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野史之鄂州胡家大灣有趣的風物傳說

胡家大灣有趣的風物傳說


古村野史之鄂州胡家大灣有趣的風物傳說


胡家大灣地處葛店鎮燕南角,與華容等地接壤,因所處的地形很特別,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

胡家大灣地處鴨兒湖西岸,東北臨湖有刺家堖、龍王廟、渡口、月富咀、楊家灣5個刀切一樣的紅土高坡,上面光禿禿的無一根雜草,最高的刺家堖高坡近30米,遠望像翹起的猴子屁股。因此,此處便有了“猴子屁股”這個雅號,在鄂州西部數鄉鎮非常有名。


古村野史之鄂州胡家大灣有趣的風物傳說

鴨兒湖


村西有一座小山,五猴呈半圓形圍繞其間,中間是一塊向東傾斜的平地,像是一把竹椅,故名“竹椅山”。山上一年四季長著青草,夏天人們在這裡乘涼又無蚊子,這塊平地地形好像一隻蟠桃,周圍又有5個“猴子”,因此又有“五猴戲蟠桃”之說。在雨後天晴的時候,站在紅土高坡上往東遠眺,可以看到青霧繚繞中的吳王城;往西放眼望去,白滸山、九峰群山隱隱約約在藍天白雲下;往近處鴨兒湖看去,浩渺的水面一眼望不到邊,港汊裡的蘆葦隨風搖曳,其環境正是野鴨生長的天堂,成群結隊的野鴨,使這裡有了“鴨兒湖”的美名。這裡也是軍事要地,駐守著軍隊,守城的武士在綠水青煙中格外醒目,因此在群眾中也流傳著“武城”來歷的另一個傳說:因這裡有武士守城,才有了“武城”的美名。

胡家大灣為了防風防盜,圍繞灣子北面到竹椅山下修建了一道城牆,並在竹椅山下留有後門,城牆高約2.20米,長達300米,為烽火磚砌成,在上世紀80年代消失。在竹椅山往東去的斜坡下修建有八字朝門,因第五世祖玉珍公家三代同朝為官,皇上便恩賜八字朝門。通過巷子至山下,兩邊的房屋逐漸增多,於是便形成了南北兩頭的胡家大灣。


古村野史之鄂州胡家大灣有趣的風物傳說

竹椅山


從藤樹灣到胡家大灣西面有跑馬場,是清中期官至二品的胡友昶修建的,通過跑馬場,騎著馬還能進他的府上。玉珍公,號龍巢,因他在朝廷為官,灣裡人在第三個“猴子屁股”後面修了一座廟,並以玉珍公的號“龍巢”給廟命名。龍巢廟在胡家大灣西,因湖北岸有一個咀,形似蛇頭,咀上燒窯的較多,因此叫“蛇頭窯”。燒窯的黑煙常藉著風力飛到南岸的龍巢廟,因傳說猴子怕火,特別是那些黑煙像蛇在“吐箭”,使“龍”不能抬頭,於是龍巢廟向東搬遷了一里至第二個“猴子屁股”上,改龍巢廟為龍王廟,意在以龍“鎮”蛇。龍王廟後因失火不存在了。在龍巢廟東南,是胡家大灣的學屋。學屋為東南向,傳統式3間。


古村野史之鄂州胡家大灣有趣的風物傳說

龍巢廟


清末至民國,灣裡在這裡辦私塾 ,因此稱學屋。胡家大灣後面緊挨邱家咀灣,邱家咀地勢較高。據老人說,胡家大灣一世祖來此地時,邱姓的灣子很大,但後來胡姓人丁興旺,而邱姓逐漸人丁銳減。相傳這裡是金線吊葫蘆之地,胡家大灣正在葫蘆上,且胡姓正好與葫蘆的“葫”同音,邱姓灣子是“線”,葫蘆越長越大,“線”卻慢慢變小。

到了1954年,全灣只剩下3排房屋,每排僅有4幢,到了上世紀70年代,只剩下一家,後來動員他們搬遷到胡家大灣,邱家咀經歷了600多年,因搬遷走後而消失。

胡氏第七世祖文藪公博通經史,在他的主持下,族人在徐家山北修建了胡氏宗祠。祠堂後面有2棵樹,其樹幹粗至需要2個大漢圍抱。


古村野史之鄂州胡家大灣有趣的風物傳說

胡氏宗祠


胡家大灣有習武的風俗,為了展示武功,灣裡逢年過節有打獅子、玩龍燈、劃龍船的習俗,這個習俗活動最為隆重的是春節,在大年初一清早,打獅子的後生便在祠堂前的稻場上集合,獅子從灣裡玩了出來,在葛店當街從下街玩到上街,玩過後又到同姓的灣子裡去拜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