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好秧後,什麼時候施肥好?田間要怎麼管理?

農友君


我是鄉村情懷,是魯南水稻主產區,根據多年積累的經驗來回答問題。

問:水稻插好秧後,什麼時間施肥好?田間要怎樣管理?

答題:根據我本地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在水稻插秧前施足底肥的情況下,插秧後3一5天為返青期,這時水層要保持3釐米就可以了。並且配合化學除草,增施返青肥,用尿素不用多,每畝3公斤就可以了。把除草劑倒在尿素裡拌勻,散進稻田,需要保持水位3一5天,如果這期間水層達不到要求,可以適當灌點。因為此時除草劑是封閉式除草,缺了水,草會長出來。

插秧後,經過返青和化學除草,下面緊接著就到了分櫱期,分櫱期對於水稻的產量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只有達到了一定的分櫱量,而且是粗壯整齊的有效分櫱,這是基礎。就象建高樓大廈,只有把基礎打好了,樓房才會抗震,才能持久堅固。要想水稻高產,首先是要有足夠的建壯稻株。我應該於插秧後的十五天左右,增施分櫱肥,畝用尿素五公斤。這段時間稻田裡的水不能大了,水層深了會影響地面缺氧,不利於分櫱和根系生長。

這段時間應對稻田內有的雜草和稗草進行人工拔除,困此階段天氣炎熱,需利用早晚時間進行,以免人中暑。

過了分櫱期,為了有效控制無效分櫱,要適當烤田。至於靠到什麼程度?我們的做法是:人穿鞋進入稻田,不陷腳,不髒鞋,地面裂縫,從縫隙能看到水稻長出的白根。好處是增加空氣流通,增加氧氣,防止水稻紋枯病和稻瘟病的發生。這段時間要勤觀察,🐛災和病災的發生,螟蟲和稻瘟病,如發生了可請教植保人員,適時適量用藥。

到了插秧後70天左右,水稻也就到了圓杆期(孕穗期),怎麼知道水稻圓杆了呢?方法是取水稻株,從根部往上剝,剝掉葉子後,在根的上部就能看到圓杆了。可以觀察第二節上端看不清第三節,在上面的芯上能看到針尖狀的毛毛,這就是稻穗。此階段對於水稻高產至關重要,必須保證有足夠大的穗,保證穗大粒多,排粒緊湊,千粒重高。要想保證以上幾項指標,必須營養充足,無蟲無病,這就需要增施肥料,可用尿素每畝地15一20斤,配合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水層保持稍大點,乾乾溼溼灌溉法。

最後一個管理階段,就是水稻揚花期。水稻揚花時適合2一3級風,雲來霧去的天氣,不適合強烈的陽光照射,也就是時不時的雲遮大陽,時不時的露出太陽的多雲天氣。揚花期過後就到了灌漿期,能否獲得高產,灌漿也很要,只有灌滿灌足漿,離高產又近了一步。此階段需要水多一點,儘量不斷水。整個水稻插秧後怎樣施肥好?田間怎樣管理過程大至就是這些。

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也希大家關注鄉村情懷,我會時時更新分享有關三農方面的問題。

圖片來自頭條








鄉村情懷237524873


水稻插完秧後,什麼時候施肥好?田間要怎麼管理?水稻插秧後溫度正常3到5天,上一遍扶苗水最好。

水量不要太大,大華達水就可以。同時揚一些水溶肥,或者速效氮肥如硫酸銨等等。主要是水稻緩苗。 再過一個禮拜或十天左右,可以抽大水,揚分櫱肥,一遍帶除草劑一起使用。

分櫱肥是水稻施肥過程中比較關鍵的一次,尿素在12斤左右每畝,水稻複合肥7到8 斤每畝,拌苗後封閉藥一起使用。這次水層要保持一個禮拜左右,如果缺水要及時補抽,以保證封閉除草劑 藥效 這是東北地區水稻插完秧水稻施肥最關鍵的兩遍。分櫱肥,一般在6月10號左右結束,7月15號左右揚穗肥,每畝5斤左右尿素和10多斤鉀肥。最後一遍是水稻揚完花,揚一遍鼓粒肥。現在,東北地區無人機使用相當普遍,用無人機噴施葉面肥效果相當不錯!噴兩到三遍對水稻增產促早熟效果挺好的!這是目前東北地區水稻插完秧施肥大體情況,全國各地地區情況不同,技術措施有不同,希望交流學習!謝謝分享!


北國飄雪


很高興回答這問題。我們南方雖然不是糧食主產區,但水稻是必須要種的,而且是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所以對這個問題還是頗有心得的。

水稻也和絕大多數作物一樣,無非光照,溫溼度,水,肥,病害管理。光照和溫溼度主要取決幹天氣和氣候,不在此討論。重點說說水稻田間管理的水,肥,病蟲防治管理。


一、施肥。根據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及土壤自身的肥力狀況,合理施肥:(1)基肥。在秧苗移栽前,撒播腐熟的菜籽餅、畜禽糞等,以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升水稻根系活力。(2)追肥。水稻轉青後早施分櫱肥,可促進分櫱、增穗。分櫱肥分兩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後,另一次在分櫱盛期作為調整肥,後一次的調整肥施用與否主要看群體長勢來確定。(3)抽穗期肥。秧苗植株由扁轉圓杆開始抻穗後後追施一次肥可以促進劍葉生長,可起到保花作用。(4)顆粒期。水稻後期施肥可以調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酌情施用粒肥,以鉀肥為主。


 二、灌溉。水稻對於水分的需求量是比較大的,在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對於水分的需求也是有較大差異的。移苗期間根系有一定傷害,不能貯長太深。最好淺水放養四五天再深灌。在水稻營養生長期掌握“淺水分櫱,深水返青”的原理,根據田間長勢,夠苗就曬田。曬田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土壤通透性,為水稻的生長髮育提供更加優良的土壤環境,提高水稻根系活力。

三,病蟲害防治。水稻田間做到經常觀察,及早發現,及時防治,把病蟲害消滅在萌芽狀態中。主要病害有稻瘟病,可施用三環唑,稻瘟淨防治。蟲害主要有稻飛蝨,稻苞蟲,稻薊馬等。使用常規樂果、多殺菊酯或敵百蟲等即能有效防治。另外,在移栽定根後,可結合“稻鴨共育”技術,按照每畝田10~15只鴨投放,能有效防治一些蟲害。



當然了,還有草害,氣候影響也要引起相當重視。水稻田間無小事,做好了這些,就等著水稻大豐收


嶺上走馬


我是365平凡之路,很高興來回答問題。

目前南方的水稻栽種已經有段時間了,現在農民的工作重點就是水稻田的田間管理,其中不同階段的施肥很重要,下肥下得好,直接關係到水稻的豐收。

那我們水稻插好秧之後,什麼時間下肥呢?田間怎麼樣管理呢?

水稻整個生長過程施肥有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情況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從插秧到開始分櫱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水稻返青,營養吸收的階段,這點個時候我們的施肥原則是促使秧苗壯實,能夠多分櫱,爭取多結揚花穗,本階段可以用尿素來追肥,畝量10公斤。

這個階段我們要控制好稻田的水量,保持稻田不能缺水,水量要控制在深度為3—4cm就夠了,太深容易使禾苗缺氧發黃。本時期要防止病蟲害,如稻瘟、卷葉蟲害。要及時除草,特別是野稗要清理。

第二階段,是稻穀抽穗時期,也就是稻穀揚花結穗期,我們常說的開花粉期。這個時期稻穀開始抽穗,穗結得越多,將來穀粒就越多,所以本階段是施肥以壯穗壯杆為主。但是本時期因為是在開花期,肥力不能太足,也不能太多,本是可以施磷肥和鉀肥,這樣肥力沒有氮肥快,還可以壯根,為接下來稻穀灌漿做準備。

本時期的水也要控制好,不能缺水,注意田間野草的清除,稗草還是要清除。本是要防治螟蟲、稻飛蝨,必要時可以噴灑農藥治理。

第三期是水稻抽穗到成熟期。這個時期的重中之重是水稻的灌漿問題。在水稻灌漿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水量管理,如果缺水,灌漿不徹底,會出現癟粒或許空粒,影響產量。本時期施肥可以用家裡的草木灰或許鉀肥都可以,要控制量,鉀肥可以防止稻穀倒伏。

本時期前期不能缺水,以供稻穗灌漿形成所需,後期灌漿造成,稻田的水可以放幹,曬田,這樣有利於水稻根部呼吸,促使期水稻養分的吸收。

我是365平凡之路,我每天會更新問答,歡迎大家關注評論點贊。


三六五平凡之路


水稻移栽後施肥技術是: 水稻移栽後5天,結合化學除草每畝施尿素5千克,12―15天畝施尿素3―5千克,鉀肥10千克的分櫱肥;三是在水稻倒四葉時可畝施尿素3―5千克的穗肥,倒二葉時可畝施尿素2―3千克的粒肥。 為了促使水稻移栽後田間管理主要措施有:

一、科學管水

1、淺水管理

水稻從移栽後到莖櫱數達到預期有效穗數的80%前田間要保持2―3釐米的水層,不要過多灌水,以促使秧苗新根發生,迅速返青,促進有效分櫱的發生,以便提早抽穗,提高有效穗數。

2、撤水曬田

當莖櫱數達到預期有效穗數的80%或葉齡餘數4葉期時撤水曬田,曬田時達到田面不陷腳程度,控制無效分櫱生長,直到莖櫱數開始下降,水稻葉片退綠,基部變圓變硬為止。曬田過後又進行淺水管理,乾溼交替,收割前10天進行撤水涼田。

二、合理施肥

一是在水稻移栽前整田時每畝施有機廄肥1000―1500千克,普鈣50千克作底肥施入;二是水稻移栽後5天,結合化學除草每畝施尿素5千克,12―15天畝施尿素3―5千克,鉀肥10千克的分櫱肥;三是在水稻倒四葉時可畝施尿素3―5千克的穗肥,倒二葉時可畝施尿素2―3千克的粒肥。

三、及時防治病蟲害

1、水稻稻瘟病:防治可採用45%的三環唑可溼性粉劑100―12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治。

2、水稻稻曲病:可採用20%井崗黴素可溼性粉劑4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治,在水稻小苞期和大苞期各施藥一次,同時可防治水稻紋枯病。

3、螟蟲:可採用20%殺蟲雙0q25―0q35千克拌細沙30千克撒施,也可兌水60千克噴霧防治。

4、稻飛蝨、粘蟲:可採用80%敵敵畏乳油6―8毫升或蚍蟲啉20―3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治。  


日子雜談


秧苗什麼時候施肥好,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秧苗插下去以後,有一個返青的過程。因為我們拔秧的時候,是連根拔起。離開了土壤,傷到了根。插下去就要重新活過來,這要有一個過程。一般七天左右就會完全返青,但也要看實際情況而定。

有的返青快,有的返青慢。我們可以通過眼睛觀察,如果秧苗葉子由黃變青。一眼就看出,還要看全部變青。不是一部分,施肥可以不那麼著急。插秧的時候施足了底肥,幾天時間。秧苗是不缺肥,如果有條件可以施點農家肥。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觀察秧苗的根。秧苗從秧田移出,就需要重新長根。如果秧苗活過來了,就會長出白根。記住,是白根。不是以前的老根,長了新根它才能吸收營養。沒長白根之前千萬別施肥,起不到任何作用。

還容易燒苗,施肥還是要看具體情況。不是說肥施得越多就會有更好的收成。這不一定,搞得不好還適得其反。我們通過觀察,只要秧苗保持青綠。沒有變黃,那就不缺肥。暫時可以不施肥,如果由青變黃。

說明缺肥了,可以施肥。秧苗早期少施點,以後慢慢增加。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施肥,節約成本。反正一句話,只要秧苗保持青綠就行。施肥過程中,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水稻後期,出穂之前千萬別多施肥。

施多了後果很嚴重,以前在家裡種地。上過當,吃過虧。不但不能高產,還特別鬧心。人家水稻出穂都出齊了,自己才出幾根。人家水稻成熟了,自家水稻還是一片青。還會出現一些白穂,現在收割都是收割機。

不可能等你,自己收割。太累人,影響收割時間不說。產量也會降低,都不償失。種植水稻,只有自己慢慢摸索經驗。有了經驗,自己就是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