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和塑造中小學生的人格?

天華法雨


人格是極端複雜的,人性是其中之一。從近期發生的幾個孩子的案件來看。剋制、自控顯然是最大的禍患。換到成年人也是如此。出問題都是沒忍住。忍、剋制、自省、換角度看問題,應該對人格塑造起著決定性作用。而這些情緒的培養自然是越早越好,還得堅持,還得家庭、社會共同參與。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家庭,父母能做好,孩子會好一些。單方面學校做的再好,回到家遇到不自控的家長,會沒效果。首先得塑造好家長的人格,尤其母親,提高母親的為孩子長遠計在人格的理念,一代代傳承,會好。


15011096816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網上炒得很熱的的一個新聞:四川某重點高中學生沈鵬,逃學半天之事被母親得知後,因擔心父母責備,竟用磚頭將其母活活砸死,還用菜刀追殺父親,令人震驚,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慘案的發生?為什麼出現在一個學生的身上?一個多麼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個人認為:是這個學生的性格內向、孤僻、偏激、缺乏自信、不善於與人相處等不健全的人格所造成的。



那麼,如何加強中小學生的人格教育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入手:

1、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最好的啟蒙教師,父母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人格形成,在我國大多數家庭中,獨生子女是他們的中心,有的父母過分嬌縱、溺愛,使其從小養成一種唯我獨尊的心理,表現出自私、任性、驕橫、脆弱並缺乏合作精神。有的父母對學生期望過高,要求過於嚴厲,但往往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之表現出膽小懦弱、缺乏自信、性格內向、對人冷淡。有的家庭成員不和、父母離異等因素,造成父母對子女漠不關心、使之表現為厭學、成績差、性格孤癖,對立情緒重、逆反心理強。所以,作為父母,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尤為重要,雖然是獨生子女,痛愛不溺愛,放手不放縱;雖然想子女成龍成鳳,心急不心燥,鼓勵不苛求;雖然出現家庭離異,離婚不離子,關愛不冷漠,歷史上的“孟母三遷”故事就是一個優秀的家庭教育案例,值得我們仿效,這樣孩子的人格才會得到健康的成長。



2、注重濃厚的校園育人文化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潛在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具有薰陶性、感染性、引發性、激勵性特作用,一種成功的人格教育總是受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深刻影響的。常德東昇小學的君子文化建設培育了學生君子之度,君子之禮的人格;岳陽新市鎮中心小學一直致力於傳統文化教育,對培育學生知我中華,愛我家園,懂得感恩的人格教育起到潛移默化作用,因此校園建設要規劃科學,尤其要注重文化構建,張揚學校個性,突出文化主題,讓一草一木傳情,讓圍牆、牆壁說話,讓建築、設施點頭,這樣就會收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學生的人格會得到快樂的成長。



3、積極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教師這個行當,本身除了教書外,更重要的就是育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同時也是育人的主渠道,把人格教育與各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實現培養學生良好人格品質的目的,這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徑。老師儘可能挖掘教材的內容,實施健康人格教育。如政治課中,就可以直接對學生的道德與法制開展教育,提高學生思想品質和心理健康品質;地理課中既可以利用我國的地大物博的特點開展對中國的一寸山河不能丟的愛國教育;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人格的課文就更多啦,如《背影》裡的感恩人格教育,《岳陽樓記》裡的先憂後樂教育。總之,每一個學科都有價值觀的教育內容,每一位教師要會抓住時機,抓住主題實時的進行人格教育,對學生的優秀人格品質形成起關鍵作用。



4、紮實開展德育育人活動。在班級、學校德育教育和管理中滲透人格教育,這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徑。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並把人格教育滲透其中。通過開展“國慶、元旦文藝演出、文化藝術節、體育節、創造節”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覺、自主、自治的能力,增強集體主義榮譽感;開展為貧困母親、貧困地區、貧困學生捐款的活動,讓學生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具有愛心、同情心;組織學生學習英雄的先進事蹟,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培養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對新生進行軍訓和校外體驗生活,可以增強學生自立、自理的能力,培養軍人頑強的意志;通過學校的宣傳欄、廣播站,宣傳學生身邊的先進人物,有利於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通過組織開展社團活動、各種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培養學生正當的廣泛的興趣愛好,拓展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能力。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涉抄襲,敬請刪除)


相信種子


這個問題太大了,簡要說幾句吧。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其核心能力是獨立能力。同時一般獨立能力強的孩子社會化程度也高,人格也相對健全。培養孩子,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應該是陪伴者、幫助者、引領者,而不應該是命令者、驅使者、逼迫者。家長和老師做好了,孩子心理上一般就比較健康。過程好了,結果才會好。


老貓趙志斌



公正永生


培養和塑造人格用在中小學生身上有點大了。小孩子還無法形成一個完善的人格。就先從培養道德品質,陶冶情操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吧!小孩子最先開始就是養成自身的品質,形成自我意識和認知能力和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