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的康熙皇帝,身體一直非常健康,為何會突然去世?

良春喊我才才


皇帝一直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極端職業,它一方面是人間至高無上的存在,能夠讓全天下人為他一個人服務,享受別人不能觸及的事物,可是在享受這些的時候必須要承擔相應的代價,中國的皇帝平均壽命一直都不是很高,全天下的繁雜事情壓在你一個人身上,稍有處理不好就是國破家亡。我國曆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個身體健康的長壽皇帝,他臨死之前沒有任何徵兆就在三天之內突然去世讓我們疑惑難解。

從康熙皇帝一生的經歷來閱讀他的身體康健程度。

康熙皇帝從另一方面來說是一個沒有童年的苦命孩子,他自己的親生母親得不到皇帝的喜愛,父親因為喜歡漢人女子董鄂妃而早早的就拋下了小玄燁,一定程度上,康熙和我們現在很多人一樣,都是接受隔代教育長大的。

  1. 小玄燁父親離世的時候他才滿八歲,一個小孩子坐上了人間最高的位置,其實是什麼都不懂的,在做皇帝之後的玄燁還因為出過天花還差點喪命,幸好後來運用漢人的種逗術拯救了康熙皇帝,不然我們後世就少了一個太平盛世。出過天花之後的玄燁身體狀況十分好,每年按照祖訓進行打獵和武藝的練習。


  2. 通過武藝的訓練擒拿了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可以看出康熙的身體狀況十分良好,後面的時間裡面也沒有荒廢武功和身體的鍛鍊,康熙皇帝在壯年的時候還經常帶領蒙古各汗王參加木蘭秋狩,面對西北的叛亂都是自己親征,自己上沙場殺敵,從這個時間段來看,康熙皇帝的身體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壯年之前的康熙身體沒有一點問題,那是什麼使得後期的康熙突然殞命?

從康熙皇帝的前半生來看,他的身體是十分好的,比起很多專門的武藝勇士都還要康健,但是為什麼老年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之下突然死去給我們後人研究清朝前期歷史蒙上了層層迷霧。

  1. 從三徵葛爾丹結束之後康熙皇帝就發現了太子的問題,自古以來,真正打敗一個國家的很少是外來侵略,而是來自內部的威脅,康熙親自選的太子竟然在別人的慫恿之下妄圖取代自己,這讓康熙皇帝很是煩惱。二次廢立太子後造成的九子奪嫡局面更是讓康熙皇帝操透了心,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卻為了帝位互相殘殺,這是後面康熙身體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2. 民間盛傳雍正毒死了康熙皇帝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從當時情況來看,前期雍正還沒有被確立為太子的時候他沒有機會下手,皇帝身體康健,身邊人一定用的是心腹,使得雍正無法下手,就算當時雍正下手毒死康熙,得到皇位的也不一定是他,前期一直是八阿哥比較火,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去毒死先皇而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情雍正不會去做,而後期被確立為太子之後更沒有必要去做,因此康熙不可能死於雍正的毒殺。這種說法只不過是當時反清復明份子宣揚的一種謠言罷了。

南苑狩獵中的康熙偶感風寒為後面病發致死埋下了伏筆。

公元1722年12月的冬天,當時天氣十分寒冷,康熙皇帝和群臣外出打獵感染了風寒,但是他卻下旨說沒有什麼事情,已經發汗痊癒,可是三天之後就死亡了。

  1. 我們從這裡分析,當時的康熙皇帝作為一個69歲的老人,這種年齡階段的老人身體機能已經是十分薄弱了,一旦感染上風寒即使在我們現在都很容易因病去世,更別說醫療水平不發達的古代了。
  2. 當時感染風寒的康熙在內宮之中肯定病重,以致於無法進行正常的早朝,但是當時正面臨九子奪嫡的關鍵局面,如果把自己病重的消息透露出去的話一定會引起國家的動盪不安,說不定一些有心人還會煽動自己的皇子起兵造反,用武力奪取帝位。


  3. 而康熙皇帝一生英明睿智,不可能因為自己的死而把整個國家帶向崩潰的邊緣,所以說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說自己病情已經痊癒,斷絕底層人士造反的念頭,而三天之後康熙真正快不行的時候才會召四皇子胤禛來繼承自己的帝位,原本一場因為康熙感染風寒差點爆發的政治風波就在康熙略施小計的情況之下化解了。

我們這裡只能稱讚康熙皇帝的高明和雍正皇帝的淡定,此外更無他言。


無根樹花正孤


 

  公元1722年冬天,已經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當時,康熙皇帝的去世非常突然,從病發到去世僅僅3天時間。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雖然已經69歲了,但身體比較健康,沒有什麼疾病。那麼,作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康熙皇帝到底是怎麼去世的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統一的答案,我們只能通過一系列的蛛絲馬跡進行猜測。

  

  首先,我們看一下康熙皇帝的成就。康熙皇帝8歲登基,在位總計61年時間。在位期間,剷除權臣鰲拜、平定三藩叛亂、平定臺灣鄭氏集團、擊退準噶爾部進攻。在內政方面,康熙皇帝興修水利、鞏固黃河等等。認真的說,雖然在多爾袞時期和順治時期,清朝已經入關,但康熙皇帝奠定了清朝入關以後的統治基礎,同時進一步的發展壯大。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已經給兒子雍正皇帝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基礎。至少,雍正皇帝不再為外部威脅發愁,開始專心處理內部事務。但對於康熙皇帝的死因,則存在各式各樣的猜測。因為康熙皇帝的身體情況很健康,在去世的前幾天,康熙皇帝還帶著群臣前往南苑狩獵。按照清朝皇宮的記載,康熙皇帝也沒有什麼慢性病。

  

  按照清朝官方的記載,公元1722年12月,康熙皇帝帶著群臣前往南苑狩獵。由於天氣寒冷,康熙皇帝得了重感冒。當時,康熙皇帝並沒有在意,還表示:“偶感風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到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但是到了第二天,康熙皇帝的身體情況開始急轉直下,不得不召見重臣和皇子們,似乎要交代自己的身後事。第三天,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45歲的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承了皇位,也就是著名的雍正皇帝。雖然重感冒比較折騰人,對於老人的威脅很大。但康熙皇帝的身體情況很好,再加上御醫們的精心治療,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才對。針對這個問題,當時在宮裡工作的外國傳教士得出了不同的紀錄。

  

  當時,外國傳教士馬國賢就在宮裡,而且目睹了整個過程。根據馬國賢的紀錄:“康熙皇帝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可斷言也。”從馬國賢的紀錄來看,康熙皇帝在去世之前,非常的不安,出現了呼喊的情況。但又沒有沒毒殺的跡象,因此斷定,康熙皇帝生前肯定遭遇了重大的變故。具體什麼變故,我們不得而知,只能進行推測。雍正皇帝上臺自己,自己兼任領侍衛內大臣,可以直接控制皇宮的防衛。九門提督隆科多負責京城內部的防務,也投靠了雍正皇帝。老十三胤祥則控制了豐臺大營,胤祥堪稱是雍正皇帝的鐵桿。由此可見,雖然無法證實雍正皇帝的不合法繼位,但能夠確定雍正皇帝的上臺,得到了軍隊的支持。

  

  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康熙皇帝的死亡出現了不正常情況。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之下,本來已經病重的康熙皇帝病情繼續加重。不過,這僅僅是一種猜測,目前沒有任何的證據。雍正皇帝上臺以後,確實做了很多有利於清朝發展的事情。例如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政策,提高了清朝國庫的收入,同時減輕了普通百姓的實際負擔。雍正皇帝總計在位13年,用自己13年的辛勤工作,換來了國庫充實的局面。但1735年,雍正皇帝和父親康熙皇帝一樣,也是突然去世。隨後,25歲的年輕小夥弘曆繼位,弘曆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上臺的時候,清朝各方面的基礎已經非常穩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建立十全武功,都建立在爺爺和父親遺留的基礎之上。但是,等乾隆皇帝去世的時候,卻給自己的兒子嘉慶皇帝,留下了一個簡直無法收拾的爛攤子。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康熙帝突然去世沒有什麼因為,康熙帝自己負全責。他根本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寒冬臘月還跑去京郊打獵,並且在回城過程中為了表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選擇冒著風雪騎馬回到暢春園,結果重感冒引發心肌炎,心肌炎引發心力衰竭,。最終康熙帝“作死”成功。

雖然康熙帝晚年有許多病痛的記載,比如頭暈目眩,手抖腳腫等等,但是康熙帝作為一個極度自負的皇帝,並沒有真正覺得自己年老體衰,需要好好保養。

相反,康熙帝越是老年,越是身體狀況堪憂,越是要像阿哥、大臣、勳貴們證明他沒有老,他身體好得很。

正如《康熙大帝》主題曲所唱的那樣,康熙帝似乎真要證明自己還能“再活五百年”。

關於康熙帝的去世,《清聖祖實錄》、《清史稿》都記載的很簡略。

“癸酉,上幸南苑行圍……十一月戊子,上不豫,還駐申昜春園……庚寅,命皇四子胤秅恭代祀天。甲午,上大漸,日加戌,上崩。”

這麼簡略的記載完全不能表現自負的康熙帝“作死”有多厲害,幸好,康熙帝喜好西學,當時宮廷內活躍著大量的西方傳教士,這些活躍在宮廷裡的西方傳教士詳細記錄了康熙帝時如何“作死”,最後終於把自己“作死“的全過程。

被康熙帝任命為欽天監監正的德國傳教士戴進賢(Ignatius Kgler)在1724年11月14日給友人的信件裡詳細記載了康熙帝生病到去世的全過程。


(電視劇裡的戴進賢等傳教士)

從戴進賢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康熙帝不僅僅是在南苑圍獵時患上了重感冒,而且他在從南苑回到暢春園過程中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不顧自己已經患有嚴重重感冒的事實,起床後不管不顧的頂著北風吹,一直吹到他回暢春園。

“他起床時便很暴躁,迎著北風吹,氣瘋了頭,像一個鬥士,他穿過了雪原,慢慢的回到了暢春園。”

從這條史料看,康熙帝應該是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身體狀況,大概是對自己患病的不滿,不說好好治病,反而頂著北風從南苑回到暢春園,加重了感冒,甚至有可能是重感冒轉急性爆發性心肌炎,或者是重感冒引發了其他嚴重疾病,導致康熙帝倉促間去世。


從另一位傳教士馬國賢日記看,我更傾向於他是重感冒轉病毒性心肌炎,因為馬國賢在日記裡稱在康熙帝生命最後一刻,他對醫生已經完全失去了希望,但是康熙帝還能保持清醒的處理生後事,這和心肌炎得病症狀很類似。

從康熙帝之前“頭暈目眩,手抖腳腫”等病狀來看,康熙帝心臟很早就出現問題了,但是沒有引起他的重視,一直到這次他因為重感冒引發了急性爆發性心肌炎。

康熙帝絕不是因為“九龍奪嫡”引發的心力交瘁,也不是自知絕症後的自暴自棄,他就是單純的極端自負,認為69歲的他身體好得很,才會在11月大雪天去京郊打獵,才會在患上感冒後感覺很丟人,又用頂風冒雪來證明他自己沒問題,終於“作死”成功。


蘭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康熙是病死的,這個沒什麼疑問。

原因如下:

第一,老人的身體不能用年輕人的標準來衡量。

薩沙這次去南美,一起去的有個老爺子已經70多歲,身體非常健康。

我們天天長距離行走,爬雪山,過草地,一天睡三四個小時,坐二十多個小時的飛機,他都沒問題。

甚至老爺子爬山速度,比薩沙還快。

然而,在最後快要返程的時候,一直很健康的老爺子突然發作了一次心臟病。

好在一起旅行的其他老人帶有心臟病急救藥物,不然怕是連命都會送掉。

所以,老年人的身體再好,其實也是虛的。

畢竟人體已經老化,隨時可能出危險的,不能用年輕人旺盛的生命力來衡量。

康熙當年69歲,在醫療落後的時代這個歲數相當於今天的79歲,暴斃是很正常的。

第二,康熙身體並不算好。

《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自四十七年冬開始,疾病纏身,衰老體弱,心悸幾危,右手失靈,頭暈、腿腫,“稍早起,手顫頭搖,觀瞻不雅”,“心跳之時,容顏頓改”。

由此類推,康熙在50多歲的時候,已經有了疑似心臟病,高血壓,而且症狀相當不輕。

大家注意,康熙還有腿腫的症狀。

一般來說,心臟病、高血壓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心臟無法將血液順利送入肺部,血液便開始倒流入靜脈當中,然後就會匯流入位於心臟下面的器官――肝臟,使得肝臟充血而腫脹起來。如果情形未見改善,最後血液甚至會迴流腿部的靜脈裡而形成腿部腫脹。

也就是說,50多歲的康熙其實已經有比較嚴重的疾病。

只是古代誰敢說皇上有病,都是歌功頌德,說皇帝非常健康罷了。


而康熙50多歲就有如此嚴重的病,還能支持10年到69歲才死,已經算是體質很好了。


第三,康熙比較好色。

康熙一生還是比較好色的,女人眾多。

康熙的皇后和妃子,有明確記載的就有50人,另外還有答應、常在等很可能同他國有關係的18人。

康熙性生活頻繁的結果是,他的孩子很多,僅僅皇子就有35人,公主還有20人。

年輕和中年時期如此縱慾,老了身體必須會虛弱,能夠活到69歲已經是奇蹟了。


薩沙


【一】各朝代人口平均壽命

請看圖


【二】各朝代皇帝平均壽命

先看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

據傳壽命最長的是南越武帝趙佗,享年百餘歲,但可信度有很大問題;

80歲以上的皇帝還有清高宗乾隆(89歲)、梁武帝蕭衍(86歲)、武則天武瞾(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元世祖忽必烈(80歲)。

70歲以上的有11個;

60歲及以上的有30個。

中國曆代皇帝平均壽命為39.2歲。


【三】清朝皇室平均壽命

回頭再看看清宮皇室。

1、先說皇帝。

努爾哈赤: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 67歲

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592年(壬辰年)-公元1643年)51歲

順治: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 23歲

康熙: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 68歲

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 57歲

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 88歲

嘉慶: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1760—1820年) 60歲

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 68歲

咸豐: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 30歲

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 18歲

光緒: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 37歲

宣統: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61歲

十二帝平均壽命52.8歲。

2、再說皇后。

二十九位皇后中有八位享年不詳,其餘二十一位平均壽命47歲

3、最後說皇子。

清朝一共有過103個皇子。他們的平均壽命卻僅僅只有32歲,比那個時候的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還要短。


所以,筆者認為當時的69歲算不得突然。


覌海聽濤


首先,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盛世明君。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意寓安寧興盛。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多倫會盟,準噶爾之戰、清統一臺灣之戰和九子奪嫡等。



公元1722年冬天,已經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當時,康熙皇帝的去世非常突然,從病發到去世僅僅3天時間。令人奇怪的是,去世之前一個月還去圍場打獵,身體一直非常健康,為何會突然去世?直至今日都沒有準確答案。

1.打獵騎馬受了風寒

  康熙皇帝是喜歡戰馬的,他在戰馬上平定天下,將破碎的山河重新歸於一統,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對戰馬有很深的感情,在這次打獵的過程中,他自然還是要挑選比較快的戰馬。而正是在這一次打獵的時候,康熙皇帝得了風寒,到了晚上一直在發燒,這個病也就再也沒有好過。



  冬十月辛酉……癸酉,上幸南苑行圍……十一月戊子,上不豫,還駐申昜春園。---《清史稿》

  這就是說康熙在十月份的時候,還到南苑打獵,可是到了十一月份的時候,卻生病了。這段時間是康熙艱難的時刻,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經到了,他必須要安排好後事才能離開。

2.康熙早已得病

  其實從清史中,我們能發現晚年的康熙一直在生病,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也沒有影響到生命。但是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那個時候又沒有全方位體檢,更不要說內臟方面的檢查了。光靠太醫號脈是很難查出一些病症的隱患的,所以康熙並沒有注重保養。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康熙早就覺得身心不給力,常常出現頭暈目眩,手抖腳腫的症狀。但是他當時覺得自己還很年輕,才五十五歲,正當壯年,所以他並不在意這些。

  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已經被疾病纏上了,只是他沒有重視而已。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的時候,康熙再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批閱奏章的手已經拿不住筆了,可見他的病已經打到了何種地步。這個時候他也不得不服老了。他的祖爺爺努爾哈赤活了六十八歲;他爺爺皇太極活了五十二歲,他老爸順治只活了二十四歲。他現在已經是六十四歲的老人了,自然是覺得也到歲數了,甚至已經在此刻擬定好了接班人的人選。

3.九龍奪嫡,讓康熙身心俱疲



  康熙是個非常善於解決問題的人,他從來不選擇逃避問題。可是在九龍奪嫡這件事情上,康熙一直在選擇逃避。因為這件事事關他那麼多兒子的生死,他必須要做好選擇才行。太子胤礽被廢掉表面上是他自己腐敗無能,其實也是九龍奪嫡的後果。康熙知道自己不管選擇誰來做太子,都會被其他兒子給拱下去。




  所以他一直都不表態,甚至一直在放煙霧彈,讓每個皇子都覺得自己有戲,這可就了不得了。這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去演戲,可不是指點江山大手一揮那麼容易。很多時候家務事比國家大事還難解決,康熙算是真正體會到了。一直到了康熙五十六年,他都沒有下決心讓哪位皇子登基,可見他的晚年是多麼的淒涼。

所有的說法只是猜測,我們仍忘不了這位功高蓋世的聖君,造就了“康熙盛世”,一直為後人所敬仰。

 


小巴談幣


康熙皇帝是滿清實際上的奠基人,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令人奇怪的是,他在去世之前,一直活得很好,甚至在去世前一個月都去圍場打獵。可見康熙是暴斃的,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康熙的暴斃呢?

(康熙王朝康熙劇照)

打獵騎馬受了風寒。

康熙皇帝是喜歡戰馬的,他在戰馬上平定天下,將破碎的山河重新歸於一統,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對戰馬有很深的感情,在這次打獵的過程中,他自然還是要挑選比較快的戰馬。而正是在這一次打獵的時候,康熙皇帝得了風寒,到了晚上一直在發燒,這個病也就再也沒有好過。

冬十月辛酉。。。癸酉,上幸南苑行圍。。。十一月戊子,上不豫,還駐申昜春園。---《清史稿》

這就是說康熙在十月份的時候,還到南苑打獵,可是到了十一月份的時候,卻生病了。這段時間是康熙艱難的時刻,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經到了,他必須要安排好後事才能離開。

(康熙王朝康熙劇照)

其實康熙早就得病了。

其實從清史中,我們能發現晚年的康熙一直在生病,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也沒有影響到生命。但是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那個時候又沒有全方位體檢,更不要說內臟方面的檢查了。光靠太醫號脈是很難查出一些病症的隱患的,所以康熙並沒有注重保養。

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康熙早就覺得身心不給力,常常出現頭暈目眩,手抖腳腫的症狀。但是他當時覺得自己還很年輕,才五十五歲,正當壯年,所以他並不在意這些。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已經被疾病纏上了,只是他沒有重視而已。

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的時候,康熙再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批閱奏章的手已經拿不住筆了,可見他的病已經打到了何種地步。這個時候他也不得不服老了。他的祖爺爺努爾哈赤活了六十八歲;他爺爺皇太極活了五十二歲,他老爸順治只活了二十四歲。他現在已經是六十四歲的老人了,自然是覺得也到歲數了,甚至已經在此刻擬定好了接班人的人選。

(康熙王朝康熙劇照)

九龍奪嫡,讓康熙身心俱疲。

康熙是個非常善於解決問題的人,他從來不選擇逃避問題。可是在九龍奪嫡這件事情上,康熙一直在選擇逃避。因為這件事事關他那麼多兒子的生死,他必須要做好選擇才行。太子胤礽被廢掉表面上是他自己腐敗無能,其實也是九龍奪嫡的後果。康熙知道自己不管選擇誰來做太子,都會被其他兒子給拱下去。

所以他一直都不表態,甚至一直在放煙霧彈,讓每個皇子都覺得自己有戲,這可就了不得了。這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去演戲,可不是指點江山大手一揮那麼容易。很多時候家務事比國家大事還難解決,康熙算是真正體會到了。一直到了康熙五十六年,他都沒有下決心讓哪位皇子登基,可見他的晚年是多麼的淒涼。

(康熙王朝康熙劇照)

總結:康熙皇帝感染風寒,舊病纏身,心煩意亂才會導致暴斃。

  1. 康熙皇帝在人生的最後一個月,選擇騎馬狩獵,這本身就是一種找死的行為。不過他對自己的身體應該比較自信,所以認為就算已經六十九歲了,還是可以折騰一下的。這下就給他折騰完了,因此得了風寒,直接導致他高燒不退,從而去世。
  2. 其實康熙早就已經生病,只不過當時還年輕,所以不重視這些問題。每年也沒有條件體檢,使得這些毛病一直積攢在他身體內,這是他暴斃的主要原因。
  3. 最重要的是心病,太子被廢了兩次,接班人的位置一直沒有確定下來,九個兒子天天在想著奪取皇位。這是康熙一輩子都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是他心頭最大的病,心病比任何病都要難以醫治,因為沒有藥啊。所以康熙暴斃跟這些兒子奪嫡是有關係的。

江湖小曉生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24歲的順治帝福臨因染天花突然病逝,這時候愛新覺羅·玄燁年僅八歲。順治帝生前並沒有立皇儲(太子),在他臨終前德國人湯若望建議,立愛新覺羅·玄燁為皇位繼承人,理由是因為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順治帝接受了湯若望的建議,以遺詔形式正式冊立愛新覺羅·玄燁為皇太子。



康熙帝從八歲開始登基到六十九歲,成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時間的皇帝

順治帝駕崩後,年僅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被趕鴨子上架成為了清朝的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也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因其年號為康熙,所以被人稱之為康熙帝。康熙帝從登基稱帝到69歲逝世,一共在位61年,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時間皇帝頭銜,是在他孫子乾隆皇帝的謙讓下保住的)。雖然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他並不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命的皇帝,他在六十九歲時就突然去世了。康熙帝在去世前,還曾經去過狩獵,為何會突然去世呢?



九子奪嫡對康熙帝的打擊是巨大的

康熙帝自從14歲正式親政後,他完成了剷除鰲拜、削平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等一系列的歷史性大事件,其功績還被人稱為“千古一帝”。雖然康熙帝在外人看來是非常的風光,但是猶如清宮大戲般的“九子奪嫡”對康熙帝的打擊是巨大的。康熙22歲的時候立了年僅2歲的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本是希望培養他成為接班人,胤礽長大後不但變得嬌縱蠻狠,他還結黨營私。

在康熙55歲時,他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自從胤礽被從太子之位廢掉後,眾多的阿哥開始對皇位繼承權的覬覦。隨後形成了“九子奪嫡”的殘酷局面,加上康熙帝突然逝世,差點動搖了清朝的國本。

康熙帝在四十七歲開始就疾病纏身

《聖祖實錄》記載:康熙自四十七年冬開始,疾病纏身,衰老體弱,心悸幾危,右手失靈,頭暈、腿腫,“稍早起,手顫頭搖,觀瞻不雅”,“心跳之時,容顏頓改”

根據《聖祖實錄》的記載,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康熙帝在中年後,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根據上面對病症的描述,他很大的可能是得了比較嚴重的心臟或者是血液循環上的疾病。他在得這些比較嚴重的疾病後,再加上皇儲之爭帶給他的壓力,只能讓他在抑鬱的心情中,讓病症越來越重,為他的突然去世買下了雷。

康熙帝在去世前,還進行了一次狩獵活動

《清史稿》記載:“冬十月辛酉……癸酉,上幸南苑行圍……十一月戊子,上不豫,還駐申昜春園。”

康熙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去世的,他在去世前一個月還曾經進行了一次狩獵活動,當時正時值寒冬,69歲的他也是因為在這次狩獵中,得了嚴重的傷寒病,回來後就變得特別的怕冷,更要命的是這次的狩獵誘發了康熙帝其他病症。一個69歲高齡的老人還在嚴冬的環境下,進行高強度的狩獵活動,這無異於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



綜合上述觀點,康熙帝的主要死因猜測如下

意大利人馬國賢回憶:“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可斷言也。”

康熙帝在駕崩之時,是極其痛苦的(號呼之聲,不安之狀),他不但呼喊還伴隨著身體的顫抖,最後在被折磨中死去。觀景猜測,康熙帝在狩獵活動中,因為出了一身汗,把衣服給脫掉了一些,後來並沒有及時穿上,這就讓寒氣入侵,造成了感染嚴重風寒。而他的怪兒子們,卻在他生病期間更加的覬覦皇位繼承權,這讓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最後急火攻心,誘發原先就有的心臟病而去世。


關於野史中說雍正帝毒父登基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清聖祖實錄》記載:“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劇,命速召諸子至御榻前,傳位於雍正。”同時在歷史中還記載有康熙晚年曾經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這就說明康熙晚年已經選定了雍正作為皇位繼承人。由此可以說雍正帝完全沒有毒死康熙的理由。


觀景說史


【康熙皇帝幾乎死於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冒】

話說在康熙帝人生中最後的一個月,他仍然有極大的生命力,但殊不知死神悄悄的接近了他,某一日,康熙興致又起,帶著皇子皇孫和眾大臣來到了距離京城不遠的皇家獵場“南海子”(現在此地就是北京市大興區南海子公園所在地,當年清朝把此地圈禁作為狩獵場使用,兼具皇子們騎射的訓練中心)。


等來到獵場後,康熙看到不少獵物紛紛在林間奔跑,不由的興趣被提起來了,他跨上寶馬,拉弓引弦,不一會兒幾隻野兔,野雞,紛紛被收入囊中,康熙果然是老當益壯,正在回程之時,康熙又看到一隻麋鹿竄了出來,他揚起馬鞭便追了上去,片刻,一直巨肥的麋鹿被康熙獵到,大家都在一旁歡呼,就在此時康熙忽然感到不快,便回到了南海子行宮暫歇,到了晚上康熙便開始高燒不退,人也模模糊糊了,御醫診斷是由於一時運動過度,感染了風寒,所以便有此症狀。開了幾副藥後康熙便睡下了。


但萬萬沒想到是,到了第二天康熙的病症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而且幾經昏迷,畢竟他歲數已經很大了,免疫力也不行了,在清醒之際,康熙下旨回到了暢春園,就在這裡,時年69歲的康熙病情再次惡化,終於在床榻上駕崩了
.


老豬的碎碎念


康熙的身體並不是非常健康,其實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時,他已經得病十多年了。



《康熙實錄》記載,康熙四十七年冬,康熙開始疾病纏身,症狀是心悸、手抖、頭暈、腿腫,我不是醫生,揣測他可能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和腎病。

康熙五十六年,太子胤礽被廢,儲位空虛。康熙病情加重,頭晃得迷糊,手抖得厲害,批閱奏章困難。大臣們見康熙身體不好,擔心他萬一突然去世,國家還沒確定繼承人,會出現政治動盪,紛紛上書請求確立儲君。康熙答應儘快確定人選,並讓大臣制定覲見太子禮儀規範和太子權限規範。可見康熙這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九子奪嫡讓康熙心力交瘁,他不想很快立太子,不是自己病情嚴重他不會著急選接班人。



過了一段時間,大臣制定好了規範,拿給康熙看,並請他公佈儲君人選,康熙說,我的身體現在好多了,不著急,我準備默定儲君。可見這時康熙身體病症又得到緩解。

從康熙四十七年到六十一年,十五年時間裡康熙的病時好時壞,但病根始終存在。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到南苑圍獵,能圍獵說明當時身體還算可以。不過已經六十九歲,在當時已是高齡,經不起折騰了。騎馬射箭圍獵一天下來一定是很疲勞,抵抗力下降,風一吹就患上感冒。



感冒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這種病發病急,死亡率高。康熙感覺身體不舒服就回到暢春園休息養病,第二天凌晨兩點左右,康熙病情加重,到晚上八點就駕崩了。

實際上,不但康熙死得急,雍正和嘉慶也死得很急,或許和他們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有關。

我是豫有得,歡迎加關注互動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