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行書是不是很難學,對於初學者來講?有什麼好的技巧?

容小廚9446142583717


難不難學關鍵在你和被學者有沒有相似的人格追求和審美趣味,如果差異太大,勉強學習是學不好的。

一個喜歡館閣體的人練顏字會很難受。

要學顏,應該瞭解領會以下一些東西。

首先是顏真卿的忠烈正義。

其次是顏真卿書法的獨立性創造性。

例如我認為顏字楷書的點畫是從篆籀來的,與歐陽詢點畫從隸書來的大不相同。

學顏楷難,學顏真卿的行書就更難,羅丹說“藝術即情感”,天下第二行書就是撕心裂肺。

綜上所述,我認為學顏較之學其他書家,讀帖更加重要。

我曾經把《顏勤禮》和《麻姑仙壇記》一直掛在壁上,朝夕觀賞、分析,臨帖之後又對照、分析。

學書法是要下笨功夫日日臨池的,但也不能傻練,得和讀帖結合起來。


大悔憶智冰


學習行書之我見

一、先大楷

建議先學唐楷,比如歐陽詢九成宮。把筆法、筆畫、結構的規律充分的瞭解和掌握。

二、再小楷

學好大楷以後,不要直接學行書,直接學行書會非常生硬、彆扭。

建議學小楷。然後大量抄經,抄經時,速度可以加快,用筆可以適當放鬆、放開、隨意些。然後,你會發現,許多字不經意的就連了起來,活躍了起來。

為什麼?

因為,古代沒有印刷、打印,全靠手寫,而小楷又是通行字體,公務繁忙了以後,人們就會在以前非常嚴謹的小楷基礎上,寫的快起來了。

然後,就自然的過渡到行書了。

三、學行書

當大小楷已經掌握了以後,可以從聖教序入手,以後再學其他的。




老跨鬥


我的理解,學好顏真卿的行書,必有筋骨血肉,那麼必有學習顏真卿的楷書,行書特點都是一個共性,那就是筆畫結體流便。散開楷則的拘謹。盡楷則與草法之間。

學顏體最大成者乃何紹基。能夠停駐頓挫留得住墨,能夠筆承勢而成形。筆筆合得混、擒得牢,又能於馳驟之際停駐有節,故筆筆分得開,絕無含糊不清之筆。

因顏體渾厚,筆墨渾厚,肥碩,而書寫行書若沒有勁力,往往寫的一如墨豬。

另外顏體行書特點實際是晉法行書特徵,區別於晉法,僅僅是筆墨渾厚。即筋骨血肉備全。

至於方法,也很難一一道盡,只有在實踐書寫中,體驗和感悟。

任何說教都是不全面的,應該遵循習練中的感知,因為行書多數是情性表現力強,故個性風格強,不像楷書,具有草格的書寫規律,帶有不同的個性,會有千變萬化,若有刻意學行書,也就不會體現流便的風神。當然初學臨摹還是有一定的從屬某家書風的特徵。

建議,臨顏真卿的行書,從中汲取和體驗書寫的規律。

唯一,踐行習練,依靠自己。

總之筆筆用力,字字用意。經過一段時間,書寫漸入書境。

喜歡顏體行書,只有侵淫其中,慢慢體驗,不是一年半載能夠學的來的,任何書體皆為這個規律,因而不要著急,循序漸進。

入門,還需要自己的靈感才情。與勤奮。


狂喜淡墨a


初學顏真卿行書,其代表作《祭侄稿》為佳,肯定是臨寫其形,而不是臨寫其神、韻之美,之情感。就臨寫顏真卿行書的形而言:顏真卿《祭侄稿》是顏真卿“既有法,而又無法"的情感下書寫的,真是人們書寫漢字所要的軟筆筆跡,是一本人們書寫書法的範本字帖。就《祭侄稿》的法和規律來說,與王羲之,歐陽詢等名家名帖是通的,與大自然法則是通的,是不變的,永恆的規律和真理。就此講,學顏真卿行書,也要從書法的法和書法遵循的規律開始,通過學習閒熟掌握了其道、理、法和規律,再造貓畫虎,再比著胡蘆畫瓢,一遍不行,兩遍三遍,十遍二十遍,甚至上百遍,得其法,得其律規,就是勝利者,就是成動者。如果因循守舊的學習顏真卿行書,照帖描臨寫,十年二十年可能都不入帖,最後竹藍子打水一場空,白白的費時費功,把喜歡書法愛好書法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都摩殺掉了,最終選擇放棄,連下一代都不讓學習毛筆,讓學了也會說“書法,不是一天兩天三年五年,能學好能學成功的事。"真接間接影響書法的推廣普及。筆者建議:學顏真卿高境界行書,先從筆法學起,再從漢字結體規律學,而後再深研顏真卿的情感,即顏真卿的書韻規律。


李行子


顏真卿的楷書難不難學並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想學什麼?

不會用筆學用筆,最好學智永千字文墨跡本米芾的墨跡書法都可以解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也可以。

不會結體學結體,顏體楷書不錯,米芾的也不錯,鍾繇的王羲之的都能看。

學章法那還要說蘭亭,祭侄文稿,寒食帖。

文采,那要看文學家的。

人品那要學孔孟王陽明曾國藩

難在人品這要用一生修煉,書法小技也,如同人說話,聲音好不好聽無所謂,主要是說了什麼?

書法好壞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


醜書學


沒啥難學不難學的,就是寫字而已,模仿就是要多練,熟能生巧。你別把它看成什麼體什麼體,就當是模仿某人的筆跡,練就完了。


周用金書法


顏真卿的行書的確是很難學,因為和王體不是一條路。要學好顏真卿的行書,可以先學他的楷書,有了他的楷書的功底後,再去鑽研他的行書就很好了。如果你要比較快地學好顏真卿的行書,可以先臨一段時間的楊凝式《盧鴻草堂十志圖跋》,臨好了再臨顏真卿的行書,重點臨寫他的行書《劉中使帖》,然後再臨三表等帖。


美好手記


顏真卿行書代表作《祭侄文稿》,剛柔並濟,但筋骨外露,筆筆之間的連貫性欠缺。和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蘭亭序》比較,二者差別大,各有千秋。


changyaqing


因為顏真卿人品正,試問現在的所謂老師,包括有點名氣的書法家,不都是在埋頭撈錢,耐不著寂寞是當下人的通病。[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