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農村中小學師多生少,有校無生的現狀?

寂滅輪迴-情殤


農村有校無生的現象,現在比較突出。解決這一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去想對策。

有些偏遠農村交通不便,學校硬件設施落後,環境較差,吸引不了優秀教師進來,學校教學質量較差,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到規模較大、師資好一點的學校,造成了服務範圍內的生源流失,從而學生數越來越少。此種情況下,要通過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條件、提高待遇等辦法來吸引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就學環境的質量,從而留住附近的生源,確保師生比例適當和教育資源被充分利用。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的師多生少並不是因為學校硬件和教學質量的問題,而是因農村人口的自然減少和人口向城鎮遷移造成的。以前的計劃生育偏緊、父母帶子女外出打工、農民在城鎮購房落戶、一代代年青人中的一部分人考上大學後在城裡就業落戶,諸多原因,使農村人口減少,空心村現象嚴重。因此,生源少是許多偏遠農村發展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教學質量越好的偏遠農村學校,生源減少的速度將更快,因為成績好的學生多了,考上大學的多了,回鄉的少了,他們的子女當然也不可能送回農村就讀了。教學質量好,短期內能留住生源,從長期來看卻成為部分偏遠學校生源銳減的重要原因。

學校師多生少,教育資源就不會被充分利用。我們這兒有一所山區小學,6個年級,總共只有50名學生,10位老師,學校2010年遷址重建,投資近百萬,兩個行政村小學合併,當時還有一百二十多名學生,幾年下來學生數下降了60%。該校環境優美,設施一應俱全,學校教學質量一直在全鎮名列前茅。這樣的好校園和優質教師資源,只能為50名農村孩子服務,真是一種浪費。

解決師多生少、避免浪費教育資源的問題,目前來說,還比較困難。偏遠地區只要有孩子上學,就不能不管,一切要從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就近入學,方便群眾,人民教育為人民,讓群眾滿意就是我們的事業。因此,這些規模小的學校還需保留。隨著交通的發展和寄宿制學校的建設,這些學校將自然萎縮乃至消亡。順其自然,自生自滅就是解決師多生少問題的最得民心的辦法。

這裡是百姓茶館,感謝您的閱讀,讓我們一起思考教育現象,悟出教育真諦。




百姓茶館話人生


頭條的這個問題接地氣很實際有意義,歡迎多發類似的提問以供大家交流探討。我們這兒多數村落常住人口也多學校設施也好許多還是新建道路平坦四通八達,但80%的學校人去樓空要麼倒閉要麼幾個老師三五十個學生最少的僅6個學生,這種狀況確實屬實。以前學校條件差房舍舊學生滿滿,現在樓房新桌椅新生源萎縮,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是由於當年計生的影響和現在人們生育觀念的變化,學生絕對入學人數大大減少幾乎不到過去高峰值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根本的原因。二是經濟發展了人們思想也開放了,競相把孩子送到更高層次的學校接受更優質的教育,這種意願越來越強烈。三是縣城學校不斷擴建其規模之大軌制之多前所未見,農村的教師和學生因之加快流失擋是擋不住的,這種拱吸能力之大成為壓垮農村校園的最有力一著。還有其他諸如教師老化教學質量無保障等一些支節因素就不一一列舉了。那麼是不是對幾個教師幾名學生的學校一撤了事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學生雖少但那些學生都是問題學生,各有各的背景都是不能出去需要留村讀書的孩子,其實他們也想出去唸書只是迫於各種克服不了的困難暫時還出不去,學校要是沒了他們就只有輟學了只有流落街頭了,這於法於理都是行不通的,必須硬著頭皮辦下去以維護孩子讀書受教育的權益。所以說,農村學校的現狀是發展的結果,存在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還需要在繼續發展中予以解決。黨和政府必須對現有的農村中小學排憂解難保駕護航全力支持百般呵護以保障其正常運轉良好生存,把教育損失降到最低讓所有孩子都有書可讀有學可上。


自由飛翔278766227


我是 ,我來答這個問題。

辦教育必須順應時代,教育要適應社會的發展。當今國家在推進城鎮化建設,優先發展城市,鄉村常住人口越來越少,農村中的青壯勞動都湧向城市,支持城市發展,農村學生減少是趨勢。

在當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辦好教育,留住現在還在農村上學的孩子,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教育。

一、加強農村教師的再教育,使農村的教育和城市接軌。農村學校就如在孤島上樣,與外界沒有聯繫,教師的眼界窄,專業知識得不到更新,滿足不了現在學生的教育需求,所以要加強農村教師崗位培訓,提升農村教師的業務能力。

二、改善農村學校教學設施建設。很多農村學校的教室裡現在只有桌椅和黑板,沒有電腦,沒教具,沒有圖書。校園裡沒有運動場,也沒有花壇草坪,只有水泥院。加大對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的配置,讓農村生也能享受和城裡孩子一般育人環境。

解決農村教師多,城鎮少的問題:

一方面,改革教師定教於一學校的人事安排,讓農村教師和城鎮教師輪崗,校際教師進行交流,打破教師死板的制度。

更一方面,結合縣管校聘,對教師進行考核,城鎮老師考核不達標的到農村任教,農村老師合格也可到城鎮學校任教,給農村教師更多到城鎮學校任教的機會。


綠刺柏


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隨著近十年來城鎮化的發展,現在農村的教育現狀讓人堪憂。農村的教學資源和教育建設的落後,使得更多的農村家庭選擇進城務工,讓孩子們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農村學校孩子們的未來在哪裡?

1:農村學校的學生逐年下降

隨著近十幾年來的發展,農村越來越多的人往城市發展,現在的農村除了少量在家務農的人,剩下的基本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農村學校主要的教育對象就是這些在農村生活的孩子,他們的教育最為關鍵也是最困難的。學校每年的招生人數逐年減少,從最開始的幾十人慢慢減少到幾個人,最後有的學校面臨著有校無生的現象。越來越多的農村小學被廢棄,被用於其他用途,孩子們上學的路程在不斷擴大,上學路程的艱辛令人心疼!

2: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有限

現在農村學校最為缺乏的就是優質的教師資源。農村學校的生活條件的不足和艱辛,導致優質的教師資源不會流向農村;農村學校的教師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他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比較陳舊,普通話水平也不高,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教育效果達不到;農村僅有的少量的優質教師也會考慮到下一代的發展而向城市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學校面臨著人員的不足,一個老師教授多門課程,像體育,繪畫,音樂這些課程的老師更是匱乏,老師們承擔的責任和工作過於繁重。

3:農村教育建設的落後

現在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農村學校的基礎建設都得以改善,可是在多媒體,運動場,鋼琴等設施上面遠遠不及城市,從而導致農村學生在藝術啟蒙方面和體育方面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農村孩子可以說輸在起跑線上,寒門難再出才子!

希望大家都能夠關注起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科學規劃,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讓農村孩子也有未來,也有更好的明天!

 真的沒有很好的辦法了





饞嘴的廚娘


這個問題是現實問題,如何解決並不難,可以並校也可以到城鎮上學,有那麼多錢養活教師,還不如一部分補貼到孩子身上,校車接送有條件的地方可以住校,這樣既節約了財政,又提高了孩子們的教育質量,政府部門決不養一個閒人,多餘的老師可以轉崗也可以下崗,為什麼非要死搬硬套,什麼編制就是編制造成很多財政浪費,並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飛鷹8878


我們要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農村師多生少,有校無生的情況呢?

一是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都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鄉鎮或者縣區的學校去讀書,導致農村學校的生源減少。二是在農村其實老師並不多,在偏遠的山區由於學生少,老師也是那些老教師在教學,沒有招聘年輕老師過去,家長希望能夠有新老師來教學,這個希望沒有實現,就不想要孩子在農村學校讀書,造成惡性循環,學生越來越少。三是農村學生的教學設備不齊全,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無法更好地培養孩子全方面的學習。

解決辦法:一是政府要大力改善農村學校的教學環境,把師資隊伍建設好,樹立起家長對村校的信心,不要讓家長認為在學校是學不到知識。二是確實有的村學生太少了,政府可以把附近幾個村的學生合併到一個村校去讀書,把合併的村校教學提高上去,得到大家的認可,大家就會去這個村校讀書,不會想要去更遠的鄉鎮學校讀書。

下面這個圖片是我前幾年去我們這裡的一個山區,剛好看到就拍了下來,感觸頗深,這所學校總共有4個人,1個校長、1個老教師、2個學生。後來經過了解原來村裡的小孩都去鎮區學校讀書了,由於這2個孩子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帶,他們老了沒法帶他們去鎮區讀書,只能在村校讀書。聽完都覺得好心酸。要是村校的條件能夠改善,別讓村裡孩子跑到更遠的地方讀書,也就不會出現一個學校只有2個人在讀書。希望我們政府部門能夠加大對村校的重視和改善。




鄉村柚農小林


農村學校,特別是小學,出現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

一是因為父母在外務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看不放心,加上隔輩的教育觀念和文化水平都滿足不了孩子父母的要求。

二是家庭相對過得去的都往具城集中,買房讀書現在縣城的學校都是人滿為患,很多學校班級都是大額班級。那麼農村學校學生少,老師多,出現這種爛費教師資源的很普遍,也是每個縣教委都頭痛的問題,有些辦法是能整合的就整合,不能整合的維持原狀,所以說很多農村教師一個班只有十幾個學生,我就知道一個學校四十個左右老師,學生只有近200人,相比縣城學校,他們的負擔就少多了,這就是目前的狀況。像我們縣城的鄉村小學,有學校老師比學生多。後來說合並了,多餘的人到其它單位上班的,但教師身份不變的。現在老師的待遇特高的。

三是由於城鄉差異,農村教育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重視程度等因素遠遠低於城市,這是不爭的事實。


豫見最美鄉村


城市化的必然趨勢!!!!我是70後,現在農村的小學數量是我小時候數量的1/3,不是撤銷就是合併!將來也不會有多大的改變!孩子能去城市上學就不去縣城!







無慮山


我現在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小鄉鎮就有這種現象,師多生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計劃生育政策或是生活壓力大負擔重年輕父母不願意多要孩子等等原因,造成現在小孩本身就少。

2. 我們這少數民族地區分蒙文和漢文學校分校制,就更少了在校生人數。

3.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就是大地方的教育質量和學習環境肯定比小地方好,所以都在那買房落戶,把孩子送去上學。

4.最後在說說老師的素質,卻有差距。

辦法無非就是提高質量盤活存量

提高教師待遇能吸引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並能留住人才;再不行就優勝劣汰吧。




草原小胖


現在農村中小學學生很少了,有的學校才幾個學生,主要是農村基礎建設,經濟發展狀況還處在起步階段,象鄉鎮企業,廠子也非常少,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少,因此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在外面發展,小孩子也就在縣城,市裡,省城,以及廣東等的地方去上學了,現在國家也重視教育,偏遠山區農村孩子的教育也得到了重視,針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個人意向是,把鄰近幾個村子的學校合併一個學校統一教學,學生都統一讀寄宿,便於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