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會友真的存在嗎?你有書友嗎?

踏雪尋梅wsy


有的,古時候文人墨客書信往來,以詩會友。現在互聯網時代,尋找志同道合的社區更加的方便。

我的書友是通過得到app裡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認識的,我們是同一個小鎮的,一起在一起交流,鼓勵是很愜意的事。

現在的羅輯思維、樊登讀書會、老齊財經會等等都聚集了一群會學習的人。

相信我,你並不孤單。


小胖戀愛吧


這個就真的存在,也就發生在我身邊。湖南澧縣有一位文學作者叫許申高,他的愛人就是青海西寧樂都縣人氏,90年代。他的愛人是通過,故事會上的一篇文章慕名而來。結婚後倆人為了生活,也走南闖北。11年回到家中重操舊業。他有很多著名作品,其中就有一篇文章“別餓壞了那匹馬”被選入教課文小學六年級。




湘澧星星課堂


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在我傷心的時候,它會用神奇的文字來安慰我;在我失敗的時候,它會鼓勵我,讓我變得堅強;在我獲得好成績時,它會用諺語提醒我。

書不僅豐富了我的生活,還讓我交了無數的知心朋友,讓我變得快樂。

初冬的午後,陽光,懶懶地舒展著腰肢,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上個星期五的下午,我們金都天長小學三、四年級舉行了第一屆書友會。同學們都拿著自己喜歡的書去交朋友。“哇!這本書是我夢寐以求的!我可以和你換嗎?”一位三年級的小女孩說。“沒問題。”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現在是朋友了。”小女孩興奮地說。“沒錯,以後我們可以交流一下讀書心得,以書會友嘛!”我心裡一陣喜悅。換好了書,我靜靜地坐在草地上品味起來,這本書叫《舒克貝塔航空公司》,是我家裡那本的上集,我很期待,也很想知道舒克和貝塔的身世,我不禁翻開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完全投入到書的世界裡去了。“叮鈴鈴!”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都回了教室,就我一人傻傻地坐在草地上。“駱彥廷,回教室了!”姚琪昊提醒了我。我終於從書的幻境裡回到了現實世界。

書就是個百寶箱,你想去哪,它就會帶你去哪。如果你有不懂的數學問題就去請教書,它會帶你去華羅庚的故鄉,解開你的“未解之謎”;如果你想知道破案的秘訣,那麼它就會帶你去拜訪福爾摩斯,和他一起解開一個個疑難的案件。

以書會友,不僅和書裡的主人公交了朋友,還交了無數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嘿嘿!真不錯。




龍崗小賴


以書會友還是存在的。

那一年秋天,剛上大二的我。那一天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就突然想到圖書館去看書,其實當時也不知道想看什麼書,反正進去就是東邊瀏覽一下右邊瀏覽一下,然後雜誌也稍微看了看,在放書本回書架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隔壁的她,然後不小心把他的書本弄掉了,也就是因為這是不小心跟她結識了,漸漸的從書友到如今多年以來的好朋友。也許緣分就是這麼奇怪,也許就是因為那一本蘇格拉底的書。如今的她成了當地稍有名氣的作家,偶爾之間的溝通就彷彿回到了大學,那美好的時光當中。如今各自為了生活在奔波,但是有這麼一份情感在的時候,還是會給生活增添一道彩虹!


來去廈漳泉看房007


人處於社會之中,必然遇到各色人等。在相處相交之中,必然產生共識,形成各種關係。其中朋友關係是聯繫人們交流的主要感情關係之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趣味相投者可為友,因此有棋友,牌友,酒友,戲友等等,其中當然也有書友。以書會友這在我們這一代人中碰到過不少。我與幾位保持了幾十年交往的老朋友的密切關係就是建立在對書的濃厚興趣上的,而且是在書店經常買書的過程中,在不斷交流對書的內容的探討過程中,在評解一部書的價值過程中,加深彼此之間真誠相交,有時也會為一部書的各自認識不同,而鬧個面紅耳赤,但並不影響友好相交。因為書友之情是純正的,這裡面不存在利益關係,更談不上有什麼私怨忌恨之類的東西。無論在茶間一席談,或私室一聚會,交流之熱議,無非是文史地理,史籍經典,中外名作。各抒已見,各抒情懷而已。各各不同見解之爭,最後還是求同存異罷了,不存芥蒂之心。

歲月的流逝,老去了的年歲,各位書友之誼日益增進,有時常為一部珍品書而讚歎不已,互贈互勉之書常見。大家也深深感到,以“書“搭成的友誼之橋是牢固的。儘管在商品經濟大潮中,有些原來愛書如命的人,暫時放掉了書本。但年輕時養成的習慣,終將難改,到老時又回到書友群中來了,原因還在於,想找到書趣,還得回到老同學,老朋友中間啦!

不過,當下青年人對讀書興趣不濃,恐怕熱衷於玩電腦手機吧,但也有年青的朋友喜愛書籍的,但人數不多,也難於遇到以書會友的場面吧!





浙江湖州羅林


以書會友是真的存在嗎?你有書友嗎?

以書會友古已有之,此命題不容質疑。僅舉一例,建安“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書友,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們與“三曹”一起,構成建安作家的主力軍。可見文章的力量可聚文人墨客成就大業。

以書會友更是現代人在文化領域的一種凝聚的力量,如讀書會,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可以互相切磋辯論,也可以在觀點的互相碰撞間遊走。還想過用自己的肢體和語言將喜歡的書籍,喜歡的人物,喜歡的片段,盡情地演繹出來。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意思是:好的書籍能夠帶領我們走向成功。 “以書會友,幸福易書”,是讓我們用自己看過的書來換別人的書,這樣我們就能夠讀到更多有意義的書了。

我的中學時代書籍偏少,我多數時候是“以書會友,幸福易書”我換到了我喜歡的好書,也鍛鍊了我與人交際的能力。那時在書店我認識一位忘年交,她是書店的店員,由於我幾乎天天去書店,用母親給我零錢去買書,她總給我留了一些我喜歡的書,我叫她姜阿姨,我每次去書店她都像長輩,像朋友給我書看,我沒錢買,她就說你就在這看吧。巧的是後來我成家了,姜阿姨和我成了鄰居,我們的交往多起來。總是以書為媒,我家的書也漸漸多起來。以後,我用我的書也結交更多的讀書人。我的生活也因為讀書而發生了太多的變化。我通過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當我想回饋給身邊人的時候,書的力量去幫助和影響更多的人。通過書相遇的人,就是靈魂相遇相知相伴,這該是很幸福的事!





自由自在的老蘇


以書會友還真存在,因為《簡愛》我們成了好朋友,這個朋友已交往三十多年了,我們都早已成家生子,可每當遇到一本好書都會彼此推薦,以前是電話聯繫,對於這本書中的人物或感悟能說上很長時間,現在方便多了,我們用微信截圖把書中精彩的部分發給對方,探討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一有時間我們就相約在圖書館,喜歡那裡的寧靜氛圍,看起書來總是忘記時間,毎每圖書館打洋,我們餘猶未盡地相識一笑,丟下一切世俗去打牙祭。在這繁雜的塵世間,為有這樣的書友,這樣的知己,這樣快樂的時光感到慶幸。




文頂好


以書會友是真的會存在嗎?是真的,有書友,

第一,志同道合的人肯定是有的,都喜歡看書,看同一類的書,交換心得,這類的話,只有知己才能瞭解彼此的一種心情,分享一種喜悅,這就是一種好友之間的分享,品茶是一種欣賞,品書也是一種,只有體會到那種愛書護書欣賞書的同道中人才有這種感受的,對知識的渴望,希望得到有共鳴人的欣賞,喜歡同一類同一個作者,同一個思維模式,這種人很少可以成為知己

第二,生活中可能10000箇中有1個,就不錯了,但是現在這種社會去圖書館的人少,不像以前了,說有書友會,現在沒有了,大家談論的最多的是遊戲了,這種的話是格外珍貴的,這種有很難找到,找到了,就是一輩子的知己了。


夏朵紅


知己難得,以書會友,有一二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