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的人覺得過年不如上班好呢?

豆腐燉人腦


因為有的人過年回家見到很多親戚朋友,大家都會談論工資或者家庭經濟狀況,有的人可能工作不是很好工資不高所以不願意讓親戚朋友知道,所以不願意回家過年感覺還是工作好點,還有就是家裡孩子沒有別人家裡學習好的也有!


傅哥化工管道安裝


我認為主要是這些人對於過年感到厭倦,原因有三:

第一,長大以後對過年有了新的認識。

  • 小時候,主要是物質不豐富,小孩都盼著過年弄點好吃好穿,過年就顯的如此美妙,那時候過年很有儀式感,“春節”就是辭舊迎新,總結過去一年的收成,展望新一年新氣象。早早吃完年飯就去村莊各家各戶拜年,小孩子這時候有福了,七大姑八大姨給的壓歲錢,各種好吃的零食,不可謂不大飽口福了。

  • 而長大以後見多識廣,物資極大豐富,隨著城市化發展,大多年輕勞動力放棄在家務農,選擇去城市打拼,與此同時,也在城裡安了家。在商住小區裡,鄰居之間互不認識,很少交流,原來以宗族為紐帶的關係漸漸淡化,自然少了傳統的約束,大家過年也越來越簡單,節日流於形式。

第二,現在人過年感覺到錢不夠花,而且還特別累。

一是送禮累:

  • 不光這上下級之間,這朋友還得給朋友送、兒女給老人送、女婿給丈人送、未婚男女相互送。除此以外,這近到大舅姨媽爺爺奶奶,遠到三姑六婆七舅老爺,走了這家走那家,生怕有哪一家落下,親戚鬧意見。總之,這禮送得還不舒心,你送吧,怕花錢太多,不送吧,又怕得罪人,現在都興這個,你又不敢逆流而動,一來二去,思來想去,直叫人心力憔悴!

二是拜年累:

  • 平常人們各為生計忙奔波,親朋好友間少了問候,少了拜訪,借過節這會兒,必須得補回來。大過年得給老人磕個頭請個安吧,得給頂頭的上司拜個年,而且每到這時候,那都是祝福短信漫天飛舞,發短信還有個講究:對重要的人物,還不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得白裡透紅、與眾不同。

第三是應酬累:

  • 過年要走親訪友,按理應是一件高興的事,可過年就不一樣了。為了辭舊迎新,除夕夜人們就有的徹夜不眠,有的半夜而起了,天剛放亮,就起來張羅著煮餃子,倒騰大魚大肉,美味佳餚。吃飽了喝足了,接下來還有親戚朋友家的,保你吃得是上氣不接下氣。

第四是遊玩累:

  • 遊玩在平時真是一個好事,可是過年這時候到處人滿為患,自駕到處塞車,出行交通一票難求,只能打麻將通宵達旦,真可謂除了這吃喝累,這“遊玩”也太累,好不容易趕上個不用上班,放鬆心情的日子,哪能不好好地遊遊山、玩玩水,打打牌、唱唱歌呢!

第三,現在過年壓力山大,真不如上班好。

其一是受不了親戚的各種“關心”

  • 過年了,見面後噓寒問暖便成了打發時間的好方式。如果你大學剛畢業,你會聽到這樣一些問題“工作找到了嗎?待遇如何啊?你的工資是多少啊?還有一個更具普適性的問題“你談對象了嗎?打算什麼時候結婚啊?”

  • 這些表達過於直白的問題忽略了你的感受。所以,當你聽到這些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你會感到自己的隱私受到了威脅,陷入不想回答又不好不意思拒絕的尷尬境地,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為了迴避這些無聊的問題,慢慢的開始討厭過年了。

其二是相互攀比的心態在作怪

  • 過年親朋好友見面後除了大吃大喝,玩牌喝酒以外就是好,互相攀比個人的收入、職務、家庭等等,而且這是一種不正常的攀比心理,能吹噓的人,炫耀抬高自己,貶低別人,聽著很不舒服,當這種行為過度的時候,就形成了“攀比氛圍”,讓你真後悔參加這些活動。

  • 而且過度的攀比會讓你覺得自己總有一些方面不如別人,變得自卑、難過。並且在攀比的過程中,還容易引發嫉妒、憎惡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你的心情與人際關係,為此你就產生了不願意過年的想法。

其三是有心理壓力山大。

  • 不管是什麼人?一年了,總要給親戚朋友一個交代,特別是對於在外打拼的人來說,過年就意味著要回到老家,暫時離開目前工作的城市。然而這個過程,會給人一種階段性小結的感覺,彷彿要將自己這一年的成果有個交代。要是你工作了一年,還是一如既往的沒幹出什麼名堂,你就會感到有心理壓力,甚至於成了一些沒有太大業績人的思想負擔,這也是你不願意過年的一個因素。

第四,在這樣感覺情況下,真就不如上班好了。

  • 過年本是一個親人團聚,萬家祥和的日子,是一個放鬆休息的假期,可是弄得緊緊張張,忙忙碌碌,累得一塌糊塗,整不好還把親戚朋友得罪了,各種關係搞砸了,那真不如不放假上班好了。

  • 其實,過年最大的好處就應該是,可以見到許久不見的人,與親朋好友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裡敘敘舊,陪父母吃完飯看看電視,嗑瓜子聊聊各自的所見所聞,聽父母講講家長裡短,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辭舊迎新,感受家人團聚,幸福祥和的時刻才是過年的本意。

綜上所述:由於現在過年出現了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讓過年成了經濟、身體、思想以及心理的負擔,所以導致一些人特別是一些職業年輕人,感覺過年不如上班好,這不無道理,既是一種正常的逆反心理,也是對當下過年中的陋習的有為反抗!

因此,小編建議:過年就要以自己的意願,在舒適放鬆的環境中與家人團聚,辭舊迎新,感受幸福祥和的天倫之樂,不必按照別人的模式進行,如有必要在崗位上度過一個美好的新春佳節,也別有一番滋味,只要你感覺開心快樂就好!


燎原雜談


20039

如果拿過年與上班比,那麼就只是針對成年人嘍,作為已在職場中的成年人來講,妙妙角也同樣認為“過年不如上班好”。

首先,年味越來越淡,再也找不到兒時過年的感覺。

兒時的印象裡,春節就是約定俗成的那些事兒:貼春聯、祭灶、守歲、拜年、祭財神、逛廟會……從小年二十三起,年就正式開始了,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年味才慢慢淡下來,過年至少要過整整十六天。現如今過年的儀式感逐漸缺失,一切都象是走走過場,應付而已;過年必須要有的物件也正在逐漸消失,大多都直接採用了機械化生產的糕點、春聯、香蠟等等,基本上沒有什麼參與感。

甚至因為環境保護,很多地區直接打擊、嚴禁菸花爆竹的銷售、運輸、燃放,使得過年的氛圍更加沉悶,愈發找不到感覺。

其次,過年的經濟壓力太大,不但沒有上班的收益,還要花費整年的積蓄。

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代人,終於都成了社會、家庭的中堅力量,身為“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們,比之前任何時候都理解經濟基礎的重要性。而到了過年期間,感覺就在不斷透支之前一整年的存款。

妙妙角帶大家稍微計算一下過年的花費吧!置辦年貨要花錢、來往交通要花錢、給壓歲錢紅包要花錢、拜年買禮品要花錢、現在就連吃年夜飯都要花錢……

而且,現如今過年,除了吃大餐、穿新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全家出門旅遊,甚至出境遊,還有帶父母一起看電影、拍寫真、看展會等等各種精神上的娛樂項目。這些品質化、個性化、定製化消費已經成為過年新時尚,哪一項不要大把大把地花費?

過年還有很多扎堆結婚的或是喬遷的,大家都想趁著那幾天短短的假期把一年的事情給辦了,禮金紅包一個也不能少,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了!這樣看來,過年過的不是年,那是在花整整一年掙得的辛苦錢啊!

再次,如今過年的體驗是“累”,還不如上班按部就班的規律生活。

除了傳統過年的貼春聯、祭灶、守歲、拜年、祭財神、逛廟會等等習俗,如今過年還出現了許多蔚然成風的新年俗。比如集五福、搶紅包雨、直播答題中大獎、網上拜年發視頻等等,這些被各大新媒體推波助瀾、廣受年輕人追捧的活動,更是讓人忙得不亦樂乎。

搶紅包雨、集五福也是近些年來過年必備項目之一。雖然大家都知道最後也分不到多少紅包,但依舊樂此不疲,呼朋喚友,守著時間點搶紅包福袋,連一家人團坐一圈吃年夜飯都不安心,春節聯歡晚會再也不可能從頭到尾看個完整的了……

近兩年隨著直播答題的興起,家裡又變成大家守著手機小屏幕看視頻答題,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每每答不上題就感覺會錯過了一個億似的沮喪,心累啊!而真正應該趁著過年時節多陪陪留守老人的願望,往往都被拋在腦後了!

過年最重要的節目其實是走親訪友,常常最親密的親戚一整年沒見了,終於又是一年春來到,總得聚在一起吃個飯。於是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飯局,每天都在趕場子似的各家走動。

彷彿短短几天的過大年,我們要做的事情全是濃縮型的,內容極其豐富,卻完全沒有規律可言,所謂的“放假休息”,根本就是個想象。身體也累!

再再次,過年讓人更心碎,走親訪友更是扎心。

小時候最喜歡“過年走親戚”,穿上新衣,擰起禮品,各家親戚家走一走,收到各種紅包還有很多點心小吃,別提多開心了!

可是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走到親戚家,紅包點心就不說了,先得準備好如何應對親戚們的關心:“這次期末考試能排全校多少名?”“我們樓上小張剛拿了獎狀回來,你怎麼樣?” “你的姐姐都結婚兩年了,你準備什麼時候結婚啊?” “隔壁小李今年生了娃兒,你怎麼還不生?”“你都工作這麼多年了,準備什麼時候買房啊?” ……

這些打著“關心”的旗號、深及靈魂的“拷問”,讓大多數的年輕人無力招架。句句戳中淚點,句句令人心塞。早知見了面來如此一問,還不如不見呢!

最後,隨著社會發展,平時也能做原來過年才做的事情,似乎沒有必要過年了。

過大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除了特有的習俗傳承之外,更多的是提供了一個家人相聚、親朋好友互動的契機。對於過年的期待隨著年齡的增長漸行漸遠,似乎春節這個延續了幾千年的節日也變得可有可無了。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許多原本只在過大年才會有的東西,現如今隨時隨地都可以有。比如當年物資緊張時期的過年點心,比如當年文化產業匱乏的影音娛樂項目,比如當年必須憑票供應的布料糧油,比如當年根本看不到的車輛交通……哪一樣不是變得尋常普通,滿眼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如果穿新衣、逛商場就是過大年,那麼大概算得上天天都能過大年罷!

既然如此,誰還犯得著拿一整年的積蓄去趕那個場子呢?說實在的,妙妙角也認同那些覺得“過年不如上班好”的想法,但是我還是會選擇去過大年!

以上僅個人觀點,供參考,祝大家新年快樂,事事順心!歡迎留言討論或點贊鼓勵,謝謝!(本文原創,插圖取自網絡,侵刪。)


妙妙一角


小孩喜歡過年,成年人逐漸逐漸厭惡了過年。

小孩有紅包拿,又有寒暑假,自然期盼過年的到來,這就是成年人嚮往的有錢又有閒。

成年人害怕過年,其一,收入剛剛維持平時日常開支,甚至靠著借貸過日子。每到過年回家要給長輩帶禮物,給小輩包紅包,想想都後怕。去年在外地打拼,省吃儉用攢了兩萬回家過年。送送禮,紅包一送,全沒了,計劃自己買套新衣服都沒能實現,成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想想都是淚。其二,未婚的朋友回家必然面對催婚,相親,農村左鄰右舍,七大姑八大姨的對大齡青年更是“興趣話題”。成了村裡,家裡的焦點人物被評頭論足、指指點點,自然想避而遠之。

這些大概就是現在人覺得過年還不如上班的原因吧,希望回答解決了您的困擾


海釣那些事兒


對於上班族來說,過年是與家人團聚的日子。

同樣,過年也是“消費”的日子,一個春節下來,可能兩個月的工資都沒有了。

並且,過年時串門子、走親戚,能使一些人身心比較疲憊。

所以,有些人覺得“過年不如上班好”!


我在小的時候,非常喜歡過年,因為平常每個星期能吃一次肉都很不錯了,而過年時,每天都有肉吃,再有一點。上小學後,也是天天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可以休息一個月,我可以天天玩耍,每天還有好吃好喝的。上初中後,對過年的喜悅減少了一些,因為上初中後的過年,需要補課,春節能休息十天都很不錯了,並且還有很多寒假作業要做。

剛參加工作時,又喜歡過年了,因為平常上班時休息的日子非常少,只有到春節才能休息八、九天,但是在這休息的幾天裡,年前需要在家裡幫助父母準備年貨,初一至初五要走親戚,真正屬於自己的日子不多,但是依然很喜歡過年。

結婚有孩子後,過年都要帶孩子一起,那時才發現,原來過年最開心的是小朋友。

這些年過年,我們單位每個春節都是放假十天,但我需要值班兩天,雖然值班沒有什麼事情,但是也要到單位,也就是說,我春節只能休息八天。

我們今年是臘月二十八放假,二十八、二十九兩天要準備年貨,年三十貼春聯,傍晚時分開始包餃子,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初一打算帶媳婦孩子出去轉轉(我們這裡初一不串親戚),初二至初五都要走親戚,每天都是走兩家。這八天都過去了,初六、初七我要值兩天班,初八正式上班。春節休息了十天,總覺得都是在忙碌中度過。

在每天的假期中,其實我最喜歡的是“十一國慶節”,每天的國慶節是七天假,我值班一天,其餘的六天都屬於我自己,想去哪裡轉就去哪裡,在心裡面的感覺,國慶節就是休息的日子。所以,在“國慶節”與“春節”假期中我比較喜歡平常的“國慶節”!

我身邊的朋友還有單位的職工,有一部分人家是外地的,每到春節,還要考慮買火車票回家。春節的火車票挺難買,上火車後,火車上乘客也非常非常的多。在孩子小的前些年春節,他們有連續三個春節都沒有回家,都是選在五一或十一回家!


過年都是消費,備年貨、走親戚、買禮物等等。每個春節,我都要用去兩個月的工資。

以前過年,人們都想著與家人見面、團聚,可是現在,兩部智能手機將相隔千山萬水的親人如同就在對面,再加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平常只有在過年才能做到的事情,很多人都放在了平常做。

所以現在,有一部分人已經不想在春節休息,而喜歡在春節期間也上班!

春節期間上班還有兩倍或三倍的工資,何不而不為,我也想在春節上班!


人在風上走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對於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認為過年不如上班好了。我就從我自己的一些經歷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現在農村年輕人很少,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中老年人,年輕人過年回家要置辦年貨,給父母買禮物,走親戚開支等,都是需要一大筆錢來開銷,雖然現在農村親戚越來越少,但這些都是都是少不了的開支。過個年,幾個月的工資都花完了,所以但是現在很多人不願意回家過年,覺得上班比過年好。

第二很多年輕人和有能力的都搬出農村在城市落戶,親戚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淡,而且在城市生活壓力大,基本都很少串門走動,過年就顯的沒那麼濃重和正式,年味越來越重淡,觀念上覺得過年和平時沒有太大區別,還不如上班好。



摯v愛


在單位上班,每個月日班、夜班倒地加班,已經夠累了。回家要麼被父母催婚,要麼就是串門拜年,被問收入是多少,工資低了被瞧不起。加上春節的票太難搶,搶到了得排長隊過安檢進站,各種換乘,和上班相比,太累了。每次我回去,家裡置辦年貨的開銷全部我出,串門拜年的紅包我準備,壓力太大了,手裡沒個三兩萬塊錢,萬萬不敢回家過年。所以我年前和爸媽說了,我們平常時聚聚就行了,年後再回家就好了。


三秋哥


過年能用“麻煩”二字形容嗎?我真的覺得好麻煩,平時上班好好工作就可以了呀,過年,要送禮,要買年貨,要大大大掃除,要逛街買衣服,出門在外的,要早早定回家的票,收拾行李,又要買買買,一到年根底下,各種催賬的,各種事,比較煩,還很累。

最近工作挺忙的,忙的都忘記馬上就要過年了,小時候盼望過年,可以有好多好多好吃的,新衣服,爸爸媽媽都在家,各種玩耍,現在不同,衣服隨穿隨買,吃的更是了,鞭炮不讓放了,聽不到過年的氣息,各種買的前提是口袋要有錢呀,2019年不好過,亞歷山大,錢不好掙,工作不好乾,錢最容易花。寧肯上班掙錢,也不願意過這個年。


薇薇頭像設計


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人的心聲吧,因為最近我發現很多人寧願春節值班加班,也不想過年,這個我覺得有點奇怪了,按理說回家過年應該是我們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而且歷來的風俗也是這樣的,可是最近幾年,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越來越害怕過年,這又是為何呢?

我覺得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因為年味已經變了,現在的年味已經不是我們記憶中的那個年味了。

有一種年叫做現在的年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期盼過年應該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從進入臘月開始就天天盼著到大年三十,但是現在呢?即便到了大年二十九,都沒有馬上要過年的那種心思和勁頭,這的確很奇怪。

不過說到年味變了,那麼究竟是哪裡變了呢?比如我們以前過年,更看重精神上的滿足,但是現在的年味,更看重物質上的滿足吧,但是大家都清楚,物質上的滿足就是一道填不平的溝壑,最終的結果只會是讓所有人感覺負擔越來越重,心裡感覺越來越累,所以很多人寧願選擇待在公司上班吧。

沒錢你還回家過年?

另外一點,也是始終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錢的問題,雖然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大家的共識,但是你沒錢你真的好意思回家過年嗎?估計很多人不好意思。畢竟攀比之風不分城鄉不分地域,在哪裡都一樣。

比如作為村裡人來說,一年到頭看不到你,好不容易年底了才看到你,當然不會看你這一年思想境界提升了多少,更多的還是表面上的一些東西,比如你開的什麼車,穿的什麼牌子的衣服等等,但是你說這怪誰呢?怪村裡的大叔大娘和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嗎?也不能怪,因為對於他們來講,除了看你這些,除了問你結婚了沒生孩子了沒,跟你在一起,還有什麼可以問你的呢?

所以,這樣一想起來的話,相比春節過年,好像很多人選擇加班或者上班,就有些可以理解了。


九品職麻官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呀,家裡面都富裕了,你看現在家家戶戶都有車呀,樓房啊,在城裡買的房子,誰還在乎這些東西。以前小時候過年是因為什麼?小時候家裡窮啊,什麼都沒有,就覺得好玩一點,有時候練個衣服啊,吃個飯啊都吃不上,所以說還是小時候有年味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