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神分裂症,該怎麼辦?

默134970366


精神分裂症時好時壞,好的時候與正常人一樣。壞的時候糊思亂想,說些不著邊際的話,別人聽不懂。大部份精神分裂症是大腦受到刺激引起,這東西一但引起,伴隨著人一生痛苦,藥物只能控制,無法治斷根。

這個東西根據人的體質,環境,家人善待,復發次數要少些。成為間歇性精神疾病,與真正精神病相比,要好得多,精神病治好的不多,大部份靠藥物相伴終身。


用戶59668224739


作為一名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我來說說關於精神分裂症。

得了精神分裂症,確實很不幸,畢竟,在精神科來講,屬於“重性精神疾病”。但其實,也不是患了精神分裂症就“判了無期”。不管什麼病,如果能及時干預,都可能收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精神分裂症大致有四種臨床分型,儘管最新的DSM-5診斷標準已經取消分型,但分型有意義幫助我們判斷預後。

青春型:青春型可不一定是青春期得病,這個是根據症狀的特點,追蹤其症狀,一個字來形容-亂。包括行為亂,言語亂,思維亂。病人胡說,內容荒謬,行為幼稚,此類型發展較快,且容易復發。


緊張型:緊張,指的是“肌肉緊張”。用一個字來形容“硬”。患者輕者動作緩慢,嚴重者大多時間臥床,軀體僵直,四肢和軀體肌張力都很明顯增高。就像運動員跳水時的狀態。比較樂觀的消息是緊張型的分裂症經過治療往往效果顯著,預後良好。目前臨床已經少見,我上班十幾年才見過一例。


單純型:兩個字-迴避。如果身邊的人,突然變得不愛講話,孤僻離群,生活懶散,再加上有家族遺傳史,就要考慮是否是發病的開始。這種類型前期不容易被發現,導致延誤了最佳治療期,預後通常較差,治療難度大。


偏執型:用兩個字概括-多疑。患者可能會出現,堅信有人要迫害自己;或是懷疑配偶對自己不忠;亦或是堅信自己“能力非凡”,甚至能做出驚人成就。這種類型最常見,發展緩慢,治療難度因個體差異不同而不同。如果伴隨幻覺(幻聽多見),治療難度偏大。

一,藥物治療: 主要用於改變大腦內多巴胺和五羥色胺的濃度來改善精神症狀。



二,心理治療:建立良好的易患關係,增強患者康復信心,提高其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等,使其主動就醫,定期複查。

三,物理治療:如顱磁刺激,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生物反饋等。

總結:精神分裂症屬於嚴重精神障礙,通常青壯年起病為多,可分為急性起病,亞急性,慢性。相對來說,急性起病的預後可能較好;有誘因起病的、沒有家族史的預後相對較好。得精神分裂症不要怕,更不要放棄,一定要及時就診,配合醫生治療,並且鍛鍊自己的勞動能力和社交能力,因為住院期間,症狀至少大部分能被控制住,而後期的懶散,不自信需要自我調整,最終的目標是與社會同步。



如果我說的正是您關注的,可以隨時私信我,希望能為您解決更多的健康問題!


精神科汐煒醫生


精神分裂症是我日常工作的主要對象之一,我來說一說我瞭解的精神分裂症吧。

首先我我們應該先明確一個道理,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精神科常見的嚴重疾病診斷,但是同為精神分裂症診斷的患者,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比方說同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的患者可以正常適應日常的工作和學習,基本正常適應生活,有的患者則連緝拿的的家庭生活都沒辦法堅持。

所以說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因為所表現症狀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同樣的疾病診斷,也有截然不同的愈後情況。

精神分裂症的診斷變化

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是在不斷根據實際需要而修正的,比如最初我們只知道有精神分裂症,後來專家們又給精神分裂症進行了分型,像偏執型,緊張型,單純型,青春型,其它型等等,再後來我們又發現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對於治療的指導意義不大,各個類別的精神分裂症治療的差別是不大的,所以經過不斷的研究和探討,我們又決定給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和嚴重程度上加以區分。

所以,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即將頒佈的ICD-11國際診斷標準中,精神與行為障礙的章節中,對精神分裂症診斷條目做出了重大的調整。

首次引入了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衡量標準

通過分型和分期診斷,可以一目瞭然的判斷患者目前所處的疾病階段,更直接,更好的可以指導患者用藥和預後治療的注意事項。比如診斷首次發作的患者愈後維持期治療要建議患者維持服藥2-5年,多次發作的患者建議長期服藥,持續發作的患者則建議住院治療。而堅持維持期治療是患者減少精神分裂症復發幾率的主要手段。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效果差別比較大,目前統計的結果顯示:

  • 50%病人幾乎完全恢復、可以履行正常社會功能

  • 25%病人殘餘部分症狀,需要持續治療/ 積極康復

  • 25%病人會慢性化,逐漸退化

  • 恢復的影響因素:發病年齡的早晚、病前性格、社會適應是否良好、有無明顯誘因、病程緩急、治療是否及時、是否有良好的家庭及社區支持系統等

  1. 痊癒:症狀完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復,生活自理,對周圍環境適應,工作能力恢復病前水平

  2. 顯著進步:症狀基本消失,自知力部分恢復,即對自己患精神病有一定認識,生活能自理,對周圍環境還不能完全適應,工作能力部分恢復

  3. 進步:症狀較未治療前有好轉,自知力無明顯的改變僅有部分自知力,生活基本自理,工作能力與治療前無甚改變或僅能做簡單的勞動

目前臨床上大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判定是顯著進步和進步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究竟應不應該住院治療?

  • 嚴重的狂躁狀態

  • 傷人毀物,影響社會安定

  • 自殺意念

  • 木僵狀態

  • 伴有軀體疾病

  • 家庭或單位無專人看護,不能保證病人按時到醫院就診並能堅持服藥等

我的觀點是符合上述一條內容就一定要住院治療,畢竟對患者和家人都需要負責的態度對待。


家庭應該給分裂症患者的支持有哪些?

  • 真正關心患者,不歧視,鼓勵儘量多接觸社會

  • 正常的環境中鍛鍊患者的各種能力:堅持工作;維持一定的較和諧的人際關係

  • 家屬應該注意不要給患者過分的關注,不要對患者有偏見

  • 能料理個人生活

  • 按時服藥,定期複診,從而保持病情穩定


我說精神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常見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精神病。多起於青壯年,常有特殊的思維、知覺、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一般無意識和只能障礙。精神分裂症佔我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

當前針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包括

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1.藥物在抗精神病藥物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抗精神病的藥物有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效果明顯,副作用也相對減少。

2.支持性心理治療,改善患者的社會生活環境以及提高患者社會適應能力的康復措施,亦十分重要。

一般在急性階段,以藥物治療為主。慢性階段,心理社會康復措施對預防復發和提高患者社會適應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應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切莫諱疾忌醫,因為隨著病程的進展,若不及時就診治療,大腦會發生不可逆的器質性的改變,導致治療難度加大,以及預後較差。

陽光心態,健康生活!

我是丶凌雲,心理科醫生

關注頭條號“科普心理”,為您提供實用、有效的心理學知識!


科普心理


如果醫院確診是的話,會用藥物給予控制。這是一個慢性病。一般首次發病,用藥時間為9-12個月。第二次發病,用藥2-5年。第三次發病,終身服藥。所以服藥期間不要隨便減藥、停藥,以防止再次發作後增加用藥時間。

現在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藥已經是第二代藥物了,雖然在療效上不比第一代藥物更好,但是在副反應的減弱上面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同時,患者最好能夠定期進行心理諮詢,因為光靠藥物干預雖然是目前比較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如果可以配合增加心理諮詢干預,將會有很好的效果。


心理諮詢師王豔茗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臨床上往往表現為症狀各異的綜合徵,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病程一般遷延,呈反覆發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最終出現衰退和精神殘疾,但有的患者經過治療後可保持痊癒或基本痊癒狀態。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組症狀群所組成的臨床綜合徵,它是多因素的疾病。儘管目前對其病因的認識尚不很明確,但個體心理的易感素質和外部社會環境的不良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識。無論是易感素質還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過內在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不同患者其發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較為重要。

1.臨床表現

精神分裂症的臨床症狀複雜多樣,可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及認知功能等方面,個體之間症狀差異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階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現出不同症狀。

(1)感知覺障礙 精神分裂症可出現多種感知覺障礙,最突出的感知覺障礙是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而幻聽最為常見。

(2)思維障礙 思維障礙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主要包括思維形式障礙和思維內容障礙。思維形式障礙是以思維聯想過程障礙為主要表現的,包括思維聯想活動過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維聯想連貫性及邏輯性等方面的障礙。妄想是最常見、最重要的思維內容障礙。最常出現的妄想有被害妄想、關係妄想、影響妄想、嫉妒妄想、誇大妄想、非血統妄想等。據估計,高達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監視、被排斥、擔心被投藥或被謀殺等,在妄想影響下患者會做出防禦或攻擊性行為,此外,被動體驗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較為突出,對患者的思維、情感及行為產生影響。

(3)情感障礙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應不協調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見的情感症狀,此外,不協調性興奮、易激惹、抑鬱及焦慮等情感症狀也較常見。

(4)意志和行為障礙 多數患者的意志減退甚至缺乏,表現為活動減少、離群獨處,行為被動,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工作和學習興趣減退,不關心前途,對將來沒有明確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計劃和打算,但很少執行。

(5)認知功能障礙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認知缺陷的發生率高,約85%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如信息處理和選擇性注意、工作記憶、短時記憶和學習、執行功能等認知缺陷。認知缺陷症狀與其他精神病性症狀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如思維形式障礙明顯患者的認知缺陷症狀更明顯,陰性症狀明顯患者的認知缺陷症狀更明顯,認知缺陷可能與某些陽性症狀的產生有關等。認知缺陷可能發生於精神病性症狀明朗化之前(如前驅期),或者隨著精神病性症狀的出現而急劇下降,或者是隨著病程延長而逐步衰退,初步認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認知缺陷更明顯。

2.臨床分型

(1)偏執型 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以幻覺、妄想為主要臨床表現。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時期發病,以顯著的思維、情感及行為障礙為主要表現,典型的表現是思維散漫、思維破裂,情感、行為反應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覺、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現為本能活動亢進,如食慾、性慾增強等。該型患者首發年齡低,起病急,社會功能受損明顯,一般預後不佳。

(3)緊張型 以緊張綜合徵為主要表現,患者可以表現為緊張性木僵、蠟樣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衝動行為。一般該型患者起病較急,部分患者緩解迅速。

(4)單純型 該型主要在青春期發病,主要表現為陰性症狀,如孤僻退縮、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該型治療效果欠佳,患者社會功能衰退明顯,預後差。

(5)未分化型 該型具有上述某種類型的部分特點,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點,但是難以歸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殘留型 該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之後的階段,主要表現為性格的改變或社會功能的衰退。

國外常用的診斷標準包括美國的疾病分類和診斷統計手冊DSM-Ⅳ-TR、WHO的國際疾病分類手冊ICD-10,國內常用的診斷標準為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精神分裂症首選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應系統而規範,強調早期、足量、足療程,注意單一用藥原則和個體化用藥原則。一般推薦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奧氮平、奎硫平等作為一線藥物選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氯氮平作為二線藥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療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電抽搐治療。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無效,被稱為難治性精神分裂症。


久違的笑容


得了精神分裂症,最好還是到你處最好的精神病醫院治療。不能長期得不到治療,病情只能越發加重。由家人陪護去看病,國家每年給精神病醫院撥款的。千萬不要相信江湖醫生說的包治精神病,100%都可治癒的鬼話。這些江湖巫醫幾乎都是騙子。靠嘴行騙,弄幾個假藥丸,就敢要幾千塊。多得很,全國什麼地方都有。


7682849907825


醫院憑什麼判定人有沒有精神病?是不是隻要被迫去精神病院檢查的人都有精神病?不是我吹,只要有人願意做演員,隨便演兩下,檢查結果肯定是神經病,絕對無誤,不信去試試!

世界上啥奇葩的事沒有,真的有精神病的人都很平淡的生活著,沒精神病的殺人犯為了拜託死刑,各各都是精神病,這也許就是精神病最可怕的地方吧!


望穿秋水2142


精神分裂也分很多不同的症狀,不是每個患者的表現都一樣的。

有的人會伴隨感情淡漠,有的被迫害妄想,發病率有的很高。

但是問題來了,不要給自己貼標籤,一定要去醫院做專業診斷,如果確定精神分裂,就要配合藥物治療了,同時進行心理治療,當然這是一個過程,家人也不要太急躁,形成這個問題不是一天發生的,解決它也需要耐心。

如果患者年紀還小,那還是顧及會多些,因為精神類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多。


心理維c


治療到可以用藥物控制後可以嘗試做一些簡單的工作,這是最好的狀態。

但是一定要記住的是絕對不能試圖斷藥,需要終生服藥。

狀況好些了可以,但只能試著減藥量。

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