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軟腐病如何防治?

陳縱橫


感謝悟空問答,我是阿秀,專注種植,阿秀孃家是山東泰安。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我們泰安的白菜歷史比較悠久,家裡種植白菜幾十年,都白菜種植頗有研究,歡迎一起探討學習。白菜軟腐病的症狀、如何預防等,阿秀來分享。


一、白菜軟腐病發生的症狀

白菜腐病在我們泰安那邊兒又叫“爛疙瘩病”。剛發病的時候,葉子沒有水分。比較乾枯。然後在白菜的白邦位置,然後有一個個的黑點,黑點旁有一個個水漬狀的東西。這個小小斑點,一點一點地擴散,後來到白菜邦的位置。慢慢的變軟,後來就會發生爛的情況。而且味道特別的刺鼻。最後導致整棵白菜都會死亡。

白菜軟腐病一般會在白菜包芯兒的時候發病率比較高。但是白腐病發生的位置和表現也稍有不同。


主要有:外葉腐爛、包芯腐爛、脫邦腐爛。

外葉腐爛:主要是白菜的病菌從白菜的外部葉子開始傳播擴散,邦的葉子外面部分是乾枯的狀態,後來病原延伸到整棵白菜。



包芯腐爛:白菜的病菌部分是從白菜的中間兒包芯兒的位置往外邊擴散。一旦感染,病菌擴散的範圍越來越大,呈褐色。從而導致白菜的包心兒全部腐爛,但是白菜的外部位置,從肉眼的話,看不出來,這就是包芯腐爛。

脫邦腐爛

白菜看上去比較乾枯嫣巴,一般在三到五天後,白菜的邦會貼到地的表面兒,從而白菜的邦不是緊緊的包裹在一起,而是成花傘的形狀散開,發生病變的位置會流出褐色的粘稠的東西,從而導致整棵白菜腐爛。這種就是典型的爛疙瘩。

二、白菜軟腐病的預防和防治

1、在白菜播種之前,一定要做好土地的翻耕工作,儘量的是做到

深耕。深耕的話最好三遍深耕完畢在太陽光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暴曬一週左右。少減少土地當中軟腐病菌的殘留。

2、不要重茬種植做好輪作不要和頭菜,菜花,土豆等農作物進行連作,連續播種,儘量做到一年不連作。在我們泰安,一般會在年後的三四月份進行土豆的種植,一般收完土豆之後就會進行白菜的播種工作。阿秀的爸爸曾經做過實驗,在春季播種土豆,秋季播種白菜的地,發生白菜軟腐病的情況更多。而在不連坐的土地,播種白菜,發生軟腐病的幾率就要低一些。


3、因為白菜軟腐病的發生的部
位一般會在白菜邦的位置,這樣我們就要在選種的時候就要多加註意啦。選種的時候可以選用邦少葉多的品種:比如我們泰安人經常種的一個品種天津綠。

4、另外,在選種的時候也可以選一些抗病性比較好的白菜種子,阿秀家種植大白菜品種,抗病性比較好的品種:有北京三號、綠霸(視頻中有)。從根源解決軟腐病的問題


5、 播種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晚播,因為晚熟品種的話,相對來說比早熟品種的抗病性要好一些,因為早熟品種。天氣炎熱,在空氣和溫度20度以上的情況下,易發生軟腐病兒。晚熟品種,天氣微涼,不利於軟腐病病菌的傳播。

6、在發病初期的時候要少澆水工作,軟腐病一般會在水比較多的情況下更容易傳播和加速軟腐病的形成。用溶脂酸銅噴施一到三次。

7、做好白菜基肥,中段肥及包芯肥的時非工作,提高白菜的免疫力。


💕 關於白菜軟腐病的相關問題您清楚了嗎?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如果您喜歡阿秀的文章,也請您動動您的小福手點贊.轉發.關注哦!您的支持是對阿秀最大的鼓勵!

♥️我是阿秀,一個熱愛生活,充滿正能量的農村妹子!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香村阿秀”,分享三農,講述不一樣的農村故事!謝謝!

香村阿秀


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適應市場需求、抗病、優質、高產的大白菜新品種。

②適期播種:根據北方大白菜播種季節氣候特點播種,秋季大白菜的適宜播種期為7月末。

③加強栽培管理:種植大白菜最好選擇前茬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提早耕翻整地,改進土壤性狀,提高肥力、地溫,促進病殘體腐解,減少病菌來源和減少害蟲;種植前畝施腐熟優質有機肥1000~1500千克,並以50釐米行距起10~15釐米高的壟,壟溝用菌靈或敵克松進行土壤消毒,溝施複合肥,畝用量約50千克。採用壟作或高畦栽培,有利於排水防澇,發病輕;及時清除病珠。

④防治害蟲:早期應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及時用樂果800~1000倍液或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1~2次消滅地蛆,這對防治白菜、蘿蔔的軟腐病效果非常顯著。

⑤從蓮座期開始勤查地塊:初發病期每隔7~10天噴1次藥,連噴2~3次。發現病株即用藥液澆灌病株及其周圍健株。選用藥劑: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1000倍液,或20%龍克菌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或57.6%冠菌清幹粒劑1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等。


平凡老張看人生


1. 選擇抗病品種:

一般是青幫比白幫的發病輕,晚熟種比早熟種抗病性強。疏心直筒型白菜在田間外葉直立,通風良好,比圓球型發病輕,但在貯藏期間則相反,圓球型品種在貯藏期堆放時,相互之間有空隙,利於通風,比直筒型發病輕。青幫類抗病品種有,遼白21號、北京新3號、京秋80、津秋1號、龍白6號等。

2.注意栽培條件:

原則上不與甘藍、番茄、馬鈴薯等作物進行連作或鄰作,以減輕病害發生幾率。

前作收穫後要及早翻地、曬田,促進病殘體腐爛分解;選擇起壟栽培白菜,高畦栽培比平畦發病輕。

基肥適當增施腐熟農家肥和磷、鉀肥,促進白菜生長旺盛,提高其抵抗病原菌侵染能力;適期晚播,使白菜包心期避過高溫多雨季節,減輕發病。

合理密植,及時間苗定苗,摘除老葉、黃葉、病葉,增加田間通透性;及時拔除、深埋病株,病穴土壤挖開暴曬,減少病源。

3. 及時防治害蟲,控制病害傳播:

早期應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從幼蟲期起應經常查蟲,發現有黃條跳甲、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等害蟲危害時,應立即噴藥防治。

4. 藥劑防治:

發現病株要立即拔除,並用藥液澆灌病株及其周圍健株,防止病害蔓延。初發病期每隔7-lO天噴-次藥,交替輪換用藥,視病情連噴2-3次。

可選藥劑有,氫氧化銅、氧化亞銅、噻菌銅、絡氨銅、松脂酸銅、代森鋅


橋頭老羅


白菜軟腐病是由歐氏桿菌屬的細菌所致。這種細菌在4~36℃、pH為5.3~9.3時都可以正常的生長髮育,在缺氧的情況下也能生長髮育。軟腐病細菌能分泌消解寄主細胞中間層的酶,使細胞分離,組織崩潰,並遭受腐敗性細菌的侵染,分解細胞蛋白腖,生成吲哚,產生臭味。

(1)發病症狀

堅實的組織受侵染後,先呈水漬狀,逐漸腐爛,最後患部水分蒸發,組織幹縮。柔嫩的組織受到侵害時,呈浸潤半透明狀,後呈褐色,隨即變為黏滑軟腐狀。大白菜在田間發病,多從包心期開始。起初植株外圍葉片在烈日下表現萎垂,但早晚仍能恢復。隨著病情的發展,受感染外葉不再恢復,以至露出葉球。菜株腐爛有的從根髓或葉柄基部向上發展蔓延;有的從外葉邊緣或心葉頂端開始向下發展,有的從葉片蟲傷處向四周蔓延,最後造成整個菜頭腐爛。發病嚴重的植株結球小,葉柄基部和根莖處心髓組織完全腐爛,充滿灰黃色黏稠物,臭氣四溢,易用腳踢落。腐爛的病葉在晴暖、乾燥的環境下,可以失水乾枯變成薄紙狀。

(2)發病因素

①不同品種大白菜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疏心直筒的品種由於外葉直立,壟間不廕庇,通風良好,在田間發病比外葉貼地的球形牛心形的品種發病輕。多數柔嫩多汁的白幫兒品種,抗病性都不如青幫兒品種。

②氣候條件:白菜包心以後多雨往往發病嚴重,而且高溫也是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③昆蟲帶菌:昆蟲與軟腐病發生的關係十分密切。一方面由於昆蟲在白菜上造成傷口,有利於軟腐病菌侵入;另一方面,有的昆蟲體內外攜帶病菌,直接起了傳染和接種的作用。

④栽培條件:高畦栽培土壤中氧氣充足,土壤中不易積水,有利於寄主傷愈組織的形成,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故發病輕;平畦則反之。大白菜與小麥、豆類等輪作,發病輕;與茄科和瓜果類等蔬菜輪作,發病重。播種期早,白菜包心早,感病期也提早,發病一般都較重。

(3)防治措施

①選用抗病品種:選用適應市場需求、抗病、優質、高產的大白菜新品種。

②適期播種:根據北方大白菜播種季節氣候特點播種,秋季大白菜的適宜播種期為7月末。

③加強栽培管理:種植大白菜最好選擇前茬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提早耕翻整地,改進土壤性狀,提高肥力、地溫,促進病殘體腐解,減少病菌來源和減少害蟲;種植前畝施腐熟優質有機肥1000~1500千克,並以50釐米行距起10~15釐米高的壟,壟溝用菌靈或敵克松進行土壤消毒,溝施複合肥,畝用量約50千克。採用壟作或高畦栽培,有利於排水防澇,發病輕;及時清除病珠。

④防治害蟲:早期應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及時用樂果800~1000倍液或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1~2次消滅地蛆,這對防治白菜、蘿蔔的軟腐病效果非常顯著。

⑤從蓮座期開始勤查地塊:初發病期每隔7~10天噴1次藥,連噴2~3次。發現病株即用藥液澆灌病株及其周圍健株。選用藥劑: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1000倍液,或20%龍克菌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或57.6%冠菌清幹粒劑1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等。


冷丫頭1994


大白菜軟腐病俗稱爛疙瘩、爛葫蘆、腐爛病,是由細菌引起的一種病害,普遍發生於全國各地。症狀及其識別:從大白菜包心開始,先在外葉中肋基部出現水浸狀腐爛斑,病斑逐漸向四周擴展,並感染其他葉片和短縮莖,此時往往發生外葉萎蔫,但晚間和陰天能恢復正常。發病嚴重時引起短縮莖和根髓的腐爛,使整株癱倒,腐爛組織有黃色黏稠狀物質和惡臭味。病菌進入維管束後,可使維管束變褐,並沿維管束進入葉脈,引起整株腐爛。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加強田間管理。除與非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輪作外,還應儘量採用高壟或高畦栽培,適期播種。③減少植株傷害。田間作業時應儘量避免損傷植株,為此應在田間設置打藥行,即每隔10行左右設1個空行,僅供噴藥等田間作業用。④藥劑防治。發現田間病株後,除及時拔除中心病株外,還可向發病較集中的地塊噴藥控制。發病較普遍時,可全田噴灑。一般從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1次,連續噴2~3次。常用的藥劑有:氯黴素100毫克/千克,新植黴素200毫克/千克,農用鏈黴素200毫克/千克;或菜豐寧拌種,每畝用藥150克;苗期每畝用藥750克,加水50千克,灌根防治。


用戶883521566800


注意環境衛生,勤澆水。如果是大量種植的話,可以上面搭一些網棚之類的。冬天的話用一些比如說稻草,我們把那些稻草給它蓋一下。還有在裡面養些螢火蟲,它在夜裡發出的光可以防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