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價格連連上漲,果商喊不賺錢,果農叫不賺錢,消費者訴苦吃不起。中間的利潤去哪了?

老王說古


又到了各種水果上市的季節,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現在市場已經有美味的荔枝售賣了,作為季節性水果,荔枝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愛。然而網友卻紛紛調侃:太貴吃不起!這是為何呢?

按照常理來說,水果相繼成熟,果農都大量的往市場輸送水果,價格應該更低才對。對於這種反常現象,很多果農也表示很無奈,因為自家水果都是低價出售,結果流向市場卻翻了幾倍,最後形成了水果嚴重滯銷,果農愁眉不展賣不出,普通市民買不起的現象,很多水果紛紛爛在果園裡。

茶姐就總結分析了三個原因,覺得是有一些道理的,一起來分享分享。

首先是銷售渠道單一,因為很多果農都只會種果卻不會買果,一般是經銷商去低價收購後再進行二次銷售才流向的市場,為了賺錢,提高了水果市場價,所以出現了很多“天價水果”,導致普通市民消費不起。

其次是市場競爭激烈,我們都知道每一個行業都存在競爭,而水果品種多樣,特別是超市裡的水果,很多更是從國外進口,價格也會偏高。而且在眾多消費者心理覺得,國產水果沒有進口水果口感好,甚至國內水果很多噴灑了藥物,只講產量卻忽視了質量。

最後就是品牌效應了,國內很多水果都在極力打造自身的品牌價值,然而真正能成功的卻很少,即使是相同品種的水果,產地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逐漸形成了分化的現象。而很多人在購買的時候都會先選擇“品牌”水果,所以很多果農只能望而興嘆了。

對此,作為消費者的你是怎麼看待的呢?對於水果滯銷問題,你有什麼好建議能讓廣大果農更好避免嗎?歡迎評論分享噢。






大茶姐生活說


大家省點買水果吃,我們有舊房住,不買房,少吃點水果,讓它去漲漲價,都是有價無市的,我們錢是自己賺來的,該買點就買點吃用,它們叫我們內需,我們就要更省點


用戶81036653767


水果和蔬菜的價格竟然差不多了,四季豆五六塊錢一斤,蘋果也是五六塊錢一斤,什麼都在漲價的同時,有人就說了:為什麼我們的工資不漲價啊?吃不起了都!

有時候聽到的和看到的可能不一樣,水果價格上漲是上漲,但不代表果農不賺錢,果商更不會不賺錢。

今天我說幾個自己理解的水果銷售問題吧,小編一直不懂為什麼抖音裡會有果農砸爛自己種植出來的水果,比如說有一個抖音是裡是這樣介紹的:商場火龍果十三塊錢一個你們搶著買,我的火龍果六塊錢一個卻沒人要。


小編從來沒聽說過水果原產地以個為單位銷售水果,因為果農種植果樹是以片為單位種植,收穫的水果量很大,必須依靠中間商把水果運輸出去,到銷售水果比較多的地方再次批發進行銷售。所以果農掙的錢是那種以斤銷售賣給中間商的基礎價格錢,只要是水果好,不是滯銷水果,果農掙錢,不要比超市裡的價格,那些是經過好幾層剝皮後的價格。

中間商說不掙錢也是錯誤的,從水果原產地收購了水果,用運輸工具把水果運輸出去,這得需要一部分錢,但水果再次批發時,水果商會把價格提起來一部分,其中有各種運輸中產生的費用,還有自己需要掙的錢都在裡面,中間商越多水果經銷商掙錢越少。但凡掙一掙,經銷商掙的錢也會遠比果農掙到的多,不過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有可能會賠錢,只是這樣的情況幾乎不發生。



消費者想吃最好的自然要花最高的價格,有錢人怎麼可能吃不起最好的呢?錢少點的人何必吃最好的呢?所謂的一分錢一分貨,我們普通人吃價格中等的水果就好了不必糾結於太貴的水果吃不起,吃不起完全可以不吃嘛,反正也沒看見因為咱不吃水果導致水果爛在果園裡。

小編以為現在很多人要求太高了,比如抖音裡那個,他是想掙到更多的錢才論個在網絡裡賣,是為了不給中間商掙他家水果錢的機會,其實網絡售賣不一定趕得上在馬路上一車一車水果賣的價格和質量,水果原產地只要不是批發商買,有可能水果都不便宜,前幾天在抖音裡買了新疆脆棗是25一斤的價格,但後來在小賣部看到才十塊錢一斤,論口感的話,小編認為在本地小賣部買的脆棗味道更勝一籌。



只要不扎堆種水果,水果種植數量超過需要數量那麼沒有不掙錢的果農,更沒有不掙錢的批發商。


悠然見東山


現在市場上的水果和蔬菜價格確實非常的高,這讓很多消費者不停的在抱怨,現在已經吃不起水果,吃不起蔬菜。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水果和蔬菜價格會這麼高,一斤普通的油麥菜價格都在六七元左右。一斤蘋果現在最便宜的價格都是在7元一斤的,貴一點的都是在9元錢左右。而今年的梨子價格也上漲非常的多,現在的價格基本上和蘋果的價格差不多。所以現在市場上基本上所有的水果和蔬菜都普遍的上漲,作為消費者來說確實感覺水果和蔬菜已經不敢隨便買。


而作為種植水果和蔬菜的果農來說,今年水果價格上漲,那麼種植水果的農民應該會收入有所提高,畢竟現在水果價格這麼高,農民的利潤必然也會有更多增加,但是根據我們的描述,他們並沒有覺得水果的價格有上漲,因為他們的水果都是批發給收購商,那麼這些收購商給的價格基本上都和去年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市場上賣的水果的價格,相對去年來說上漲很多。


那麼問題就來了,果農的水果批發給水果收購商,沒有感覺到價格上漲,而收購商卻覺得自己也沒有賺錢,而且賣水果的人也覺得自己沒有賺錢,那麼這中間的錢到底是誰賺去了呢?我們就拿蘋果來說,在產區蘋果的價格收購一般在2~3元一斤左右,好一點的可能達到4元一斤。但是我們隨便去一個市場上購買蘋果,會發現蘋果的價格最低在7元左右,最貴的在10元左右一斤,蘋果的價格從批發到出售的價格直接翻了3~4倍,為什麼種植水果的農民和水果批發商以及賣水果的人都說沒賺錢呢?

我們知道現在的物價水平上漲得非常的快,蘋果的主要產地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南方地區沒有蘋果種植因此北方的蘋果需要經過長途跋涉才能夠到達南方地區的市場上,因此中間運輸的費用會非常的高,這無形當中蘋果的價格就已經在增長,而且最終蘋果上漲的價格將最終加在我們的消費者身上。再加上水果運輸過程和儲存過程當中會出現損壞的情況,也就是出現爛果的情況,這些損失基本上都是要附加在消費者身上的。

蘋果從農民的手中收購之後,並不是直接就投入到市場上去賣,而是在中間環節可能依然會轉手幾次,因此這中間轉賣的批發商必然要賺取差價。如此一來,運輸費用加上批發商轉手費用,再加上水果爛果的損失,這雜七雜八的加起來,無形當中就為蘋果增加了成本,所以最終才會導致水果的價格如此的高。可能種植水果的農民和批發商都覺得沒有賺錢,這可能也無可厚非,只有我們消費者才真正的能感受到水果價格上漲的幅度是多麼的大。


農村泉水有點甜


感謝提問。本人做水果微商好幾年,這幾年也沒少跟直接種植農戶打交道,今年確實感覺整體水果價格上漲了不止百分之10以上。我手下的老代理經常問我,為什麼今年不管是線上微店還是線下實體店,水果價格上漲,商家還一味說自己沒賺到錢。經過跟往年對比,我覺得在這幾個緯度環節迫使水果價格不得不上漲。

比如新疆哈水果,我們當時跟新疆果農直接溝通拿貨,一斤一元不到,水果價格確實便宜,但是由於我們是做一件代發水果的微商,網民直接跟我們下單,我們就會直接跟果農下單,果農在從新疆產地直接把水果發到網民手上。那麼這中間就會涉及到幾點?一、物流費,水果容易壞,所以很多品種都必須要選擇很好的快遞,物流快價格肯定也貴。二、瓜果損壞售後賠付也是常有的,這些費用我們肯定也要算到成本里去。三、如果從果農到實體水果攤,中間會盡力不下三個中間商,可想而知這水果的價格肯定會長

其實很多人都發現了,微信上賣的水果比實體店要便宜很多,一是要找準直接果農,拿到一手貨源,二是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量才能在物流這款更省錢,三是沒有有沒實體店也就省去了房租水電人員的費用。不過微信上賣水果的弊端就是客戶看不到實實在在的東西,會出現一些售後的情況,客戶不能馬上吃到水果,必須要等物流配送。所以說微商水果想要突破傳統,就必須要在售後和物流貨運上面下功夫。客戶的滿意度就是生命線,我們的客戶不止水果攤方圓幾公里範圍,我們是輻射全中國的。只有把水果質量坐上去,把消耗降到最低,物流中間商找到一個最實惠的價格,才能真正讓大家都能吃上便宜又實惠的水果。如果覺得寫的還行,麻煩點擊關注,或者跟我提出更寶貴的意見,謝謝






沁果園之家


高房價,看人家買房了自己買不起貸款也得買,還貸錢從哪裡掙?五毛錢進一斤蘋果買⑧塊錢,不稀奇,運輸的車貸款買的…最後到超市,攤位自己租的每年十萬,不賣八元以上,自己家住的房貸拿什麼還,自己的孩子老人拿什麼養…


修煉千年仍是妖


沒有產生過什麼利潤,能到哪裡去?20年前工資200,這個時候的水果就現在的價格了。那個時候5月除了兩廣,別的地方能吃上水果的哪個不是土豪?鄉鎮的水果販子進一些爛掉的蘋果用刀削掉爛的,賣5毛到1塊。還是搶購。現在買水果,就差拿卡尺,放大鏡來選了,這個交易成本能低?現代人唱K,抽菸,喝酒,買名車,買名錶,買房子都有錢,就是買農產品沒錢了。


國際物流李生


我可以說交警和運管決定這一切嗎


柴火22


唯一賺的是土地神。


聚釺歸


這就是小規模種植的弊端,沒有掌握銷售資源,應該規模化生產,自發組織類似行業協會的機構,直接對接各大水果批發市場。減少中間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