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沒有小孩誇乾淨,沒有老人誇孝敬”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隨心所欲56417719350


“沒小孩的誇乾淨,沒老人的誇孝順”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句古話,意思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道德綁架。

沒有小孩的誇乾淨

小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別差,用小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常見的一些小細節,來說明拉扯孩子的不容易。因為大家都知道,懷裡抱著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拉屎,時常孩子會弄一身屎,可是沒有一個父母會嫌棄。甚至可以開玩笑地說:“粘屎的東西沒人吃,粘屎的孩子可沒有人扔”。孩子太費事太勞人,亂拉亂放,大人照顧孩子無暇顧及家務常灰頭土臉的。但沒有孩子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穿戴乾淨利落、家裡整齊有序,還在有孩子的人跟前說有孩子的人這不注意那不乾淨的,說三道四,從不想想自己有了孩子後是不是也是這樣沒時間沒精力收拾,只看到自己現在沒孩子很靚麗乾淨。

沒有老人的誇孝順

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很多朋友可能只是從字面上瞭解。以為就是老人生病的時間太長了,子女就會心煩,也就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孝順。其實這種解釋是不對的,那我現在就深層次的把他解釋一下。

久病床前:多數是指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臥床老人。這些老人並不是人們口中所言越老越糊塗。而是越老越清醒,清醒到心裡只有他們自己了。他們這時候心裡也只有裝著自己,也就是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想。這時候若碰上的是能理解,或者脾氣好的子女都會保持沉默,用和顏悅色冷靜的語言對應老人的刁難。如果是直脾氣的外向型子女,有些火氣也會是必然的。也就在這時候,不孝的帽子就會被扣上了。作為子女這邊,大多數都是年過半百的子女,對久病老人的日常陪伴和照顧,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家有老人,尤其是常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孝順二字做起來就有了難度,而家無老人的子女在人前說話那是口若懸河、字正腔圓、鏗鏘有力、頭頭是道,他們口中自己的孝順那是一流的。

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因為農村人也有一些人,閒著沒事總愛亂說家常裡短。沒有孩子的誇自己乾淨,沒有老人的誇自己孝敬。因為她沒有適身處地的遭受到那種折磨,所以說出來的話很輕鬆。如果她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她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風涼話。沒經歷過或者自已經歷過自已都沒做好的事,就不要對別人的所作所為評頭論足,甚至道德綁架了,要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不要隨便恥笑別人,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已,人與人之間都要互相理解,換位思考才好。


初義蘋果莊園


農村俗語說“沒有小孩誇乾淨,沒有父母誇孝敬。”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我們先來理解“沒有小孩誇乾淨”這句話,打個比方,一年輕女的,在沒有孩子前特別愛乾淨,自己身上每天都收拾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但是平常和別人聊個天,要是別人說些俗話,她都覺得心裡不舒服的那種人,而且平常裡看見別人帶個小孩,還嫌孩子有不乾淨,說別人的孩子怎麼怎麼不懂事,跑跑跳跳,覺得大人不管小孩。但是到了她自己做媽媽的時候,好幾天也不洗一回頭,頭髮髒亂,衣服原來連個褶子也找不到,現在都皺成一團了也不換。所以說這叫,“沒孩子時別誇乾淨”。

那麼“沒有父母誇孝敬”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這麼說吧,有兄弟兩人,大哥常年在家和父母一起住,老二呢常年在外,不在家住,有一年過年回家因為弟弟大半年沒見爹媽了,特別親,看到老媽又年老了一歲,身體也越來越衰弱了,就當著哥哥嫂子的面說,說父母親們你們可得好好照顧自己,地裡的活讓哥嫂去幹,爸媽在家歇著就行,兩個孩子讓嫂子看就行。那哥哥就肯定不樂意了說:你一年到頭來,家回不了兩次,倒是教訓起我來了,地裡活不幹,誰幹?孩子不看,誰看?說這些不著邊際的話,你要是孝順的話,怎麼不回家照顧爸媽,這就叫“沒有老人誇孝敬”。

筆者認為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多的是。自己沒經歷過的事卻要別人做好,對別人的所作所為評頭論足,咄咄逼人,我們應該要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不要隨便指指點點,要理解身邊的人,將心比心。



田在心


"沒有小孩誇乾淨,沒有老人誇孝敬",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沒有小孩的家庭講究乾淨衛生,沒有老人的家庭談論孝順敬重。

是的,養過小孩的家庭都知道,出世後小孩的屙屎撒尿是沒有規律的,父母會經常替孩子換尿布、換被子、揩屎擦尿;稍大的孩子隨意隨地大小便,也需父母清理;孩子玩耍、吃飯身上沾染的泥土灰層、殘湯剩水等等,都需父母來清理乾淨。父母既要耕田種地,又要照顧孩子,事情太多,加之孩子夜晚的哭鬧,父母精力不濟,家中的衛生想搞那麼幹淨是不可能的,久而久之,也就隨而便之。

而沒有孩子的家庭,除了田地勞動,閒瑕的時間比較多,家裡會收拾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他們不知養小孩的辛苦、髒累,由於自身的清潔,他們會嫌棄人家髒亂,會說人家不講衛生。因此,就有了:"沒有小孩誇乾淨"的說法。

農村中,家中上了年紀的父母與兒子、兒媳或女兒、女婿生活在一起,由於存在代溝,不免會時不時地產生矛盾與爭吵。而農村人在背後都願意把產生矛盾的原因責任歸咎於兒子、兒媳或女兒、女婿,也就是說他們不孝。

而沒有老人的人家,由於沒有老人累贅,不知家中有老人家庭的苦衷與複雜,看到其它人家老人受委屈、傷心的樣子,光聽老人的一面之詞,偏面地認為是晚輩的過錯,或指責、或抱怨其晚輩對老人不孝。當然,晚輩應孝敬老人,但有些家庭矛盾產生的原由很複雜,外人難以弄清,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其實,農村中,一些老人與晚輩的矛盾或爭吵,很多時候是由於老人的偏激、固執和對事務的不當參與所造成的,並非晚輩們的責任。當然,晚輩們對於長輩的一些不當和錯誤言行,要解說和忍耐,儘量不要大聲和呵斥,以免激怒老人。


"沒有小孩誇乾淨,沒有老人誇孝敬"這句俗語說的是這樣一個道理:置身事外的人難知事情由委,對沒有經歷過的事不應擅自評說。簡單地說,就是:外行之人不應擅自談論內行之事。

因此,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對沒有經歷過的事,不應憑主觀相象而隨意發言、斷定。


農事小記


這句俗語說的是家裡目前沒有小孩或老人而自誇乾淨或孝敬。其實這樣的人,是他目前還沒有經歷過有小孩或老人的處境,想當然的自以為自己乾淨或孝敬。只有他親身經歷了,才知道想做到乾淨衛生或對老人孝敬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人常說,說著容易,做到難。願我們每個家庭都乾淨衛生,孝敬長輩,其樂融融!





盒中寶


俗話說:沒有小孩誇乾淨,沒有老人誇孝順,這句話說的是家裡沒有小孩屋裡乾淨,就兩個大人東西放那就在那了,有孩子就不行了,你把東西放那孩子看見了非給你弄一邊去,有小孩就亂拿東西屋裡就不能立正,說,沒有老人誇孝順,老人就是老小孩,歲數大了他(她)的想法和年輕人就不一樣,遇見事情了步調不一致就有分歧,為了爭個是非鬧的心情就不愉快,如果家裡沒有和老人一起住的就沒有分爭,所以說各做各的事,不要論到別人的事情,


60後自由行


沒有小孩誇乾淨,沒有老人誇孝敬,的意思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告訴我們的道理:

自己沒經歷過或者自已經歷過自已都沒做好的事,就不要對別人的所作所為評頭論足,甚至道德綁架了,要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不要隨便恥笑別人,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已,人與人之間都要互相理解,換位思考才好



鄉村小米


沒有小孩誇乾淨,沒有老人誇孝敬。告訴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空口說話不要本;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孩子不知痛,不孝老人不知難。從來飽漢不識餓漢飢,富人下識無錢味。當家了,生孩養兒了,父母老而久病了,餓而無食,窮而無錢了就可體會其中是啥滋味了。

養孩容易嗎?一把屎一把尿的,能幹淨得了,養幾個試試!久病床前無孝子!生育兒女,孝敬老人是容易的麼?非勞心勞力,全心盡意不可。且還常常招怨,好心盡力還無好報呢。說干將誇孝敬不可隨便說的,會讓人反譏反諷的。世上哪有舌頭不碰腮,牙齒不相磕之理?養兒侍老,誰沒有難唸的經?誰都不易,誇說不得。



生了小孩知疼,養兒才知費事,侍老方知不易,當家就知柴米貴,餓了才知餓難忍,窮了無錢才知錢重要,自己不經歷,就不要妄言胡誇,自己做不好,也不要自吹自擂。世事從來都是說易做難。最好是多做少說,更不要自誇。說而不做令人厭,做而不說惹人愛。做人更不要貶低別人而抬高自己,踩著人往上爬,要學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體諒人。


樹德漢碩


沒有小孩誇乾淨,沒有老人誇孝敬,的意思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告訴我們的道理:

自己沒經歷過或者自已經歷過自已都沒做好的事,就不要對別人的所作所為評頭論足,甚至道德綁架了,要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不要隨便恥笑別人,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已,人與人之間都要互相理解,換位思考才好

搜索

100句經典老話

民間夫妻俗語

農村俗語大全

十句金言勸老人

民間經典俗話

農村十大金句諺語


利和繩帶有限公司黃立華


家裡有老人經常在一起生活,沒有舌頭不碰腮的,難免有磕磕絆絆,如果相互不把握好態度,不能互相包容,不能互相理解,就都會感覺不愉快。各自都要把握好心態,年輕人要理解老人一生不易,愛嘮叨的初心是好意,就當是老小孩不要計較,老人就當年輕人是孩子,辦事欠妥還需鍛鍊,大錯不犯,小事得過且過。都互相生活上給點溫暖。不要背後相互議論長短,家醜不外揚,一個巴掌拍不響,清官難斷家務事,和誰不要輕易訴說衷腸,免得被人看笑話。要懂得家和萬事興。所以說沒有老人就不會深有體會,局外人沒經歷過把表面現象會定義成不孝!就有了沒有老人誇孝敬一說!


雅韻青蓮666666


這是現實的寫照,沒小孩的吃好喝好打扮好,自顧自享樂,俗話說得好,沒生過孩子不知道p疼,沒帶過孩子不知道費事,。自己沒老人就不知道如何是孝敬,更談不上他自己如何孝敬,俗話說得好,床前久病無孝子,不信你在自己父母床前伺候三年試試看,你連半年都堅持不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