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是否一場21世紀人類最大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近20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不知不覺間,突然發現一場人類最大的遷徙在悄然無息的進行著……隨之三大經濟圈、城市群在慢慢形成,日趨壯大的規模​,舉世罕見。那就是:京滬杭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每年,人們都在大量從西部、西北、東北潮水般湧向這三個城市群,邊遠山區、邊遠農村的湧入三四五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湧向一二線城市,一二線城市再湧向三大城市群,基本三線以下城市都呈人口外流狀態流出,隨之三大經濟圈也慢慢的形成。三大經濟圈也引導了中國經濟的飛速向前發展。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人們所到之處,打工、掙錢、買房定居、娶妻生子。中國進入了城市化得最快階段。在這一繁榮的背後我們還能發現什麼?我們去親自視察過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過沒有。在那些邊遠的山區農村,村裡留守的都是老年人,人越來越少,好多古村落在漸漸消失。甚至大西北、東北有些土地開始荒蕪。幾乎14億人都在奔向那三個大城市群或是一二線城市,那麼未來我們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遼闊沃土怎麼辦?甚至遼闊邊疆僅剩下我們的邊防戰士在那裡默默地守衛。我國的陸地邊防線2.28萬公里,不是說都有邊防戰士守護的。有的極偏僻的地方其實是靠我國當地老百姓在那裡守護,只要那片土地有我們的老百姓在那裡繁衍生息,就證明這是中國的領土。但現實是,好多村莊在消失,人口在不斷東遷,有的邊疆村落只剩下幾戶人家甚至只剩一戶人家,餘下的也都是老年人,那麼10年以後,二十年以後那裡咋辦?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我們大膽設想,這或許是一場人類的新圈地運動在進行著,而且規模是人類空前的。在14、15世紀歐洲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資產階級和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把搶佔的土地圈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就這是英國曆史上的“圈地運動”。與之不同的是,我國人民是隨著經濟形勢自發、自願的進行了遷徙。人們大都進了城市安家落戶,成為了工人、商人、知識分子、服務從業人員等等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土地。土地大面積的空置下來成為當地政府支配的土地,或是被少部分人承包或擁有。那麼政府或個人將來也完全可以把地圈起來,形成大面積的牧場或農場。N年以後,擁有土地的人會越來越少,那麼將來土地便會成為稀缺資源,甚至農民就會成為稀缺資源。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農民很有可能成為人們最羨慕、收入最高的行業。極少部分的農民要生產大量的農副產品來養活十幾億的城市人口。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比如德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最有錢的人都在農村,農民都是富人。在德國想做農民比在我國考公務員還要難上多少倍。即便你父母都是農民,你長大後也沒有資格做農民。你必須得努力上大學,還得必須考到博士學位,再經過嚴格考試才可能有機會拿到農民執照。跟我國正好相反是吧。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我們大都是農民的後代,我已經沒有希望再成為一個農民,我的下一代也不可能了,都失去了土地。如果您還是農民還有土地,您如何看待這一新的“圈地運動”呢?是堅守還是移民城市?還有城市裡動輒百萬、千萬的能耗盡一生血汗的鋼筋水泥堆砌成的房子,是不是已經把我們拒之在城市的大門之外,那麼順其自然,讓我們繼續堅守那片祖輩相傳的,值得我們葉落歸根的,我們將來會更加熱愛珍惜的土地……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人口流動得浪潮背後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新圈地運動”在悄然進行

喜歡我的文章請您一定要點擊關注我,讓我們盡情的討論,您的參與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