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溺愛大的荒唐:25歲闊少被騙俄羅斯,輪流給18個大媽生孩子

自古溺愛出逆子,確實,被父母的溺愛所養育大的孩子,會有兩種情況:

其一、包辦型溺愛,讓孩子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最終失去自我

其二、放縱型溺愛,讓孩子極其自戀,自私,最終成為父母的敵人

有一個孩子,就是在父母的溺愛中成長,而他的遭遇卻著實讓人痛心,但同時也是給正在溺愛孩子的家長一個警醒。

被溺愛大的荒唐:25歲闊少被騙俄羅斯,輪流給18個大媽生孩子

在倪萍老師所主持的一檔尋親節目中,有一期節目迎來了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他訴說著自己的遭遇,讓倪萍老師都為之抹淚。

這位年輕人說,自己曾經是個家境富裕的富二代,但在25歲的時候不幸跌入騙局,被騙到了俄羅斯,可到了俄羅斯之後,他過上了痛不欲生的生活。

被溺愛大的荒唐:25歲闊少被騙俄羅斯,輪流給18個大媽生孩子

在那裡,他被強制要求和18個年齡與自己母親相仿的大媽生孩子,一旦他反抗,就會被打得遍體鱗傷。因為這件事,他身上還有許多傷痕。

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逃出了那個魔鬼般的地方,逃脫了大媽們的魔爪。

那麼他為什麼會被騙?而且還是被騙出國境。按理說一個25歲的年輕人,不應該如此魯莽才對。

這位年輕人說,因為自己從小是被父母溺愛大的,所以他一直不願意聽父母的話,經常與父母作對,這也讓他失去了分辨是非的能力。

在節目後臺聽完兒子的經歷後,這位年輕的人父母來到臺前和孩子相擁而泣,見到這一幕倪萍老師也忍不住感動落淚。

被溺愛大的荒唐:25歲闊少被騙俄羅斯,輪流給18個大媽生孩子

這個實例看起來很荒唐,如果不是被節目所展示,相信很多人都會質疑,畢竟電視劇都不敢這樣編排。

不論如何,這樣的個例在超出我們認知之餘,也在警醒我們溺愛孩子的危害,孩子是無限可能的存在,父母的培養引導,左右著孩子這份無限可能的發展方向。

父母的養育方式有多荒唐,孩子的未來就有著多荒唐的可能性。而溺愛孩子的家長,實際上是在寵溺著自己。

被溺愛大的荒唐:25歲闊少被騙俄羅斯,輪流給18個大媽生孩子

看似偉大,實則自私的溺愛型父母

表面上看,溺愛彷彿有那麼一點偉大的味道,因為從現象上看,溺愛的父母是通過犧牲自己來滿足孩子的需要的。

但實際上,溺愛源自父母的自戀,溺愛的父母無視孩子真實的成長需要,而是將孩子當作自己的另一個“我”,給予過度滿足。

可以說,無限制地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限制地給予自己。

被溺愛大的荒唐:25歲闊少被騙俄羅斯,輪流給18個大媽生孩子

每個人內心中都藏著兩個‘我’。一個是‘內在的父母’,其內容是我們對自己的現實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內化,當我們做父母時,這個‘內在的父母’就是我們自己。

另一個是‘內在的小孩’,其內容是我們對自己童年體驗的記憶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內化。

溺愛有很多種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父母‘內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愛的父母將自己‘內在的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地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被溺愛大的荒唐:25歲闊少被騙俄羅斯,輪流給18個大媽生孩子

走出溺愛的關鍵,在於正確愛自己

溺愛孩子的父母,實際上是在把孩子當成一個新的自己,就好比玩遊戲,“自我”這個大號練廢了,孩子就成了“小號”。

走出溺愛的關鍵,在乎於家長需要正確愛自己。家長可以這樣做:

  • 正面真實自我

無論自己的現狀如何,性格存在何種缺陷,又或者生活存在哪些遺憾,但這些好的、壞的,通通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真實的自我。

一個拒絕自己的人,一個只接受自己好的一面,不願意面對自己不好的一面的人,心理是不可能健康的。

只有知道並且正面自己不足的人,才能有幸福的人生。

被溺愛大的荒唐:25歲闊少被騙俄羅斯,輪流給18個大媽生孩子

  • 家長需要保持進步

溺愛孩子的家長,在通過操控或者放縱孩子的方式來滿足自己進步,彷彿孩子進步了、成長了,就是他們自己成長進步了。

就如我們沒辦法代替孩子活一樣,孩子同樣也沒辦法代替家長生活,再有成就的孩子,那也是他自己的成就。

要走出這份“替代生存”,家長還需要對自己下功夫,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增值。從中體會自我價值,體會成長所帶來的成就感。

被溺愛大的荒唐:25歲闊少被騙俄羅斯,輪流給18個大媽生孩子

淅爸有話說:溺愛,是這個世界上最自私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