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出書,不但沒一分錢稿費,還要貼錢印刷、自己包銷。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司馬太師


事情都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看。

比如,出書,可以更好地建立個人品牌,也是個人形象,也是給自己的一個宣傳。但有人卻把這事說成建立“人設”,或者說“包裝”自己。但,無論怎麼說,都是人家對自己的一個定位。


比如,出書,可以給自己更多的信心,有人從出第一本書開始,有的就一年一本書的出,越來越有力量寫,對自己越來越肯定,也不枉費自己對寫作的熱愛。不同的是,可能,第一本是自己投錢出的,以後的書,都是給自己掙錢的,能力有了,收穫有了。


再比如,一個人在幾年間的特殊經歷,非常有感觸,特別想分享給大家,於是,把所有的靈感全部集中到這本書了,對自己而言,有收藏和回憶的價值;對別人而言,感受一下自己沒有的經歷,或是沒有的夢想經歷,也是一點心靈的安慰。這樣的書,一開始可能會是投錢,但,說不一定就火了,比如《魯濱孫漂流記》,等,很多。


還有一種,是這一生擁有很多波折經歷,也為自己贏得了很多的成績,擁有了財富,也擁有了權利和地位,想給自己出一本自傳。想留給子孫後代一些有用的經驗,也是滿足自己的心願,對自己這一生的肯定!


所以,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值得我們學習,都是對人生抱有更多的希望,有上進心,人生也有精彩!


祝您快樂!


小魚小家


我自費出了三本了,這三本書都有人願意免費給我出,其中有一本還答應給三個點的版稅,但我拒絕了,因為給版稅的出版週期拖的太長,而且不論給不給版稅,他們都要我十年的版權。我覺得相當於我辛辛苦苦養大一個孩子被人抱走了,我挺難過。所以我選擇了自己出。第一本《小時候》,我靠書本身的品質和自己的努力推銷賣到了二印,這本書我是賺到了錢的。第二本書《畢業在東,愛情在西》銷售一般,目前還沒有回本,當時也沒有想著靠這本小說回本,想著小說出版後方便影視改編。小說還真有文化公司看上,改成了劇本,也有導演願意執導,但融資有點困難,所以一直未成,但這也是一種生活的嘗試不是嗎?第三本是一本植物科普《留住四季》,這是一本適合孩子讀的圖文並茂的書,獲得了很多好評,有銷售團隊看上了它,願意運作一下它的銷售事宜,事情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會成功,但我覺得有外界得承認就是好的,人活一生用書去和別人溝通交流自己的生活經驗也是一種榮幸。( ˃̶̤́ ꒳ ˂̶̤̀ )





作者劉靜


我正在第二卷《曉寧亂彈琴》一書,第一本是三年前出的,所以有感悟。

正如好多人問我,自費出書,自費銷售,這是何苦呢?要我說,就是兩個字:情懷。

網絡寫作十多年了,總想著把文字變成鉛字,出書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第一本書,用了10年時間,第二部書,用了三年,如果有第三部,或許就是餘生。

最初的設想是:第一卷,我寫明理,第二卷,我寫悟道,第三卷,寫放下。這是我修行的三部曲,也是我寫作的三部曲,從現在看,很難達到。

全書就是亂彈,全是生活感悟,情感故事,心靈雞湯,談不上好,但一定接地氣,書中觀點,並非我自己的,而是來自高人,來自全人類。

寫書談不上效益,我本人又羞於和人張口推銷,基本當做名片送人。把書當名片,雖然掙不到錢,但是得到尊重,得到人氣。

第一本書,內部準印號,過了一把簽名癮。這次第二本,因為有正式書號,可以面向全社會發行,至於有沒有人看,一切隨緣。

寫書掙不到錢,但這個過程,給我思想,給我文化積澱,我一條手機短信,給人解決了工作,做了別人花好多錢都辦不了的事。

所以,寫作、出書,不管掙不掙錢,我都會努力做好,因為一個過程,我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強大。









曉寧亂彈琴


寫書,寫文章賺不賺錢呢?

基本上不賺錢。

因為現在文化普及了,

會寫字的人太多了

會寫字就賺錢,那賺錢也太容易了。

本人寫了幾本書

叫好不叫錢,

都不賺錢,

但也不是什麼都不賺,

我賺的是擦屁股紙,

我給單位寫稿,

寫一篇給我一提擦屁股紙,

單位的需稿量很大,

我賺的擦屁股紙也多,

堆在家裡頂到天花板了。

我望著我寫作的成果

成堆的擦屁股紙發愁。

這要擦

到什麼時候才能擦完。

當然,前提是我有的擦。

這就是我,

一個文字愛好者的文字生涯。

如果有一天,

你看見一個人在街道拐彎處,

在黑暗的角落兜售擦屁股紙,

或者在公廁邊,給內急的人

賣擦屁股紙,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一個不成功的作家。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說出實話,會讓人懷疑人生。而說出來,也許會多少對網友有借鑑作用,我還是斗膽說一點,請諸公聽一聽吧!

有兩位同學為省作協會員,一位自費出書七本,詩歌,散文,小說,論著都有,手筆不凡。一位自費出書兩部,一部紅學論著,一部長篇小說,可謂異才。才華誤人,劍走偏鋒,如今這兩位高才,卻都屬於窮人。技癢難禁,筆下生花,前者又完成了二百多萬字系列作品,後者又有一部長篇小說完成,而如今都不敢再出書——沒錢出,過去所出作品,成為如今打發不走的老房客。

老同學相見,我覺得有些好笑——他們一邊大倒苦水,一邊還勸我也自費出書,230萬字系列一下走,令人哭笑不得!第一位,還是國家教育學會會員,名師風範,大道理講得無懈可擊,無人敢與其“狡辯”,只有我仗著過去的勢,敢插渾打哈哈:“您老人家講的都是真理,不過這真理適合我們踐行,而不適合您老運動。過去我老家有位神算,為人指點迷津,一指一個準,但他卻算不到自己的財運。要是一時沒人請託,吃飯都會成問題,老虎下山一張皮,時常到處打秋風……”第二位,西安交大畢業,曾為地級市財政局中層幹部,第三梯隊人選。春風得意之際,誰也勸不住辭職,到深圳下海經商,一度大富大貴,後來成窮大款,失意中棄商從文,筆下斑斕生輝,一發不可收拾!

《苜蓿花開》叫好不叫買,長春電影製片廠有意向拍成電影,但要他本人拉300萬贊助。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何況巨資300萬!作品滄桑厚重,能提高地方知名度,政府答應出資贊助,但要他自己租房辦個文化公司,資金才能到賬。租了100平米的寫字間,拉了兩位名人做招牌,奔走三年多,一分錢投資沒到,第四年文化公司關門大吉。三年多時光,不僅耽誤了賺錢養家的時間,又背了一重債務。靠老婆的工資養活,又復原成為草根作家,埋頭寫無錢出版的大作。嘿嘿!

同學中活的最舒服的,還是那幾位有科研經費的教授,他們編寫的教材和專著,均由大學出資出版,個人還多少有些潤資。振興傳統文化,國家有鼓勵業餘作者的“千人計劃”,各省有每月補貼6000元、作品公費出版的“百人計劃”,但我們這些草根個兒矮,手短夠不著。三年觀察下來,也沒看到本省這些幸運兒的什麼好作品,所見到的,只有幾本泛泛之作,遠不如我同學的自費出版作。

筆耕紙田,有成熟作品者,都想出版,即使生計都有問題的草根,有的砸鍋賣鐵也自費出書。原因大概有二:不願碌碌無為,夢想一鳴驚人,擺脫尷尬的處境,成為文化偶像;文化精神頑固,寫作成癮,夢想留下一部傳世作品,助力後世前行,歧路處三思。

懷揣夢想,寫作成癮,我本人屬於後者。人生苦短,世事滄桑,行走坎坷,好夢難成,而誰又願意碌碌無為一生?深秋之際,重拾舊夢,將自己一生閱歷與感知,成書告訴後人,以慰平生謝春秋,是我的追求。寂寞的山道上,孤獨地攀登,遠峰在望不可及……






下放農場有位朋友,才華橫溢,出口成章。他非常勤奮,白天大田勞作,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搞創作。夏天蚊蟲多,蚊香也捨不得,冬天披著厚厚的棉襖。四十多年前,沒有電腦,二十多萬字的小說全靠一個字一個字爬格子。整整一年時間完成。後又花上一個月工工整整謄抄一遍。

小說我讀過,描寫的是知青的喜怒哀樂,有血有肉接地氣。構架的情節要比《金光大道》耐看。朋友跑了好幾家出版社,無一例外要求作者自費出書。一位名不經傳的下鄉知識青年,哪來的資金。有家出版社看都沒看,直接拒絕。耗費一年多的作品,被無情的市場規則扼殺了。

有次單位請我們當地的文聯主席講課,這位老先生德高望重,出了幾本詩集。講座結束後,老先生向每位聽課的人發一本他創作的詩歌。第二天,文聯有位同志打來電話,書籍是收費的。沒辦法,請示領導後,按書的定價累計後的金額,專程送到文聯。據文聯同志解釋,老先生出版這本詩歌是有條件的,由他本人包銷2千本,先禮後兵是無奈之舉。

出版社也要成本核算,對作者送稿審查很嚴。編輯的眼光很毒,看重的是名氣大的作家和預測成為暢銷的作品。對不知名的作者,採取的是包銷或自費的政策,出版後既使滯銷,也不會影響出版社的效益,巧妙的規避了風險。

作者辛辛苦苦創作的作品,好比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有的作者甚至舉債,希望讓更多的讀者分享他的成績。回本還得有渠道,靠關係推銷,沒有通道只能白送了。還看見有位作者把幾百本自己創作的小說打包送進廢品收購站。

這些辛酸的例子,滿滿都是淚啊!


秋平171152879


首先,要考慮印張。

你印個三二百本找就近的快印店可以完成,沒有出版社包裝也無所謂,反正就是自己留存或送給親朋好友的。當然送的這部分人你也得考慮人家看不看,或許你給他他當面笑迎,轉身就丟進廢婁裡。不喜歡看人家只當廢紙一本。

如果你打算印個幾千上萬冊,得看自己寫的內容怎麼樣,如果青春勵志,受年輕人喜歡,可以先與大專院校合作,取得文化主管部門同意後,也得自己掏錢與出版社聯繫。這筆錢還得自己掏。倘若你有本事找家企業贊助也可以,當然這是十分渺茫的。如果你各方面關係到位,搞一場作品發佈會,當地媒體事先造一下聲勢,到時候門庭若市也有可能。這樣,你印出來的東西包賺不虧本。

當然你得保證自己寫的東西有閃光點,能吸引人。但是全靠自己這樣生拉活扯努力得來的,估計作品質量都不及格,即便人家出於人情,出於安排買你的,拿到手也不會靜下心來細讀的。

唯一的就是自己練好本領,實打實的把自己的作品錘鍊好,爭取讓出版社找上門來給你印個數萬、數百萬冊,一步躍進作家富豪榜。當然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

所以,我認為最好不要自己掏錢出書。如今這麼方便,寫的東西可以及時發表,也可以存幾十年。何必非得自己掏錢變成紙張呢?

努力吧,或許明天出版社就主動找你出書哩。


作者雪原


(三)【檔案解密】

紅塵痴翁假斯文,

總把“孫山”作“山孫”。

彎弓練武想逞能,

流矢誤傷發令人。

立志學醫有所成,

醫得自身變鬼魂……

鬼門關上去候審,

閻王氣得肚子疼:

此等蠢才我不要,

退回人間數晨昏!

只配終日被人笑,

沒得本錢笑別人!

——原來如此。怪不得這老頭兒節骨眼上總是掉鏈子,關鍵時刻總是“更在孫山外”!

這是我寫的自嘲順口溜。一生碰壁,一事無成。老來多病,去年出了一本集子《海風雲影》,23萬字,今年又寫了十多萬字,打算出版,書名《滿天紅》,寓意人民創造歷史,想借用一幅攝影作品做封面(附後,如作者有要求或不同意,請聯繫)。

不能抽菸喝酒,牙口和腸胃也不好,用點冤枉錢算事,給這個世界留下我的鴻爪雪泥。



海風雲影


自費出書,只想在世上留下一點痕跡

現在買書的人很少,除了教輔書,其它的書銷量都少。

出版社為自身經濟利益,一般要求寫書人自己出資,才能印書,有的乾脆只賣個書號,自己去印去銷,那基本是個賠本的賣買。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熱衷此事,做這個勞神費力又賠錢的事情。

其實人這一輩子,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不管是億萬富翁還是不名一文的窮光蛋,最終的歸宿都是一隻小盒子。不能帶走一分一釐,一紗一線。

人離世,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巳歌。沒有多少年,除少數親朋還把人留左記憶中,在世界上,己無此人痕跡。唯有精神財富,特別是變成文字的書,不管是正式出版還是自費印刷,可以留傳下去。越有價值,留傳越久,大浪淘沙,有些可留傳百年,甚至千年。

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文人情結,都把自己心血之作積集印成書,作為一種追求和寄託。看到自己的書在別人的書架上佔有一席之地,內心總有一絲成就感。

我有好幾個朋友,自費印書,送人,我書架上就放了一排。

一個朋友畢業於師大中文系,畢業後在政協部門工作,平日喜吟詩作文,在報刊上發一些小文。退休後,自費出二本書,一本詩集,一本散文集,都是心血之作。

特別是散文集,大量的是家鄉歷史典故的考證,其中也有他們家族的歷史,內容非常豐富,有很多資料都是新的,在縣誌等地方史上根本是查不到的,很有史料價值,我一口氣讀完,我想,這書肯定是可以留傳下去的。

一個老同學送我的厚厚二大本書,是記實體長篇小說,上下二冊二十章,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主線,真實的記錄了文革十年中最瘋狂年代的一段經歷,特別是那血雨腥風的日子,地獄般的痛苦經歷。

那是個是非黑白顛倒的年代,一方面是同學間的純真友誼,為證明同學清白而甘願下地獄,受盡苦難,靈魂和身體的摧殘。

也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失去了基本的良知與人性,他們憑一些誣衊不實之詞,就認定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是反革命,而不認為他們是清白的。以摧殘折磨老師同學為樂,用比法西斯還法西斯的手段,千萬百什的羅織罪名,陷害老師和同學,進行精神和肉體上的非人折磨,駭人聽聞。

小說將當時學校中各類人物的活靈活現的心靈和行為,真善美和假醜惡的較量,形形色色各種人物,登臺表演,表現得淋瀝盡致,是對文革的真實描寫和血淚控訴。

我是流著淚一口氣讀完這二本書的,太真實了,五十多年前的事歷歷在目,點點血淚在心中流淌。

那二本書是那個老同學用血寫成的,大真實生動了。我想經歷了那段不尋常歷史的人,不管當時是演何種角色,如果讀了那二本書,都不會無動於衷,心靈上一定會引起震撼。那書一定會流傳下去的,因為那是真實的歷史。

重溫那段歷史,不是為了要算曆史舊帳,而是要人們不要忘了那段歷史,不要重演歷史悲劇。

特別是年輕一代,只憑歷史教科書上乾巴巴的條目,根本無法瞭解文化大革命是什麼回事。小說才真實生動有血有肉的再現那段歷史,就象我們從歷史教科書和大量小說戲劇,才比較真實的瞭解我們沒有經歷的五四運動,紅軍,抗曰戰爭和解放戰爭一樣。

一個老同學送我的,是一本印刷非常精美的書,那是文物鑑定的書。他現在是市文物鑑定方面的權威專家,特別是古玉文物鑑定,國內著名。書也是自費出版,他想把自己幾十年來古玉鑑定的經驗和典型案例留給後人,那是很有價值的。

當然,很多自費書,都是作者把平日在網絡或報刊上發的文,選擇修改後成書。人總覺得留在電子中的文字不是個事,印成黑字白紙的厚厚一本書,心中才踏實。確實,把一本印成書的心血之作捧在手裡,總比把一個U盤捏在手裡踏實,儘管U盤中裝的也是自己的文章。

那就是中國讀書人對書的一種情結,難以割捨的情結。








瀛洲青松


我不反對自費出書,但前提是作者不愁一日三餐,並略有餘錢剩米可資揮霍。

自費出書乍看起來不大體面,有被人譏笑之嫌,諸如孤芳自賞,敝帚自珍,附庸風雅之類,不一而足。

但細思之後則不必煩惱。誰讓我們趕上了市場經濟時代呢?除了少數名家作品,出版社敢大包大攬,其他人都是倒貼,費了力還不討好。出書成了買賣,誰也不願虧本成全。再說,遙想孔子當年,聖師的千年文章也不是公費出版,之所以能留傳至今難道不是得益於自費嗎?還有一代中興名臣曾文正公,可謂家書抵萬金,同樣得自掏腰包刊印,沒有人願意為他作嫁衣裳。倘若沒有自費,今天,我們還能讀到他們的如花文章嗎?

去年,筆者也自費出版了一本長篇小說《深圳不相信眼淚》。

好壞固且不論,但終究是出版了。原本出於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的初衷。想為人一世總得留下點什麼。不過,筆者只是一隻土雞,引頸高歌,抖動翅膀,落下的僅是一地雞毛。

書出版了一年多,到現在也沒撈回成本。但書倒是銷得不壞,在京東,噹噹網還上了暢銷榜。想來,我的合作伙伴應該從中賺到了錢。對此,我並不眼紅,只要能贏利,誰賺都一樣,至少說明我的書還有點價值,我這個人也不是白痴。我就是這麼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