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內卷化”(involution)一詞,來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的著作《農業內卷化》。他將內卷化定義為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國內學者黃宗智在《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這部作品中,也用到了“內卷化”這一概念。並認為“單位土地上勞動投入的高度密集、和單位勞動的邊際報酬減少”,這種現象是內卷化的特徵之一。現代語境下,“內卷”一詞也經常被解釋為“無效率、無發展的內部競爭”。

動畫製作與傳統農業生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將通過一些典型案例,論證日本動畫業界“內卷化”的現狀。

日本動畫產能不足的困境:

動畫製作流程分為預產期、生產期、後加工期,或稱為前期、中期、後期。

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前期工作包括立項、企劃、腳本、設定、分鏡,這是一個由少數主創人員參與的階段,也是決定動畫的內容與受眾,並體現創作者的風格與藝術追求的階段。生產期的工作包括構圖、原畫、中割、上色、攝影等等,這是一個必須由大量人員合作完成的階段。

因為中割和上色的技術含量較低,往往是機械性的重複作業。所以動畫的中期會體現出“勞動密集型”的特徵,這一點與傳統農業生產具有相似性,也是我們進一步探討“內卷化”的前提。

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根據《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8》的數據顯示,日本TV動畫總時長,已經連續三年處於持平狀態,而2017年動畫製作的總數,出現了五年來的第一次下降。這也從側面說明了,11萬分鐘的動畫總時長,很可能代表了整個日本TV動畫產業的年生產力的極限,而且短期內將難以打破。

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單純列舉數據可能不夠直觀,我來舉一些動畫愛好者們身邊的例子。

以十月番為例,從開播到現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先後有《慎重勇者》《神田川》《碧藍航線》因製作方面的問題宣佈延期;《Fate Grand Order》也宣佈了將連續推出兩集“總集篇”的消息;而新番《巴比倫》在企劃階段,就留出了一個很大的空擋,第7、第8集的放送日期,間隔了一個月以上。這種頻發的延期現象其實從2016年就初見端倪了,今年更是變本加厲,也側面反映了日本動畫產能不足的情況。

上述案例中體現出來的,是內卷化描述的“停滯不前”的特徵。

低效益、低迴報的製作方式:

黃宗智在《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描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18世紀末,為提高棉花產量,農民們全家老小紛紛參與了務農,雖然整體上看家庭的收入是變高了,但生活似乎並沒有因此改善多少,收入平均到每個人之後反而比前些年還要少了。毫無計劃的大量投入勞動力,產量增加的同時,生產率卻下降了,這是邊際效益遞減造成的必然結果。

事實上,日本動畫的製作業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以知名動畫公司JCstaff為例,這家公司近年來放棄了精品化的戰略,開始以重視製作數量。2018年到2019年的這段時間,每個季度同時製作4部作品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其中還有像《約會大作戰3》這種出現嚴重質量缺陷的作品。

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JC的初衷是多接一些作品防止經常與自家合作的自由原畫師流失。其實JCstaff是一家擁有4條獨立生產線的大公司,但長期的大量接單,最終導致了工期週轉乏力,本來能靠本社完成的工作,也不得不去外面找外包公司幫忙做了。七月新番《某科學的一方同行》和《連擊老媽》名義上是由JC製作,實際上著兩部作品整體被外包給了動畫公司ACGT。

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外包作業不僅需要支付給ACGT製作費,還要花費額外的溝通和管理成本,也隨時會有外包上交的原畫不合格,需要本社的作畫監督要大量修改這樣的風險。“下請”ACGT作為“元請”的JCstaff額外投入的勞動力,實際上並未給JCstaff創造更多的收益,至少達不到JC社本社親自制作的收益水平。放眼整個動畫製作業界,絕大多數動畫公司都在進行著部分、或者整集的外包。

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外包帶來的不僅是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他們低價接單的惡性競爭,也讓日本動畫業界的內卷化趨勢愈演愈烈。以中間畫為例,按現在的市場價動畫師每畫一張中間畫,可以拿到手200日元,相當於12人民幣。而海外動畫公司,可以以130日元甚至更低的價格去與日本本土的動畫師競爭,6塊錢就能畫的國內動畫師比比皆是。

光是中國無錫就有1032家動畫公司,至少有一半是靠接日本動畫的外包、甚至是外包公司發的外包來養活自己的。

這種大量額外勞動力的投入和低價競爭,導致了日本動畫的製作人員工資一直處在一個難以接受的低水平。

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日本原畫師井上俊之曾經發言感慨,自己在35年前剛進入業界的時候,1張中間畫的價格是160日元,到現在應該漲到400日元才算合理。結果現實並非如此,整整35年單價才漲了25%。

大量投入勞動力,卻沒讓動畫師們的收入有所提高。這幾乎再現了《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中發生在中國的,全家老小一起上陣種棉花的經典案例。

啟示:

日本動畫製作業的“內卷化”現狀分析

中國長江三角洲的內卷化現象的化解,主要是因為鄉鎮企業興盛,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庵野秀明曾經說過“日本動畫最5年之內要完”,其實離這個5年大限只剩下1年了。但我們不必如此悲觀,日本動畫可能在短期內無法完成質的突破,不過中國的經驗同樣有借鑑的價值。

動畫製作的勞動力主要集中於原畫、中間畫、上色階段。現在逐漸興起的AI技術,可能將會在未來取代人工作業,不僅解放了勞動力也會讓製作變得更加高效。同時,一個動畫團隊的組建,至少需要導演、人物設計、美術這三個崗位的人員,日本動畫的總量也受限於此。動畫公司多注重新人的栽培,增加能獨當一面的人才數量,可能是實現日本動畫總體產量突破的最有效途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