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央行迴應了!請別自己嚇自己

延遲復工是一種經濟自信

文丨李紅軍


疫情發生後,國內瀰漫著中國經濟將倒退至少20年的悲觀情緒。連日來,一些自媒體也大量散發此類觀點,加劇了這種情調的流行度。今天有兩則消息,對此予以回應。

國務院決定延遲企業復工時間。1月27日,國務院發佈通知,2020年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農曆正月初九,星期日)。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多地也延遲企業復工時間。


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央行回應了!請別自己嚇自己

截至發稿時,湖南、廣東、上海、重慶、江蘇、浙江、河南、河北、山東、安徽、貴州、雲南、福建、遼寧、內蒙古等19省份區域內企業復工時間不得早於2月9日24時,吉林不得早於2月2日24時,湖北不得早於2月13日24時。

自從去年12月份武漢發現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以來,疫情迅速蔓延,據國家衛健委官方微博消息,2月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590例(湖北省1921例),新增重症病例315例(湖北省268例),新增死亡病例45例(湖北省45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85例(湖北省49例),新增疑似病例4562例(湖北省2606例)。


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央行回應了!請別自己嚇自己

從中人們不難看出,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按照專家預測,2月5日應為此次新冠肺炎的爆發期,2月5日前後如果沒有出現大量的感染者,則說明此次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反之後果將不堪設想。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宣佈推遲企業復工時間。各地還規定,涉及市民生活和城市運行必需的行業(如供水、供氣、供電、通訊、超市、農貿市場等)、疫情防控必需的行業(醫療器械、藥品、防護品生產和銷售等)及其他需要復工、復產的行業除外。

用人單位要依法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延遲企業開工也是另一種戰“疫”,一來可以避開集中爆發期,避免更多人的人際感染。節後集中返程,大量的人員集中和流動,很容易造成人際傳染;二來是一種防患於未然。


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央行回應了!請別自己嚇自己

2月5日前後是否會發生大規模傳染,目前是個未知數,本著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思想,努力將風險管控在一定的程度內,應成為不二選項。

確實,延遲復工會對一些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在人命關天的當下,敬畏生命應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

民間有句俗話說得好,那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人是社會資源中最寶貴的一種資源,人們平安健康,新冠肺炎過後可以通過加班加點等形式彌補回來,一旦生命終止了,再多的經濟效益又有什麼意義?


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央行回應了!請別自己嚇自己

於家庭而言,會成為一種永遠不能痊癒的傷痛;於社會而言,會造成一定的恐慌,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於企業而言,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權衡利弊得失,還是延遲復工為宜。

延遲企業復工既是一場戰“疫”,同時也在檢視著企業的社會良心,昭示著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對新冠肺炎這場戰“疫”必須上下同心,才能戰而勝之。非常時期就要採取非常措施,容不得絲毫的馬虎與懈怠。


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央行回應了!請別自己嚇自己

另外,如今的中國,有底氣有能力應對這場對經濟的暫時打擊。

剛剛有媒體報道,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2月1日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推出30條措施。

其中有兩個看點。

其一,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這個說得明白,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三四十年,已經積聚了足夠的體能迎接這次不期而遇的風險挑戰。

其二,從內外部環境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經濟內在的韌性增強,這些都對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形成支撐。拿老百姓的話來說,倉裡有糧、心不慌。中國早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落後中國了,中國有力量再震雄風,再次駛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央行回應了!請別自己嚇自己

有經濟穩定發展的底氣和能力,才能樹起中國必勝的信心。確保不出現新的感染人群和高發社區,需要地方政府和所有市民的共同努力。信心來源於實際行動,戰“疫”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確診病例的與日俱增,表明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政府多作為,市民多配合,熬過了這段“黑暗”,必將迎來戰“疫”的勝利曙光。這個時間越短,就越快讓中國經濟走出陰霾,走上發展的軌道。


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央行回應了!請別自己嚇自己

是的,這次風險可能會延續一段時間,這是一場大災難會對中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經歷過許多次大大小小的災難,最終,都挺過來了。

這次也一樣,我相信,中國人最終也一定能挺過來。

所以,我們要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總結借鑑歷史經驗,避免非理性情緒對金融市場形成不必要的影響。盡力克服這個的負面情緒,立足長遠。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應對疫情的可能影響,取得防控疫情的勝利,保持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