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了年紀一些農村老人七老八十了還要種地,是對土地的依戀還是討生活?你怎麼看?

都勻貓頭鷹


先看一個圖吧,這個老人今天七十四了,現在手裡有二三百棵栗子樹,每天他都去地裡照看他的樹,一個女兒已經出嫁了,現在就老兩口在家。

地和樹就是他的寶貝!和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也沒有什麼文化,樸實善良還忠厚,他應該能夠稱得上一個最地道最徹底的一箇中國老農民了!

  我和他聊過他的生活現狀,他說他喜歡這樣的生活,從照片中我們也能夠清楚的的看出來,在他的臉上有歲月留下的皺褶,也有風沙打磨出來的滄桑,但沒有你心中認為的愁苦和不幸!通過和他交流,我反而被他的純樸和樂觀所感染,覺得“日子”就應該這麼快樂簡單

  他是發自內心的感謝黨。在和我聊天時,他告訴我,現在國家每月給他和老伴每月每人730的生補助,吃喝不用愁,每年三百來棵果樹也是一筆錢,現在足夠他們老兩口花。現在身子骨也還硬朗,農活做習慣了,每天不上山來看一眼心裡感覺空落落的!

  過去的過日子叫討生活,是度日如年!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今天把肚子添滿了,也許明天還得討要著去吃。現在的農村沒有這種現象了!也根本不能再用這樣的眼光去看待農村的生活了。現在北京農村的老人應該是60歲往上的都可以拿到養老金的。

  本文中74歲的老人還能爬上很高很高的樹,他手中的鍾子就是他上樹的法寶!

  農村的老人都以能勞動為榮!誰能下得了地,誰能上得了山,誰不讓兒女給他們花一分錢,這些對於善良純樸的農村老人來說就是一種最大的光榮。能跑絕不走,能走絕不坐!只要要有一絲力氣站著,也要站在自己的田地裡!在生我養我的土地上勞作,是一個中國農民的本分!!


金罡


老有所養吧!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是靠土地來吃飯生活的。七八十歲的老農民還在土地裡幹活,在農村也是正常現象,他們就是靠土地混口飯吃,再也沒有別的目的吧,如果生活確實富裕,我想這些老頭,老奶們不會傻的不知道享受輕鬆自在的生活吧,現實的老農民自然有他的苦衷,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幹,苦,累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

一,多數是生活的逼迫,這些人在地裡苦了一輩子,練就了吃苦耐勞的品格,就說兒女們不讓幹,可他們還是讓兒女們為了過好日子,從不願給兒女們增加負擔,責任擔當精神特別強,自種,自吃,自足是他們唯一選擇。自己不幹靠兒女養他們感到對不起兒女。

二,多數老人身子骨不錯,這些人群常年累月,春夏秋冬不停地幹活,練就了一股勤儉持家的好品德和好身體,他們不怕幹活,身體完全能承受地裡農活的負荷,你讓他們閒呆在家裡他們還有點閒不住的習慣,這部分人一般情況身體不錯,但也有帶病疼痛乾的也不少。

三,他們是最苦的人,在農村這部分大概現階段是土地的守護者,家庭的守護者,除過正常田間地頭的活全攬以後,家庭的一攤子還得守護好,牛,羊,雞啥都養,真真是起早貪黑,手忙腳亂,從來沒有任何怨言,他們再苦再累最大的願望是過個好日子,把兒女們騰出來出外打工,目的是讓家庭多些收入,同時還要照顧孫子孫女上學呢,苦吧,裡裡外外他們全乾,真是丟下耙兒撈掃帚呀,辛苦。

這就是農村七八十歲老人為啥還要在地裡幹活的原因,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原因,說白了,也就是國家對農村老人養老體制的不完善,對農村老年人政府沒有真正的納入社會養老範圍,這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對農村老人的一點缺陷,希望國家和政府能在這方面給以傾斜,也讓這部分老人們有個安享晚年的機會,不要讓他們苦到最後一口氣,那就太好了,願天下的農村老爺子,老奶們有個好身體。


用戶董永華


農村七十歲或八十歲的老年人,仍在幹活,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兩種,一、這些老年人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他們深知土地的重要性、糧食的重要性。所以只要能動,有一點氣力他們也不讓一寸土地荒著。如:我老母親今年九十一歲啦,還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種些瓜菜等作物,搞的還真不錯。你不讓她幹,她說閉著不好受。二、老年人的兒子、女兒也都成家立業啦,都有了自已的一小班,並且還不一定在家,老年人還都怕自己的兒孫過不好,總想替他們分擔些責任,減輕他們的負擔。所以他們都還非常努力的把自家的地種好,增加些收入。根據這種現象和情況,我們的基層黨組織就要注意啦,要根據這些老年人各家的實際情況,做好幫扶工作,為他們的生產生活做好排憂解難。讓這些老年人安心,讓他們在外務工的子女放心!


老農李作民


我父母都是八十九歲古稀老人,母親小腦梗記憶衰退,行動不大方便了,二老口糧由我們幾個兒子提供,每年一千二百斤大米,生活費政府每年五六千元,我們二千元,孫子,外甥到年終合計也有八九千,二老生活由我們兄弟姐妹七家負擔,每戶每月三百元,也就是二千一百元委託我大妹護理,平常的水果,食品做小輩的經常送來,應該說二老衣食無憂,但我父親還有幾分自由地,他堅持要種蔬菜水果,我們不叫他幹,他非要幹,因為身體還行,他說不幹在家閒著反而難受,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對老人身體興趣也是有利無害,


阿清98540


農民生來從記事起就知道自己的地在哪裡,大人耕耘小孩子跟著去玩,能夠勞動開始學前學後就要幫助父母去地裡幹活。長大後不管在哪裡工作農忙時候都想著回去幫助父母去搶收搶種。退休了還想著迴歸田園生活。我的一位堂哥七十多歲了一家人都在南京生活,他一個人幾次偷偷的去火車站買票回家被孩子們拉回去,農村的家是多少在外工作人員的根基所在。何況從小到老一生都在耕耘的農村老人。我的表妹六十多歲承包了十三畝地,兩個女兒都很有錢,兒子媳婦都上班,兒子生氣的說道,娘啊,你要是累死了我們沒有時間給你出殯啊,強行退了十來畝地,她留下來三畝地自己種。他們已經離不開這塊熱土了。


榮990


大家好,我是一杯仙,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為什麼上了年紀一些農村老人七老八十了還要重地,是對土地的依戀還是討生活,你怎麼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不想成為孩子的生活負擔,想為兒女們分點擔子,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不象過去種地單純為了解決溫飽。我老孃今七十六歲了,娘種了五畝地,現在種地,基本不用管理,比較輕閒,娘種地說是為了有個事幹,鍛練了身體,又種了地。其實我娘就是想不讓地閒著,同時種地能有一部分收入,為兒女們添上點,減輕兒女們的負擔。

農村老人們種地既不是對土地的依戀,也不是為了討生活。

小車不爛往前推,只要活一天,就想著給兒孫們創造點財富,讓兒孫們輕閒些,讓兒孫幸福些。


一杯仙


七八十的老人是為了生活所迫,由於自己和兒女都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而且孩子為了給下一代找個好環境,買了移民般遷房,找到媳婦,可是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老光人一看指望兒子和女兒一點希望都沒有,兒女在外打工只能養活他們自己,所以農村老人為了給兒女減輕負擔,只能靠自己勞動種地養自己了,這是我自己所瞭解的,就在去年我姐夫七十九歲的他在地裡加牛壩地不幸身亡,這樣的事他一人……。


大風起兮雲飛陽


在農村有這麼一個現象就是說一些七老八十的老人還在下地幹活,是他們想去種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嗎?不是的,是他們為了生活。

在城裡居住的我們,在城裡面見到的七老八十的人絕大多數都過的很逍遙自在。每天不是釣魚遛鳥,就是打牌下棋。

我上班的路上每次都要路過一座大橋,在橋上我最常見的一群人就是在那裡釣魚的人,可以說的上是風雨無阻啊!記得有一次下著大雨,我穿著雨衣都淋溼了,還看到一位老人穿著雨衣在釣魚,真心給他一個贊!

可是到了農村,這個年齡的老人,絕大多數只要還能幹的動地裡面的活,那麼多數都會繼續下地幹活的。有些確實不能下地了可能會在家裡面待著吧!

我奶奶也是農村人,今年快八十了,但是到現在還下地幹活。上次回家的時候還聽她給我說去哪邊的山上打核桃回來的。我每次回去都勸她少乾點活,一方面是因為她年紀大了,自己一個人出去不放心,另一個方面是因為我爺爺現在身體不大好,需要人照顧。

但是她答應的是好好的,但是從來都沒聽進去,該幹啥的幹啥。說她缺錢吧,其實並不缺錢。而且兒女也挺孝順的,我姑只要是在家的話,基本上每週都要過去一兩趟,我爸跟我幾個叔家裡弄什麼好吃的都會想著老人。

可是我也明白她的想法,她想著自己能幹點,賺點錢,就讓兒女少操心點,畢竟不能啥事都指望兒女。比如說我小叔家的兩個弟弟都沒有結婚,自己賺點錢,少花兒女的錢,那麼兒女就會過的輕鬆點。

如果真的可以,我想農村的這些老人在自己七老八十的時候也不會種地了吧!


種花家的種花匠


是習慣

農民一輩子依賴土地生存,從小就和土地打交道,一輩子地裡刨食,土地養活了一家人,也養活了好幾輩子農民,我也是農民,家裡現在還種著十幾畝地。

我母親七十多了,我父親前幾年去世了,我每次回家都勸母親別種地了,但母親不同意,每次看見母親種地,就心酸,

農民老人,種一輩子地了,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了種地,所以,作為莊戶人的我覺得是習慣

大家覺得我說的對嗎?歡迎大家點評。


莊戶人小二


我覺得這些老年人,在土地上勞作了一輩子,深深的留戀著。

一天不在土地上走一走,做點什麼,心裡不踏實。

幹慣了農活的人,閒不住。乾點活,啥事沒有,閒下來還可能有病找上來。

大科學家袁隆平,80多歲了,按理說,累一輩子了,他應該享享清福。

可他卻依然每天有空,就下田地查看,他與土地,與稻種有著不解之緣。

我大哥今年75歲,鐵路退休的,不缺錢花,也是每天有空就到地裡轉去。

這一代農民,以及轉做其他工作的人,對土地有天然的親近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