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5G那麼厲害為什麼只收專利費,不建基站?

古情濃意


在1996年以前,在2G時代,最早在推動CDMA時,全球幾乎GSM的天下,只有少量的幾個區域有CDMA的部署,而高通是CDMA系統的最大推動者,此時CDMA缺設備、缺終端,一窮二白。


所以為了推動CDMA,必須使用終端和系統結合的方式,所以在這個階段,高通既生產基站、核心網等CDMA系統設備,又製造和銷售CDMA的手機,通過這種方式讓CDMA在全球迅速推廣,讓CDMA迅速成為全球的2.5G和3G的標準

所以,最早的高通是造過CDMA的系統設備的,那是為了推廣CDMA這個技術。當CDMA技術已經成熟,並在全球廣泛商用後,愛立信、NOKIA、華為、中興等專業的通信設備製造商都開始生產CDMA設備,高通也就沒必要投入系統設備的建設


所以過了一段時間,大概是1999年,高通發現CDMA技術在全球推廣已經成熟,但是有很多企業顧忌高通在CDMA領域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做法,因為高通CDMA的專利收錢,CMDA芯片、終端和系統設備全部生產,這也會讓通信設備商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打擊推廣CDMA的積極性。

最終高通決定放棄了系統設備和終端業務,改為芯片和技術授權的盈利模式,後者就是著名的高通稅,這樣對於高通而言,更加專注於高利潤的業務,對高通的業務轉型也是好事。


IT老菜鳥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高通最初的有自己的基站、核心網等設備的,也有自己的手機生產,不過後來都賣掉了而已。

最初的CDMA推廣階段,高通有全套的網絡設備,也有自己的手機生產。

一提到高通,就不得不說CDMA,CDMA造就了高通,當然了也可以說高通造就了CDMA。

CDMA(碼分多址)這個技術,最初的時候沒有任何通信業企業看好,當時全部的通信業都認可的技術是TDMA(時分多址),在2G時代,被全球最廣泛部署的GSM制式,就是基於TDMA技術而研發出來的。

高通想要依靠CDMA突出重圍,就不得不自己生產CDMA相關的通信設備,以及相關的終端。

經過高通不懈的努力,CDMA終於被稱為了被美國電信工業協會認可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高通也開始向一些合作伙伴供應網絡基礎設施(包括基站、核心網)以及手機芯片,並且對自己的技術進行授權。

在當時,除了高通自己生產CDMA設備之外,包括美國的摩托羅拉、朗訊科技以及加拿大的北電網絡都有CDMA基站的生產。

1999年,高通為了推廣CDMA技術,最終出售了自己的手機業務和網絡設備業務。

高通完成了對美國市場的銷售之後,開始推動CDMA從美國走向全球的時候,這個時候高通遇到了一個市場推廣的問題。

就是那些同樣生產CDMA設備以及終端的廠家會顧慮也做基站設備和手機的高通的競爭。

高通計算了一下自己的收入和利潤,發現自己的最大的收入和利潤來源是在來自於專利費的收取,通信設備以及手機業務並沒有給高通帶來什麼利潤,於是高通決定做減法。將自己的CDMA手機業務賣給了日本的京瓷公司,將自己的CDMA網絡設備賣給了歐洲的愛立信(賣給愛立信的原因是為了獲得愛立信的友誼,支持高通的CDMA在歐洲的市場推廣)。

下邊這個手機就是最初的時候高通的PDQ,在美國銷售還是不錯的。

現在進入了5G時代,高通沒有能力再生產5G基站了,其實它也不敢生產5G基站了。

在3G時代,3G三大國際標準完全以CDMA為核心,高通可以說是壓制了整個的通信業,這個可以說是一個奇蹟。當年的高通全通信業的收取專利費,包括設備商、運營商、終端廠家都無法擺脫,所以也被通信業戲稱為"高通稅"。

而這也導致了後來的4G的去高通化,LTE的核心思想就是規避高通的專利,也導致了在整個LTE制式之中高通處於完全邊緣的格局。

4G裡高通本身有自己的UMB,但是也由於原本多家CDMA廠家轉投Wimax聯盟,並且全球的運營商也不想再採購價格更貴,而且還需要再次向高通繳納專利費的UMB了,所以最終這個制式也夭折了。

進入5G時代,高通在整個5G標準必要專利之中,也不再具備當初3G的壟斷的優勢了。

現在如果高通要生產基站,那麼第一個它就會遇到運營商的抵制,當年的運營商被高通可薅羊毛薅的不清,而且現在通信業本身競爭就非常激烈,美國本土的設備商也基本都被歐洲巨頭收購了,成為了現在愛立信和諾基亞的一部分,高通生產的基站的性能和價格也不會有優勢。

而且,現在高通的3G專利由於20年的專利保護期已經過了,4/5G專利佔比不夠高,它如果生產具體的通信基站或者是手機的話,就需要向其他的通信業巨頭繳納專利費,包括愛立信、諾基亞、華為、三星等通信業巨頭都會很開心的向高通要求支付專利費,這也導致了高通也不可能重啟這些業務了。

總而言之,高通最初的時候其實是有基站生產的,不過他給賣掉了,現在他也沒有能力生產基站了,當然瞭如果它要是生產的話,也很難有價格優勢,而且那些在3G時代被高通收取了不菲專利費的通信業巨頭們,也會開始向高通收取專利費,這則進一步的削弱了高通的優勢,高通也不可能做出如此不明智的選擇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國產扎心了!

高通公佈5G專利收費標準,每賣出一部3000元價位搭載高通5G芯片的智能手機,這些品牌都要向高通支付97-150元的專利費。

現在國內的手機品牌像小米、魅族、vivo等幾乎都是使用的高通處理器,但是高通公佈的5G專利費一點不便宜,每一部手機中的利潤都要分出一部分給高通,現在高通處理器依舊還是出貨量最大的,所以光靠收取專利費就已經大賺特賺了,收入根本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

在5G領域除了高通之外還有多家企業同樣擁有眾多的專利,比如我們熟悉的華為在5G領域方面就非常牛,而華為不僅生產5G手機,同時也在5G基站方面也有極其廣泛的業務,那麼高通為何不像華為那樣也建立基站來獲取額外的收入呢?

這個問題其實跟老百姓種菜一樣,絕大部分的菜農基本上只是種菜,菜成熟了找菜販子銷售出去,後續的其它服務並不再提供,像種出的蘿蔔長大拔出來賣掉再種其它菜,不會把蘿蔔製作成各種加工品來額外賺錢。

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缺乏的是技術,而後期的各種服務完全要依靠新的技術才能發展下去,高通它又不是通信設備廠商,研發出5G專利技術再賣出去就能賺錢,通過專利授權和基帶芯片來賺錢即可。

而高通是一家專門研發芯片的廠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高通專門研發芯片,它的工作就是不斷的研發出新的技術,確保自己在這方面的技術不會落後於他人,這才是它應該做好的。


黑暗科技世界


因為公司盈利模式不一樣

高通是一家技術研發為主導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走的是技術研發-代工廠加工-給第三方客戶供貨-第三方客戶根據高通的解決方案出終端產品(包括運營端和客戶端)

華為是一樣的模式,只是技術研發和第三方客戶供貨都是自己體系下的公司罷了,主要自產自銷,所以給你的感覺是直接出瞭解決方案的產品罷了。

基站屬於運營商端的終端產品,本身高通的產品偏向於用戶端,在運營商這裡有更成熟更老牌的愛立信,諾基亞在覆蓋,而高通作為5G聯盟的一員只需要出的產品遵循5G通信協議就可以兼容了。


狐狸大哥


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說那個公司他並沒有自己直屬的工廠去生產鞋子,而是將鞋的標誌以及各種材質的需求給到他旗下,為他生產的工廠就為他生產,而這家工廠其實他能得到利潤並不高,一雙鞋子能夠賣1000多塊錢,耐克可能就會有1000塊的利潤,而工廠只有僅僅不到四五十的利潤,但卻要承受,比如工廠工人各類的器材所需要的固定資本可能貶值或者被市場淘汰的可能。以小見大,我們也可以直接推算出為什麼溝通那麼厲害,他卻沒有見自己的基站



有一說一雜貨店店長


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喜歡搞生態,成本大、體量重,美國佬不是一直這樣嗎,恨不得所有的製造加工廠都建在海外。況且,賣技術比搞基建既賺錢又省事。

其實高通目前只擁有15%的5G專利,為什麼敢這麼明目張膽收取專利?誰讓人家的法寶是CDMA專利呢,如果是你買手機,你會買只能使用5G的手機還是同時支持2/3/4/5的手機?



科技珈


高通一致致力於全球推廣CDMA,拓展CDMA。也使用了合作開發、生產等方式和一些通信業企業合作,基本上通過各種努力,讓美國的大部分運營商和製造業企業使用了CDMA技術。高通在全球推廣CDMA技術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也在這個背景下,高通放棄了手機生產、以及設備生產,從此不再生產基站設備。


夏天說西瓜


其實這個要看公司的定位,高通定位高科技技術公司,半導體企業。

高通是技術起家,制定行業標準,授權專利,就可以過得很滋潤,並且高通還是半導體企業,手機SOC和電腦CPU代表了目前半導體行業最好技術。高通的手機SOC基本壟斷了除華為之外的安卓市場,4G 5G基帶芯片也是除華為以外絕對領先地位,高通靠專利和半導體芯片已經賺得彭滿鍋滿,不會也沒必要去做基站這麼費力不討好的事。

另外說一點,基站上面肯定也會很多用到高通的技術和芯片的,試想下高通如果去做手機,還會有人用他的芯片嗎,高通處於產業上游,不會和自己的客戶搶生意的,得不償失。


不再晃盪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你慢慢的去想國外的品牌都不喜歡做實體,他們只有研發部門就夠了,比如蘋果手機他自己是不生產手機的,沒有實體他們的風險就很小,就算倒閉了也不會損失多少?


詠恆毛毛


設計師不一定也是建築師,兩個不同職業。他們只出方案,實施的又是另一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