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知道“八仙”,各不同

在神話故事中,至明代吳元泰《東遊記》始定為:鐵柺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岩)、何仙姑(何瓊)、藍采和(許堅)、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據華軒居士考證,北宋中期應鐵柺李之邀在石筍山聚會時始有八仙之說。後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名言。

你們不知道“八仙”,各不同

在民間傳說中,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稱八仙所持的檀板、扇子、洞簫、漁鼓、寶劍、葫蘆、荷花、花籃等八物為“八寶”,代表八仙之品。文藝作品中以八仙過海、八仙獻壽最為有名。今西安市有八仙宮(古稱八仙庵),其主要殿堂八仙殿內奉八仙神像。

你們不知道“八仙”,各不同

八仙的傳說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種說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藥,後世傳其為仙,淮南八仙之說可能附會此事而起。五代時道士作畫幅為蜀中八仙,所畫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範長生、爾朱先生。

唐朝杜甫寫的《飲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能詩善飲的文人學士。今之所謂八仙,大約形成於元代,但人物不盡相同。

你們不知道“八仙”,各不同

最早的八仙出現在漢代,是號稱“淮南八仙”的八個文學家,當時稱作“八公”。《小學紺珠》記載:“淮南八公: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

你們不知道“八仙”,各不同

由此可見,淮南八仙只是八個文人,並非神仙。但後來因為有淮南王成仙的傳說,後世便附會在他門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稱作“八仙”。

八仙與道教許多神仙不同,均來自人間,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間故事,之後才得道,與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眾喜愛,其中有將軍、皇親國戚、叫花子、道士等等,並非生而為仙,而且都有些缺點,例如漢鍾離袒胸露乳、呂洞賓個性輕佻、鐵柺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獨立設置八仙宮,而神明廟會也有八仙出現。八仙也常出現在年畫、刺繡、瓷器、花燈及戲劇之中,相傳八仙也會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會祝壽,所以“八仙祝壽”也成為民間藝術常見的的祝壽題材。民間戲曲酬神時,也經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壽》等所謂“八仙戲”。

你們不知道“八仙”,各不同

上八仙,元朝已有上八仙的說法,即福、祿、壽三星,張仙、東方朔、陳摶、彭祖、驪山老母。其他說法,即壽星、王母、觀音、鬥姆、黎山老母、聖母娘娘、金刀(原文缺一)。即東方塑、李大仙、王禪、王敖、毛遂、白猿、二郎神(原文缺一)。

下八仙,明朝無名氏雜劇《賀昇平群仙慶壽》中的下八仙是王喬、陳戚子、徐神翁(徐神通)、劉伶、陳摶、畢卓、任風子、劉海蟾。《何仙姑寶卷》中的下八仙是廣成子、鬼谷子、孫臏、劉海、和合二仙,李八百、麻姑。《八仙上壽寶卷》中的下八仙是張仙、劉伯溫、諸葛亮、苗光裕、徐茂公、魯寧秀、牛郎、織女。鼓詞《孫悟空大鬧蟠桃會》中的下八仙是羅聖主、張仙、魯班、張千、李萬、劉海、劉伶、杜康。

你們不知道“八仙”,各不同

“八仙”除了指人外,還有另一含義指傳統中式窗格,比如我們常見的方形桌面或者牆面,在四個角做圖案,中間也有圖案,我們通常叫這種圖案分佈形式為八仙,俗稱四菜一湯。還有中式窗欞的最小構件或稱銜接件,也叫八仙,並且分為明八仙和暗八仙兩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