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各種蔬菜最豐富的季節,你們那都是晒哪種乾菜?

一米陽光LXY


記得以前住鄉下的時候,到了夏天蔬菜多得吃不完,媽媽一般情況會把一些蔬菜曬成乾菜留到菜荒的時候吃,比如:

1、辣椒:紅的曬成乾紅椒;綠的曬成白皮辣椒(鹽辣椒)

2、長豆角可以曬成幹豆角和撲豆角(四季豆也可以)



3、黃瓜可以曬成脆黃瓜皮(酸酸脆脆的,炒肉超級下飯)

4、茄子幹

5、紫蘇苦瓜乾(零食)

5、南瓜幹(零食)









6、空心菜(紅薯嫩葉也可以)

7、包菜乾(個人比較喜歡的菜乾,泡發後加青椒大蒜子炒著好吃下飯,口感脆脆的)




……

座標湖南哦!


易小藝


夏天是各種蔬菜成熟的季節,要是放在前幾年,會曬各種乾菜,因為那會沒有大棚蔬菜,沒有反季節的菜品,為了在冬天還有除了蘿蔔白菜這一類菜,各家都會曬一些乾菜,不至於到了冬天沒有菜吃,不過現在好了,隨時想吃啥菜,菜市場都很豐富,現在曬乾菜都是吃個稀罕的。

可以曬得菜品在我們北方也不是很多,我記得主要是茄子,黃瓜,辣椒,豇豆,白蘿蔔,除了曬乾菜,還可以用黃瓜,辣椒,白蘿蔔做鹹菜,泡菜,雖然比買的成本高了很多,但是都感覺吃著放心。


我記憶深處忘不了的就是自己曬豆豉,我們老家叫豆糝。是用黃豆和麵粉為主要原料來做的,就是這個時間開始做,因為這會太陽好,沒有蒼蠅禍害,做出來的豆糝乾淨。

具體做法是,黃豆泡水後,在鍋裡煮熟,撈出來,和麵粉摻合一起,然後在鍋裡蒸,一遍熟了之後,攪拌均勻再蒸一次,把蒸好的黃豆放到一個盆裡,蒙好,自然發酵,有了白色的菌絲後,挖出來攤好曬乾,這是要用幾種調料,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一起煮了水,不要忘記放鹽,晾涼了,把曬乾的豆子放進盆裡又開始泡,讓豆子充分吸收調料水,再把泡好的黃豆撈出來曬乾,這個時候曬乾的黃瓜就派上了用場,曬乾的豆子,黃瓜,放進一個乾淨的罈子裡,弄一個差不多大小的沙瓤西瓜,把西瓜瓤放在罈子裡,攪拌好,過一個多月自己做的西瓜豆糝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和辣椒蔥一起炒,真是一道美味的吃饃菜,保存好,可以吃很長時間,尤其是那個醬香味十足。



這種做法你們那裡有嗎?


黃曉紅果果


菜園裡的小菜長的不錯,茄子、豆角,黃瓜、辣椒,就這麼說長結伴長了起來,連著十天半月,我們家以菜當飯,各種熬菜,燉菜,煮菜,炒菜,任憑我們使勁吃、敞開了吃,也趕不上菜生長的速度。


菜飽和了,吃不了啦,鄰居們的菜園和我們家一樣,也是滿園皆是豐收景,誰家也不需要別人送菜吃,大家都在努力解決自己種的蔬菜。

當我在餐桌上看著老公兒子,讓他們必須以吃菜為主,饅頭為輔的時候,隔壁三奶奶在平房頂上開始各種暗箱操作了。

今天上午,我到平房上面去給葡萄套袋,早晨的陽光溫柔和煦,自從上次給葡萄打了頂以後,我再沒上來看看,套不了多少袋,我很快就把葡萄套完了。

轉身,目光觸及到三奶奶家平房上,這才發現三奶奶家的平房上暗藏乾坤啊,扯東到西有兩根橫著的鐵絲,其中一根鐵絲上面掛滿了長長的被切成四溜的茄子,另外一根鐵絲上掛著豆角和青菜苗。

而平房上面還有很多容器,容器裡盛裝著很多黃瓜條和苦瓜片,我就說啊,三奶奶家裡就她一個人吃菜,菜園子里長的菜比我們家好多了,還以為她老人家能被菜愁著,沒想到三奶奶竟然是不聲不響在曬菜。


於是從平房上下來,我直接去三奶奶家裡取經,沒想到平房頂是的幾種菜竟然曬法不盡相同,今天我且把奶奶教我的兩招說給大家聽聽。

曬豆角最好曬長豆角,選擇嫩豆角在熱水中焯出來,然後掛起來晾曬,曬好後密封保存。

茄子直接切開掛起來,連太陽曬帶風吹,加上茄子本身水分不是很多,很容易就曬乾了,苦瓜也是直接切片直接晾曬。

青菜和黃瓜條洗乾淨以後,加點鹽殺一殺水分,然後曬出來。不然的話,青菜曬出來會一碰就碎成煙末。

最後三奶奶還約了我:明後天,咱娘倆去村東頭地裡挖馬齒筧,那地裡老多老多了,挖回來用熱水焯出來,留著冬天浸出來後包包子,那可是一絕呢,可好吃了。


三奶奶介紹的所有乾菜,曬出來後需要密封保存,留著冬天浸泡出來吃,味道都是相當不錯。


悠然見東山


大家中午好,我的老家在四川廣元,在我們老家夏天經常曬的乾菜有辣椒、木耳、豇豆、四季豆、紅薯幹、竹筍、野生蘑菇以及我們本土特有的酸菜等等;曬乾菜的習慣從古代開始就已經存在了,一直相傳到現在,從最初只是為了在蔬菜供應不上的季節裡有菜吃,變成了現在當地的一道必不可少美食,我們不僅僅是養成了曬乾菜的習慣,更是喜歡上了乾菜那特殊的味道。

可能很多地方晾曬的乾菜種類大體上都是差不多的,為什麼會有曬乾菜這麼一個習慣呢?這是因為在以前的生活裡,沒有冰箱也沒有大棚種植,在夏天裡有吃不完的蔬菜,而到了冬天或者青黃不接的時候卻又沒有蔬菜可以吃。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勤勞、聰明的農民朋友們發明了曬乾菜,將新鮮蔬菜洗淨利用夏天炎熱的天氣迅速曬乾水分,然後封存起來,到了青黃不接或者冬天時候再拿出來食用,乾菜是很好的食物儲備,曬乾菜不僅能避免掉沒有菜吃的情況,同時也是對於食物的一種節儉,避免在夏天過多的蔬菜壞掉。

之前在水電工程項目上的時候,我們項目部伙食團一年四季總會備下很多的乾菜,如粉條、竹筍、幹豇豆、木耳等等。因為工程所在地方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一到夏季會因為連日來的大雨而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一旦有這些災害發生,外面的蔬菜、肉類運送不進來,裡面項目上的人也出不去;曾經有一次因為山體滑坡方量特大就封路長達半個多月,別說出去了,手機就連2G信號都沒有,整個項目部也只有公司給配備的衛星電話能夠與外界聯繫。在那半個月裡整日的吃土豆、紅薯,也沒有肉類可以吃,日子過得真是要多艱難有多艱難,自那以後項目部食堂隨時都備有乾貨、不止是蔬菜還有臘肉、臘腸、烘乾的雞鴨等等。

上圖是我們本地特有的酸菜,也只有我們廣元人能接受的本土菜,即便是同為四川的其他地市人都不會吃這種菜,箇中原因可以在評論區交流。這也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曬乾菜,在多種乾菜中也就只有酸菜和紅薯幹能直接吃,而且在水分丟失以後又是另外的一種風味,可能對於現在的小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對於那時候的我們來說這就是美味的零食。

儘管今天的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不管是什麼蔬菜都能在一年四季之中吃到,只不過反季蔬菜價格會偏高點;現在的農村曬乾菜的現象相比小時候也已經少了很多,以前經常曬的蔬菜現在基本不曬了,而保留下來的乾菜都是有著獨特口感的蔬菜,如干豇豆、野生蘑菇;這兩個蔬菜現在依然是我們家鄉熱衷曬的蔬菜,幹豇豆美好的味道配上冬天的臘肉燉一鍋那個香味真是讓人直流口水,而山上的野生蘑菇也只能在夏天吃到,如果不曬乾冬天裡即使是蔬菜豐富多樣的今天也買不到,且野生香菇特有的味道也是人工種植蘑菇所不能比擬。因此現在我的家鄉鄰居們曬乾菜只曬自己喜歡吃的蔬菜了,不知道在你的家鄉都有什麼蔬菜可以曬乾食用,有沒有讓你念念不忘的乾菜呢?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感謝閱讀,歡迎大家在下方點贊、評論、分享交流,您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我將長期分享四川農村的風土人情、飲食習慣給大家,也希望能通過大家的留言瞭解到更多農村的風俗習慣!


鄉巴佬話三農


過去一到夏天,農村家家戶戶的婦女們變得更加忙碌,除了日常農活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曬乾菜,不僅讓自家吃不完的蔬菜延長貯存時間,而且還通過陽光和時間的醞釀賦予蔬菜更美的味道。遠遠望去就見屋前、屋頂都擺放了大大小小十幾個竹篾曬盤,上面曬著各種夏季蔬菜,也曬著對生活美好的期盼。如今這樣熱鬧的光景卻很少見,隨著中青年婦女外出打工,家裡的女人只剩下老婆婆,即使想曬乾菜,許多事情做不動了,只能曬出僅夠自己吃的寥寥一小盤。



儘管如此,夏天曬乾菜的習俗,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依舊沿襲下來,雖然農村曬的少了,但在城裡漸漸盛行,不再是因為儲存,而是追求美味的多樣性,城裡人開始在自家陽臺或者電梯房的屋頂,嘗試著曬蔬菜。適合夏天曬的乾菜從葉子菜到瓜菜類不勝枚舉,常見的有辣椒、豆角、茄子、南瓜、苦瓜、空心菜等。



在這些乾菜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們湖南特色乾菜——卜豆角。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卜豆角究竟怎樣曬才好吃。

——卜豆角——

【食材】新鮮豆角1000克

【調料】食鹽3克

方法一:

【操作步驟】

1、選擇新鮮無蟲眼的嫩豆角,摘除兩端蒂子,洗乾淨;

2、鐵鍋倒入大半鍋清水,大火燒沸,將洗乾淨的豆角放入汆燙2分鐘,期間需用筷子翻動豆角,讓其全部沒入沸水中;

3、撈出,瀝乾水分,分散擺放在透氣有孔隙的曬盤中,再放置到大太陽底下晾曬至柔軟;



4、將曬軟的豆角切成2~3cm的小段,裝入盆中,加入食鹽,雙手端盆上下顛簸,然後用手輕輕地抓一遍,讓鹽分均勻地溶入豆角里;

5、準備無水無油的乾淨陶瓷壇,將豆角放入壇中,蓋上蓋子密封好;

6、第三天再揭開壇蓋,會發現壇底積有鹽水,將豆角拿出再,倒掉鹽水,將罈子裡面晾曬乾爽;



7、壇中拿出的豆角放置大太陽底下晾曬半天或者半乾,此時的卜豆角基本做成,像白辣椒一樣白白的煞是可愛,可以直接拿來炒肉了,清脆爽口。不過繼續放至壇中封存一段時間後,風味更佳,醇香更濃,韌性更足。



方法二:

1、選擇新鮮無蟲眼的嫩豆角,摘除兩端蒂子,洗乾淨;

2、將洗乾淨的豆角,分散擺放在透氣有孔隙的曬盤中,放置通風處吹乾至柔軟;

3、將吹乾至柔軟的豆角切成2~3cm的小段,放入盆中加入食鹽,用手反覆抓揉讓鹽分均勻溶入其中;

4、放置太陽底下晾曬半天,至表面乾爽,放入陶瓷壇中密封好,隔一週拿出再曬半天,這樣連續封壇、晾曬3次便大功告成,十分清脆。

——溫馨小告示——

1、上述兩種方法做出來的卜豆角各具特色,第一種卜豆角顏色潔白,十分好看,味道醇香酥脆;第二種卜豆角顏色為灰綠色,味道除香脆外,韌性十足。

2、第一種方法汆燙時間不能長,否則做出來的卜豆角肉質流失乾癟,口感軟綿不清脆。

3、要想卜豆角曬得白,第一天是關鍵,第一天一定要在大太陽底下晾曬,中午還需將底面的翻上來曬,否則底面會留有青色,致使後期無法曬白。

4、無論是第一種方法還是第二次方法,暴曬時間不能太久,曬久了就不再是卜豆角了,而成了豆角幹,我個人更傾向於半乾半溼的風味,吃起來響脆響脆,特別韻味。



——疑惑解答——

★ 為什麼要進行反覆多次的封壇晾曬?

反覆多次封壇晾曬,一是減少酸味。卜豆角為半乾半溼壇式,在罈子裡放久了,鹽漬水分滲出,在高溫下誘發產生有機酸,使卜豆角變酸。每次晾曬不僅及時將滲出的鹽水清除乾淨,而且將豆角的表面溼潤的鹽分也曬乾了,從而減少有機酸產生;

二是增加壇香味。陶瓷壇有股特殊的香味,尤其是老壇,裝入壇中發酵過程中,自然浸染了濃郁的壇香。三是延長保存時間。始終保持半乾半溼狀態,而壇底又無積水,這樣卜豆角在壇中至少存放三個月都不會壞,至於網上的一年都不會壞的說法,我認為是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除非是豆角幹。

★ 為什麼玻璃容器不如陶瓷壇?

無論是醃菜和泡菜,陶瓷壇都是首選。玻璃容器透明,容易在陽光照射的高溫下改變乳酸菌厭氧環境,從而影響卜豆角發酵質量,另外,玻璃容器密封不如陶瓷壇好,容易走風起白醭。所以用玻璃容器醃製乾菜只適合短期的,並且醃製後需直接放在陰涼處或冰箱中,陶瓷罈子則不同,它不僅有很強的避光性,而且壇口有內沿,灌水後完全與外界氧氣隔離,密封效果好。陶瓷壇使用時間越久,它醃製的乾菜就越香。

★ 為什麼卜豆角曬出來會成白色?

豆角的色素為葉綠素,對光線和高溫等物理化學因素非常敏感,葉綠素在高溫汆燙和太陽的輻射的條件下,它的Mg等金屬離子的結合發生了變化,葉綠素降解了,最後還原出纖維素的本來的白顏色。



美食,舌尖上的風景,關注小雅美味,分享一日三餐的小情趣、小溫暖,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

小雅美味


你好,我是南方廣東地區的。每到現在這季節農作物都是個大豐收的時候。可惜今年雨水較多,導致部分農作物減產的嚴重,還有剩下的都是以瓜類為主,所以我們這邊的農村最近都是曬苦瓜.冬瓜.和辣椒為主。

1)苦瓜乾,我們這邊是將苦瓜切成片狀,但一定不要太薄,因為苦瓜乾太脆了,曬乾很容易碎,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切太薄可以更好的保存苦瓜乾。5斤鮮苦瓜可以曬到2兩的苦瓜乾,密封起來全年都有苦瓜吃。

作用:上火了,可以直接泡水喝,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也可以用苦瓜乾來煲排骨湯。


2)冬瓜幹,冬瓜由於個大,動不動就10斤8斤的,開1個送點給人自己還要吃幾天。冬瓜開片去籽,切成片狀,直接曬乾,留著備用就好了。

作用:夏天快到了,南方天氣很悶熱,下午煮鍋冬瓜水解解夏天的暑熱,人喝了舒服多了,還可以預防中暑,我們當地下地幹活基本都喝上一大碗。

3)辣椒幹,本來我們這邊的人不怎麼愛吃辣,部分菜又必不可少,因為吃多容易上火,身體受不了。辣椒成熟了一下也是吃不完,所以也是曬乾來備用。就因為部分菜品離不開它,例如田螺.蒸魚頭這些。少了辣椒味道還是差點。



乾貨的好處是更加容易保存,不用擔心壞掉造成了浪費。想吃的時候也可以吃到反季節的蔬菜,所以曬乾也是農村人用來保存食物的技巧和智慧。反正什麼蔬菜多,能曬乾都曬了。

我們南方這季節是沒有蘿蔔和紅薯,蘿蔔和紅薯都是南方冬天才有的產物。

我是農夫分享農村身邊事,

關注食品安全。


小小的農夫


導語:生活在農村,一年四季都有對應的本地、當季蔬菜成熟、採收、食用。小小的兩三分地種出來的菜有時候吃不完,很多時候會剩下好多蔬菜爛地裡。為了避免浪費,勞動人民用智慧將新鮮的蔬菜製作成乾菜。乾菜不僅耐儲存,風味也很獨特,種類也多種多樣讓人懷念,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幹豆角。

豆角從地裡採摘回後去頭去尾,選去蟲咬的部分待用。柴火灶大鍋里加井水大火燒開後,下入備好的豆角,讓其焯水5分鐘左右即可撈上來晾曬乾,即成幹豆角。城裡人可以用水盆(水桶),燒好開水後直接倒入水盆(水桶)焯水也可以。曬好的幹豆角密封后便於儲存,儲存時間長。在沒有本地豆角吃的時候,就可以用來燉肉、炒肉吃了。

二、幹辣椒。

在我們農村,相比其他乾菜,我最喜歡吃幹辣椒炒幹豆角了。幹辣椒的製作方法、保存方法基本上與幹豆角的製作、保存方法一樣。

三、苦瓜乾。

相比干豆角、幹辣椒來說,苦瓜乾的製作方法經簡單些了。將採收回來的苦瓜擇淨後,整條對半切開,去瓤去籽,再將苦瓜斜切成3-4mm厚的片放簸箕裡攤開,置於太陽底下暴曬幹,即成苦瓜乾。

四、茄子皮。

在我們農村,曬乾了的茄子就叫茄子皮。採收回來的茄子擇淨後,切成3-4mm厚的片放簸箕裡攤開,置於太陽底下暴曬幹,即成茄子皮。在過年的時候,抓上一把茄子皮,放一把小米椒,兩三個蒜子,就是美味。。。

五、紅薯幹。

紅薯是大人、小孩都愛吃的一種蔬菜(在過去是主食)。農村裡有時過剩的紅薯難以保存,同時,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慢慢將紅薯曬乾作為一種休閒零食食用。紅薯乾的做法是:先將紅薯洗淨煮熟,然後去掉皮之後把煮熟的紅薯切成條狀或者片狀都可以,拿到太陽下進行曬乾,曬乾之後還有一步,再上鍋蒸,如此反覆兩三次就可以了吃了,味道非常的甜,並且很有嚼勁。

六、空心菜乾。

空心菜乾我們這裡叫卜空心菜。夏天在農村多見的是空心菜。空心菜的葉子、菜梗都可以分開吃。地裡菜多吃不贏的時候,就將比較老成的空心菜割回來,擇淨後直接放陰涼乾燥處,待其半乾狀態加入顆粒食鹽,揉捻均勻後放入瓦罈子裡壓緊實,再將其密封放陰涼乾燥處,等待10天左右即可食用。

總結:在農村,新鮮蔬菜的多樣化,決定了乾菜品種的多樣化。根據每個不同地域會有不同的品種與習俗,您也可以做出地道的農家風味乾菜。很多時候我們做出來的不是乾菜,而是一種情懷、一種回味、一種鄉愁、一種家的味道、一種愛。

上是我對“夏天是各種蔬菜最豐富的季節,你們那都是曬哪種乾菜?”問題的回答與分享。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下您寶貴意見與建議!

瞭解更多內容,記得關注【沃田園軍哥】,我們一起漲知識,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沃田園軍哥


馬上就要迎來夏至節氣了,這個時候很多的蔬菜也紛紛上市了。而在過去因為種植技術的限制,再加上交通方面也不是太便利,在夏季的時候可吃的蔬菜比較多,可是到了秋冬季就比較少了。而且當時所種植的蔬菜大量上市了,一時間吃不完。而到了後面又沒得吃,因此聰明的古人就想出了把蔬菜曬乾了來吃。那在炎熱的夏季,那些蔬菜可以曬成乾菜呢?這裡農夫簡單來說幾種。

幹辣椒

對於無辣不歡的湖南人來說,在夏季的時候辣椒也就大量上市了。大批量的辣椒成熟了,如果不及時採摘回來,那就會在地裡爛掉了。而採摘回來就要及時處理,不然也一樣爛掉。對於辣椒的處理在我們當地的方法很多。像新鮮的青辣椒,可以放在酸菜罈子製作成為酸辣椒。而紅色的辣椒可以製作成為剁辣椒,到時候做剁椒魚頭就少不了它。也可以把新鮮的青辣椒先用水煮一遍,然後在曬乾了,這樣的辣椒也是很好吃的,用它來炒肉很下飯。除此以外,新鮮的紅辣椒也可以曬乾,之後研磨成辣椒粉,炒菜的時候就可以放進去,或者是拌黃瓜、鹹菜的時候倒進去,也是很不錯的。

幹茄子

農夫對幹茄子的喜愛程度,甚至要遠遠超過新鮮的茄子。以前在冬天的時候基本沒有茄子可吃,而曬乾的茄子就是很好的下飯菜。把茄子才回來一會,然後清洗乾淨了,再用刀把它切成小片,之後用水煮一下,撈出來一會放在太陽下面曬乾了,這樣是茄子幹了。

幹空心菜

空心菜也是可以曬乾的,各位朋友們可吃過呢?空心菜曬乾的方法和茄子的方法是差不多的。不過一般只要空心菜的莖幹,是不需要葉子的。把它們清洗乾淨以後,就用刀切成一小段的,然後用水燙煮一下。撈出來,放到太陽底下曬乾。然後密封保存起來就可以了的。

幹黃瓜

前幾天說過幹黃瓜的製作方法,這裡再來簡單重複說一下吧。幹黃瓜製作就和幹蘿蔔條差不多的。黃瓜洗乾淨了,切開去除中間的種子,然後再把它們切成手指粗的長條,曬到半乾之後,再用食鹽來拌一下。記得要充分讓食鹽和黃瓜幹融合了,經過一完事之後,拿到太陽滴下曬上兩三天就可以了。

除了這些以外,像豆角幹這個是很常見的,另外還可以把瓜片、包菜曬乾,一樣也是很美味的。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補充!


農夫也瘋狂


夏天,綠色的季節。無齊是南方,還是北方,都一片綠色。也許,是為什麼夏天那麼熱,人們也還喜歡的原因。

我是南方人,夏天雖然是蔬菜最豐富的季節,但卻不是生產蔬菜最多的季節。但只要你是農村長大的都知道,秋冬菜才是蔬菜最量產的季節。

你一定會問為什麼?耳實,夏天不是不適宜種蔬菜,而是也適宜種糧食。對於農戶來說,糧食才是種田的根本。農作物收成後,秋冬季節閒田才是種蔬菜最集中的季節。

對於南方人來說,葉面菜菜是種得最多的果蔬了。當然,蘿蔔、青菜各有所好,每個地方都不一樣。

小時候家裡經常種菜,小白菜、大白菜、芥菜、空心菜等等,品種很多。村民們除了自給自足外,吃不完的還拿到集市賣,有的就做成乾菜。

我們這邊曬乾菜最多是芥菜或頭菜。把芥菜曬上兩三天,切碎醃製成感菜,是我們這裡民間小菜。

除了芥菜、頭菜外,蘿蔔乾和黃瓜皮是我們這裡醃製最多的鹹菜了。

母親沒上過學,但醃製鹹菜有一套,總感覺市場上醃製的蘿蔔乾和黃瓜皮比家裡做的相差太遠。以至於畢業後工作,父母總是醃製一些蔬菜寄送來給我吃。

這些年,父母親逐漸老去,慢慢地很少種田了,唯有門前那一壟地雷打不動種上蘿蔔、芥菜和黃瓜,目的給我醃製乾菜。

每次醃製好蔬菜,母親都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說要給我寄乾菜過來。

父母年紀都老了,騎車不安全,我也不放心,我寧願每次開上幾百裡車回家去取。

有幾次我都想勸說父母不再種地了,但看到父母臉上寫著滿滿的幸福,我又不忍心說這事。

因為,父母雖然老了,但也要有被需要的感覺。

在父母的心裡,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前段時間端午節回老家,父母準備了好多幹菜:蘿蔔乾、黃瓜皮、頭菜,第等,空手回家,滿載而歸。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都老了,80、90後這一代人的父母也慢慢變老,醃製而成的乾菜,也慢慢地變成一代、兩代人的記憶。這段時間寫一些三農類的文章、問答,總覺得心裡少了一點什麼,也許,我們一直都只向父母索取,缺少了對父母的關心。



父母醃製的黃瓜皮,滿滿的全是愛。

這是我有感而記,希望勾起大家對父母的記憶。感謝閱讀,更多交流請關注【三農通訊員】。


遇見廣西


蔬菜的乾製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在以前,沒有足夠冷藏技術的前提下,蔬菜的乾製是一種保存蔬菜最常見的方法,與蔬菜的醃製並存。最早,物品極度饋乏的年代,乾製主要用於一些野菜類。在我們家鄉,最常見的野菜是馬齒莧菜,一種遍地都可以生長的野菜。但是,這種經過乾製的野菜,到了冬天,再浸泡後,拿來包野菜的包子,那是絕紗的美味,足以挑戰任何新鮮的菜品。具體步驟為:

1、一般馬齒莧菜的乾製會選擇在秋季進行,一是方便操作,二是易於防腐,三是更容易乾製。選取青壯年的馬齒莧菜,太老的,口感不好;太嫩的,又不易於乾製。

2、把挖回家的馬齒莧菜修剪去殘枝老根,清洗乾淨。

3、鍋內倒入足量清水,加入適量鹽,把清洗乾淨的馬齒莧菜下入煮熟後撈出控幹水分。

4、把煮好的馬齒莧菜散開擺放在一張較大的竹篩子上面,散氣性能較好,先放在半陰的地方,慢慢陰乾半天,然後放太陽下徹底曬乾。

5、把曬乾的馬齒莧菜貯藏在陰涼通風處,足以吃上一個冬天的美味。

後來,這種辦法常用於長豆角、白蘿蔔等蔬菜的乾製。後來,隨著蔬菜大棚的普及,這種乾製的蔬菜越來越少了。有各種各樣的新鮮蔬菜,誰還費那麼大的力氣,去幹制蔬菜。

乾製蔬菜比新鮮蔬菜味道鮮美的主要有:1、各種菌類,如香菇、茶樹菇、滑子菇、口蘑……2、梅乾菜;3、馬齒莧菜;4、幹豆角。這四類是現在最常見到的乾製蔬菜,也是味道與口感並存的乾製菜。

朋友們,您們的家鄉呢?現在都還有哪些乾製的蔬菜呢?不妨一起留言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