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為什麼英國人也搶購衛生紙?

為什麼衛生紙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商品?


冠狀病毒:為什麼英國人也搶購衛生紙?


政府已經告訴英國人,不要因為對冠狀病毒的恐懼而恐慌性購買,但是許多人正在做相反的事情。


倫敦大學學院消費者和行為科學專家,Tsivrikos博士解釋了災難恐慌和一般恐慌的區別,衛生紙成了後者的象徵。


“災害恐慌通常是指你掌握了更多信息的事情,比如自然災害,”他說。


“你知道它會發生,你通常知道它會持續幾天,你可以通過理性地購買來準備。


“但在公共衛生問題上,我們不知道時間和強度,我們每天都收到信息,我們理論上會進入恐慌模式,我們購買超過我們需要的。這是我們在這個時候唯一能做的。”


他說,由於衛生紙的保質期比許多食品都長,在貨架上的位置也很顯眼,而且體積也很大,所以在危機時刻,我們的心理會被它所吸引。


他說:“它們越大,我們認為它們就越重要。


“如果我們有一個表示恐慌的國際標誌,那應該是一個交通警告標誌,中間有一個廁紙卷。”


心理學家惠特根斯女士解釋說,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會對威脅和尋求安全保持警惕,而當危險是“新的、失控的”時,這種本能就會增強。


她說,購物者高估了死於冠狀病毒的風險。


她說:“每年死於車禍或意外事故的人要多得多,但我們在上班前不會為這些事感到恐慌。”


“很難讓我們的大腦相信事實,因此統計數據往往不起作用。”


她說,當人們有時間更理性地思考時,這種“恐慌”通常會在一個月後減弱。


惠特根斯解釋說,當我們站在空空的貨架前時,人們擔心庫存會用完,因此會購買遠遠超出需求的商品。


這就變成了“危險”,因為一些商品,如肥皂、藥品和洗手液等,對那些急需的人來說變得不可用了。


與其他較小的物品相比,當過道里的衛生紙是空的時候會更明顯,這就導致了對衛生紙的狂熱。


她說:“糞便能傳播疾病,也能激發我們對安全感的需求。”


心理學家凱利在談到“恐慌性購買”行為——尤其是囤積衛生紙——時表示:“這很荒謬。”


她說:“看到人們囤積衛生紙之類的東西真的很有趣……這並不能讓你在生死關頭都能有所作為——人們需要的是食物。”


冠狀病毒:為什麼英國人也搶購衛生紙?


“很明顯,人們並不是真的很擔心病毒本身,而是更在意使用衛生紙時,給人帶來的一種舒適感。”


她說:“你不是在對病毒做出反應,你是在對恐慌情緒做出反應,這只是一種從眾的恐慌性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