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之高媽:女人能做到這三點,過得都不會太差

人力車伕駱駝祥子謀著了一份差事,就是在曹先生家拉包月。曹先生家有位傭人,叫做高媽。高媽是這部小說中一位不同於他人的女性,老舍先生對她的描寫雖然著墨不多,但這個人物的個性卻很鮮明。

《駱駝祥子》之高媽:女人能做到這三點,過得都不會太差

1、 有主見

祥子在為曹先生拉車的時候,由於粗心大意摔了一跤,把自己和曹先生都摔傷了。祥子心裡十分別扭,覺得對不起曹先生,哪怕曹先生夫婦並沒有表示出責怪的意思,也沒有要辭掉他,但祥子面子上掛不住,想自己主動辭工。

這時候曹家的幫傭高媽來勸解祥子,說了三層意思:

我們是同一立場。高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祥子,我們雖然是窮苦人,但掙的是賣力氣的錢,我們是自由身,不是奴才,投緣就聚,不投緣就散,誰也不能強迫誰。意思是祥子你有辭工的權利和自由。祥子自然和高媽是一個階層的人,高媽這樣一說,祥子當然很認同。

曹先生夫婦對人不錯。高媽又接著說:我在這兒三年了,曹先生夫婦雖然給下人們的零錢少,但他們對人很不錯,比起那些趾高氣揚吆五喝六的老爺太太們,曹先生夫婦是很難得的。

祥子一想,確實如此,曹先生夫婦一向非常和氣,拿誰都當人看,也從不拖欠下人們的工錢,就連祥子拉車把曹先生摔傷了,他們夫婦二人一句怪罪的話都沒說。在當時的環境下,這樣的主家是很難遇到的,所以,確實應該珍惜這個工作機會。

辭工的機會成本太高。以上兩點得到了祥子的認同後,高媽接著又說,我不向著曹先生夫婦,為著你想想,你要是三天兩頭地散工,一年算下來,就有幾個月時間是沒活幹的,拉車本來就掙不了多少錢,歇下來的日子多了,一年到頭就更沒倆錢了。所以,在這兒安安穩穩地幹活,比在外面四處遊蕩強得多。

祥子結合自己之前在別家拉包月和自己在外面拉散車的經歷,想著高媽的話,確實很有道理,所以便不再想辭工的事兒了。

高媽先是和祥子站在一起,取得祥子的心理認同,然後站在祥子的角度,為祥子一層一層分析這份工作的好處和貿然辭工的壞處,這樣內外好壞利弊一分析,頭頭是道有理有據,所以祥子對高媽相當的佩服,“覺得這個女人比一般的男子還有心路和能力”

《駱駝祥子》之高媽:女人能做到這三點,過得都不會太差

2 、有經濟頭腦

高媽是個三十二歲的寡婦,之前她丈夫在世的時候,卻是個不要強的人,每每喝醉了酒,就來找高媽要錢,拿不到錢就鬧事。所以高媽辛辛苦苦掙的錢,都被這個不爭氣的丈夫給糟蹋了。

高媽本來就是個窮苦人,再攤上這麼個丈夫,所以從困苦折磨中更是鍛鍊了自己, 明白手裡有錢才有底氣,自己掙的錢不多,但是必須得有理財的觀念,讓錢生出錢來。她對祥子說:錢擱在兜裡,一個子永遠時一個子,放出去呢,錢就會下錢。

所以,她把自己掙的錢對外放債,當然不是盲目地放,而是對借錢人有了充分的瞭解,瞧準了再放錢。在預判了風險的基礎上,同時做好了應對風險的策略,假如借錢的人敢不還本付息,那麼她有辦法讓他付出實實在在的代價。

在這個世界上,對人處事,該和氣時和氣,該狠的時候得狠下心,只有自己能為自己做主。

《駱駝祥子》之高媽:女人能做到這三點,過得都不會太差

3、有創新精神

高媽知道祥子一心想著自己買車, 她認同祥子的這個想法,說:我要是個男人也要拉車的話,就得拉自己的車,自拉自唱,萬事不求人。

但祥子是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通過自己一塊一塊地攢錢,等攢夠了買一輛車的錢後,再去買車,所以“買車夢”遲遲不能得以實現。於是高媽給祥子出主意:起個會,十來個人,至多二十個人,一月每人兩塊錢,馬上就能籌齊四十來塊,加上你積蓄,馬上就能買輛車了。

意思就是,為了儘快買上車拉車賺錢,建議引進財務投資者來投資,而不是靠自己一塊一塊地攢錢,拉車賺了錢,再把錢還給大家。

可惜祥子太顧自己的面子又不敢承擔風險,最終沒有采納高媽的建議,後來自己辛辛苦苦攢的買車錢,卻被孫偵探連騙帶嚇給訛詐了去,自己攢錢買車這一美好夢想最終成了泡影。

《駱駝祥子》之高媽:女人能做到這三點,過得都不會太差

認準了一件事,只要不違法亂紀,就想辦法儘快去落實,不用等到什麼時機都成熟了才開始去做,尤其是年紀輕輕,哪怕是錯了,也有的是時間來矯正過往。太保守反而容易誤事。

人的活法有千萬種,但對於每個人而言,你的每一個現在,都是你在過去時間裡選擇的結果。要走一條什麼樣的路,怎麼走才能實現目標,都是你基於自身以及對當時當事的權衡和選擇。

人最終得依靠自己,遇到事兒自己得有主見,一定要自己撐得住而且手裡得有錢為自己作保障,自己才有實在的安全感。正如在《知否知否》裡面,明蘭的祖母告訴明蘭:“自己手裡必須要有錢。”

高媽這樣一個身處民國初年的女人,既沒有文化也沒有太多見識,只是一個女傭人,卻能有這樣的思想,還真是讓人佩服。哪怕是放到如今這個時代,女人若能做到這幾點,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駱駝祥子》之高媽:女人能做到這三點,過得都不會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