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一餓就心慌手抖怎麼回事?

甜穎子


肚子一餓就心慌手抖,一般應考慮是空腹低血糖的表現,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常備糖塊、巧克力或等含糖分較高的易攜帶食品,在低血糖發作時及時補充。但如果頻繁發生或在固定時間發生這種現象,比如每天午飯前發生,就要引起高度重視,這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現,需要到醫院去做一個明確的診斷,以確保早診斷早治療。同時建議再做一個甲狀腺激素水平測定,以排除甲亢的可能。


魚兒999


考慮您是低血糖的症狀。

低血糖症是指人體的血糖濃度過低,出現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造成的症狀。具體比如出汗,心慌,飢餓,顫抖,面色蒼白等。精神不能集中,思維和語言遲鈍。

多次反覆出現可能導致腦組織細胞受損,嚴重的還會導致腎、心臟等重要臟器的損害。

比如腦水腫,痴呆,昏迷和休克等。

建議您早去醫院做一個詳細的檢查,血常規,生化等。

平時要多吃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少食多餐。

不抽菸,不喝酒。適當進行體育運動。

以上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大頭的小日子


可能是血糖低引起的,甲狀腺功能亢進與胰島素分泌增多,抗胰島素激素缺乏,食物吸收障礙,熱量丟失過多,肝臟疾病性低血糖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藥特因素干擾等原因引起的。有條的患者應立即用血糖儀進行測定,血糖小於3、8亳摩爾/升者,應迅速補充含碳水化合物,如半杯甜果汁、半杯糖水、1湯匙蜂蜜、3~5塊餅乾、3~4塊方糖、2~3塊糖果等。10~15分鐘後若患者症狀還未消化可再吃一次。若患者症狀消除了,但患者離下一餐還有1個多小時,則要加吃一份主食,如1片面包、1個饅頭、3~5塊餅乾等等都可以。如患者出現有神志不清、突發昏迷等症狀家屬應及早將患者送往醫院治療。


小陳哥生活記


一餓就心慌手抖。這個問題中醫解釋最好。中醫認為:心屬火,脾屬土,肝屬木。脾與胃相表裡,所謂表裡關係就像夫妻關係,肚子餓是胃的反應,中醫五行生剋理論認為:火生土,也就是心火生脾土。所謂“生”就像母子關係一樣,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心是脾的媽媽,脾是心的兒子。中醫五行理論非常活潑,兒子餓了,沒有吃的,沒有錢,就跟媽媽要,媽媽不給,那麼兒子就回家偷,中醫形象地把這種情況稱為“子盜母氣”。脾胃之氣不足,盜心氣。於是肚子餓就有了心慌的現象發生。

同理,飯飽神虛也是典型的“子盜母氣”,吃得太多了,沒有力氣消化食物,就要跟媽媽借力氣,中醫認為:心藏神,飯吃得太飽,於是出現“神虛”現象。

那肚子餓就手抖怎麼解釋呢?中醫認為,肝屬木,肝主筋,手腳發抖是典型的肝氣不暢。那肝與脾是什麼關係呢?相剋關係,肝木克脾土(典型現象是生氣發火會導致肚子疼,俗話說的:氣得我肚子疼),肚子餓與肝是相剋的關係,中醫把這種“土”反過來讓“木”不舒服的情況稱為“反侮”,也就是說“肚子餓”反侮到“肝木”了,肝主筋,其華在爪,於是肚子餓的時候會心慌手抖。

西醫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西醫認為:“這是低血糖的早期,血糖下降常常出現心慌、出汗、手抖、軟弱無力、面色蒼白、飢餓感等,這是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是低血糖的典型症狀。”西醫把這個現象判斷為低血糖,是沒有問題的。飢餓的時候吃一塊巧克力或糖就能緩解。

那中醫又怎麼解釋吃糖能緩解呢?中醫認為:脾喜甘,脾喜歡甜味。肚子餓了,脾虛無力,給脾一點它喜歡的甜味,它又馬上有了精神頭兒,當然不至於再去“盜母氣”也不必要去反侮肝了。

但是,這種餓導致心慌手抖的現象,很多人並不會出現,那又是什麼原因呢?這類人脾胃功能比較好,也就是中醫說的胃氣充足,耐飢餓的能力比較強。容易心慌手抖的人通常有脾胃虛寒,胃酸較多的現象,有點甚至還有胃潰瘍。

怎樣調理這個現象?第一:注意飲食,不要讓自己經常處於飢餓狀態。第二:平常備一點巧克力,需要的時候可以吃。第三:也就是最關鍵的,調理脾胃,用一些中成藥(附子理中丸,補中益氣丸等等)或平常多吃薑棗紅糖之類健脾益胃的食物,爭取改善脾胃虛寒


追命騷年


考慮是低血糖或者貧血


琴雨媽媽


肚子一餓心慌手抖一般情況都是低血糖引起的。那低血糖又是怎麼來的呢?有一部份由遺傳而來,為先天功能性低血糖。而絕大部份低血糖為本人長期不良生活引起的。而女性又為多。為了身材不吃早飯,中飯晚飯也食得少,這樣時間一長,從量變到厧變,胰島素就會不正常分泌了。低血糖的危害性遠遠高於高血糖。心慌手抖只是表相罷了。低血糖時間長了可引起一系列的併發證〈包括心血管在內〉甚至死亡,不得忽視。最後提醒:兜裡平時要帶點吃的喲!以防萬一。

2019年8月6日


用戶9610059319330


缺少糖分 營養不好 這樣的人不吃飯最好按時吃飯 嚴重的人會有生命安全 患者是您本人嗎


14920055901


這個症狀應該是低血糖,出門在外兜裡面要裝幾顆糖來應對。


火到爆就幹


血糖低了 及時補充能量


海棠fighting


血壓低,血糖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