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投保不被騙,如何做到心中有數?

黃周海


證據一定要留好。留證據很關鍵。

咱先不管保險公司或者業務員怎麼做,保險公司有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和合規管控動作,但是業務員執行不執行或者執行的怎麼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做法,守規矩的是多數,不守規矩的也有。

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講,對保險一知半解,如何做到不被騙,或者準確點講,是如何做到被騙了如何挽回損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關鍵。

大多數當我們發現被騙,基本都是事後的事了。

很多時候,當我們想去維權,卻發現保險公司說你已經簽字確認了。或者說,你已經投保完成,合同條款業務員已經講過了。但是,實際上簽字和條款講解,我們可能當時也是一知半解,隨手簽到。

沒辦法,要為自己做的事負責。誰讓我們當時那麼相信代理人呢?

所以,我們最起碼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找專業靠譜的業務員,買保險並不是看公司,人更重要,所以找到靠譜的代理人可以省很多事情,怎麼區分呢?一般情況下,滿嘴跑火車的,惡意詆譭同業公司的,都不怎麼靠譜。

2、自己學會比較,瞭解必要的保險知識,業務員給你做的方案、推薦的產品、可以上網搜一下,問一下,比如問一下像我這樣的保險人,,或者撥打保險公司官方客服電話證實一下,都會有比較公正的答案。

3、如果前面兩個都嫌麻煩怎麼辦?自己留個心眼,現在都有手機,代理人給你講解的時候,能錄音就錄一下,保存一下相關的證據,萬一以後出現問題,這個非常關鍵。代理人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有錯在先,如果證據確鑿,保險公司無法抵賴。

4、確實受到損害被騙,最後還有一個途徑,撥打銀保監會電話,12378瞭解要下。收到欺騙的,該維權咱們還是要維權。

這幾項都做了,想必你心裡就有數了。

有情懷接地氣說人話見真知,關注真知保,不跳坑。


真知保


以下幾個良心建議:

1.保險本質是風險轉移,因此首先搞清楚,你的風險是什麼?你需要轉移的風險有哪些?

2.根據對方提供的方案,看是否覆蓋你需要轉移的風險。

3.你願意為轉移風險付出的金錢是多少?對方方案是否符合你的預期成本?

這三個是最核心的思路,額外建議如下:

1.一切以合同為準,閱讀保險合同保險利益(保什麼),除外條款(不保什麼),繳費條款(繳多少怎麼繳),賠償條款(賠多少怎麼賠),確認如實告知。

2.優先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壽險,最後才考慮年金和理財。

3.先用醫療險覆蓋所有人,再按照從頂樑柱到其他進行補全配置。(廣覆蓋原則)

4.除了考慮醫療報銷,還需要考慮願望因素。就是在喪失收入的情況下,需要多少錢保障家庭教育贍養等不受影響。(保身價)

最後,請記住保險的初衷:風險發生時,自己不花一分錢,家庭不受一點影響。

Tips:哈哈,也可以看看我的文章,交流,免費諮詢~


至尊保Live


首先確定你需要哪方面的保障,然後看合同的保險責任和免賠條款。很多人只聽業務員口頭述說,難免有誇張和遺漏,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最終的依據就是合同條款。看不懂的條款叫業務員給你解釋,這樣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袁海英


我理解為:信任危機!

時代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同。

我做了足夠多的保單檢測,發現幾乎大部分客戶的保險配置都是“風險保單”!

他們手中現有的保單並不能完全幫他們抵禦風險來臨之時的財富損失。

很多都是之前保險代理人以存款為名做的分紅年金理財產品,

重疾意外沒有,甚至少的可憐,

十年以上的重疾產品沒有更新,只保十種重疾,而且與現有的保監提到的25種理賠標準差異很大。

而且這部分配置過保險的產品的客戶已經到了高發病的年齡,甚至有些已經的帶病體,無法加保。

這就導致很多在需要理賠的時候出現問題,導致保險騙人這一說法一直風靡不斷!

並不是客戶不認可保險,而是不認可現在市場上做保險的這群人,

為什麼之前會有大量的人跑去香港買保險,哪怕單次交易限額也要刷卡800次去買?

其實這樣的情況大陸也不是沒有發生過,99年利率調整前期,市場上搶斷年化收益保底將近9%的產品,比之香港買保險有過之無不及。

但是後來呢?

因為長久以來的利差損,某保險公司竟然私底下讓大量客戶退保!

時間再往回倒,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剛開始的時候,保險一詞對於國民還是個新鮮事物,

跟現在的vr,ai,IPO,ip等名詞比起來一點兒都不low 妥妥高大上的產物!

一聽意外,得病就能獲得多少多少賠償,大家一水把保險當活菩薩,

但是後來呢?

因為野蠻生長,現在保險口碑江河日下的結果,是在長時間跨度下,理賠兌付出現矛盾之後為當初民眾付出的信任崩塌而買的單!

也就是說,老一輩用不講理的方式打下了一片江山,但是這片江山卻是有大量的問題,就留下交給我們守成的這一代來解決這個信任問題。

我遇到一個年輕的客戶,寧可看不懂條款也要在支付寶上購買可能有問題的風險產品也不理保險代理人,

注意不是不買!

是不理!

堅決不搭理!

就不給你溝通的餘地!

最後她只給了我一句話,我相信支付寶!

看到了嗎?

支付寶建立的第三方信用支付體系有多麼大的威力!

都能做到讓人盲目相信!

所以,就現在來說,保險業與廣大客戶之間要做的是如何重建信任。

保險?

客戶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認可的多。

大眾不接受的是我們透支了信任的傳統保險業。


保險教授


看條款!看條款!看條款!

如果你看不懂,只能聽業務人員講解的,你讓他從合同上找到相應的條款給你畫出來,而且最好錄上音。

另外對於業務人員承諾的沒有寫入合同條款的收益不要相信!過去的年化收益率代表過去,現行收益率代表現在,這兩個指標都不能說明未來幾十年的年化收益率到底是多少。只有寫入合同條款的保證利率才是你真正能拿到手裡的利益!

最好的方法還是自學保險知識,不要盲從,有獨立思考能力,自己能夠讀懂產品條款最好了!

以上

關注松鼠和松鼠一起避險!


松鼠大叔一枚


講簡單點,投保人要拿法律武器維權就必須舉證。對投保現場代理人詢問的、紙質的全部資料要保存好,所以一定要錄音錄像。

通俗講保險人授權代理人在規定區域展業,代理人在展業過程中因銷售誤導等行為,對投保人造成經濟損失或個人權益受損的責任由保險人承擔。你沒有證據,你能放心?


兵說險經


買保險只要是正規的保險公司基本都不會被騙的,每投一次保,都有保單,是有法效力的。至於網上盛傳的保險公司‘這也不賠,那也不賠’,也不可全信。如果保險公司都是騙人的話,國家也不可能大力宣傳,公開講話。最後要明確幾點就是,第一:買保險,一定要找專業的業務員,只有專業的業務員,才能把該注意的問題都注意到,該做的事也都會做,免得到時發生理賠,產生扯皮;第二:一定要如實告知,不能帶病投保,如果以前住院了。或者發生過疾病,都要告訴業務員,能保就保,不能保就算了,不要心存僥倖。第三:與業務員洽談的時候,一定要確定業務員有沒有帶錄音錄像設備,這是保險公司的合規。第四:要買對保險,不能買的理財,想保大病,買的大病,想保意外。


股期江湖


首先自己要如實告知,只有我們做到這樣才有更多的理由去追究別人的問題

第二投保前瞭解保障責任,千萬不要看手寫板計劃書,這個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每個保險公司有電子版的計劃書,裡面有具體條款

第三投保後,當收到保單的時候一定要再看看保單責任,有疑問馬上電問業務員或者打客服電話諮詢(利用保險等待期,等待期退保沒有損失)

希望這些能解決你的問題


小邱保險顧問


心中有數就是敬而遠之


老董120569131


投保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告知了。作為合同雙方,投保人和保險人都有如實告知的義務。只要做到雙方如實告知,其實保險本身就沒有問題了。現在很大因素,在於保險業務員的素質和能力存在缺陷,而少數客戶有不如實告知的問題,影響到後期理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