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精神分裂症患者?

手機用戶5858700488


我是精神科醫生,說一說我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看法,前提是要明確一點,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它任何一種精神障礙疾病的患者,都只是生病的病人,不應該被歧視,被疏遠,被拋棄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是人

對於我來說,精神分裂症患者跟其它疾病的患者一樣,是身患疾病的人,只不過這種疾病很麻煩,對人日常的行為影響較大,甚至有時候會讓人喪失原本的思維和判斷,但不管怎麼說,從本質上講,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屏幕前的你,和我,和其他人沒有本質區別,都是一撇一捺的人。


很多人疏遠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說遠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根本原因是患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很多的不便,甚至危險。但這並不是患者本身的選擇,而是疾病對於患者的影響,所以與其去怪罪患病的人,我們不是應該更加的去痛恨疾病本身嗎?相信我,沒有人願意得精神分裂症,對於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來說,患病,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但難道生病就不再是人了嗎?

工作了十多年,曾經很多次被精神分裂症患者傷害過,甚至曾經有個精神分裂症伴有人格障礙的患者因為我不允許她出院的要求而報復性的攻擊我。但即使這樣,我也沒有出現過任何的歧視或仇恨情緒,因為我知道,她們都是我的患者,是需要我治癒的苦命人。對於一些長期住院的外地患者,家人常常很長時間無法來院,大部分時間出現任何問題,或需要任何生活用品,都是醫生和護士幫助解決和購買的,所以,很多長期住院的患者,往往和醫生護士都有很身後的友情。我們沒有把他們當做精神分裂症患者,而是把他們當做普通人來相處,只有出現反常言行,需要調整治療計劃的時候才會想起她們的患者身份。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

我們知道,精神分裂症作為最嚴重的精神疾病,是各大精神專科醫院最常見的住院患者,精神分裂症的終生患病率為1%,依此計算,我國精神分裂症患者有1400w,每一百人中就有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說並不罕見。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內的部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確實給很多人帶來了不便和困擾,但我們沒有權利去歧視一類患病的病人,不但如此,更應該多一分理解和關愛。

我們的國家對於這一類人群也有很多的社會保障政策,幫助她們正常去生活。也許我與她們相處的比較多,所以更能理解她們,包容她們,但其實她們真的沒有錯,只是倒黴患病,而這絕對不能成為我們歧視他們的原因。

希望我們整個社會都能改變對於精神障礙患者的包容度問題,真正走進和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苦難,更多的包容和關愛,她們跟我們本就沒有區別。


我說精神


說一個親身經歷的事情,當時我家在鎮上,我只有10歲或者多一點,那是一個星期天,在一個商店的門外圍著一些人,我過去一看,有個年齡約20多的小夥子,穿的衣服又髒又破,見人就打,還把藥瓶扔嘴裡吃。第二天下午我去上學的路上,見他在一塊大石頭上躺著,我很好奇,就走過去,他看到我就坐起來,我見他態度很平靜,就問他在幹什麼?他說寫字,我說你上過學嗎?他說是高中畢業,我看了一下他用石頭寫的字,真的很漂亮。我說你昨天是怎麼回事?他說得了精神病,我說怎麼得的?他說因為搞對象,家裡不同意。他家離鎮上六、七里地,我說你去醫院治一下,他說家裡沒有錢。我說你也是,不聽家裡的不行嗎?他說在農村和你們不一樣啊,我說你挺有才的,靠寫字也可以掙錢。我問他怎麼今天不鬧了,他說一陣陣的,有時好有時壞,正說著突然他雙手緊抱著頭對我說你快走,我說怎麼了?他說又要犯病了,犯了病就不認人了,你快走別傷著你,我便跑了,到學校同學說我,你不怕他打你嗎?我說不怕,他是個好人。從那以後再沒看見過他。這件事過去很多年了,真希望這個人的病能得到治療,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懶螞蟻29


需要每天吃糖豆的人!

我第一次遇到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是在剛剛畢業之後,哪個時候我不是諮詢師,而是代課老師,招我代課的老師則是因為精神分裂不能上課,沒跟她接觸之前很多傳言讓我恐懼的以為自己遇到了洪水猛獸,真正接觸到了,才發現他不過是個愛自己孩子的受傷的女人而已。

她是因為丈夫外遇,家暴還不離婚而生病了,雖然控制了病情但是有些影響社會功能,所以學校允許她找個代課老師,我哪個時候剛大學畢業,就光榮的接受了這一任務。

當年她怕我年齡小鎮不住那些孩子,總是坐在班級的後面幫我維持紀律,接觸了多了,發現她跟我們沒有什麼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她需要大把吃藥,頭髮掉的很多。

後來我要去進修,她的病情也恢復的差不多了,我們的合作關係就結束了。

我第二次遇到的一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是在做了諮詢師之後,她復發過兩次了,都是因為不按時吃藥,她渴望心理諮詢師可以讓她不吃藥,結果我告訴她這不可能,她不是我的工作範圍,我能提供的幫助只是幫助他改善情緒,改變認知,但是藥必須按時吃。

結果我們拜拜了!後來她告訴我她依靠自己生了戒斷了一段時間的藥物,有了孩子。只是又再次復發了,但是她不後悔,因為她有自己的孩子了。在病情控制之後,他還回到了工作崗位,現在感覺比之前幸福多了。

在我看來精神分裂患者跟我們沒什麼不同,尤其是在藥物控制的情況之下,他們很正常,能做很多事情,也可以不錯的融入社會之中。

我覺得最讓人擔心的應該是患病卻不能及時醫治的精分患者,記得我小時候我們村子裡有一個瘋子,他看到小孩就會超小孩扔石頭,或者吐口水,還會罵很難聽的話。村子裡的人誰見到他都會踹他兩腳或者訓斥他一頓,尤其是他嚇壞了人家小孩的時候。後來有一家人的柴火垛著火了,據說是因為他欺負瘋子太狠了,瘋子報復。

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我們多一些善意,多一些理解,當他們和我們都一樣,就可以了吧!


愛家心理


相信。


精神分裂是一種很難根治的精神疾病,多種因素組合在一起觸發到一個點以後出現的一種症狀。這種病青年中年最為常見。是精神病中患病率較高的一種。患者精神狀態一日不如一日身體日漸消瘦。對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多一次包容和理解,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送去專業的醫院,有專業的醫務人員照顧他,但是不要就此不管他,多看望多關心多理解。


現在的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神經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不利於身心健康,不利於家庭和睦幸福,容易精神崩潰出現精神分裂。提高了病發率,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如果生活中遇到精神病患者,不要對他們指指點點,需要幫助時請伸無援手,不要冷漠對待。沒有誰是願意自己生病的,請多一些理解寬容和關愛!營造一個有愛的社會環境。生活在其中我們的幸福感也會倍增!


金角大王的蛋卷頭


關於您提出的如何看待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來回答您。

雖然精神分裂症的複發率很高,而且復發次數愈多,疾病所造成的精神缺損也越嚴重,也給病人、家庭、社會造成很多的負擔,但是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給予精神分裂症患者這一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愛和關注,使病人感受到溫暖。

精神分裂症病人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他們也渴望被關心和理解。在與病人接觸時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可以從關心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可以主動詢問患者的飲食起居,交談的時候態度也要誠懇耐心,讓病人感到是被關心被重視,這些都是可以增進感情的方法。



尊重病人的人格,也要體諒患者的病態行為,對病人的一些精神症狀予以理解接納,不要嘲笑、歧視病人。對於病人提出的觀點和想法不批判,真正的理解病人的真實感受。對待病人一定要真誠,在生活中也要儘量的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也要給患者更多的選擇,讓病人有一種被尊重感。

在與病人溝通的時候也要耐心的傾聽病人訴說,鼓勵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而不是用衝動的行為,也要制定行為約定。對患者的的談話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分析,但是不要說教,也不要指責和否定。

恢復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能會產生自卑、自罪的情緒,此時我麼也要耐心安慰病人,也要和病人一起探討一些工作、學習、婚姻、經濟等方面問題。同時也可以給病人講解一些疾病的相關知識,告訴他們在疾病發作時的一些表現也只是疾病的症狀,不是他本人的行為,也可以多給予一些支持性關愛。

得病也非他們本意,要更多的關注精神疾病患者給予他們支持和理解,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他們。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解惑!


精神護理秦瑋


題主要問的可能是人格分裂,而非精神分裂症。

先說說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發病機制至今未明的精神障礙,其終身患病率約為1%。主要表現為認知、情緒與情感、意志和行為的異常。認知異常有錯覺、幻覺、思維邏輯障礙、妄想(如被人害、被人跟蹤、被某某名人喜歡、是某某名人的子女等等),情緒與情感障礙可以表現為淡漠,對事情無動於衷,嚴重表現為情感倒錯(對常人高興的事情感到悲傷,或者相反,對悲傷的事情哈哈大笑);意志與行為異常可以表現為意志減退,不洗澡,退縮,不和外人接觸和交往,與社會脫節。

總之,精神分裂症患者知、情、意三個心理過程的不協調,讓人感覺到難以理解、怪異。此為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抗精神藥物治療是當代最主流和有效的治療方法,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期沒有作用,但可以作為康復期的輔助干預。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存在容易復發的特點,建議長期服藥治療。

再來說說人格分裂。人格分裂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學術上的診斷標準叫做“分離性身份障礙”。在美國的一項研究中顯示其一年患病率為1.5%。它通常與焦慮、抑鬱、自我傷害等相關,也與童年的創傷,比如遭受性虐待、暴力或其他重大變故引起的心理創傷有關。

人格分裂的主要特徵是,表現為兩個或更多截然不同的人格狀態,這些人格狀態各有自己的身份特徵,比如是溫柔的媽媽,兇橫的老師、普通的婦人等等,身份隨著環境的不同而轉化。從一種人格到另一種人格的轉化通常是突然發生的,當後面的人格開始主導個體時,原先的主體人格剛開始是意識不到的,並忘卻已發生過的事情。

這些變化會影響當事人的社會功能和職業能力,造成本人和他人的困擾。因為在意識水平上,有時候他們互相沖突,並且彼此獨立。曾經有一本書叫做《24重人格》,描寫了這一種精神障礙,很多關於多重人格的電影,也形象地刻畫了這種精神障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絡搜索看看。


心理醫生安然


回答;對待精神分裂者,不能夠用另類的眼光對待,因為對方是屬於精神類有問題的人,,可能也是沒有自主思維意識的人。

對與這類人,我們需要更多耐心,細緻的去照顧,不能急躁。因為越急燥對與精神病人來說反抗意識就會越強,心態情緒就會越發不穩。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對於這類人來說,沒有意識,他們就會認為你對他不好,不好就要反抗。


有一些就需要向哄小孩子一樣,瞭解精神病人的核心需要,溫和對待他們,而不是去激怒他們,激發起對抗心理。

有一些重度的則需要接受精神心理方面的治療,通過藥物控制調理,加上照料,有的遭遇重大心理創傷之後,心理有陰影,這是絕對不能去提的,痛苦的記憶是一個人最不願提起回想的事情。


夜聽繁星話心理


恩,有吧,大多都關在精神病醫院。其實現代社會可能很多人都有輕微精神分裂。那些跳樓的,全國各地少麼?還不是突然厭生。


留戀這一秋


要以一個關愛者的身份去看待他 本身就生病了 心理素質也很低下,這個時候更需要別人的關心 而不是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 只會促使病情加重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