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一個月的電費不到五塊錢,是如何做到的?

農夫也瘋狂


首先再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我家用電的情況,那個時候用的電費不止是隻有5塊錢,因為我家那個時候雖然也用上了電,但是電工去我們家收電費的時候卻發現一度電也沒有走,那麼自然一分錢也沒有花,所以在農村老人一個月電費花5塊錢是存在的,那麼今天我就把我們家的用電情況結合著農村老人用電的實際情況來講一講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我先來講一講我家電費是怎麼做到一分錢不用花的”

記得那是我上小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家裡的生活條件並不好,所以小時候也就沒有吃過什麼零食,我記得吃的最多的就是以及蒸的饅頭然後裡面放點鹽,就這樣直接吃了。


其實那個時候每家每戶都已經通上了電,但是由於家庭生活的並不富裕,於是我媽媽一次也沒有使用過電,在我印象當中記得最深刻的一幕就是我媽媽在冬天的時候坐在廚屋的地鍋邊,鍋臺上放的是一盞煤油燈。

我的媽媽就是再這樣昏暗的煤油燈下為我做布鞋子,當時正好我們村的電工來我家收電費時就說,你們家可是一度電也沒有用啊,我媽媽當時就說一句話“煤油燈用著習慣了”,所以在農村不止5塊的電費甚至一個月沒有用電也有。



“現在的農村老人是如何一個月電費不到5塊的呢”

我們村一位老奶奶她平常的生活特別的節儉,平常她的主要飲食就是以及做的麵條,幾乎一天三頓飯都是這樣,我還給我們村這位老奶奶買過魚和肉讓她吃呢,當時我去她的房間裡看到只有一個3瓦的照明燈,和一張用麻繩編制的床,做飯的時候都在這一間房子裡。


可想而知唯一電器就是一個3瓦的燈泡一個月能用多少錢的電費,要知道農村的老人都特別的節省,有的飯菜都是熱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捨的扔掉,因此在農村有很多老人的電費用的都非常少。

綜上所述:

農村老人的日常生活體現了他們的質樸和節儉,他們從來不會浪費每一粒糧食,因為他們都是從苦日子走過來的,如今的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他們依然保持著那股勤儉節約的美德。


紀錄鄉土


農村老人一個月電費不到五塊錢,我真的相信,這並不是說老人家沒錢,而是老人家一輩子習慣了省吃儉用。人家都說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老人家哪怕是掰成兩半還是捨不得也不花。

記得我在以前的問答裡說到過,我隔壁一個快七十的堂嬸,不說小孩有錢,她自己也都有幾萬存款,女兒嫁了,兒子在外地工作,老伴也沒了好幾年了,就剩她一個人在家裡。

她家裡小孩買了液化氣灶,也給她買了液化氣,又有電磁爐、電飯煲,但是她從來不用。多熱的天都是燒柴火煮飯炒菜,而且她也不燒小孩給她買的柴火,都是在村裡到處撿的鞭炮紙,爛樹枝那些。

在現在這樣炎熱的夏天,一到了晚上我就能聽到她的蒲扇在打的啪啪響,但就是看不見人,她就那樣一個人坐在大門口,家裡一個燈也不亮,就是等到要睡了才開那麼一會。

我問過她好幾次,我說晚上怎麼不開燈呀,烏漆麻黑的,她說:“晚上又不用做事啊,開燈幹嘛?我早早就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了”。其實我真的知道她是捨不得交電費。



就跟我自己的老孃一樣的天天罵我,說我一到晚上哪裡的燈就打開了,一個月不知道要交多少電費。以前村裡沒搞農改,只要人家來收電費了老孃就要去問,我到底見了多少錢,還好現在問不到了,要不然她知道我最多一個月得三四百電費,不罵死才怪呢。


農村老人家省吃儉用真的就是一個習慣,那麼多苦日子熬過來,精打細算已經貫徹了他們全部的生活。我一直都跟敬佩這樣的老人,不只是因為他們的省吃儉用,而是因為他們的堅韌,哪怕是再困難、又哪怕是再怎麼富有,他們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幾十年如一日。


農民也優雅


我是鄉下小三哥,農村小夥一枚。自小就是電工家庭,我爸爸就村裡一位普通的農電工,現在所處的工作也和電力相關。記得以前農村沒有農網改造的時候,都是老式的機械錶,需要每個月揹著梯子去抄表,然後到了收電費的時候,都是我爸爸騎著車子帶著我,挨家挨戶的去收電費,那會就深有感觸,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電費會差距那麼大。一個省電的家庭,跟一個費電的家庭,能差多麼多錢來。



農村老人都是經歷過還沒電的年代,所以對於電的需求並不是特別大。我村裡的老人一個月不到5塊錢的電費,是怎麼用的電。農村老人都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一年四季就冬天早上起來開會燈照個明,其他季節早上起來天已經亮了,不需要開燈也不用電做飯,農村老人起來後用乾柴做口飯吃,一天三頓都是燒柴所以做飯根本不用電。晚上吃完飯出去跟同齡人閒聊會,回家睡覺時就開一個燈,開上一會就睡覺關了。農村老人家裡唯一用電的需求就是一個燈泡,一天開不了2小時,一個月下來根本用不了5塊錢。


雖然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家裡的各種家用電器也有了,有的老人家裡買一個電扇,只有熱的時候開一會,睡覺後就關了。另外農村老人住的房子好多都是土坯房外面有藍磚,這種老房子比我們現在的房子唯一的一個好處就是冬暖夏涼。

總結:農村老人都是從窮苦年代過來的,再苦再累都能承受,知道錢來之不易,能省則省。當然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好多子女都給老人安裝了空調冰箱等用電設備,所以電量有所增加。當然村裡還是存在一部分貧困家裡,捨不得買捨不得用。


鄉下小三哥


農村老人一個月的電費不到五塊錢的情況,在我們東北農村比比皆是,我記得我家後院的顧大娘就跟我叨咕過她一個月只花幾塊錢的事。

在我們東北農村也分新農村和比較偏遠的農村,新農村自然什麼家電都有,偏遠農村過日子還是比較節約的,園子裡自己家種的菜,都是新鮮的,要做飯就去菜地裡摘點,不用考慮因為天氣熱而壞掉的現象,東北的冬天很長,寒冷的時候多,冬天把肉放在大雪裡,能凍成冰塊,所以也

不用冰箱

做飯還是用燒火的爐子和大鍋,炒菜也是用大鍋,這方面也不用電,而洗衣服基本都是用井水手洗,隨時換衣服,隨時就洗乾淨了,晾曬在院子裡的鐵絲上,所以也不用洗衣機

農村一家一戶離的比較近,吃完飯就會聚集在村頭,天熱了就在樹蔭下乘涼,或者用蒲扇扇風,沒有哪家用空調,

電扇用的也比較少

這幾年有線電視基本普及了,能看看電視,過去沒有有線電視的時候,大鍋蓋信號不好,或者乾脆不安裝大鍋蓋,所以看電視一般都去村裡的小賣部看,小賣部是最熱鬧的地方,閒暇時間大家都會去打麻將,打撲克打發時間,在家裡看電視的也不多


農村一般晚上黑天了也睡的早,因為農村得起早幹活,所以晚上睡的比較早,電燈開的時候也少,老人也不看手機,有個手機也就接打電話,所以基本沒有用電的地方

所以很多農村的老人在家一個月用電不到五塊錢也是正常的。我是高老慢,更多農村的異聞趣事請持續關注我,咱們一起探討三農問題。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感謝您的閱讀。

高老慢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而且如今各式各樣的電器也使電費蹭蹭往上漲,每個月的電費都是大幾百元,甚至更多。而一個月的電費不到五塊錢,許多人聽起來有些不相信,但是對於此事我也是深有感觸,關鍵有的時候一個月五塊錢還沒到,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就說我的爺爺奶奶吧,他們目前和我們是分開生活的,他們不願意和我們一起生活,老是說怕給我們添麻煩。而他們的電費一直都是我爸在交,一月的電費也就兩三塊錢,也就夏天的時候會多一點,六七塊錢這樣,一開始以為電錶出現問題,看了他們的生活習慣才明白。

我爺爺奶奶身體非常硬朗,一日三餐都是爺爺燒火,奶奶煮飯,到了晚上天還沒有黑就吃過了晚飯,洗漱完畢後看個天氣預報,然後就開始睡覺。對於他們來講,電飯煲、冰箱、空調等這些電器都是擺設,也難怪他們一月只用幾塊錢的電費。



後來我騙他們說冰箱、空調既然買了就要經常用,如果時間長不用就會壞掉,這樣就會浪費了。即便是這樣說了,他們也只是偶爾開一會兒就關了,估計是一邊怕電器壞掉,一邊又節約慣的原因吧。


看到這裡,對於農村老人一月只用五塊錢的電費也不足為奇了。而現在家庭好多東西都離不開電,自然電費也在逐漸上漲,不知大家現在一月能用多少電費呢?歡迎大家評論補充,謝謝!!

感謝大家對肥仔的支持,歡迎大家關注“肥仔農經”,每日分享實用三農資訊,讓大家更多瞭解三農。同時也感謝大家點贊、關注,謝謝大家!!


肥仔農經


其實看到這樣的問題,這種老人大多屬於孤寡老人,經濟條件差,捨不得用空調,冰箱,洗衣機,唯一用電的就是廣播和電視,電視還是那種老式電視,或者是不費電的小電視,吃飯的時候也是柴火做飯。因此我覺得對於這樣的老人應該免繳電費,一個月電費不到5塊錢,也說明老人很可憐。


我小的時候家裡電費要20多塊錢,家人都覺得電費太大了,母親一見到我們看電視就覺得費電,因此看視很費電在我小時候就產生了這樣的觀念。

現在我們這裡的一度電是5毛錢,我大伯就是一個人過,今年都80多歲了,兒子也不管,給他專門安了一個電錶,他白天到外面賣菜,沒錯,你沒有聽錯,80歲的人每天早上推上自行車走上七八里路到縣城去賣菜,不管掙錢不掙錢反正就像上班一樣,菜賣完了再撿一些破爛拿到廢品店去賣。因此呢,白天幾乎不費電,我前兩天還給我大伯從網上買了一個收音機,又買了一個存著很多小說的內存卡,大伯喜歡聽評書,當大伯看到我給他買的廣播的時候特別開心,他開心我也感到很高興。


大伯也沒有手機,家裡就放著一臺小型電視機,裝了一個老式燈泡,不是那種節能的燈,而且也經常見不到他拉著燈,他看電視的時候總是會把燈熄滅,還是捨不得,感覺拉著燈看電視是一種浪費。

因此呢,老人一個月電費不到5元錢,這個就不作為奇了,當然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思考,如何對待我們的老人?多關心一下老年人的生活,人人都會老!這些老人曾經在年輕的時候受過窮,吃過苦,現在老了還非常的節儉,總是自食其力,我們應該讓農村的老人活的有尊嚴!


鄉村小二哥


可能他沒有用那些現代化的傢俱,手機也是應該先線諾基亞樣的老人機,以前我想說,我家附近,他家一個月才用了兩度電,那時候電費七毛五,一個月才一塊五,那些現代化的智能,家電,他們基本不願意有洗衣機,一般都是用手洗,老一輩子的人,一般比較節儉,再有可能就是國家的扶貧政策,對於老人,每個月送多少度電。所以一個月用的電不到五塊錢完全是有可能的。這樣的是老年人,勤儉節約。



幕末Permanent


電這東西是一個最通人性的勤務員。有會兒它能當牲口幫人拉車拉磨,有會兒它還能幫人取暖扇子照明。而且它給人們幹活多少還能用度數流量供人參考,真可謂文武雙全萬用武夫呀!。但在農村家庭中有的一月能使超千元的電度有的老年人一個月連五塊也使不了。那是為什麼呢?下邊只能用四個字概括”那就是生活節儉”

一、在過去生活的年代裡,電燈照明還未及推廣應用。當時人們只能用芝油豆油豬油作燃驅趕黑暗和夜神。油料在人們眼裡是多麼貴重的食物呀!燒多了你就得少吃,節省了你可以多吃。而在我過去幼小的記憶深處有的點個燈頭象粗長的麥穗,有的燈頭還沒豆子大。現在回想起過去節省的歌謠我還記憶猶新:小油燈忽閃閃全家圍坐吃夜餐。記得從前我有個老奶奶為節省油料常常炒菜忘長油,淡鹹雪筷頭。”鋪床點油燈幹活靠月頭”,”月奶奶黃巴巴爹去開會娘紡花小孩拱懷嚇得吱哇哇”。通過這首歌謠我們己深深體會到人老幾代為節儉過日子是多麼辛苦呀!也可以這樣說:我們現在的經濟發展就是過去節儉的成果。誰能敢說不是呢?

二、如今到了這個年代,各地廣大農村都用上了電燈電腦電扇空調冰箱水泵壓麵條機等,家家戶戶年年月月都離不開電。我們這裡張金柱家是起先用上電最早的家庭。開始只是圖新鮮,圖給孩子們找媳婦,傍晚電炮一拉滿屋錚亮,後來又置買個電視機錄唱機電風扇,又分別把每個房間都扯上燈炮,那時後只因物價便宜,電費只幾分錢一度,夜晚所有電器全都開放一月電度表只多走兩塊錢,張金到交電費時也不覺疼。後來不行了,物價一漲電費隨之上漲,電費由原來的每月兩元一火漲到15元,張金柱吃不倒了。這還了得,一個月電費得五十斤麥扔。心裡想著太不划算,趕到下個月所有電器全都啞了,跟著他又把牛屋牆廚房牆分別搗個洞洞。室內燈泡可管客房灶房兩用,牛屋燈泡可把光線射進廁所走道供人入廁通行,這樣以來下個月電費又下降至四塊八毛錢。

三、有人說農村的老人小氣又摳門,這說法不切實際,只因農村人來錢不易,錢是硬頭貨,他能節省一塊現實就能磨面買鹽,他沒這一塊錢他就要做大難。要麼賣糧食?糧食因買肥時早先買過一回,剩下的人還得吃不敢動。要不賣菜當菜販?人老了不會玩車咋去賣?張學言原來是給孩子們一塊生活,月月電費交多交少他不用操心。後來孩子們帶著家室都進城了,孩子們一走,張學言水泵也不使了,電扇也不叫轉了,剩餘電器全都蒙上了蓋頭,為了節省電度,只在晚上吃晚飯著一會兒電,其餘時間冬天早早睡覺,夏天大門一關帶上老伴哪人多哪涼爽到哪去,一個月下來的電費最多不超過五塊錢,以上就是農村老人生活節儉的最新方法,但願省錢只要過得幸福健康,這才是農村年輕人對自己老人的最好祝願!




農村土秀才


農民老人一個月的電費不到5元,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是安國依戀,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農村的老人大多數沒有退休金,他們年老體衰,再也沒有出去打工的體力了。我見過好多農村的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當牛做馬,省吃儉用,就是為了給兒女蓋房結婚。等完成任務了,身體也垮了。

那些老人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就自己蝸居在老房子裡,把新房子讓給兒女住。有些老房子都是危房了,也有老人住。老房子唯一的家用電器就是兩三盞節能燈。你說,兩三盞節能燈能消耗多少電,我看一個月5塊錢的電費綽綽有餘。



安國依戀


在我們這邊目前實行階梯電費,使用電量210度以下時電費單價為0.5469元,如果這裡按五塊錢來算,也就是一個月才用了9度電,平均每天用電量不到0.3度,這樣的生活方式只能說明非常傳統,接近過去農村無電生活的年代,那麼下面就簡單聊一下現如今一些農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以供參考!

對於農村居民用電來說,生活中一般包括照明、做飯、娛樂、出行工具充電和農業生產等方面,而對於老人來說,可能涉及用電的領域往往屈指可數,可能僅在照明、娛樂上會有一些用電吧!具體表現為:



一、照明用電:對於農村老人來說,生活中對於用電非常節省,往往到了黑燈瞎火前後才開始照明,再加上老人生活方式比較簡單,往往網上並不會熬夜,會在晚上八點多就可以入睡,然後早上天亮時就已經起床做飯、外出下地幹活、撿拾柴火或村裡村外溜達一圈!因此,這裡我們按照一個25瓦/時的節能燈泡計算,一晚上4個小時照明就是100瓦,一個月就是3000瓦,一度電就是1000瓦/時,那麼一個月也就是3度電而已!

二、娛樂用電:對於老人來說,平時生活娛樂項目並不多,可能就是白天下地幹活、撿拾柴火、與村裡村外老人聊天打牌或下象棋,有些老人也會經常去村外河邊去釣魚或附近幾個集市逛逛,因此,生活中娛樂用電可能只有看電視了!這裡以一臺32寸的現代液晶電視為例,大概為110瓦/時,一晚上看2個小時,一個月大概為6600瓦,也就是6.6度電。實際上有些老人並不喜歡看電視,更喜歡聽收音機,可能用電更少了!



由於一些農村老人還是喜歡燒火做飯,平時也會外出撿拾一些樹枝等柴火,一般可以在一些獨居老人的院裡院外可以發現大片的柴火垛。另外,由於高齡老人文化水平有限,可能並不會使用電飯鍋、電熱壺、手機等電器設備,外出時仍為腳蹬三輪或手推車,也省去了電動車的充電花銷,最終使得生活用電量非常少,可能幾個月以上都不需要再去繳納電費。

不過,我感覺這些用電很低的老人可能年齡都會比較大吧,如果是對於目前60歲左右的農村老人,往往他們對於電動車、智能手機、電飯鍋、電風扇、冰箱和空調等電器設備都可能會使用到,再加上會幫子女撫養孩子,往往是很難用電這麼低的!(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