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考可以選六種外語,但絕大多數學校只教英語呢?

世界文化愛好者


個人認為,小語種不適合作為公共外語來學習,只適合作為專業來學習。因為掌握英語是必須的,畢竟使用的最廣泛,而且是很多非英語國家的第一外語。也就是說,你與非英語國家的人可以用英語來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小語種(比如德國人,他們普遍會說英語)。所以小語種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把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相當於非外語專業學生的公共英語)。用小語種來取代英語,這種做法我覺得不可取。


Jessir純傻小子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們學校有特設的日語班。

為什麼絕大多數學校只交英語,首先英語是世界多個國家的通用語種,使用率很高,其次其他語種老師並不是很多。而且除英語外,國家並沒有設置通用教材,高中用的則是N1之類的考級書,費用也有點貴。

最重要的是很多家長不贊成比如當時我們學校在選英語和日語時,很多家長就不贊成孩子學習日語。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孩子到了大學後,是否還會繼續用日語。所周知大學要考四六級,當時家長並不知道孩子是否可以用日語來完成四六級的考試。當然後來我瞭解到大學也是可以用日語來參加四六級的考試的。其他語種也是可以的。



原來花花是你啊


2017高考四大變化 日語、俄語少數語種考試首次使用。

知道日語俄語可以替換英語考試後,是不是大吃一驚?竟然還有這種操作?

高中起點升本科和專科的公共課:語文、數學(文)、數學(理)、英語、日語、俄語、史地(歷史、地理合卷)、理化(物理、化學合卷)實行全國統考,試題由教育部統一命制。

不僅僅是日語,就連俄語也可以選擇!

再記得我們奶奶輩的那些高考生嗎?他們那個時候第一外語可是俄語!

不過話說回頭,按照難易程度來說,俄語難度最大,日語難度相對於俄語以及日語難度對於我國高中生來說,更簡單一些,因為我們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聯繫。

不過,如果高考選擇日語考試而不選擇英語,那麼升入大學後,可以選擇的專業相對要窄一點,適合選擇外語系的學生,另外,把英語科目換成日語,更加適合想要前往日本留學的中國高考生。

日語現在可謂是除去英語之外,在中國最為強勢的外語。日本文化影響深刻。無論是日劇動漫還是日本的偶像以及時尚等等,都充斥中國,對於營造語言環境比較容易。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英語,我們學習英語的週期遠比日語學習的週期長很多,在沒有充足的準備以及專業的學習之下,不建議貿貿然選擇日語考試。出了準備不充分,還需要提醒的是,日語雖然入門簡單但越學越難越到後面語法越多越複雜,如果不是興趣驅使以及想要出國或者就讀外語系,學習日語的的難度並不亞於英語。

1月1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表示,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在保留原有學習科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適應我們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需要。

也就是說,從2018年9月開始,高一的新生們就已經使用新課標了。

但實話實說,算不上什麼大新聞,也沒什麼實際的用處。北京作為全國的首都,對外交流機會極其豐富,但發展了這麼多年,非英語高考學校一共也就3、4所,北外附中的西班牙語高考班後來還停辦了,目前僅剩一所日語的樂壇中學和西班牙語的古城中學,以及少數開設興趣、選修課的學校。學習德語和俄語的學生都不成規模,甚至是個人學習,高考時採用自主報名的形式參加考試的,可見市場需求如何。

這些科目在大學裡被稱為小語種不是沒有原因的,儘管世界上母語使用者眾多,但在中國需求量小是不爭的事實。英語在世界範圍的溝通、貿易、學術等各領域中充當通用語言已經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了,其地位無法撼動——除非真來個外星人滅英屠美,否則在中文和其他外語差異極大、高中學生本就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學習一門外語就已經很難了,那麼外語科目的最優選項顯然不是小語種。

至於有些孩子說我實在是不喜歡英語,英語太難、太枯燥,或者懶得背單詞等等,,所以決定換一門語言來學習,那麼面對的絕對是更深的一個大坑,俄德法西日都比英語難得多。就算是其中最簡單的西班牙語,其語法的枯燥程度也不是英語能比的——這還是不得不學的入門部分。

那麼中學階段學習小語種的學生畢業之後的優勢何在?主要在於其掌握了英語之外的“第二外語”,也就是能夠使用三種語言溝通,比單純的英語學習者有一定的優勢。只是這種情況只適用於在高中階段學有餘力的少數優秀學生,不適合大規模普及。

另外就是中學英語的難度近年來是在緩慢下降的,而其他外語由於大綱制訂時間早、修訂次數少,甚至是沒有大綱,高考出題時難度起伏大,就算是最簡單的時候也會比同期英語題目難一些,所以在外語科目考試中,非英語考生在分數上相對吃虧的。而在進入大學之後,若沒有前往語言對象國留學或者進入相應的外語類專業,非英語學生在中學階段外語科目的投入基本就算是作廢了。

綜上,新課標雖然對課程內容有所規範,但實際效果不強,畢竟以往老師教學也是以高考內容為標準,不存在沒有大綱就教不了的情況,目前能看到的較為積極的作用是促進了其他外語的普及以及大學外語專業學生的就業,以及在有了專門的教學大綱後,各地區教委勢必增設相應的教研內容和評定標準,有助於規範各個學校的教學活動。


ChoyFrank


一般來說,我們都把高考外語科目的考試直接稱呼“英語”,這會因為超過99%的考生考的都是英語。其實,高考的外語考試是可以選擇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的,這個現象本身就說明,除了英語外的其他五個小語種目前並沒有能夠掀起什麼波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兩年日語的熱度提升了不少。

原因分析起來其實也是顯而易見的。

英語全世界範圍使用國家最多

很多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即便有自己本國語言的國家,英語的使用頻率,會英語的人也是最多的。也就是說,能夠用英語交流,與其他小語種相比,更能通行世界。

英語難度較少

英語是世界這麼多種語言裡面公認的,比較容易學習的語種之一,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優勢。

考試目的本身

高考本身就是一個唯分數論的考試,選擇英語,更容易拿到一個理想的分數。因為從小我們就學習英語,而其他語言的接觸卻並不多。試想一下,即便我本身英語基礎一般,高一高二也就是個七八十分,但是我其他語言更差呀!又怎麼會隨便換呢,這是一次非常冒險而且失敗率極低的賭博吧?

綜上,英語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一門絕大部分人會選擇的科目。但是,開頭也說了,選擇日語的人也正在呈現上升趨勢。

一方面,我們是漢語國家,日語本身就是在漢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文字也有共同之處,一些歷史原因也註定了,我們學日語,比其他國家 (日本除外)學日語要更為簡單。另外,不少年輕人深受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自小對日本文化就有興趣,自然對其語言有所涉獵,在英語學得不怎麼樣的基礎上會嘗試選擇日語。

最後,奉勸那些因為英語學不好轉而學日語的高中學生。英語你都不肯花時間去學,你以為日語就可以?


區老師不是qu老師


中國政府的英語普及政策,真的很棒。因為,英語是所有國際語言中最容易學的。其他語言的難度,基本上是英語的2-5倍。別抱怨了。沒讓你學歐洲那幾個語言。學完就會感覺學英語太幸福了。


給點錢就能摸的小貓咪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高考可以選擇六種外語,這六門外語分別是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但因為絕大多數的學校只開設英語課程,所以考生在高考的時候只能選擇英語這門外語科目。為什麼學校不開設其他的語種,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呢?

高考可以選六種外語作為考試科目的規定是從2017年開始實行的,而這一屆的考生要在2020年才會高考,也就是明年的高考才會出現除了英語科目的考試語種。我是2015年高考的,那個時候也有其他語種的考試,不過是作為一種選考。如果你想要報考相應小語種的專業,可以選擇去參加其他語種的考試。

相對於俄語,日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來說,英語的難度是最低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英語能夠成為世界級別的語言,而其他五種卻沒有被入選,只是少數國家在使用。正是因為學習英語的難度低,更加適合大眾化的考試,所以學校只開設了英語這門課程。

再一個就是人們的認知習慣所造成的,一說到外語,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英語。大家在很小的時候接觸的第一個外語也都是英語,所以英語也就成為了正統外語語種。而其他的語種因為日常中的接觸很少,也就成為了異類,不受到重視。

同樣和人們的使用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之前說過了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很多國家都把英語作為第二母語來使用,我國也不例外。英語在國際上的普遍性使用,讓大家不得不去學習。能夠說得出一口流利的英語在以後的生活就業中會有很大的優勢。

最後一個就是學習的成本。英語這門科目在我國地位可以說是根深蒂固。所有的學校都開設有英語科目,一直到了大學還要學習兩年的大學英語。假設你高考的時候選的是俄語語種,那麼你從小就要學習兩門外語,雖然說高考是俄語,但你的英語也不能落下,因為你大學裡還要考英語四六級,還要學兩年的大學英語,那麼你的學習成本就會增加很多。而且你比別人付出的時間也更多,甚至還有可能因為比別人多學一門外語導致你兼顧不到的其他科目,高考崩盤。

同時這個學習的成本不僅僅是體現在你身上,還會體現在學校和老師的身上。如果學校開設六門語種,那麼將會多出五個外語教師。學校的負擔會一下子增大,以前只需要給一個老師開工資,現在要給六個老師開工資。

除了工資成本上升以外,其他的教學設施也要相應的配備。就拿教師來說,一個語種需要單獨開一個教室吧,無形之中就多出了五個教室。我相信沒有幾個學校能夠擔負得起這個成本。況且可能因為語種的原因,有些語種選考的考生很少,有些語種選考的考生很多。這就會導致老師之間的不平衡,憑什麼大家都拿著一樣的工資,他只用教二十個學生,而我就要教八十個學生呢?這種情況是學校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還是統一為好,省事還省錢。


考慮考試語種的時候還要想到以後的選專業填志願的問題,因為很多專業都會對英語有要求。高考選英語專業的選擇上會更寬一點,以後的就業也會寬泛一點。畢竟小語種專業的就業範圍就在那裡。


大三老學長


我回答的簡單啊。對於六種語言來說。英語要比俄,日,德,法,西班牙語學起來相對低的多。這也是英語能成為世界語言的關鍵。英語更適合大眾化。所以學校只開了英語這門課程











天竹雪鋒


首先英語是世界語言的這個原因,還是先來說說英語的用處:

這是英語作為世界語言可能發揮作用的場合。其他非英語國家的人也學習英語。在不懂對方本土語言的情況下,英語極大程度的滿足交流的需要。

需要與不同國家交流場合有很多啦。

1. 去非英語國家留學,例如德國或日本的英語項目。或者出差。

2. 國際會議,例如學術會議,或者各種峰會。

3. 去非英語國家旅遊。

如果中國學生在未來職業領域不會與國外的人發生任何接觸,或者,即時機器翻譯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可以不用學習。

4.泡洋妞

其次,各類公司招聘會有英語要求。

此外,編程語言的基礎也是由基本的英文詞彙構成。如果想接觸計算機相關的東西。避免不了學英語。

以上,英語最重要的用處就是它的通用性。而學語言最好從娃娃抓起。所以自學生時代學起還是比較容易的。如果拋開世界語言這個最重要的因素,中國學生想在未來的路有競爭力,一定必須要學英語了。


英語老師謝東恆


雖然高考可以考六種外語,但是除了英語以外,其他各種小語種的難度都是非常大的,英語是這六種語言中最簡單的一門語種,如果英語都學不好,學其他語種能夠成功的概率會更低。

對於國內絕大部分的中學來說,聘請小語種的教師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學小語種專業的人,通常來說如果學得好的都去做涉外相關的工作了,月收入是教師的十好幾倍。能不能學到好的人,如果會經常到中學去拿個幾千塊錢的工資,他們是不願意的。

比如德語,法語這兩個專業,如果是旅遊行業,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月收入就已經突破1萬了,一年的年收入15萬到25萬之間。這樣的收入水平基本上是普通中學特級教師,並且是比較有名的特級教師才能夠達到的。

在市面上,英語有大量的習題資料和教材,這些資料和教材,都可以方便教師以及學生教學和學習使用。

但是小語種高考的專門教材是寥寥無幾的,你基本上找不到關於小語種的高中課本。如果要上小語種的課程,只能用大學的小語種課本來替代。平時找不到相關的習題和卷子。你只能用其他各種等級考試的卷子來替代。

這些卷子和材料和高考的要求實際上差的非常的大。所以普遍學小語種,高考的小語種成績並不高。

一本分數線以上的同學,他們的英語平均分通常來說在125~135之間。但是小語種考的比較不錯的,一般來說也就是110多分左右。

最重要的還是小語種難度比較大,以日語來說,日語也要背單詞,日語中有非常多的外來詞,外來詞來自於英語,德語,法語,本來背這些語種的單詞也就是背26個字母就好了,但是變成日語以後要背50音圖,原來是26個字母的組合就變成了50個字母的組合。難度翻了一倍不止。同時,除此之外,每一個詞還要學它的漢字寫法。

本人就是德語專業畢業的德語的難度,不是英語能夠可以比的。德語的詞分為陰中陽性,每一種性的形容詞的語法規則都不一樣,德語的時態,不是像英語那樣簡單的變助動詞就可以了,德語的每一個詞的詞形要發生變化,並且大多數動詞常用詞的詞形的變化是不規則的。這就需要在死記硬背上面花出更多的力氣。甚至動詞,放在每一個人稱或者單複數,遲到後面,詞尾都要發生變化。這些都要背。

法語也差不離,法語的發音就非常的難,學會難度非常大,同時法語也分陽性和陰性,雖然沒有中信,也夠你吃一鍋了,法語的變味比德語還更加的複雜。變位的詞尾的結構比德語更多。所以在歐洲,人們把法語當做最難的語種。

俄語也是要變位的,並且他的字母還要重新學,寫法和英語字母不一樣。

還有就是韓語,延邊的少數民族高考很多時候用韓語,他們是沒有什麼問題了。你專門去學韓語,韓語學的沒有延邊的少數民族好,同時英語你又不會,工作的時候你的韓語拼不過少數民族,英語由於沒學過又比不過別人,就業市場上都會差別人一大截。

相比之下英語簡單多了,英語已經學了比較多年,有一定的基礎,很多同學都可以自學,並且英語拿140分以上的高分,有套路的,這種套路已經非常成熟了。很多同學就是被高中英語3500詞加上《高中英語1.5萬考點》就能夠突破140分。

很多同學就是覺得背單詞有困難,不知道怎麼背,然後就不想學英語,實際上,掌握好方法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每天固定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給英語完全足夠了。背單詞提高效率,也可以用廖唯偉的睡眠記憶法,這個方法也是免費公開的,搜一下都能找到官網了。

與其花大價錢到外面去報小語種培訓班,還不如好好學習英語,等到大學有時間了,有興趣的話再學一門小語種,增加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分量,這樣是更合理的。


外語那點事


當年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如今的世界霸主(美國)使用的都是英語,也就是說,英語是世界的通用語言。

所以,為了讓我們所學能夠有所用,就讓英語成為我們主要所學的外語。

同時,對國家了來說。更多的國民掌握英語,有利於我國與世界更好地接軌。

也就是說,學習英語是存在一定功利性的。所以,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逐步提高,國內也就出現了“取消英語學科”的聲音。

但是,我個人覺得,學習一門外語是很有必要的,它更多的價值不體現在與外國人交流上,而是體現在體悟他國文化,以及重新感悟中華文化與他國文化的差異,並深入思考上。這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所上不到的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