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吳王劉濞謀反的真因,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引言:

西漢高祖12年,地處南方的淮南王英布宣佈謀反!劉邦率軍親征英布,終於將其擊敗,為了穩定南方的勢力,劉邦把自己的兒子劉長留下來封為淮南王,同時把自己的大侄子劉濞封為吳王,對於這個大侄子,劉邦並不瞭解,所以,在臨走之前,劉邦想見一見劉濞。

試分析吳王劉濞謀反的真因,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吳王劉濞畫像)

只見那劉濞老老實實的跪在劉邦的面前,額頭微微抬起,低著眼睛看了看劉邦。對於這個侄子,劉邦端詳良久,突然高聲喝道:"你有反相!"劉濞聽著連連叩頭,嘴裡不停地說著"不敢"。

劉邦的話不幸言中了,幾十年後,這個吳王劉濞真的謀反了!而且他以一國之力說動其他國家,最終釀成西漢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諸侯王反叛事件——吳楚七國之亂!那麼,劉濞為何能說動其他諸侯國謀反?如何釀成的七國之亂呢?

試分析吳王劉濞謀反的真因,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劉邦畫像)

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在文帝時期,劉濞作為諸侯王按規定到京城拜天子,劉濞這次把自己的太子也帶上了,正巧碰上了文帝的太子劉啟,兩位太子年齡相仿,興趣相投,便相約下棋,結果反而釀成了一出悲劇。

這倆人都是從小嬌生慣養的主,因此在對弈之時誰也不讓著誰,下到關鍵時刻,兩人發生了爭執,而且愈演愈烈,劉啟此時已經被衝昏了頭腦,趁其不備拿起棋盤砸向吳太子的腦袋,對方當場去世!劉濞聽聞痛不欲生。

試分析吳王劉濞謀反的真因,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史記、吳王濞列傳》

但此時劉啟還沒有成年,而且又貴為太子,劉濞一個諸侯王也不好多說什麼,漢文帝好生安撫了劉濞一番,派人把太子的遺體送回吳國安葬,可劉濞堅決不收,最終又送回長安下葬。這件事讓劉濞於漢朝皇室就此結下了仇怨,原本就有反意的劉濞加緊籌謀,為後來的七國之亂埋下了禍根!

景帝削藩,吳王借東風

雖然劉濞謀反的心一直沒有動搖,但自己畢竟勢單力孤,與中央政府作對無異於以卵擊石,但其他諸侯國會選擇和自己站在一起走上這條絕路嗎?劉濞自己也的沒有底。正在此時,漢景帝手下大臣晁錯提出一條建議,給劉濞送來了東風。

試分析吳王劉濞謀反的真因,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劉濞影視劇形象)

晁錯上書漢景帝力陳削藩之必要性,漢景帝深以為然,於是連續削去趙國的常山郡,楚國的東海郡和膠西國的六個縣。一時間,各諸侯國人心惶惶,都擔心下一個會輪到自己。而這,正是劉濞想看到的。

劉濞馬上派人聯絡膠西王,此時膠西王雖然心有不滿但還算有自知之明,面對劉濞使臣的勸說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結盟謀反,但內心卻有些被說動了,使臣趁熱打鐵,誇大吳王實力,同時表示事成之後願意和膠西王平分天下。這樣一張"大餅"畫在膠西王面前,膠西王饞了,答應與劉濞結盟!

高歸報吳王,恐其不與,乃身自為使,使於膠西,面結之。——《史記、吳王濞列傳》

試分析吳王劉濞謀反的真因,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齊地諸侯與皇族的恩怨

膠西王能夠答應吳王的結盟,除了吳國使臣給他畫的那一張大餅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膠西王家族與漢朝皇室早有恩怨!

原來,膠西王是齊王劉肥的庶子,當初平定諸呂之亂時,除了大臣周勃陳平外,皇室中立功最大的就是他齊王一脈。在隨後的皇位繼承人選擇上,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濟北王劉興居三人都有資格,結果卻是代王劉恆成了皇帝。

並且,在劉恆即位以後,利用封賞不均等軟打擊,劉襄劉章先後去世,劉興居謀反被殺,原先的齊國被拆分成為六七個諸侯國分給了劉肥的其他兒子。由於漢文帝劉恆的軟打擊,齊地諸侯王早已與中央政府結下仇怨,只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試分析吳王劉濞謀反的真因,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如今,膠西王已經與吳王聯盟,於是他找來自己的兄弟們,這些諸侯王早已按捺不住,聽說吳王準備舉大旗,紛紛同意,齊王,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與膠西王達成共識,宣佈與吳王劉濞結盟!

王弗曰:城陽景王有義,攻諸呂,勿與,事定分之耳。——《史記、吳王濞列傳》

響應與堅守——作亂諸侯遠非七國

對於吳王劉濞發動的這邊叛亂,我們稱之為"吳楚七國之亂",但實際上叛亂的諸侯國遠非七國,只是由於各種原因選擇放棄和響應了。

試分析吳王劉濞謀反的真因,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首先是濟北王劉志,原本準備謀反的他碰上一件糟心事——城牆壞了!結果在準備修理城牆的過程中被朝廷派來的郎中令發現了他謀反的跡象,控制了他的部隊,沒了軍隊的濟北王就是光桿司令,他的謀反失敗了!

其次是齊王劉將閭,在膠西王召開會議答應謀反後,齊王后悔了,於是選擇了不參與,這讓山東地區的其他諸侯國非常憤怒,發兵攻打齊國,齊王堅守城池,換回了勝利,卻因為自己當初與叛軍結盟的事洩露而自刎身亡,可惜了!最後淮南王其實和劉邦的政府有有著不可磨滅的仇恨,在劉濞起兵謀反的時候,更是得到了劉安的答應,只是陰錯陽差的反叛變成功臣而已。

因城守,不聽王而為漢,淮南以故得完。——《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試分析吳王劉濞謀反的真因,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吳楚七國之亂的爆發,是中央與諸侯王之間積怨已久的矛盾所導致的,漢景帝聽了晁錯的建議加速削藩成為這一事件的導火索,而劉濞則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讓本就有反心的他乘勢結交了很多盟友,從而引發了規模浩大的七國之亂。事實上,即使沒有劉濞,諸侯王與皇帝的矛盾爆發也是遲早的事,但劉濞的出現加速了這一現象的實現,最終釀成了這場決定漢朝命運的叛亂!

參考文獻:

1、 《史記》

2、 《史記、吳王濞列傳》

3、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