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園想種點蔬菜,泥巴不多,用什麼可以代替泥巴呢?

江益焱


我的家鄉就是出產蘿蔔的地方,我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種植蘿蔔時,草木灰是可以代替泥土掩埋蘿蔔籽的。

我們當地種植的蘿蔔是以秋蘿蔔(白蘿蔔)為主,每年八月份左右套種在烤煙地、玉米地裡。這幾天,我家的蘿蔔剛好全部種完,下面我說一說用草木灰種植蘿蔔的方法。

一、草木灰的準備:我們當地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竹園,因為怕竹葉到處飛影響生活生產,我們就會定期把竹葉清理燒盡,燒盡的竹葉灰因為太輕會被風吹走,我們就會把自家燒火煮飯餘下的灶灰拿去壓在竹灰上(因為我們一般是燒煤的,灶灰裡面含有煤燒省的土)。就這樣,久而久之就行成了我們當地叫的草木灰。

二、蘿蔔種植:我們一般是在八月份左右,雨後套種種蘿蔔,這樣土壤潮溼,利於種子發芽。因為我們是套種在正在成熟後期的烤煙、玉米地裡,種植蘿蔔時我們不會放底肥,怕肥料被烤煙和蘿蔔吸收走了,因此,我們會蓋上一層提前準備好的草木灰,這樣,蘿蔔出芽後,草木灰會提供養料。

草木灰是農村比較常見的農家肥,是用禾稈草、秸稈草、木柴這些燒火後剩下的灰,成分主要是鉀肥,含有一些磷肥。草木灰是種花生、紅薯、芋頭、蒜、蔥、蘿蔔這些地下結實的天然好肥料。可能有的人會說:草木灰不是有肥力,這樣做會燒苗嗎?其實,在農村施用過自己準備的草木灰的農民朋友們都知道,它肥力沒那麼強,用草木灰種植是不會燒苗的,反而會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近年來,越來越多朋友喜歡在家裡種植一些蔬菜,綠化環境的同時還能收穫到真正無汙染、無公害的蔬菜。而傳統的土培蔬菜不好管理,且容易弄髒家裡環境。因此,許多朋友都開始選擇無土栽培蔬菜。那麼家庭無土栽培蔬菜方法有哪些?哪些青菜適合家庭無土種植?

一、適宜在家庭陽臺種植蔬菜品種

適宜在家庭陽臺種植蔬菜品種分為葉類蔬菜和瓜果類蔬菜。

1、葉類蔬菜

有長季節採收和短季節採收兩類。適合長季節種植的有紫背天葵、白鳳菜、綠葉羽衣甘藍、葉甜菜、西芹、西洋菜等品種,一次栽植可以陸續採收,採收期長達3~6 個月。

適合短季節栽植的有奶油生菜、紫葉生菜、羅莎皺葉生菜、羅馬直立生菜、大速生菜、紅橡葉生菜、綠橡葉生菜、黃心苦苣、大葉茼蒿、株張中葉茼蒿、紅梗葉甜菜、黃梗葉甜菜、白梗葉甜菜、芹菜、水芹菜、綠油菜、紫色油菜、小松菜、豆瓣菜、空心菜、千筋白莖京水菜、金絲芥菜、卵葉壬生菜等20 多種葉類蔬菜。

栽植後25~30 天一次採收,單株重量在150~200 g;也可陸續剝取外葉多次採收,顏色有紅色、黃色、深綠色、淡綠色、紫色等多種,市民可以在一種裝置上栽種幾種顏色的蔬菜,形成不同風格的景觀。







我是農村曹哥


城市花園種植所面對的問題

城市花園種菜,土壤栽培介質缺少,用什麼可以代替泥土種植?城市栽培種植場景一般來說還是區別與傳統的大田地栽。因為城市高度的硬化的地表正改善著原有土壤的理化性質和栽培環境。像過於集中的地表徑流和長期的伏旱都會帶來種植田塊的過溼或者過幹。當然直接反映到我們城市種菜地塊的問題就相對要瑣碎得多,比如土塊的板結肥力的下降,需要高頻的灌溉,高密度的病蟲害發生頻次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種植泥土除了問題,更多的是鋼筋混凝土鑄造的現代化都市建築“森林”已經改變了,形成了全新的小氣候環境。而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去了解的是如何去調整都市內的現存的

土壤理化結構,以及考慮如何根據降水的年季變化來考慮涵養水源的能力來設計排灌系統

當然,可能在講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會感覺如此簡單的一個話題,卻要表現得這麼書生意氣或者是我個人鑽牛角,又或者是搞什麼高大上裝逼範。但是實際上再回答這個問題99%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並且花無缺我也感覺非常認可認同。我們完全可以補些更好獲取的泥巴,或者買些草炭買些椰糠,翻種下去,的確是能夠種出菜也是回答這個問題和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途徑。但是,反過來我們是不是會也思考,費了這麼大勁開闢的菜園,我們究竟是為了種菜而改地,還是為了以後能更好更簡單的獲取蔬菜。我想每個人都不想把一塊地變成自己的負擔而都更願意因為一塊地而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園藝師。如果,看到這裡,您還覺有道理那我們就可以繼續來試圖改造這片小花園。

瞭解地況知己知彼

也許題主沒有給出良好的實地圖就造就了我們可能會存在著相當多的種植環境與場景那麼我們因此改造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投入就變得無法估算。但是下面我們就選擇常規的模式中選擇幾個較為突出的方向,向大家介紹,如何去調整。

首先正常的建園步驟我們首先是要測土-評估涵養水源的情況-設計排灌-設計防流失-整地-種植

  1. 測土

測土如果可以省去理化性質和肥力狀況,我們自己在家更能操作的就是向下挖掘,查看種植層面泥土種類的分佈和種植層深度可以達到多少?以此來判斷我們需要加多少有機質和有機肥量才能使得土壤鬆軟肥沃。同時可以簡單判斷出地表水下滲能力,確定我們是否需要埋設地下排水通道

2.評估涵養水源的情況

一般來說我們根據降水的年季變化和第一步挖掘土壤的質地成分可以粗略的判斷出這片土地在某個季節特定的生長季中土壤中的水量。一般來說,如果是在華東一些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現代都市內,夏季某天熱帶風暴帶來的短時降水量可能都會超過1000mm,對於這種氣候區我們絕對是要去設計滲水層來及時雨後排澇.

3.設計排灌

排灌系統呢一般根據上面測評結果,重點是是否需要埋設底下排水管道。地表面部分,主要是在栽種過程中,來調整窪畦高度來改變瞬時降水帶來的地表徑流的流向引導。

4.整地

整地的過程一般就是將以上我們測評中所需的一些材料,比如草炭土的量和有機肥的量按照比例,深挖翻進土壤;滲水層結構呢,主要是採用無紡布墊底,中設穿孔管道,石子顆粒一層,附上無紡布,在加石子加無紡布後,排水管道集中到一側,挖窨井收納水。然後回填種植土並拌勻。

5.防流失

水土流失是是地表徑流常帶來的問題,因此對於我們改好的地塊最後採用磚塊或者木板等獎種植區固定下來,防治水土流失,而對於經常走動的步道可以採用草皮和墊腳石這種結構來固土和防治泥土沾腳。

6.整地

整地就是根據栽培茬口蔬菜的習性,合理調整栽培壟的整理情況,要不要起壟?同時每茬蔬菜結束後,都要適當的回補有機肥與深翻種植地塊。

7.種植

合理安排種植茬口與種植密度,合理施肥

小結

對於傳統種植模式下的泥土,其本身也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的。它不是我們簡單肉眼識別下的符合物質,在種植過程中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泥土本生更多的是泥土這種生態結構所能給植物提供的肥沃疏鬆的生長環境。對於城市而言,一些裸露的小面積土塊更像是被包圍在一岩石上的坑穴,而在這些坑穴中我們想要去更好更輕鬆的獲取綠色蔬菜,那我們就需要去直面生態的變化,以及明確我們需要為植物生產創造怎樣的溫床。

我是花無缺,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當然可能80%的人知道這樣做對的但是實際選擇當中只有不到5%會這樣選擇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陌上花無缺


泥土雖然好,但並非不可替代,重點是泥土是不可再生資源。選擇替代介質,有時需要我們額外處理一下,比如摻入一些其他介質,以達到讓土壤鬆軟透氣且富有肥效。

腐葉土、草炭土、稻殼、椰糠、營養土等都是不錯的泥土替代品。

雖然我們的目的是替代泥炭土,但是要根據所種的植物適當調整。最好是根據本地氣候和所種植物的特點來配製,有時候北方地區因為氣候乾燥,水分蒸發快,這個時候我們在配製介質的時候就需要考慮保水的問題,不能過多適用大顆粒,而南方和北方則相反。

這裡介紹下自制腐葉土,其方法是:收集闊葉或針葉樹的落葉、雜草等物,堆入長方形坑內。堆制時先放一層樹葉,再放一層園土,如此反覆堆放數層後,再澆灌少量汙水,最後在頂部蓋上一層約10釐米厚的園土等物。來年暮春和盛夏各打開一次,翻動並搗碎堆積物,再按原樣堆好。其他的製作方法都差不多。






月下覽山


我之前養花也是到處找土挖,累得要命,其實網上買現成的營養土簡單得多,主要是輕,容易搬[可愛]。



肖253613507


可以無土栽培,現在技術已經成熟,

魚菜共生可以網上了解一下





孤身種合歡


答案總比問題多

我們可以用二種方法

第一:土壤少,那麼我們可以多花一點勞動力,去背一點土,這樣就可以滿足我們土壤少的情況,但是土壤也不能是什麼土都要,我們要根據你要種植什麼蔬菜來運用什麼土壤(可以使用農家肥來配置)

第二:完全不用土壤,用營養液來滿足你不用土壤栽培,但是你要懂一點技術,因為營養液有很多,也要根據它的生長情況來配置(推薦)


感恩萬物之靈


選擇替代介質,有時需要我們額外處理一下,比如摻入一些其他介質,以達到讓土壤鬆軟透氣且富有肥效。

腐葉土、草炭土、稻殼、椰糠、營養土等都是不錯的泥土替代品。

若條件允許,也可以採用無土栽培,水箱栽培種植。


新農人賢鋒


樹葉。樹葉也是有機肥料。我以前做樓上也種菜。20平米菜園。我都吃不完。


王么哥


泥土是不可替代的,它的保水、保營養的特性是別的基質不能取代的。

可以添加牛糞、椰糠、鋸木削、泡沫、還可以用沙、各種各樣的纖維,同時混合一些枯葉,達到疏水和增加養分的作用。


北方華哥


小花園種點蔬菜是非常好的。自己種的蔬菜安全又放心。沒有農藥吃起來健康。弄些土和沙子在一起就行。只要有土蔬菜就會生長。平時在澆水管理一下蔬菜就會長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