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學校德育話題選擇的影響丨“防疫有我”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也引發了人們對公共衛生事件的熱切關注。抗擊疫情的戰鬥正在如火如荼,每個人都責無旁貸,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還應該反思這一公共衛生事件的教育價值,以提升學生的防範意識。

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道德行為。《論語》有言:君子“不貳過”,就是不犯第二次錯誤,因為君子有道德底線,更有反思能力——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學校德育中必須思考的話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學校德育話題選擇的影響丨“防疫有我”

本文作者、蘭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張輔良在上課

敬畏自然是一個底線的道德話題

人類的傲慢與偏見,就是認為自己是萬物之尊,可以奴役一切非己之物,倚強凌弱,殊不知自然是公平的,強者不一定強,弱者不一定弱。蝙蝠,人類可以大快朵頤,蝙蝠弱小,但它可以用自己所帶的100多種病毒報復人類。從諸如此類的事件來看,人類不是人定勝天,不是唯我獨尊。

實際上我國古代早就有很平和友善的思想,如道家的“天人合一”“和合共生”“道法自然”“相愛相通,無復有害者”,都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值得一代代傳承。

在傳承中,我們的學校德育可以選擇“敬畏自然”的主題,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入手,關心每一株草,愛護每一棵樹,愛護一些小動物。讓學生從小建構人是自然中的一個成員,或者首席成員,不是萬物的主宰者的思想。這方面的教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值得借鑑。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帕什雷夫中學用種樹種花的方式來教育那些冷酷殘忍的學生,讓他關注生命的成長,在點滴的呵護中體會生命的意義,達到關愛生命敬畏自然的教育目的。如我們也可以在班級養盆花,讓學生通過給花澆水,施肥,瞭解其習性,是喜陰還是喜陽,觀察枝繁葉茂或枝葉枯黃,關注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命價值,哲學意義上的生命價值,這樣學生自然會收穫頗多,感悟頗多。如在教室養盆魚也是這一教育初衷,蘊含的教育話題也很多。這一切自然界常見生物,不是教室裝飾,而是生命教育,是敬畏自然的主體的教育。

生命教育從學生抓起是正當其時,人天生是有善意的,再給予引導強化,自然會變成一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行動上也就不會如此沒有底線。社會能夠容忍大肆貪噬野生動物,除了說明愚昧,也是說明沒有底線。對弱者的態度最能夠顯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關愛生命是一個崇高的道德話題

愛的教育是一個針對個體層面而言的德育話題,涉及面很廣,牽扯到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關係。它包含對自我的關愛,對他人的關愛,對自然的關愛,對公物的關愛和對知識的關愛。關愛生命,既有關愛自我的內容,也有關愛別人、關愛自然的內容。一個人愛自己這是人之本分,無所謂崇高不崇高,但是關愛別人和自然,這就超越了人性,上升到崇高的道德境界。

家庭和學校要重視培養學生感受愛的能力,不能對別人給予自己的關愛熟視無睹,沒有感受。一個人只有能夠體會到人與自然給予自己的關愛與幫助,才能進行反饋和回報。在現實中,許多被溺愛的孩子覺得所有的關心和幫助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所以他就不會去感恩、回報;還有許多留守孩子在需要父母之愛的時候沒有體會到愛,他們也就缺乏感受愛的能力。這些缺乏愛的美好體驗的孩子,如果沒有約束,成年後可能會蔑視生命,冷酷無情:對人,甚至自己的親人,毫無惻隱,以至殘忍地剝奪他人生命;對動物,沒有倫理底線,以一種扭曲的價值趨向,殘忍地虐待動物,甚至把吃野生動物當作炫耀的資本,體現出一種冷漠和愚昧。

基於以上現實背景,我們在學校德育中,要旗幟鮮明的進行愛的教育,教育學生能夠體驗到別人給予自己的愛,懂得用自己的感激和愛回報他人的幫助,並且提升自己感受愛和回報愛的能力。通過日常的鮮活的事例,引入愛的話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認識。可以藉助於世界重要節日進行主題教育,如3月1日的世界海豹日、10月4日的世界動物日,引導學生了解動物以及動物與人類的關係,聯繫現實中的一些殘害動物的現象,提高學生建構動物倫理意識。也可以在校園做一些關愛動物的宣傳,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提升學生在知情意行方面水平。

潔身自律是一個修身的道德話題

每一個人都是社會體系中的一個支點,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著社會體系,不能小覷自己的一言一行。古人提出“慎獨”,就是獨處時沒有監督的情況下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疫情形式嚴峻的背景下,潔身自律既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別人的負責。

捕殺濫吃“野味”的人雖然是少數,但是他們帶來的後果是巨大的,無數無辜的人要為個別人的放肆行為埋單。由此我們可以引發很多德育主題。《中學生行為規範》中規定了許多有關中學生行為的要求,如“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動和場所”“不看色情、兇殺、暴力、封建迷信等書刊、音像製品,不聽不唱不健康等歌曲,不參加迷信活動”等,就是關於“潔身自律”的修身話題。

針對這一德育話題,班主任可以在班會設計中引入《關愛自我,遠離黃毒》《潔身自好,拒絕誘惑》的主題,對學生進行修身潔行教育。今天社會環境誘惑很多,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強,生活經驗少,最易被誘惑,作為學校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警鐘長鳴。要用大量鮮活的事例警示學生,要用科學的數據提醒學生,避免空洞的說教。今天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是為以後的社會氣正風清奠基,教育是一個長線投資,不能只看分數。


作者:張輔良(甘肅省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語文教師,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學校德育話題選擇的影響丨“防疫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