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農村人寧願上廁所蹲廁,也不喜歡坐便?

直擊農人


我想這是因為千百年來,農村人的習慣。我自幼生長在農村,而且從小到大一直是這麼蹲著上廁所的。那時候家裡很窮,廁所沒有單獨打造的,都是和養豬豬的大欄一起用。七八十年代在膠東地區的農村,家家戶戶農村的土廁裡都要養豬的。

記得小時候上廁所每次都很緊張,就怕豬來咬屁屁,媽媽就在廁所外面放一節小樹棍。誰來上廁所,就把樹枝握在手裡,一邊上廁所,一邊驅趕豬,防止它過來拱你屁股,否則不等你上完廁所,排洩物有可能直接就會被豬吃掉。。

再說在農村沒有安裝自來水之前,生活用水完全是靠去井裡挑水吃,哪有多餘的水來沖廁所呢?我九歲之前因為很少喝水,經常便秘,每次上廁所都要蹲半天,蹲的兩條腿都麻了。

長大後城裡買了房,逐漸學會了使用坐便,坐著上廁所,比蹲著舒服方便衛生的多。但是農村裡的老人還是不習慣。記得有一年的冬天,年邁的父母來城裡小住。第二天父親坐在坐便上死活沒法上完廁所。後來沒轍了,終於跑到野外的玉米地裡解決掉。幸好我家住在城鄉結合部啊。以後的許多年都被母親拿這件糗事取笑老父親。

改革開放後,生活逐漸好了,農村人的生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許多地方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甚至比城裡人還配套齊全。隨著鄉村振興的逐步完善,祝願我們的農村越來越美,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


劉大奇和張二梅


農村人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習慣了無拘束的生活方式,一些老傳統,一時改不了。

我有個鄰居的父親,今年70歲了,一輩子沒有離開過故土,生命裡刻滿了農村的記憶。經過幾年的努力拼搏,兒子在城裡買了房,買輛車,日子好起來。為報答老父親多年來的養育之恩,兒子把老父親接到城裡生活,讓他享享清福。母親去世得早,父親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供兒子讀書,這些年不容易。在兒子的再三要求下,父親進了城。看著兒子過的不錯,老父親滿心歡喜。時間一點點過去,到了晚上,老父親想大便,兒子說,去衛生間。老父親一看,衛生間在一個屋裡,太不習慣,而且是蹲便,說啥也不願意進去。無奈之下,兒子帶著老父親下樓到來到小區門口的公共廁所,才解決了問題。這一夜,老父親在兒子家度日如年,睡不著覺。第二天一大早,老父親就嚷嚷著要回農村老家,兒子無奈,只好開車把老父親送回老家。老父親一到家,身上所有的包袱都卸下來了,生活習慣又恢復了往常。對故鄉,老屋倍感親切。

為什麼好多農村人寧願上廁所蹲廁,也不喜歡坐便?讀者朋友,這就是最好的答案,你說呢?歡迎留言評論。


劍行劍遠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個朋友們說個小姑事,記得在八十年代之末,九十年代之初,在農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城裡的娃,就是聰明,那麼小,人家都會打電話,都會打什麼遊戲,會踩自行車等等,難道說農村的娃笨嗎?不是的,因為當時的農村電話就沒普及,甚至沒有,再別說其它。你見都沒見過,還說會用,會玩。那是不可能的。根據我國的國情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大比例,不是說農村人習慣墩坑,而坐便感覺怎麼樣。就現在而言,我只能就我們當地的生活水平來說,家裡裝坐便器可能是少之又少,最多也就是墩便器那種,可以用水衝一下。完了一個月或多長時間還要叫人家來抽一下,要不然你排那裡去,這就是說農村人不是習慣於什麼,而不習慣於什麼,因為對於農村來說暫時還沒條件,如果條件成熟的話,家家都裝上了坐便器,公廁也是,久而久之也就會習慣的,現在的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逐漸在減小,在黨的英明領導和國家惠民政策的幅度的增大,新農村在逐漸的建設中,那麼久而久之廣大的農民朋友的習慣也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改變。


強哥的生活日記


這主要是不習慣的原因,

農村人用蹲便習慣了,一下子用坐便不適應。反之一樣,城裡人用坐便習慣了,一下子用蹲便也不適應。

我有幾個老鄰居,在農村蹲便習慣了,到城裡用坐便,就拉不出屎來。後來兒子在城裡打工買了樓,請他們到城裡住,時間長了,用坐便也習慣了。

習慣成自然,改變習慣,也需要一段時間。


琿春徐飛768


接到這個蹲坑的問題我很懵,因為我喜歡坐馬桶,我家是農村的,我體重有點高,不喜歡蹲坑,我家有旱廁,因為蹲久了腿麻,蚊子多。我家住的房子有倆衛生間,我父母從來不用馬桶,都是去旱廁,問他們為什麼不用,都說不習慣,其實在我看來是覺得浪費水,我問他們蚊子不咬腿嗎?父母罵道:哪個讓你久蹲,蹲久了肯定有蚊子咬


國禮嶽西翠蘭


哈嘍,大家好,沒想到我也能被邀請回答蹲坑的問題,我想,

你一定知道我也是蹲坑大軍的一員,

至於你問的為什麼農村人寧願上廁所蹲廁,也不喜歡坐便的問題,

你一定不知道我是在吃著飯回答你這個問題的,

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吧,從小蹲到大,突然間你叫我坐著拉,有點難適應,

就好像印度人喜歡用手抓飯吃一樣,你給他筷子吃 ,他可能還會嫌棄你呢,


奔跑的小鹿vlog


大家好,是我鄉巴佬話三農,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更喜歡蹲廁,一方面因為一直以來的上廁所習慣,而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因為接受坐便的機會實在不多,偶爾一次肯定還會有諸多的不習慣在其中,所以蹲廁更受我們農民朋友的歡迎。

蹲廁的好處

  1. 首先來說蹲廁更符合我們生理習慣,有助於我們排便;因為我們在蹲廁時候腹部所受到的壓力比坐便更大,同時蹲便時候兩腿分開,肛門打開,有利於便便的排洩。

  2. 其次蹲廁不容易長痔瘡,我們平日裡上廁所時間最好控制在五分鐘以內,這樣不容易誘發痔瘡;一般人來說蹲便5分鐘已經是極限,想要超過五分鐘身體就得忍受疼痛的負擔,疼痛促使我們快速完成如廁過程,而坐便則不一樣,大大減小了膝蓋的承受力,很多人坐便可以長達10-20分鐘甚至有半小時的。

  3. 最後蹲廁時候不容易感染細菌,尤其對於女孩子而言;坐便很多時候會將便池中的水噴到身上,而便池中的水裡含有很多的細菌,如果濺到傷口處容易引起感染,這點在蹲便中不會出現。

坐便的優勢

  1. 能夠減緩人體下蹲程度,幫助承受人體的大部分重量,對於老人、身體肥胖以及受傷下蹲不便的人來講,坐便是最佳的選擇。

  2. 擁有馬桶蓋,可以在使用時打開,不用時候關閉,整體上看著更衛生、漂亮。

  3. 現在很多智能坐便器還新增了按摩、加熱等等功能,更加方便家庭使用,這些都是蹲便所不具備的。

儘管坐便器擁有很多方便的功能,但作為我們農村人來說,還是更習慣蹲便。覺得蹲便上廁所才舒服,可能坐便器在農村普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農村家裡有老人不妨可以安裝一個,對於老人來說使用還是非常方便。

感謝您的閱讀,關於農村為什麼喜歡蹲廁,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您也可以關注我,瞭解更多三農信息。

鄉巴佬話三農


當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上廁所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現在城裡或者說樓房裡,採用馬桶的方式要多一些,但是農村還是以蹲廁為主。

其實,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農村娃,包括現在村裡基本上還是以蹲廁為主,就算是新建的房子,基本上也是蹲廁,但是這是為什麼呢?

不方便

縱使坐著比蹲著更加的省力,還是有一部分人感覺不舒服,尤其是用慣了蹲廁的那些人。我就是一個例子,剛開始使用馬桶的時候相當的不習慣,總感覺很不舒服,當然經過幾年的適應,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但是現在依舊還會感覺蹲廁要更加舒服一些,總感覺蹲廁更“順暢”。

省水

在省水來講的話,馬桶消耗的水量應該會比蹲廁要多一些,更何況現在還有很多農村家庭採用的是那種露天式的,裡面可以養豬,這種根本不需要水。說到這裡,可能很多的城裡的朋友就不知道了。

衛生易打理

這個蹲廁比馬桶要方便打理的多,其耐汙程度也要高很多的,基本上不需要什麼潔廁靈的,用水衝一衝就可以的,其實生活在農村不像在城裡,那麼多在意的地方,有時忙活一天的農活也沒有其他的力氣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蹲著更容易上廁所

經過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人在蹲著的時候上廁所更“快”,“表達”的更徹底,畢竟馬桶更舒服,人舒服了就會懶一些。

總的來說,農村還是以蹲便為主,但是如果家裡有老人的話,最好是買個坐便椅,這樣可以方便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


一個假的美食博主


這是個自然需求和人文習慣的問題。

首先農村在以前都是需要積肥的,而人類、動物的排洩物可以說是莊稼優質的天然肥料,這種習慣貌似是從農業社會形成前就被廣泛發展和使用的農業性行為。

相信年紀大一點的還都知道,以前化肥工業不發達的時期,農村很多勞力早上都還需要出去尋找動物的糞便已做補充。

所以這也導致幾千年來,人們一直都留著積肥這一傳統習俗,雖然這也導致了很多衛生和生活的不便,但是糧食產量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再說坐便的需求條件,首先坐便器目前多為抽水式工作原理,在很多地方如果條件不允許,很難做到普及,尤其是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下水道也沒有,衝了排洩物排放就是個問題。

那麼從人文習慣的角度出發,幾千年的生活習慣都這樣被保存下來了,至於怎麼個形式,我感覺順其自然就好。

再者從衛生的角度說一下,坐便的細菌傳染和病毒感染的概率相對也較高,再加上在很多地區公共衛生間的維護尚無法確保整潔,有些人自然不願意肌膚與潛在危險接觸。


魯家大雙


首先,這個問題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沒有經過嚴謹的調查,就草率的做出了結論!

不僅是好多農村人喜歡蹲廁,而且好多城裡人也喜歡蹲廁!喜歡蹲廁是不分農村人還是城裡人的,整個國人絕大多數都是喜歡蹲廁的,原因有很多,如入廁習慣,廁所條件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舒適度,對國人來說,蹲廁要遠比坐便舒適的多。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有兩個衛生間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個安裝蹲廁,另一個安裝坐便器。但平時主要使用的還是蹲廁,坐便器一般只在救急的時候使用,還有就是老人生病了,蹲下去的時候,才會選擇蹲便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