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寫出顏體的味道呢?

我200130


所謂寫出顏體的味道,其實就是寫出顏體的特點,那麼顏體都有哪些特點呢?

顏字有9個明顯的特點。

骨頭

顏體的第一個特點是橫畫的右端帶一個“骨頭”。雖然不是所有的橫畫都帶“骨頭”,但絕大多數顏字的橫畫是帶“骨頭”的,我們就拿《顏勤禮碑》中的單字來做分析。

中細

顏字的第二個顯著特點是橫畫“中細”,就算因為時間長遠的緣故和書體的剝落,我們依然可以清楚的看到顏字的長橫一般都是中間很細,細到幾乎要斷開的地步。

曲鉤

顏字的第三個特徵是“曲鉤”,像歐體的鉤是直鉤,寫完豎畫直接鉤,顏字是在豎畫的末尾先彎曲一點在出鉤。

蠶頭

顏字的第四個特徵是捺畫的蠶頭,這個是顏字最為獨特最為明顯的地方。

撇直

顏字的第五個特徵是撇寫的很直,直的近似於一條直線。很多人寫顏字之前臨過其他書家的帖,手上有習慣,習慣性的將撇畫帶點曲度,所以寫顏字死活寫不出味道。

捺曲

顏字的第六個特點是捺畫的曲度很大,這一點剛好和其他書家有不一樣,其他書家的捺筆一般都是直接寫出去,但顏字的捺筆的曲度又很大。


右豎加粗

顏字的第七個特點是幾乎所有的右豎都是加粗的,書家陳忠建先生給出的建議是右豎的加粗要比左豎粗3到五倍才能顯示出顏字的味道。

豎胖

顏字的第八個特點是豎筆寫的胖胖的,這種胖的特點是上段細中段粗下段細。

篆籀

篆籀筆法是顏字的第九個特徵。就是豎畫起筆的繞動,具體寫法可參見陳忠建先生寫《顏勤禮碑》的書法教學視頻。

掌握不了顏字的這九個特徵,自然寫不出顏字的味道。掌握了這九個特徵,很容易就能寫出顏字的味道來。


水滴國學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悟透“顏體”(注:應為顏真卿楷書,可簡稱“顏楷”,而不宜稱“顏體”)的特點、風格,深入臨摹顏真卿的《勤禮碑》、《多寶塔碑》和《麻姑仙壇記》,只要把以上三個碑帖中的一個碑帖研習透徹,不但可以寫出(顏體)顏真卿楷書的味道。



學習書法,只臨不悟(領悟書法精神),不行!只臨不讀(讀帖),不行!只停留在口頭上而不動手寫,也不行!學習顏真卿(顏體)的楷書也是一樣的。



顏真卿楷書的特點是什麼?

顏真卿楷書的特點,簡言之,就是雄渾厚重,大氣磅礴!字字彰顯大唐盛世氣象。

關於顏體的用筆和結字特點,只要認真讀帖,領悟,就可以從中找出他的書寫規律,而實際上,顏體的用筆和結字規律就在字帖上明擺著呢!這些都需要學書者多動腦筋,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的。

顏體的味道來自勤學苦練。

顏體的味道來自“量”,只有量變,才能產生質變。

說句實在話,學習顏體,必須要深入臨帖,但僅深入臨帖還不夠,還必須做到讀、臨、悟三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寫出顏體的味道。另外,在臨、讀、悟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字外功”的訓練。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無非在結構和筆法上下功夫,要做到形神兼備,堅持和揣摩是必須的,筆法強調精雕細琢,結構強調整體平衡美觀,重要性各書家理解不同,我以為不可偏廢,但結構是大框架,如建築的設計,是書法的神韻,初學強調筆法,無形必無其神,熟練後應強調結構,強調其整體的氣韻,不必在乎細枝末節,各個階段重點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顏體氣勢開張豁達,筆法架構有外展雄渾的氣象,和歐柳的森嚴內斂有極大不同,但初學者往往注重其肉而忽視其骨,所以只能形似難以神似,其實骨才是顏的精華所在。要做到有骨須強調以下幾點:姿勢端莊,懸腕豎掌。要做到兩點其實不太容易,好多愛好者在這點上做得欠缺,拿筆的姿態和手法很成問題,一看就覺得彆扭軟弱無力,拿筆的姿勢如畫畫一樣隨便怎麼好使怎麼拿,這是學書法的大忌,駝了背的人要做到筆挺是很困難的,這是書法的精氣神所在,看看兵哥和普通人的差別吧,從外在就可看出其自制力毅力和氣勢,顏魯公是個剛烈豁達正氣凜然的人,對敵都是毫不畏懼的,他的字也是他人生的體現,抓住其神再外展其形,則掌握顏體之精髓也!


澧江春早


顏真卿書法包括顏氏楷書和顏氏行書,都在書法史上獨具風格,尤其是其行書,與“二王書風”並列為書法史上兩條主線。

上面的回答都講的是其楷書,下面我以其代表作《劉中使帖》為例,說一說其臨習時要注意的地方。

一、保持中鋒用筆

《劉中使帖》雖沒有《祭侄文稿》有名,但也是一件氣勢磅礴、點畫精到的精品。此帖基本上都是中鋒行筆,線條極具力度感,臨習時少用側鋒,著重追求其徐急和潤澀的變化。

二、突出圓潤和豐腴感

顏真卿用筆豐腴,書寫時除保持線條的寬博與厚實外,在結體上力求壯實。如在“外折”筆畫的處理上,在折處少提按,一筆順勢而下,且多呈弧形,這樣處理更顯圓潤。


三、注意節奏感

此帖前半部分穩重厚實,後半部分飄逸輕盈,這符合一般人的書寫規律,即開始略拘謹,寫起來就靈動起來。


故臨寫時,開始應運筆相對較慢,逐步加快運筆速度,以求表現節奏的變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寫,讀,悟,多看古帖。



漢父


大概越似就越無味吧。


人潮裡相逢


只有把顏體寫熟


陳智


顏體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橫輕豎重,在初學的時候可以把它寫得更加明顯,誇張一點。










韋老師書法課堂


這個問題簡單說,要做到兩點:

第一,結構。顏真卿後期的個人風格,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結構,一改前人。前人包括他之後的人在結構上都堅持一點,就是突出一個字的主筆。而顏真卿則是把字的外輪廓處理得特別圓整,也就是內鬆外緊。正因為他這種獨特的結構,他的後期章法,就是行距和間距都特別小,緊緊靠攏。小字《麻姑》就是這種處理。如果主筆凸顯,字距行距太近,就會互相齟齬。所以,把外輪廓寫得圓整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接近顏真卿。他的結體獨此一份。

第二,要再深入一點,就要借鑑篆籀筆法,把線條寫得接近篆書的線條,輕起收筆,重筆畫中截,這就能更接近顏體了。但這一條特別難,歷代學顏真卿的人,很少有做到的。

另外,要學顏真卿,可以看看小日本井上有一的字,他臨的顏真卿,把顏體的一些重要特點都凸顯出來了,更容易把握。


說辜


最能體現顏體的是豎勾和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