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杭州方言和河南很接近?

大聖大96


說杭州話和河南話相近的人不是沒文化就是別有用心吧。。。

1.杭州話屬於吳語太湖片,這個國家地理雜誌有介紹過,別有用心的人一定說自己比專家牛逼,寫過專業的論文駁斥杭州話是吳語的事實,那我也的確無語。

2.日語裡有種音叫吳音,因為日語受到過吳語區發音的影響,所以日語是吳語的一種?所以日語是漢語?

3.吳語太湖片方言基本都是能溝通的,杭州人寧波人蘇州人上海人各自說方言大體能互相溝通,但杭州話和河南話卻很難溝通。

4.別有用心的人一定要說杭州人是河南人後代,可是那都是快一千年以前的事了,一千年以前的河南人說話和現在河南人說話能一樣嗎?那時候的中原官話和現在的中原話完全不是一回事。

5.如果說杭州話和河南話相近杭州話不是吳語這個假設成立,杭州在元朝開始已經不是首都了,作為吳語區富裕的城市,周圍吳語區人群大量湧入,我是不是可以說杭州話又一次受吳語影響變回了吳語?

6.杭州人在太平天國屠城和逃難後只有幾萬人了,現在杭州人大部分土著其實都來自紹興,有句話叫做杭州蘿蔔紹興種,和河南人沒啥關係。別有用心的人你最好研究下紹興人和河南人的關係,再把杭州話和河南話相近的帽子給杭州戴上。

7.杭州話的確有一些音是兒化音,我不知道河南話有沒有兒化,我只知道北京話和其他北方地區有兒化,據說是杭州有大量旗人駐紮,發音受到旗人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杭州話不是應該和北京話更接近嗎?

杭州地區比較大,不同地區的杭州話內部也有些差別,但都屬於吳語,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別有用心的人之所以要說河南話杭州話接近,不過是因為國內對河南的地域歧視比較嚴重,又為了貶低杭州,就把兩個地區強行聯繫在一起了,用心險惡啊,而這幫人既不懂杭州話又不懂河南話。其實,不管河南人杭州人都是中國人,哪個地方都有好人壞人,不應該搞地域歧視,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看待。


中國人的老朋友


有親戚在杭州,曾去杭州小住杭,因為在江蘇的吳語區長大,杭州的吳語屬於典型的太湖南部吳語。與太湖吳語的差別並不大。這些年杭州為了顯示自己古老,總是說自己是南宋的國都。為了印證牽強附會,非要把自己的吳語說成是河南話。其實還是太牽強了,虛榮心作怪吧。😭嚴格的講,近30年來推行普通話,吳語區的語言已經被普通話逐漸同化。我記得70年代我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的學校完全是用吳語教學。40年後同學聚會,我們的同學都是使用吳語。普通話至今講不好。但現場我們這些人的下一代全部都是說的普通話。能說的吳語,也加了大量的普通話的詞彙。今天年輕人口中的杭州話也具有這種特點。其實整個吳語區的年輕人都在說這種移植了大量普通話詞彙的吳國語。反而和河南話沒有任何關係。😍😍😍


樹165323956


簡單的說,有一個俗語叫做豫杭徽寧,就是說安徽和南京的歷史淵源太厚重,來往太頻繁,有人說南京就是徽京就是這個意思。至於豫杭,主要是北宋滅亡之後,南宋遷都到杭州,大批的北宋舊都開封的達官貴人,普通百姓跟著遷往杭州,於是形成了杭州的帶著河南的口音,也可以這樣說,北方語言衝擊了杭州的語言,形成了現在的杭州話。2018年4月,我和妻子去杭州,在居士路上,問了一個當地的中年婦女,她聽說我們是鄭州人的時候,非常熱情,並主動給我們說,她的爺爺的上祖就是來自開封地區的祥符區,家裡還有祖宗牌位,我感覺,杭州人真的很熱情,同時個人素養也不錯。


少室幽蘭


河南方言不是和杭州方言接近,是和上海方言接近好不,上海本地人好多祖籍就是河南人,像上海浦東新區那邊人都是老社會逃難饑荒過去的河南人,當時去的時候像那些地方都是荒地,人們就在那裡搭小蓬住下來了,白天勞動力都去碼頭幹活,時間長了親戚朋友就來投靠定居下來。他們荒地長蘆葦像那些女的在家沒事就是把蘆葦地挖挖種點菜什麼的,後來沿海地區開發就發財了。


老實人00000000001


誰說的杭州話和河南話很相近,我怎麼感覺相差甚遠呢。。我老公說河南話我基本可以聽懂,可是結婚七年了還一直在杭州生活,他完全聽不懂。。


緈福加載中20634874


不過杭州方言也是浙江中比較雜的一個,河南個別地區聽杭州話也是不怎麼費力的。甚至有專家將杭州人與河南人的基因進行比對,發現一少部分杭州本地人與河南人基因極其相似,其實看看歷史就不難理解。北宋滅亡時,河南幾十萬軍民遷至今天的杭州一帶,所以說杭州與河南的淵源很大。

但是河南也是一個不斷融合的歷史,北宋滅亡後,蒙金統治現在的河南地區,造成了赤地千里、餓殍遍地的慘像。正因為如此,明朝建立後才有個長達五十年的大遷徙,主要就是為了補充河南地區人口、發展生產。

有一部分人覺得杭州話和河南話接近,我想其一是距離不是太遠,交流頻繁,其二確有歷史淵源,不只只是北宋時期。如今,在浙江境內長興縣的一部分方言是最接近於河南話的,一部分人便是近幾百年來遷去的河南人後裔。

所以河南和杭州、甚至於浙江都很有歷史淵源,但這已是過去,不說我們說的是什麼方言,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方言--普通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華兒女。

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與你分享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杭州話與當年的開封話有傳承,比如兒化音,小牙兒(小孩),撒子兒(玩耍兒)橙兒(橙子),又如我們,你們,他們的稱謂近似普通話,與周邊的嘉興湖州紹興話有嚴格區別。七o年代社教在杭州郊縣農村見過不少農民家的稻蘿筐上黑色大字:河南籍陳氏,河南籍x氏等等。原杭州大學歷史系以研究宋史聞名。毛主席多年在杭州居住並常借閱宋史書籍,當年社教多次見到書寫河南籍Ⅹ氏的蘿筐一事,詢問過研究歷史的朋友,他認為:現在杭州話大多是繼承了南宋皇城的開封話。至於今日的河南話,則已不是真正的河南話了!原因是金兵的燒殺搶掠,滅了北宋後,河南及幵封已成了空城!


丁大立2


現在的杭州話跟河南話不相近,兩種話差別很大,河南話屬於北方方言,杭州話屬於典型的吳越方言。但兩者有一些歷史淵源。

要從南宋說起。

宋朝廷把首都從河南開封遷到杭州(臨安)之前,杭州是一個人口很少的小城市。為什麼人很少?因為北宋末年,朝廷滅了佔領方臘後(《水滸傳》裡說是宋梁山好漢們滅掉的,這是小說,不是史實),杭州包括浙江省內的人基本被屠.殺光了。開封被金兵攻陷後,宋朝廷南下逃亡,看到杭州這麼大塊地方沒人,遷來作為首都多好。南宋把杭州作為首都後,開封話作為“官話”帶到杭州,同時也遷移過來數百萬說這種話的官員、民眾。開封話成為了杭州的主要語言,同時經過南宋數百年的演變,與本地的語言融合,形成新的“官話”。

按這個發展脈絡,那麼現在的杭州話應該是一股河南腔,但實際情況並非這樣。主要原因在於戰爭。

大家都知道南宋是被元朝滅掉的。元朝的開國皇帝是忽必烈,他爺爺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爺孫倆都推崇“三光”政策,對於不投降的城池,攻下之後就是屠 城。杭州作為首都,被攻下時,也沒躲過被屠 ~城的命運,據說殺得只剩下十八戶人家。杭州有個地名叫“留下”,得以倖存的是留下的十八戶人家,也就是史書記載的“留下十八家”。為什麼不殺光?也許是他們躲起來了,也許是元兵故意放過,讓他們去傳播恐懼。

這是杭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城事件,嗯,還有小規模的,發生在清末太平天國時期,連廟裡的和尚都殺光了。不細說。

當時的首都人也不是等著被破城的,很多人也逃走了,逃到了浙江省內的溫州,溫州那時還是崇山峻嶺的落後地區,交通閉塞,這些人中的少部分人偏安一隅,形成幾個村落,不跟人交往,語言就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來。這幾個村的人,語言跟溫州話也區別很大,他們說的就是開封官話。這種方言,在抗日戰爭時期發揮了大作用,因為從南宋到民國有一千多年時間,別的地方語言都融合變化了,他們確沒有變化,所以別人都聽不懂他們說的話。打日本鬼子的時候,國民黨軍和美軍聯繫的電報密碼經常被日本人破譯,後來他們找到了這幾個村的人,用他們的語言明碼發電報,日本人找了中國各省的人想盡所有辦法也沒有破譯成功。

這就是南宋官話的一段趣聞。

那麼,現在的杭州話為什麼沒有半點河南話的影子了呢?

因為元朝屠城之後,從外地遷來的人不會說官話了。同時,河南話、開封話也在變遷,口音也在變化,兩者之間差異自然越來越大。

古時候有統一的文字,但沒有統一的口語,現在的“普通話”是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以北京話為基礎形成的。所以,開國的大佬們,包括現在很多高層,說的也都是各省方言,也不是普通話。普通話說得比較溜的,得到70後出生這一代人了。

雖然多災多難,但中國歷史綿延五千年未曾中斷,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完整保留到現代的。文字是其中最重要的傳承,幾千年前古人寫的文字我們都能看懂,都能瞭解他們的思想,這就是文化底蘊,歷史瑰寶。所以,我們要有文化自信。




大廚私房課


當年北宋亡國,倆皇帝當了俘虜,趙家少年跑到了杭州建都,然後,追隨而來的河南軍民何止以萬計。

或許,就是從此以後,河南口音影響了杭州話的發音吧~畢竟,那是做過百多十年的一國之都的。

子民們,總得跟著皇帝講官話。而決不會是皇帝大臣們跟著子民們講土話方言。



風去了無痕D


個人覺得杭州話和四川話非常接近!對外都愛稱:老子!稱:玩耍子!還有兒話音非常濃郁!最接近是對以下圖片的稱呼:賴斯葛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