子,畢竟我們也才四十多歲,也有自己的事業,生活,親人、朋友,所以孩子回來是最好的選擇,親人只有一世的緣分,一家人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孩子也懂這個道理。現在為孩子按揭了房子,我們壓力也不大,他以後的生活質量也不會太差。所以我從不羨慕成績好卻不在父母身邊的孩子。


黃河黃113


“三味"先給各位分享一件存在於身邊的真人真事:

我們街上有兩家陳姓和王姓鄰居,很多年前因為宅基地爭議,打打罵罵多年,已完全結成了一對名副其實的“小冤家":明裡生死不相往來,暗裡不擇手段相互較勁鬥氣

陳家為生意人,經濟條件豐裕。且只有一個兒子,很懂事,學習十分了得,一直是學霸級人物。平時,在王家眼裡有點"仗勢欺人"。

而王家有一男二女,曾經是超生戶,被計生部門追罰款多年,家境一度拮据。而且3個兒女沒一個讀書爭氣。從內心上講,在陳家面前有點自卑。

那年,陳家兒子考取了名牌大學。在辦升學宴時,放了很多鞭炮,以致於鞭炮紙屑弄得王家門口滿滿一地。王家認為是陳家故意顯擺,於是不服氣,便當著百客的面,大鬧了一場。

從此以後,陳家在王家面前似乎更得意,象要故意氣王家。陳家在兒子上名牌大學的那幾年,每逢春節過年,鞭炮一年比一年放得紅火,特別是親戚朋友來拜年的也特多。

可是,如今情況大變:

陳家兒子大學畢業後去了新加坡工作,現在也已成家立業。由於工作原因,已多年沒能回家了,包括春節過年時。陳家夫婦在家生活,錢是不愁,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孤獨是難免的。特別是往日的熱鬧變成了門庭冷清

相反,隔壁王家,兒子成家後長住家中,二女也嫁在本地。現在王家隨便過個什麼傳統節日或生日什麼的,大大小小,坐下來就是二大桌。

現在王家過春節,變得熱鬧非凡!特別是鞭炮放得比當年的陳家還紅火!

現在,靜心想想,從陳家和王家的變化,誰也不能簡單下個定論,誰對誰錯?誰好誰不好?

在"三味"看來,天下父母都盼望孩子飛得遠飛得高!雖然父母年老時,也都盼望孩子常伴身邊,但在父母的心裡,這些實在算不了什麼大事,挺挺就過去了!

而對於那些兒女常伴身邊的父母,可盡享天倫之樂,也算是人生的幸事!



無論子女遠在天涯,或是近在咫尺只要做子女的有一份孝心,父母就是幸福的!


三味聊教育


有學文的父母才有這樣的遠見!我母親如果活到現在都100多歲了,她上了12年學,那個時候讀12年書是什麼水平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有學文的家長她才能有這樣的遠見!

我父母沒有兒子,只有我們姐妹二人,那時候生活很困難,供一個孩子上學是很不容易的,我上高中時,妹妹該考初中,爸爸不讓妹妹去考,說考上了供不起呀!媽媽不幹!讓妹妹去考了,但是她沒有考上。初中畢業,有困難的家庭,都讓孩子考中專,因為中專花錢少,畢業就可以工作。我母親說:你只要能考上高中,我就想辦法供你!有文化的父母才有這樣的遠見!他們不看眼前利益!為了孩子的前途可以遠走高飛!我們遠走高飛了,不能在他們跟前盡孝!到晚年兩個人都突然病倒了!我和妹妹都不在眼前!……!


語文萍


誰怎麼選擇?是家長選擇還是子女選擇?

大多數父母和子女是沒得選擇的,都是順其自然地過來的。

況且有學問和孝敬父母並不衝突。

對於大多數鄉村和小城市讀書出來的年輕人,很多人在外成家,遠離父母,的確是不能常陪父母,但父母無悔,做為兒女的,如果有機會就儘可能地回去多看看老人吧,逢年過節給老人表表心意,這在父母就是莫大的幸福。

讀書不多的孩子常在家中,與父母常相伴,也不是都能做到孝敬父母,大多數因為錢財、房產等而起家庭糾紛的兄弟姐妹,大多都是與父母相距不遠的。

真有學問的子女,不管是常年在外,還是與父母相距不遠,或者常相伴,都會盡到兒女的責任,對父母盡到孝心,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真學問不再讀書多少!

父母與兒女是漸行漸遠的人生旅伴,從親密無間,到生死相隔,這是必然的過程,在活著的時候能盡心盡責就是好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