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對對聯?

洱海非海彼岸非岸


ΔΔΔ此文1700餘字, 若看此篇,先去燥心。

怎樣對對聯這個問題,在任何瀏覽器上都會搜出一大堆的文章,無非是對聯創作的六要素之類的,雖然是千篇一律,但是回答這個問題確實繞不過去,這裡簡略強調一下: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這就是對聯創作的六要素。

下面把我多年來在對聯創作中的一些體會分享給大家。

一,在古典詩詞的天空裡練好翅膀,紮好遣詞造句的馬步。

要對好對聯,須多讀一些古詩詞,特別是名家名作,體會、挖掘、研究、領悟他們的遣詞造句規律和方法,學習他們的行文經驗。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作詩和創作對聯有許多相通之處,對聯的語言也是詩的語言。雖然白話文也可入聯,但是這些白話文都是一些奇妙的漢字組合,比如祝枝山和唐伯虎的合作聯: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行。

其中的水車風扇之類都是白話文,但是因為組合奇妙,讀來卻是趣味橫生。這些都需要遣詞造句的功力。我們在對對聯的時候,除了要具有此等功力以外,還要把句子寫的富含詩意,並寄予作者一定的情思。這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我們在潛詞造句的梅花樁上紮好馬步,在詩詞的天空裡錘鍊翅膀。這方面沒有捷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二,給出句做一個全面的CT片,對症下藥。

我們要把出句分析透,除了要分析它的平仄詞性結構節奏邏輯等,我們還應注意分析出句的意象,氣勢,修辭,意境……如果出句是上聯求下聯,我們要在各個方面,最低做到等同於上聯,甚至超過上聯,這是對對聯的最基本的規則。如果是下聯求上聯,氣勢上弱一些也無所謂。分析好了上聯,對症下藥,我們才能對好下聯。

百槳蕩飛千層浪(頭條某網友)

一船犁破滿江雲(拙對)

此上聯中出現了兩個意象漿和浪,也很有氣勢,下聯中便用船和雲相對,另外上聯的意境已經不錯,但是下聯尤佳,使意境更加飽滿。氣勢上也較上聯更大。

三,避免合掌。

所謂合掌,是指對聯中上下兩聯的意思相近或相同。通常我們常見的一副對聯也就一二十個字,我們要在這麼少的字數里完成一個相對較完整的文學作品,所以應該要做到言簡意賅,言盡而意不盡,因此要避免上下兩聯意思相近或相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在對對聯的時候,往往過於求工,用同一詞性當中的同類詞,甚至是近義詞或反義詞,去對上聯中的每一個詞,這就有可能會造成合掌,此為聯家大忌。比如:

四海翻騰雲水怒,

五洲震盪風雷激。

這就是一副合掌聯,上下兩句對仗工整,但意思基本一樣。

另有聯家觀點:對聯一定要避免上下兩聯意思毫不相關,相去甚遠。我覺得這個問題有待商榷,很多所謂意思不相關的對聯,要看從哪個角度去衡量,如果你從作者的角度出發,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比如下面的一副對聯:

幾畝雨荷香潤肺;

千頃雪柏品堅心。(拙聯自創)

上聯寫江南的荷花,下聯寫塞北的柏樹,遙隔萬里,節令錯位,看似意思不相連,可是如果從我自己的角度出發,那就有不一樣的理解了:我身在江南,家在黑龍江,眼見絕美夏景,心裡思念的卻是龍江的瓊冷玉碎的冬景,這意思豈不又是相關相連了?

另外舉一個機巧聯的例子,如上面開頭部分祝枝山和唐伯虎的合作聯,從表面上看水車和風扇風馬牛不相及,可是在故事裡面我們卻發現聯繫緊密。

四,像打磨寶刃一樣打磨詞語。

反覆打磨出來的,必是利刃 。對對聯也是一樣的,當你得出一個句子以後,每一個詞都要仔細斟酌,力求用一個最貼切恰當的,也就是說非此詞不可。古人所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就是這個意思。杜甫也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句。

1.春風又綠江南岸。

2.紅杏枝頭春意鬧。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上面三位詩家的三句詩可以作為我們打磨詞語的典範,1句的“綠”字,,2句的“鬧”字,3句的“敲”字都是不可替代的,缺之不可的,作者為什麼能夠得到這樣準確的詞語,就是因為行家裡手,且“捻斷數莖須”的緣故。

五,多關注今日頭條的高手聯家。

在我們的頭條平臺有很多聯家高手,他們不但自己創作對聯,也發佈出句求對句,也寫一些理論文章,我們要多讀多參與多研習多領會,並與之私信交流,一定有所收益。

除了以上的注意要點之外,還要忌三平收尾,忌孤平,忌對句和出句重字(虛詞除外)等,此篇不再詳述。

總之,要對好對聯或創作好對聯,沒有速成法,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要記住一句話,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耿加平


在《今日頭條》和《悟空問答》上,出對聯、對對聯的朋友不少。

這充分說明,對聯,這種中華民族獨有的語言藝術,因其兼具知識性和娛樂性,雅俗共賞,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為大家所喜聞樂見,只要看到有人出對徵聯,都不免躍躍欲試,積極參與,希望能夠給出自己精彩對句。

但是,我們也發現,一些朋友在對下聯,有的甚至出上聯時,都不得要領,甚至出現錯誤。比如,有的把應該是下聯的句子作為上聯,等等。說明雖然喜歡對對聯,但是,一些基本的對聯知識和要領並沒有掌握,只是跟著感覺走。

那麼,對聯到底應該怎麼對?對對聯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和技巧要領呢?

結合幾年來自己對對聯的學習,以及近一段時間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與各位聯友的交流,我覺得要對好對聯,對得精彩,必須掌握以下六個要領,或者說是六個規矩,簡稱為“對聯六要”。

對聯“六要”,具體講就是:

1、字數要相等

字數相等,這是對聯最基本的要求。上聯幾個字,下聯也要幾個字。對於一些長聯,則上聯是由幾個分句組成,那麼下聯也要由字數上與之一一相等的幾個分句組成。

2、內容要相關

對聯對聯,就是要字對而意聯。上下聯之間,在內容上要相互關聯,意境上要相合。

習慣上,人們把依據上下聯內容的不同關係,把對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流水對)3種方式。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為正對,

“橫眉冷對千夫指,信道甘為孺子牛”為反對,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三幅對聯為串對(流水對)

3、詞性要相當

詞性相當,指上下聯相對的詞語,在詞性上應儘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如: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此聯中,“鐵”和“妙”都是形容詞,“肩”和“手”都是名詞,“擔”和“著”都是動詞,“道義”和“文章”都是名詞。

4、結構要相稱

結構相稱,指上下聯對應語句的語法結構應儘可能相同。

我們還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例:

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賓結構,其中,“鐵肩”對“妙手”皆為偏正結構,“道義”對“文章”皆為並列結構。


5、節奏要相應

節奏,本來是音樂上的術語,運用到對聯上,則指對聯語句中規律的停頓。

節奏相應,就是指上下聯在節奏的停頓上應當儘可能保持一致。如:

    四面/ 荷花/ 三面/ 柳,

    一城/ 山色/ 半城/ 湖。

    胸羅/ 萬紅/ 憑/ 吞吐,

筆有/ 千鈞/ 任/ 翕張。

  


6、平仄要相諧

平仄相諧,又稱平仄協調,主要是指仄起平落、平仄相對、平仄交替三個方面的要求:

仄起平落,也叫“仄起平收”。是指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為仄聲,以引起下聯。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以平聲來收尾。

仄起平收,也是我們平時判斷一副對聯上下聯的重要依據和標準。

平仄相對,指上下聯對應位置,特別是節奏點、各分句句腳,要平仄相對(相反),即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

(由於對聯來源於律詩,因此,律詩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同樣適用)

平仄交替,指對於上聯或下聯自身而言,聯內平仄應交替使用,以此形成抑揚頓挫的韻律效果。


比如: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其平仄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從上下聯相對位置的平仄安排來看:“大渡”對“金沙”,是仄仄對平平,“橋橫”對“水拍”,是平平對仄仄,“鐵索”對“雲崖”,是仄仄對平平,“寒”對“暖”,是平對仄。這就是平仄相對。

從上下聯聯內平仄的擺佈上看:上聯以平聲起句,平平之後是仄仄,仄仄之後是平平,最後一個又是仄。下聯以仄聲起句,仄仄之後是平平,平平之後是仄仄,最後一個又是平。這就是平仄交替。




知識小卡片001

什麼是平仄:

平仄,是對漢字聲調的劃分,“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古時候,漢字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隨著社會發展,時代變革,我們現在使用現代漢語拼音,對漢字的聲調也劃分為四種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被稱為第1、2、3、4聲。古時候使用的入聲,區分不同情況被分別歸入上述四種聲調。

現代漢語拼音的平仄劃分: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

對於平仄,可以這樣簡略記住:

第1、2聲為平聲,第3、4聲為仄聲。


知識小卡片002:

什麼是對聯?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這樣解釋: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頭上、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新華詞典》的解釋是:對聯又稱對子,用來張貼懸掛的對偶語句,分上下兩聯。

從對聯這一概念的表述來看,都繞不開一個詞“對偶”。

關於對偶,《新華詞典》的解釋是:修辭格的一種。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一對語句,表達相同、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每天學點兒國學


簡答:問對對聯有什麼訣竅?道不如問:“你的文學功底如何?”

對聯從一字聯到多字聯,從一句段落到多句段落都有。要想把上下聯對的工整、對仗,嚴絲合縫,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初學者,要認真學習,經常練習,時間常了,掌握了基本格律,就能對出好的對子來。所謂的訣竅,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一、上下聯字數相同;(入門基礎知識)

二、仄起平收;什麼是仄呢?仄聲通常是用於上聯的尾韻(字的三、四聲)平,通常是用於下聯的尾韻(字的一、二聲)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出句上聯尾韻是四聲字,下聯要用一聲字來對,三聲字用二聲字來對,這才稱之為合仄押韻。(現在不提倡用古韻)

三、意境相同,逐步提升。儘量躲避上下順聯。什麼叫順聯?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上聯是“看”下聯是“觀”或者是“睹、上聯是“聽,”下聯是“聞”等等。如:我看兩片葉;你觀一朵花。南海聽波浪;北山聞鳥鳴之類的順意聯。

四、名詞對名詞,量詞對量詞、方位對方位。也稱――對稱!

五、“漢武楹聯學堂”的一位教授,一劍先生,有一篇講義寫的非常好,在這裡願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上下聯正如一對夫妻”如果兩句話連平仄和對仗都格格不入,就如同兩個門不當戶不對的人,根本進不了一家門。如果兩句話,雖然貌似對仗工整、聲律協調,但內涵卻毫無關係,“隔”得太遠,那也只能算上一對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的夫妻。但假如這對夫妻的性情脾氣,舉止言行完全一致,如出一轍呢?這恐怕也不是什麼好事――誰願意找一個自己的影子做配偶呢?事實上只有情投意合,性格互補的夫妻,才能稱得上玉佩……”

希望各位網友能從此文中受到啟發,不斷提高自己的應對水平和自創能力,產出高質量、雅俗共賞、萬古流芳、劃時代的佳作。




天老大11


問: “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 求下聯?

答: “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看到這樣的回答,我只是滿懷善意的笑了……呵呵。0分!這根本不能算對聯,好吧 ? 不騙你!



正確答案是:

上聯: 【看鷹擊長空,何分貴賤】

下聯: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解釋: “鷹擊長空”,同樣出自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一詩。我之所以說這是正解,因為對聯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你以為簡單? 而它符合對聯的所有要求!




所以,我覺得需要給大家說說什麼才是“對聯”? 以及對對聯的方法?

【對對聯的基本要求】:


1,字數相同,不能有重複的字。

2,句式一致,詞性相同,韻律準確。

①句式 : 上下聯要關聯呼應,可以是 “承接、問答、延續、解釋、肯定、否定、遞進……”等等的,但是不能各說各的,對些風牛馬不相及的事物。引據典故等等,都要有所關聯。

就氣勢和意境而已,一般上聯不能蓋過下聯。下聯是上聯的“昇華”。這點很多人不知道!

②詞性: 即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的詞性要保持一致,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成語對成語……等等。

如: “看對問、大地對從空、貴賤對沉浮……”。



③韻律: 指上下聯的平仄。

平聲,(拼音一二聲) 仄聲,(拼音三四聲)


首先,是上下聯的平仄關係不能相同。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次,尾字要遵循“仄起平收,平起仄收”的規則。不能都是平聲或仄聲! (缺了這一點,就不能稱作對聯)。

3,最好是避免“惡搞”。

對聯本是傳統文化瑰寶,要講規矩。如對成語典故,諧音等等時,應尊重傳統。

比如: “貴妃醉酒” 對 “鳳姐品茶” 等等現代人的玩笑惡搞,看似好玩,實則俗不可耐!



看完這些,你還會覺得對聯容易嗎 ?

我說的沒錯吧?【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不是0分?哈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一點點 !

下面是我之前回答類似問題的截圖,僅供參考:















我是山裡人,簡單純粹的人~

歡迎點贊評論,交流。【關注】我,非常感謝!

.


我們山裡人


對聯有許多獨特的用字技巧,已下為一些常用的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
復字 所謂復字,就是某一個字在對聯中重複出現幾次。如: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二)隱字 所謂隱字,就是有意識地將某些字隱去,從而含蓄、巧妙地表達某種意思。如: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南北

此聯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

(三)嵌字 所謂嵌字,就是就是把有關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對聯中。如:

三強韓趙魏

九章勾股弦


(四)疊字 所謂疊字,就是將聯中某些字疊起來使用,形成反覆重疊的藝術效果。如: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五)拆字 所謂拆字,就是把聯中某一個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如:

踏破磊橋三塊石

分開出路兩重山

(六)合字 所謂合字,就是把聯中某幾個字合成一個字。如: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更妙

(七)針頂 所謂針頂就是將前一個分句的句角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八)數字 所謂數字,就是運用數字巧妙構成對聯。如:

一孤舟,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頁風蓬,下九江,還有十里。

十里運,九里香,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只二日,勝似一年。

(九)歇後聯 所謂邂逅聯,就是用歇後語構成對聯。如:

開花芝麻,步步高

出土甘蔗,節節甜

(十)同旁 所謂同旁,就是將同偏旁部首的字組合成對聯。如:

湛江港清波滾滾

渤海灣濁浪濤濤

(十一)擬聲 所謂擬聲,就是通過模擬聲音已取得某種藝術效果。如:

普天同慶,“當慶”“當慶”“噹噹慶”

舉國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對聯的用字技巧,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深秋96964


作為一名楹聯普及者,我很高興的看到楹聯進入學校了,楹聯是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過去因為重視不夠,導致了楹聯基礎教育的缺失,大部分人對對聯的格律認識僅停留在上下聯字數相等,句尾上仄下平上。不得不說這是我們楹聯屆的一大悲哀,在此我也呼籲聯屆所有的同行們多多重視楹聯的基礎教育,齊心協力搞好楹聯的傳承和普及,別讓我們的楹聯文化後繼無人。

言歸正傳,題主的這個題目實際上是個很大的題目,要想在一篇文章裡答完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體上,對聯的形式現在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個人獨立完成一副對聯,這叫成聯,這是學聯的終極目標,要求相對較高。另一種是分開創作,一個人寫一句,我們叫對句,民間也有叫答對的。先寫的那個聯句叫出句,後寫的那個叫對句,出句可以是上聯,也可以是下聯,但一般來說應該出上聯,並給對句留出發揮的空間,不宜寫得太滿。

就題主的身份分析,小學裡的對聯考核點,一般不會是成聯,最大的可能是對句。那我就我針對對句儘量精簡點講。

首先說格律要求,那就是《聯律通則》,第一點就是對聯六要素:

1,字句對等。出句有幾個分句,你也得有幾個分句,每個分句有幾個字,你也得有幾個字,上下對齊,這最簡單。如我的作品:

題滄州山神廟:

自來難測天心,縱千重風雪當頭,須認清去路;

到此休嘆厄運,看對面丘山有骨,也挺作英雄。

出句三個分句,對句也是,每個分句字數也一邊齊。

2,詞性對品。就是詞性一致,傳統對格我們略過。就是出句用名詞的地方,對句跟他對齊的地方也用名詞;他用形容詞的地方你也用形容詞,他用動詞的地方你也用動詞等等。如: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山對學海,路對涯,徑對舟,都是名詞對名詞;有對無,為對作,都是動詞對動詞;勤對哭,都是形容詞對形容詞。

3,結構對應。這個對初學者來說比較嚴格也比較難,高手還是有能力突破的。對初學者來說,這一條要求上下聯對齊的地方,它的語法結構一致。出句是主語的地方,對句也得是主語,出句是謂語的地方,對句也得是謂語,出句是賓語的地方對句也得是賓語,其他的定語狀語補語也是一樣的。如:

人行關外三千里;

心在江南第幾樓。

主語:人對心;謂語:行對在;賓語:三千里對第幾樓;定語:關外對江南。

另外,中國的詞語詞組也是有結構的,如偏正結構:關外對江南;並列結構:如前例中的風雪對丘山;還有連綿詞:如芬芳、浪漫、玻璃等等,都是需要上下聯對應的。

4,平仄對拍

5,平仄對立

這兩點是講對聯的聲律的,我們合起來說,因為題主只是小學,就不講理論了,直接給你幾個格式,小學是不可能會出更復雜的出句的:

七言的兩種:

平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意,平起句都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意思就是第1,3,5個字平仄可以隨意,第2,4,6個字的平仄就必須按照格式來。所謂的平仄,就是聲調,拋開古音不談,按照漢語字典來,第一第二聲就是平音字,第三第四聲就是仄音。仄起句和平起句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下聯的第五個字必須是仄音,否則就變成三平尾,這是對聯的一個禁忌,也是近體詩的禁忌。

五言的:

仄起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很好記,其實就是七言的去掉頭兩個字。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特殊的也是下面這種格式的倒數第三個字必須是仄音,防止“三平尾”。

四言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也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別的應該不會涉及,就不提了。

另外,對聯還有三個禁忌,絕對不能犯。剛才提到的三平尾是一個,還有一個是忌合掌,意思就是上下聯不能是一個意思,也不要過於接近。如:今日星期六;明朝禮拜天。又如那副民間流傳甚廣的古春聯:生意興隆同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上下聯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這就是合掌。最後一個禁忌是忌不規則重字,意思上聯如果有相同的字,下聯對應的地方也應該用另外一個相同的字來對仗,不允許在不對齊的地方出現重複用字。說起來比較拗口,舉例說明:今日星期六;明天禮拜天。下聯兩個天字,一個對的是日,一個對的是六,這就是沒對齊,是不規則重字。再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上聯兩個一,下聯對應的地方沒用另外一個重複的字來對應,還是用一,這個也是不規則重字。再舉個正確使用重字的例子: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這個就是重複用字的正確用法,霧一直對的是天,鎖字一直對的是連,山字也一直對的是水。

6,形對意聯。這是對聯的精華所在,也是對聯的本質。通俗講就是,形式對仗,句意關聯。以上前五點就是對聯的外形,是格律範疇,死記硬背的東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真正難的部分就是在意上。

還是老規矩,成聯略過,單講對句。

如何對好一個句子,除了格律合格以外,我們首先應該好好的研究一下出句,它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些什麼情感基調,儘量與它找到共鳴點,進入到出句的情境中,它是喜悅是哀傷是豁達是感悟等等,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它匹配,和它保持一致的情感基調這是正對;或者和它相反(這種情況一般是朝正能量的方向寫較好,當然也有轉哀傷的,這和創作者的情感體驗有關)這是反對,往往反對的效果會比正對的更好;或者它言之未盡,我們就順著它的意思再進一步作個補充完整,這叫流水對也叫串對,是對句的最高級境界。不管哪一種對法,咱們要做的就是聯意上要和出句有緊密的關聯,適當的拔高,不能太近,太近了會合掌,也不能風馬牛不相及扯到千里之外。最好能做到與出句如出一人之手。

其次,要注意出句的技法,主要是它用了什麼修辭,是比喻啊是誇張啊是通感啊等等,這個咱們也得和它保持一致。

最後這一點實際上是需要分很多章節舉很多例子來講的,一時間還真難以盡述,大家可以關注我,我會在以後的頭條文章中發佈系列楹聯入門教程。

最後祝您考試成功!


非主流聯人李天亮


對聯是一種獨特的詩,是我國的文化瑰寶。雖說僅兩行文字,其意境卻蘊含深刻,為廣大讀者以及文學愛好者所喜愛。

近來對對聯成了今日頭條的熱門,並納入了悟空問答,估計已有數萬人加入這個熱流之中。從大家所對的聯句來看,少數朋友還是對的很好的,堪稱佳句!有的朋友卻連上下聯都分不清楚,是否工整,意境如何就更不用說了!我也是個初學者,按理不該對此有所評價!只是想把自己所知的一點入門知識分享給大家,我們互相學習!

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意境美妙。為什麼要講究這些呢?因為句子對仗工整,有平有仄,錯落有致,讀起來才朗朗上口,否則,就索然無味了。

一、對仗,對仗要求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即通常所說的“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

二、平仄,其實一般對聯就是律詩中的聯句,如五字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三不論,二四分明,意為位於一和三這兩字可平可仄,位於二和四的這兩字,該平的要平,該仄的就必須仄。七字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長聯就在仄的前面加平,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的前面加仄,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對聯的字數從一字到千字不等,到目前為止,最長的對聯有2000多字,字數越多就越不容易對好,這就得靠個人才華了。

那什麼是平仄呢!平仄是指字的聲調,聲調過去講的是平上去入,現在是以普通話為標準,普通話的第一二聲為平聲(一聲為陰平,二聲為陽平),三四聲即為仄聲。

三、意境,意境是最為重要的一方面。如果只湊夠了字數,搞好了平仄,那不能算是對聯。對聯講究語句精練、優美。能引人入勝,發人深思,耐人尋味,這樣才算得上好對聯。

以上說的是工聯,還有意聯。現在流行意聯,意聯是隻求意義相對,不必苛求平仄。要注意的是,無論工聯還是意聯,上聯尾字要求仄聲,下聯尾字要求平聲,這叫做有起有落,否則,就算不上好聯。

寫對聯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要多讀書,多識字,多研究別人的好對聯,才能提高自我。我堅信,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寫出一些佳句,能夠趕上那些高手們。





開拓的世界491


怎樣才能學會寫對聯,這不難。對聯只兩行字,上聯和下聯,外加一橫聯(橫批)。上下聯字數相等便是,就這麼簡單。如果是怎樣才能寫好對聯,這就不簡單了。它不僅要求字數相同,字義要相對,還有平仄、格律要相符。當然意境最為重要。平常的春聯,山水景物聯,結婚聯還好寫,如果是老人去逝的喪事聯就難寫了。寫喪聯,不僅要考慮上述平仄格律什麼的去寫,還要根據逝者的性別男女,年齡身份等等,以敘事的形式在短短的一副兩行上下聯中展示出來,他(她)的生世、生活以及坎坷人生,包括生養子女以及子女對老者的逝去的感恩和愧疚等等、等等,都得考慮進去,最後才能擬寫出來貼在孝家大門上。單貼對聯,都得講究。古法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現在這方面不大講究,但必須看橫批而定。橫批怎樣寫就怎樣去貼好上下聯。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上聯最後一字必須是(普通話為準)第三、四聲,即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就應該是第一、二聲了,即平聲。這就是大家常講的仄起平收。如果你貼對聯不按橫批從右至左(或從左至右)去貼,又不按仄起平收去檢查上下聯,你就會貼錯位,人家就會笑話你喔。你還別不相信,農村人雖不大懂文化,在寫對聯和貼對聯還是蠻講究的哩。不才掘見,僅當笑談。


夢由心生397


對聯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它短小精悍,形式活潑。起源於五代,盛於明清,被譽為“詩中之詩”。

對聯是起源於詩詞歌賦而又獨立發展存在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繼承和發揚了詩詞中對仗和平仄等特點,具體對對對聯要注意如下幾點:

一、字數相等。對聯不論是單句還是多句,不但要求整聯字數相等,還要求各小句字數相等。

二、結構相同。兩聯的句式結構要求完全相同,這就要求上下聯對應的句式相同、句讀相同、詞性相同、結構相同。廣義上來講就是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狹義來講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等,偏正結構對偏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等。

三、音律相合。對聯不論是幾字和幾句均要求句內音律平仄交替、上下聯平仄相反,當然個別字可以從寬;且上聯最後一字必定為仄、下聯最後一字必定為平。就拿對聯最常用的五言和七言來舉例:他們的平仄規律與五言或七言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的平仄規律是完全一致的,且“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也適用於對聯。

四、意義相關。對聯充分借鑑了我國詩歌傳統的優秀成分,它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因此要求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繫。一副好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上下文的內容要互相照應,緊密聯繫,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說明一個問題,表現一件事物,或闡清一個道理。

要對好對聯不容易,只有多學、多思、多練,假以時日定能寫出好對聯來。


紅旗漫卷西風378


對聯只要順口,上聯適合下聯,意思配上合理有意義,過春節門上那叫對聯,對聯不比詩,詩,是看景說出來的意思,因它有四句話,從開頭就要有收尾的句號。對聯和詩是不相同的,聯是聯、詩是詩。贊成我說的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