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時不正確的教育理念或方式,該當面指正嗎?

愛喝咖啡的高堂馨欣


凡事都沒有絕對的,這要從溝通方式(如何指正)和跟誰溝通(老人的性格特點和文化修養)兩方面來分析。一個人對一件事的反應並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比如和自己的母親就好溝通,而與婆婆就難溝通;或者誰的性格好就好溝通,反之就不好溝通。以下幾個場景希望能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一些啟發。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老大是奶奶帶,老二是外婆帶。可謂是久病成醫,跟老人溝通,由於老人的個性不同,溝通是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的。


1、較高的文化背景+開明的個性=簡單直接溝通


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在溝通中,文化素養更高的人想問題更理性而全面。反之,再簡單的溝通也容易走極端鑽牛角尖,從而出現矛盾。

孩子的奶奶年輕時候曾經是一名小學教師,奶奶的母親也是大家閨秀,而且即便是花甲之年還仍然繼續學習,在這個大背景下,奶奶是處在一個較高文化修養的環境中。理性和與時俱進讓溝通這件事似乎變得簡單了。

比如奶奶喜歡給孩子買飲料,尤其是孩子喜歡喝哪種,奶奶一定義不容辭的給買回來。喝多了,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一直想找機會跟奶奶說說這件事以及此類相同事件。

有一天奶奶又帶飲料回來,在孩子要準備喝的時候,我藉機打開包裝,翻看了一下飲料上面的成分構成,事先做了功課,瞭解了成分中對人身體的一些影響,尤其是對小孩子。從知識普及的角度讓老人從不知到知,順便把孩子拉過來,溫和地說:“寶貝,以後不要再讓奶奶買這個飲料,你看小朋友喝過會變成這個樣子”。然後直接跟奶奶說:“媽,咱們還是少喝或者不喝為好,另外所有孩子吃喝的東西,我們先看看成分,是否對孩子生長髮展是否有利。”

奶奶聽後,從關注孩子健康的角度,她覺得我說的很對;從知識的角度,她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沒關注,這次又學到了買食品應該關注的重點,同時爺爺在一旁也搭話說“這個思路我贊同,孩子們吃的東西還真是要仔細研究,不能由著小傢伙的性子,要什麼給什麼。”奶奶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議,此後這款飲料再也沒買過,而且她還告訴隔壁的奶奶要不要給孫子喝這個了。

奶奶是個開明的人,說話做事喜歡直截了當,能當面的說的她不希望放在心裡,能現在說的她不希望超過明天,能直接說的她不希望繞彎彎。

這次溝通簡單而直接,後來我們常以這樣的方式交流。

還有一些說了多次都不易更改的習慣,我採取了新的辦法。

比如奶奶怕冷,她總擔心孩子冷,所以一年四季都給孩子穿120%的衣服,也就是總是穿得多,與正常要求的三分寒總是相差懸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每次都是當面說:“媽媽,孩子這次穿的多了,運動起來一出汗容易感冒“。但基本都是以失敗告終,孩子每次都是捂得嚴嚴實實,即使是夏天,出門也要給孩子帶件外衣,從不離手。

後來我就想了辦法,從健康的角度找到各種書籍和案例,以書面比較正式的形式,給奶奶看。這樣一個看似直接又側面的溝通,也漸漸的讓奶奶做出了改變。


其實我並沒有把糾正當作指正,這是一個平等的溝通,只是需要我們根據對方的理解能力來尋找合適的方式來溝通。


2、一般的文化素養+玻璃心=旁敲側擊溝通


外婆已是古稀之前,另外沒讀過幾年書,幾十年生活在村裡,也無後續的學習。這樣對一些事物的理解和認知都停留在比較感性和過去經驗的層面。

當我以同樣的方式跟她溝通這款飲料的問題時,外婆會認為,我們都喝了這麼多年了,而且身邊的孩子都喝,沒見有誰喝壞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會順著話題繼續升溫,會去搜集各種有利的條件強調和解釋我說的是對的,推翻你的是錯誤的。

淺層次的認知,讓她覺得,這些無關痛癢的理由有點牽強,怎麼會影響健康呢?玻璃心的性格會讓她覺得你們是在批評我,指責我。這種簡單而正面的溝通變得複雜起來。

就拿今天發生的一件小事說起,孩子晚餐想給我們做一道涼菜,正因外婆正在準備晚飯,所以孩子向外婆發出這個請求。外婆對這個事一直持反對態度,她覺得小孩子做這些就是浪費糧食,所以不同意。這時候孩子又把請求發給我,我同意了。

外婆在一旁不高興的說:“這孩子你們就慣著吧”!

看這語氣,當面跟外婆直接說大道理是行不通了。

過了幾天,外婆想起了她的大孫子,看著電視裡一個做手工藝的小朋友在給大家做展示,老人家羨慕極了,就喃喃自語道:”我的孫子什麼都不會,看看人家“。

這時候我抓到機會了,給老人家分享了一段視頻,就是一個奶奶在孫子2歲時,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把家裡的食材都當成了做各“手工製品”的素材。比如和好的面讓孩子拿去捏,洗好的菜讓孩子拿去切,大人包餃子也讓孫子參與進來......後來這個孩子成為一個手工老師的故事。

分享後,我跟外婆說:“過去在我小時候,用這些食材做東西在大人眼裡就是浪費,但現在不同了,我們注重孩子的實踐和探索,在大人的指導下孩子們不僅不會浪費,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寶貴的積累。

旁敲側擊+故事式溝通讓玻璃心的外婆欣然接受了這個改變。

隨後外婆漸漸的接受了孩子類似的請求。


職場中的二孩寶媽


不適合當面指證。老人很愛面子的,如果當面指證,老人會覺得很沒面子,很可能會引起相互爭論,互不相讓,各持己見。

遇到通情打理的老人還好,可能不會起什麼爭執。如果遇到脾氣古怪,一根筋的的老人,很可能立馬就會翻臉。

當面指正老人,就算你再怎麼和風細雨,和顏悅色,老人就算不當面把你頂回去,他們也會久久的把這事擱在心裡,轉不過彎兒,和你憋著勁兒。這樣也不利於事情的解決。

當發生了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與自己的觀念發生偏差時,別當面指責老人,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去指責老人。應該選擇和老人溝通,把不該那樣去做,那樣做了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分析給老人聽。老人即使沒當面認可你的說法,他也會在內心思量你的說法是否正確,也不會一味的排斥。

老年人幾十年的生活閱歷形成的固有觀念,有時候是很難跟上年輕人的思想,落伍的觀念必然與社會高速成長下對教育的新要求、新思潮、新觀念形成衝突。

要抱著理解的態度去理解老人。

其實老人在整個家庭教育過程中,起的是一個幫扶作用,是功不可沒的。我們要感謝他們對家庭沒日沒夜的付出。一年到頭的表達一下心意,太是時候了。記得給老人買東西,不要買貴的,買實用的最好。天氣較涼,我覺得給老人買什麼水果也不太合適。可選擇堅果,真的不錯,放在口袋裡沒事掏幾個出來嚼一嚼,很好。現在老人都裝假牙,吃堅果應該不成問題。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2336563295956089"} --}

奔奔起跑


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家庭的每個成員很難完全一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不一樣。

像題目中說的,老人貶低別人孩子誇獎自家孩子,還有的老人會誇獎別人家孩子貶低自家孩子,都是不同的教育方式。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是不建議當面指正的,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如果跟老人的關係還算融洽,可以在私底下跟老人說,這樣會讓孩子驕傲,讓孩子在跟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遇到麻煩,比如孩子會跟別的小朋友說,我奶奶說了你不如我厲害'之類的。

如果擔心給老人講這些事情會影響家庭關係,那媽媽也不用太糾結。孩子的價值觀不會因為一個人說的一句話而改變,因為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在孩子心裡就會有不同的分量。

孩子會接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孩子會聽取他覺得最重要的人的話。

誰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最久,孩子心裡最喜歡誰,誰說的話就更重要,這個人應該是媽媽或者是爸爸。

所以媽媽不用擔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說的話,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觀念,只要有意識的給孩子糾正,孩子就會按照父母的期望去理解,去認識事物。

我是媽媽充電屋,堅持科學育兒的碩士媽媽,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育兒問題。


媽媽充電屋


不建議當面指正。

首先,對老人家來說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源自他的生活經驗和過往環境,他的行為是出自本能,他也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如果一有問題就當面指出來,只會讓老人家特別沒有面子,自尊心會讓大多數人採取對抗和不服的心態。在這樣的狀態下溝通只會讓我們和老人家的關係激化,並且未來再想跟老人家溝通會變得越來越難。

其次,我們接受的新教育理念,通常當下也還只是實踐中,也不能說就百分百正確,更別提可以去說服老人家,從老人家的心態上講,他們也是不服氣的,很多老人家第一時間會反駁道:“我養過這麼多孩子都成長得很好,為什麼到你這裡就不行了。”所以從他們角度看,我們的指出不具有說服力,更提不上有效果了。

最後,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本身,如果老人家做了一些你認為不合適的教育方式,我們要麼私下跟老人家委婉提一提,但不指望他們立馬改正,要麼如果對孩子確實有負面影響,我們可以用合適的正面的解讀來幫助減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老人家的問題,而是用自己合適的語言去化解負面影響。

隔代代溝矛盾由來已久,大小問題的處理確實需要更多的“藝術”,
你們認為呢?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對小夫妻來說是好事。不僅讓年輕人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還能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

做為祖輩,你要相信他們對孩子是掏心掏肺,全心全意的好。但因為育兒觀念的落後,他們可能有些做法不正確,這種時候,不能當面指出,老人會難以接受。最好找個機會,從側面來談,引導他們改變。

比如題主問的這種情況,建議先帶走孩子,然後跟孩子解釋,老人剛才的舉動是不正確的,正確的做法該是怎樣。下次碰到這種情況該如何做。

等孩子這解釋完了,可以私下在彼此都高興的情況下,把這件事跟老人聊聊,說明危害,相信會理解。

相對於媽媽,我覺得由爸爸去跟爺爺奶奶溝通會比較好。外公外婆的話,則由媽媽出面。這樣老人比較能聽從意見。

溝通是門學問,寶爸寶媽首先要對老人幫忙帶孩子表示感謝,而後才能指出不足,千萬別一上來就責怪,會讓老人寒心。

我是輕煙說育兒,專注育兒理念的傳播,歡迎關注交流!


輕煙說育兒


你的想法是對的,不要當著孩子和他人的面批評老人,要尋找恰當時機進行平和的交流。尊重老人和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都很重要,都不可偏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