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有底線嗎?

手機用戶60952206948


人體血液中有4種脂肪,膽固醇、中性脂肪、遊離脂肪酸和磷脂類。膽固醇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人體激素的製造、人體細胞膜的構成以及消化脂肪的膽汁都離不開膽固醇作為原料,然而膽固醇單獨是無法進入血液的,必須與脂蛋白結合才能進入血液,這就是脂蛋白膽固醇。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作用就是通過血液循環把膽固醇送往組織細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作用恰恰相反,就是把低密度脂蛋白運送回肝。從這一基本作用可以看出:脂蛋白無所謂好壞只是功能上的差異!因此低密度脂蛋白不可能是越低越好,可以想象,太低的低密度脂蛋白必然導致人體消化脂肪能力的下降,必然導致人體各種激素合成的減少而影響人體的內分泌功能。


必須提醒的是:臨床上檢查的低密度脂蛋白高低反應的是濃度,即單位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體積,其結果是有缺陷的。實際上導致動脈硬化的根源不在於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而在於低密度脂蛋白顆粒被氧化的數量!這才是導致動脈硬化的關鍵!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運載膽固醇進入外周組織細胞的脂蛋白顆粒,如果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總膽固醇含量偏高,就屬於“高血脂”。當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高時,尤其是氧化後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過多,其攜帶的膽固醇會逐漸沉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會引起動脈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我們稱為“壞膽固醇”。

既然低密度脂蛋白是“壞膽固醇”,那是不是它的含量越低,對身體越有益呢?目前來看,在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的情況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越低對人體健康越有利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低,也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把膽固醇從肝臟運送到全身各處組織,所以如果其含量過低,膽固醇的運轉就會減少,這可能會導致機體營養不良或慢性貧血。

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都是由肝臟合成的,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低,則有可能是肝臟病變引起的。除了肝臟代謝異常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低外,飲食結構不合理、脂肪攝入過低以及過度減肥等也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過低,這些情況都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關於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詳細介紹如下:

低密度脂蛋白過低或可引起腦中風

法國健康雜誌《TOPSANTE》的一篇報道稱,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膽固醇過低也會危害身體健康。該報道稱,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發表在《神經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每分升血液中低於70毫克)的女性,患出血性腦中風(腦血管破裂引起的顱內出血)的風險更高,約高出2.2倍。

極高危人群的“壞膽固醇”含量越低越好?

縱觀各國血脂指南的演變可知,極高危人群“壞蛋固醇”治療的目標一直在不斷降低。比如,2017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和美國內分泌協會的血糖管理共識聲明,建議極高危患者將壞膽固醇的目標定為≤1.4mmol/L。

同年,一項降脂領域的研究發現,通過治療將壞膽固醇降到約0.08mmol/L時,新發糖尿病和認知功能障礙等不良事件並沒有顯著增加。而且該研究結果提示,若將壞膽固醇水平進一步降低可讓患者獲益更大。但並非所有研究都支持這一說法,也有研究發現,壞膽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時,患者心血管事件並沒有減少。

成年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利大於弊

高膽固醇血癥是引發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在卒中高發人群中廣泛使用他汀類降脂藥物可有效預防腦卒中和心臟病事件的發生。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每降低1mmol/L,缺血性卒中風險就可降低約15%,而出血性卒中風險會升高15%。雖然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導致的死亡人數相近,但前者的發病率約為後者的4倍。

研究人員對50萬名研究對象進行風險評估後發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好處,要超過出血性卒中帶來的不良影響約五倍,在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中獲益更大。

該項研究由英國牛津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開展,隨訪了中國10個地區的50萬名中年人。在研究期間的9年中,研究對象共發生了3.3萬餘例缺血性卒中和8000例出血性卒中。

結果表明,要想在高危人群中預防卒中及其它心血管疾病,需要更廣泛地使用他汀類藥物。很多人擔心在服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藥物後,會增大出血性卒中的風險,所以降低膽固醇的藥物(如他汀類藥物)長期常規使用率較低。

該研究表明,無論高風險還是低風險的成年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對總的卒中風險和主要心臟病事件的風險都有明顯的淨收益。

膽固醇對健康狀況的影響因人而異

很多高血脂患者都是在體檢中血液檢查時發現的,所以很多人都非常關心膽固醇指標,那是不是說化驗單上沒有出現“箭頭”就安然無恙呢?專家指出,在膽固醇指標的識別上,很多人都存在一定誤區。因為心血管發病風險不同的人,膽固醇控制的目標水平是不一樣的,所以合適的膽固醇水平也因人而異。

膽固醇指標有沒有箭頭,僅適用於健康人。如果是一個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或高血壓合併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等,就不能再以化驗單上有沒有箭頭為準了,應依據個人身體狀況,將膽固醇水平進行更嚴格的管理(≤ 2.6mmol/L)。

對於已經確診有冠心病的人,或者已發生過心梗及中風的患者來說,膽固醇水平應降得更低一些(≤ 1.8mmol/L),也可以說越低越好。這就是為什麼醫生會給膽固醇位於正常範圍內的心臟病患者開出降脂藥的原因。

血脂成分的構成

血脂成分比較複雜,其四大指標分別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簡單理解成“好膽固醇”,因為它是保護性的脂蛋白,能將血管中的膽固醇運出來送到肝臟代謝掉,所以它對保護血管壁、避免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可簡單理解為“壞蛋固醇”,它會沉積到血管壁形成一個粥樣硬化斑塊,所以要注意監測。在眾多因素中,年齡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增長監測應越來越頻繁。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做到膳食平衡對調節膽固醇很重要,日常食譜要以蔬菜、粗纖維食物及水果為主。一個人一天的膽固醇攝入量應不超過300毫克,一個雞蛋提供的膽固醇就已經夠用了。雖然雞蛋含有很高的膽固醇,但同時也富含對抗膽固醇的卵磷脂,所以它是一種平衡性很好的食品,哪怕是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患者都鼓勵吃一點。


jianxing2000


一、低密度脂蛋白有什麼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也稱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膽固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轉變而來。低密度脂蛋白是運送膽固醇到肝外組織的主要運載工具,也正因為如此,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參與和引起了動脈粥樣硬化,所以低密度脂蛋白的高低與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病率息息相關!許多研究和結果都證實,低密度脂蛋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元兇!




二、低密度脂蛋白要降低到多少?

我國基於危險分層制定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的目標值,根據患者的年齡、是否吸菸 、合併疾病、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因素把患者做一個危險分層,危險因素越多,說明其危險分層越高,那麼這個患者在開始調脂治療時,其降低目標值也就越低。 甚至越來越多的專家指出,對於高危高風險的人群,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低越好!


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低越好嗎?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有其用處,所以,完全沒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肯定會有其壞處!但基於目前的臨床實驗,似乎是低密度脂蛋白越低,獲益越大!所以,有很多人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至少在目前的條件下,我們還沒有能力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對人體有害的程度!但我們猜測或推理,低密度脂蛋白至少在一定範圍內,還是越低越好的!但至於多低以後會有壞處,依然不得而知!



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或者有高危發病風險的患者來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一點,對於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是很重要的,但對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雖然沒有低限的說法,但控制達標就很好,沒必要降得太低。

低密度脂蛋白是什麼?在人體血液中,膽固醇是無法溶解於血液中的油性成分,為了能夠更好的溶解和運輸膽固醇,人體血液中的脂蛋白會與膽固醇結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多種形式,低密度脂蛋白運載著膽固醇到身體的各個組織細胞,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就負責運載多餘的膽固醇,回到肝臟,經過肝臟代謝分解後,變成膽酸進入排洩系統,排出體外。

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控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它的高低,是指徵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指標。很多朋友都知道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但降到什麼程度好呢?在體檢單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上限是3.4mmol/L左右,但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我們一般建議將其低密度脂蛋白的值降到1.8以下更為安全,如果實在做不到,也應該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原有基礎上下降50%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實際上,這個低只能是相對的低,而不是絕對的低,由於人體的代謝需要,低密度脂蛋白不可能降低到零,我們說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達標值是1.8以內,如果能夠良好的生活控制,加上合理的服用降脂藥物,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了比1.8還低的範圍,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也沒有一個低限說低密度脂蛋白不能低於這個值的說法。

但有一點需要明確:對於低密度脂蛋白如果降到遠遠低於1.8的情況,其對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獲益,也不會更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減量服用降脂藥物,一方面控制血脂達標,另一方面,減少長期服用降脂藥物(如他汀藥)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風險,是更好的選擇。

最後總結一下,首先低密度脂蛋白是運載膽固醇的重要物質,並非一無是處的垃圾,因此不能將其降到底,也不可能降到底;對於心血管疾病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應當儘量的控制達標,如果遠低於達標值,也沒有太大風險,但這也說明您對服用血脂調節藥物較敏感,或者用藥劑量偏大,可以通過合理調整用藥方案來減少長期服藥風險。


李藥師談健康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中需要重點觀察的一項指標,它可間接反映出我們心血管所處的環境是否健康。由於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膽固醇”,故很多朋友一貫認為低密度脂蛋越低越好,那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當然不是。首先,從邏輯上講,任何指標都有一個正常範圍,低密度脂蛋白也不例外,不是越低越好,底線肯定是有的,否則,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其次,從專業的角度講,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將膽固醇轉運到肝外組織,膽固醇主要用於構成細胞膜、生成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等,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低到幾乎都不存在了,那麼誰來轉運膽固醇呢,人體就無法合成細胞膜、類固醇激素等必須的物質。所以,低密度脂蛋白依然有它存在的價值,不是越低越好。

那麼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合適呢?

低密度脂蛋白之所以被稱為“壞膽固醇”,是因為它將膽固醇轉運至外周組織的同時,也將膽固醇轉運到了血管內膜下,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繼發斑塊形成,這些病理變化恰好是冠心病、腦梗死的罪魁禍首,所以,我們稱低密度脂蛋白為“壞膽固醇”:它太高了,就會對我們的心血管造成傷害。


正常情況下,低密度脂蛋白不應超過3.37mmol/L;高危患者,即合併冠心病的多項危險因素,如吸菸、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高血壓、糖尿病、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等,低密度脂蛋白應低於2.6mmol/L;合併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應控制在2.07mmol/L以下為宜。

怎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呢?

首先是飲食干預,這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重中之重。少吃富含膽固醇、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肥肉等,多吃富含植物固醇和可容纖維的食物,如植物油、粗糧、豆類等。


其次是藥物治療。以他汀作為首選,如瑞舒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但需在專科醫師評估後才能使用,使用後需定期監測轉氨酶、肌酶、血糖、血脂等指標。


醫學莘


心血管支架後低密度脂蛋白以降至0.98可以嗎


二一後二


我4.05,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脂蛋白a1400,太高。怎麼辦?醫生!


縉雲情懷


參考值是1.38一3.11,我個人認為也不能太少於最低值吧,盡作參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