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有沒有討厭的學生?怎麼應對?

maggie潘


這個問題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因為我現在就是一名教師。對於每個老師來講,我想或多或少都會有討厭的學生的,但是絕不能因為教師的主觀感受去影響對學生的態度。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正是對學生教育、引導的真實寫照。再說,對學生討厭,也是分幾種情況的,第一種是完全對學生不加任何原因的看不起,即嫌棄出身或家庭條件不好,這是堅決杜絕的。第二種是因為學生平時學習差,表現不佳而引起的嫌棄或無能為力的感受。這一種就需要教師認真的思考反省,找方法,條件允許的話因材施教。第三種,可能是師生之間存在一些誤會,師生之間可能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發生了誤會,這時需要教師認真考慮、忍受、謙讓去觀察,如果是學生無心之失,那麼不就可以恢復到和其他同學一樣的關係了嗎。


我是一隻快樂的汪


桃李滿天下,肯定會有那麼幾個讓老師們討厭的學生。我說一下個人經歷吧。在我班上有兩個非常令人討厭的學生。一個是吃軟不吃硬的,另一個是吃硬不吃軟的。當我摸清他們的性格後對症下藥。對吃軟不吃硬的學生,先了解一下他家庭背景和他為什麼做出令人討厭的事情,例如他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在等待校車的時候老是推同學,甚至還和同學打架,有天他不但和同學打架了,還把自己頭弄出一個疙瘩來,在送他回家時候心裡不斷地在想要怎麼和家長說這事。在快到他家的時候靈機一動,就主動和家長說,今天你的孩子非常棒,看到同學們打架他去勸架,結果被同學弄到頭起疙瘩了。他媽和孩子一聽被老師誇,心裡特高興,和身邊的人不斷說孩子棒,後來這孩子非常聽話了,就是因為老師誇獎。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對吃硬不吃軟的孩子,你要對他非常嚴厲,讓他害怕你,一個眼神都能讓他對你刮目相看。不過這類型的孩子是很少的,


童真幼教劉老師


本來是不應該有的,但是理想很豐滿。

我覺得老師不會討厭一個很努力但沒有成績的孩子,但是會不太喜歡品德不好的孩子。

我記得有一個孩子二年級,媽媽幫她訂了外賣是面,她不喜歡吃,就跑來教師辦公室說媽媽沒給她訂,非要吃另外一個男老師的飯。結果另外一個孩子跑來說,你怎麼不吃你媽媽給你訂的外賣,你和你媽媽一起選的。就在這最後,這孩子還說我都不記得了。

不過孩子是可以教育的,老師應該對其好好教育。



missAngela


做了一輩子的老師!自然有喜愛的學生,也有討厭的學生。不過大部分都是讀書的時候!當學生不跟我教了,這種印象大部分都改變了,或者說變換了!回想跟我讀書的時候討厭的學生,有如下幾個原因:1:上課不遵守紀律,屢教不改,甚至帶頭起鬨!2:不及時完成作業或者不完作業。3:打架鬥毆,不服班級管理,甚至頂撞老師!4:不尊重老師,不懂禮貌。但是當他們畢業了,長大了,大部分我還是改變了看法,因為他們都知道尊重老師了,甚至還幫老師的忙呢![愛慕]




中國傳統教育的捍衛者


人是感情動物,老師亦如此。如果學生跟老師作對,唱反調,會讓老師心煩,會讓老師不喜歡。但從師德角度來說,老師是學生的引路上人,為了不讓師生關係惡化,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師要尊重他們,不要在眾人面前損害他們的面子,小孩子的面子感都很強,可以利用這一點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比如上課愛講話的就要他當紀律委員等等,有一定擔當,若做的不好,私底下告訴他利弊,但凡做的好一定要當著全班的面予以大大的鼓勵!師生關係良好,才能有完美的教育。


好好學老師


作為一名中學的教育工作者,這個問題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

首先,老師肯定是有討厭的學生的,但原因只有一個:學生的品行有問題。

身正為師,為人師者,多數不會以個人的好惡去判定一個孩子。有人說學生藐視、挑戰老師的權威惹老師生厭,當然,不管孩子的出發點是什麼,老師當時肯定是生氣的,但如果是關於學問在思想方面的碰撞,老師還要慶幸覓得良徒;如果是學生私意為之,你看,是不是品質問題?有人說學生成績不好肯定惹人厭,不是的。老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這是一個跟人打交道的職業,師生雙方都不是成績機器,交流互動過程中,起作用的是人的感情。成績好但品行不端的老師也喜歡不起來,成績差點但誠實肯幹,老師照樣喜歡。

一般來講,負責任的老師不會輕易地武斷地去討厭一個學生,出現問題了肯定是要深入溝通的,很多良好的甚至是一輩子的師生情誼都是由此開始的,所謂“不打不相識”;即使討厭了,也不會放棄他的學習,這是基本的職業道德。


菸灰yyh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自己的思想更有自己的個性,或許孩子的有些行為讓作為老師的我們不太舒服,這很正常,因為他/她們都是等待被打磨的璞玉,正因為這樣,我們更應該多關心多教導,讓他/她成為更好的自己。



Grace英語


教師對學生必須一視同仁,不能歧視每一個學生,


上善若水1581161962876


於永正老師說過:“如果我們能做到喜歡每一個學生,教育無疑會進入一種別樣的境界,但是,做到這一點很難,至少我做不到。”“每接一個班,總有我不喜歡的學生,但是我會尊重他,不會冷落她,漠視她。”於老師非常坦誠。他承認有自己不喜歡的學生。學生是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熱愛學習遵守紀律的優質生,人人都喜歡。可是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不愛學習,還特別調皮;有些還經常違反校紀校規,甚至對老師的教育也置之不理。這些孩子也就是人們口中所稱的“熊孩子”。當老師遇到這些孩子的時候,是放棄不管還是迎難而上?這是最考驗教師教育智慧和育人藝術的問題。

美國教育家託德•威特爾克也曾經說過:“不強求你喜歡每個學生,但要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如果你的行為並不說明你喜歡他們,那你無論多麼喜歡他們都沒用。但是如果你的行為表現出你喜歡他們,那麼,無論你是否真的喜歡也無關緊要了。”

作為老師,不能因為心裡不喜歡學生,就做出不喜歡學生的行為,這是最起碼的為師準則。可是對於不喜歡的學生,我們還是要做出喜歡的樣子。這個觀點並不是說要求老師都去做表裡不一的偽君子,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樣子”和“行為”。

那麼喜歡學生的“樣子”,是怎樣的呢?於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方法:講課時眼觀六路,用親切的目光看著每一個學生;當遇到學生回答問題時,用專注、期待、鼓勵的目光看著他發言;學生的紅領巾歪到一邊了,為他扶正;課間的時候和孩子們做遊戲、聊天……

另外可以用一些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喜歡,比如在課堂上遇到學生的精彩發言:用手摸摸他的小腦袋,用手拍拍他的肩膀,向學生翹起大拇指,做出一些提示性的動作……

當然了,對學生最大的關注莫過於給他鼓勵。最直接的鼓勵就是掌聲和語言。在所有的掌聲之中,老師的掌聲應該是最熱烈的。在所有的語言表揚中,暗含“相信和期待”意思的內容是最有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