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上來說,熱死和凍死哪種死法相對舒服一點?

古今說史


這個題目,有點瘮人啊(冷戰)

為了寶貴的生命著想,我們拋開真的實驗,咱們就紙上比劃一下啊!(笑)

身為一個北方人,頭20年是在北方過的。

後20年是在南方過的,現在幾乎變成了半個南方人。

南北要說差距最大的,就是這個溫度了。

咱們先來說說這個冷勁兒:人的感覺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有時是和環境格格不入的。舉兩個招笑的真事兒給大家一起說說。

在山東的冬天,可能沒有東北冷,但是凍手凍腳的事經常有。以至於很多人,直到耳朵又腫又癢,才發現“我耳朵凍了!”。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竟然是東北人。為什麼是這樣呢?說起原因其實挺讓人噴飯的(笑)……

山東的冬天,遠遠沒有東北的冷。東北大家都知道了,即使不戴帽子也會下意識的用手把耳朵和臉蛋焐熱。而山東的氣溫恰恰是在於,站在那裡不冷,走起來風吹的就凍耳朵的程度。所以走著走著,似乎還沒覺得怎麼樣,耳朵不是自己的了?!

聽了這個例子,大家可能也許會聯想起“溫水煮青蛙”了吧!其實它們是一回事兒。(笑)

再有東北人到南方過冬感冒的很多,為什麼呢?看起來從那冰凍三尺的北方來的漢子,怎麼就這麼弱不禁風呢。


其實也不怪北方漢子,不夠強悍。在北方呢,家裡有暖氣,外面不管穿幾層,回到家基本都是背心褲頭。而在南方過冬則不同,出去了穿多少,回到家還穿多少,開春兒的時候屋裡甚至比外面還要冷。就像我也一樣,走在外面,穿的很多,回到家就急急忙忙的往下脫,想盡量穿的舒服,薄一點,總是忘記這裡已經不是在北方有暖氣的家。所以一個月總要感冒個一兩次。


咱們再說說這個熱勁兒:不但冬天是讓你冷的無處可逃。夏天更是熱的,讓你見到水坑就想進去趴一會兒。(笑)

初來南方時特佩服那些,三伏天搖著蒲扇,就能睡著覺的,老爺爺老奶奶們。

說實話,真的是覺得他們有特異功能。其實就我本身來說,是喜冷,不喜熱。

尤其是夏天,沒有空調的日子,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酷刑……曾經嘗試過,不開空調,用5條毛巾蘸溼了,分別鋪在四肢和腦袋胸口上。第2天直接身上就起了疹子。這回不但熱,而且又癢……以後不得不乖乖的開著空調,一吹就是一晚上。早上起來呢,開門之前,心裡頭重要,做一番思想鬥爭。開門的一瞬間,熱浪噴湧而入,彷彿從天堂,直接跌入了地獄。我最佩服有一個陝西的哥們,同樣也是來自冬天夠冷的地方。可他堅信著心靜自然涼,居然挺過了兩個夏天。心裡只有兩個字“敬仰”。


所以就一個北方人的角度來講:冷了,我們可以多加幾件衣服,最起碼厚厚的棉服下面,我們的身體是舒服的。而夏天的時候,那股熱勁兒,你就是把衣服脫光了也沒有用,總不能再扒兩層皮吧。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如果是在敵人的酷刑下,必須選擇是凍死,還是熱死?我希望來個乾脆的,凍死好了!


星光之霖


這個問題十分難回荅,如果某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凍死又復活了,又在某一時間熱死又復活了,你問一問他凍死舒服還是熱死舒服就清楚了。

我們那裡有凍死的,我們村就有一個凍死的,是個光棍,晚上喝了大量灑,到院裡上廁所,一頭栽到地,第二天又一個


光棍發現了,沒有死,手,腳臉凍壞了,住了一星期醫院死了,這個凍死的可受罪了,鎮上也有一個因醉灑凍死的,一晚上凍死的,還算舒服,酒精麻醉作用應當不會痛苦,我們老家張家口十分涼快,沒有熱死的,我在浙江溫州打工一到三伏天很熱,幾乎每年都有熱死的,都是上了年齡的農民,也就是下午幾個小時的時間,熱到一定程度就昏迷了,受罪的是昏迷之前,

從實際來看,如果熱的時間長了,熱死人受罪些,如果冷的時間長了,冷死人受罪些。從概率上講還是熱死人受罪些,因為凍死人大多是喝了很多灑,沒了知覺,怎麼凍也不痛苦


郭成軍


我不懂科學的死法哪個更舒服一點,但當我想象自己是熱死,還是凍死的場面時,似乎都不是特別好,如果可以,我希望是正常地離去。

今年暑期,家鄉因為高溫致死的,有好幾個人,說實話,聽到這些消息的時候,感覺很難受,一般在室內工作的,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他們基本都是在戶外工作的農民工,因為想多掙點錢,然後就頂著烈日,在工地上工作,最後真的是"熱死"了。熱死了,對於我們多數人來說,不過是夏日抱怨天氣炎熱的一句玩笑話,而對於他們來說,卻是真實存在的。

而凍死,我在現實生活中也聽聞過一個故事,那是大學同學講的。她說以前他們學校有個人,因為忘記帶了作業,結果翻圍牆去教學樓取,最後翻牆的時候摔了腿,在東北的寒夜裡,活活凍死。至於這個同學為什麼沒有求救,為什麼一定要翻圍牆去取作業,為什麼不努力爬到有人的地方,這個我沒有細問,可能這個故事也是以訛傳訛,或許那個同學只是某種病症,讓他倒在了雪地裡,來不及求助,就被寒冷奪走了生命,也不一定。但是因為寒冷而失去生命的,我想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肯定是有發生的。

做個一個普通人,我很慶幸自己的祖國足夠強大,沒有讓我不用面對這些"死法",與此同時,也希望那些為了家庭而在各個崗位辛苦工作的人,能夠健康安全。


愛吃番茄醬


既然說到了熱死和凍死,其實這兩種死法都不太舒服,最快樂的死法應該是安樂死吧,不過硬是要從這兩者中挑一個高低的話,那也不是沒有區別。

一句話吧,凍死相對來說更舒服一些,因為對於凍死的人來說,死之前一般都會出現幻覺,甚至會帶著微笑死亡,但是對於熱死的人來說卻沒有那麼好過了,熱死的人死前是非常難受的。

人一般會因為什麼原因熱死呢?首先夏天的時候如果太陽很大而你一直被強烈的陽光照射並且缺少休息和飲水的話,那麼你的身體就會慢慢出汗,身上感覺到越來越熱,慢慢的你會脫水,口乾舌燥,頭腦嗡嗡作響,渾身滾燙。慢慢的人就會出現噁心、頭痛、神志不清的狀況,這個時候人就中暑了,一般中暑的人如果不及時將其放到陰涼處並且及時醫治的話,很有可能熱死。人體在高溫環境中,新陳代謝的速度會加快,呼吸急促,之後會慢慢昏厥甚至是休克,而這整個過程,人都是可以感受到的,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相比較而言,凍死就沒有那麼難受了。不知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報道,那就是某地一個醉漢凍死街頭,結果人們發現醉漢倒在雪地中的屍體身上的衣服脫得差不多了,很明顯外人不會做出這麼虧心的事,所以脫衣服的人只能是這個醉漢,但是為什麼醉漢在快要凍死的時候想到的不是穿衣服保暖反而還會脫衣服呢?

實際上這是一種正常現象,通常那些凍死人的面部還會帶有微笑,也就是說這些凍死的人死之前並沒有感覺到痛苦,反而還覺得很從容快樂,這是為什麼呢?人體對於溫度其實很是敏感,體溫稍微高了那麼一點,身體立刻會感受到而且伴有發燒的症狀,但是相比於體溫高於正常體溫,體溫的下降對於人體來說才是更加致命的傷害。


當人體體溫從37攝氏度降到35攝氏度的時候,人體就處於危險期了,而凍死實際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體溫從37攝氏度降到34攝氏度,這個時候會有因為低溫引發的併發症,這個時候人會感覺到冷,呼吸加快並且躁動不安,但是當體溫降到34攝氏度以後,人體就會因為溫度過低而導致大腦產生幻覺,這個時候可以說人的大腦已經處於麻痺狀態了,甚至錯誤地感覺到體溫在升高,從而讓人產生脫衣的想法。而這種“反常脫衣”現象,會讓人在死之前沒有那麼痛苦,反而還會微笑。


鏡像科普


應該是熱死更痛苦一些,首先人如果長時間處於高溫的環境當中,不僅身體會流失大量的水分,而且由於體內的熱量積蓄過度,會損傷人體內神經和器官。

這個時候人就會出現噁心,頭痛,神志不清等症狀,那麼如果進一步發展的話,人極有可能發展為熱射病,而熱射病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疾病。


這種疾病可能引起肝衰竭,腎衰竭,癲癇等,而且就算人可以搶救回來,人的大腦也會留下永久性的腦損傷,所以器官的損傷是人熱死的主要原因,這種感覺想必是很難受的。

然後在說說凍死,人實際上是一種很怕冷的動物,因為寒冷會帶走我們身體中的熱量,而熱量的流失就意味著我們的身體機能在下降。

這個時候人的身體就會進行調節,我們的血管會收縮,然後減慢血液循環的速度,這樣就可以減少體表的熱量流失,讓身體的熱量集中保護我們的內臟。

所以人如果長時間處於寒冷當中,寒冷一般都是從四肢開始的,因為此時身體已經無法將過多的熱量,輸送到人的身體末端,畢竟內臟才是人活下來的根本。

最後人如果再不進行干預的話,我們的各項生理機能都會出現問題,包括血壓降低,呼吸減弱,以及意識障礙等,然後人就出現疲倦以及昏昏欲睡的感覺。

而如果人一旦昏睡過去,人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死去,這種感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沒有一絲一毫的痛苦感,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後者……


種植恆星


如果僅從生前的感受來看,凍死要比熱死少受一點罪。

其實只要是死亡,哪有舒服的,所以其實這裡比較的應該是哪一種受得罪最少。我覺得如果非要挑一個的話,那應該是凍死稍微能好受一點。這裡的區別主要是新陳代謝的速率。

如果是凍死的話,其實在凍死之前,新陳代謝先上升後下降,上升是因為你的身體要抵抗低溫,這時候就會分泌激素提高新陳代謝的水平以及靠肌肉戰慄來維持,而且這個時候的人也會有疼痛感,就是凍得很痛的那種。但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最後這些反應也會沒有,人會麻木掉,痛感也會削弱,人還會出現幻覺,直到死去。

所以凍死其實是先折騰然後慢慢平復到死亡的過程,而熱死就不一樣的,因為要散熱,新陳代謝的速率會加快,不停排汗,開始口乾舌燥,心跳加速,脫水,噁心,頭暈目眩,如果溫度很高,大腦可能會瞬間死亡。所以,其實熱死是一個不停地在折磨人的過程,越來越折騰,越來越難受,直到死亡。


所以相比起來,凍死之前的感受是要好過熱死之前的感受。


鍾銘聊科學


應該熱死好受,因為熱了會暈厥,就沒知覺了。冷,會活活凍死[我想靜靜]


池恩倬cez


我覺得是凍死,因為熱死是非常痛苦,而且人,是碳元素化合物組成的,熱死會把你的水分給蒸乾,然後人跳進火爐當中,燒的連渣都不剩,至少凍死還留個全屍


荒城臨古都


死亡跟舒服是完全不搭邊的,如果必須要在兩種死亡中選其一,凍死應該會比熱死生前少受一些罪。

如果最終的結果都是死亡,那麼死亡前痛苦和恐懼的持續時間越短也就意味著相對更“舒服”一些。如果面對極度的高溫和極度的低溫環境,導致人體瞬間腦死亡,那麼這就沒有可比性了。但是如果熱的過程和冷的過程持續時間是相同的,那麼人體對於低溫會更麻木一些。

舉一個簡單例子:記得小時候生活在東北,冬天室外特別寒冷,家長都告誡孩子出去玩小心把耳朵凍掉了,而這個過程很可能感覺不到一點痛疼。在體育場上如果運動員受傷會噴冷凍劑,減小運動員的疼痛感。


如果人的身體長時間處於低溫狀態,那麼在死亡前會出現幻覺,例如反常脫衣現象:人在剛開始處於低溫環境時會控制血液迴流到內臟,保護重要器官。當機體陷入昏迷不受控制,內臟內大量的溫暖血液會快速流向身體表層,會給人一種很熱的假想,熱了自然要脫衣。最終在幻覺中死亡面帶微笑。

但是熱就不同了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大量排行最終導致脫水,人開始心跳加快抽搐昏厥休克,這種高溫給身體帶來的痛苦會被一直感知到,熱死還是會更痛苦一些的。

當然了這不是選擇題,大家不用去選擇!


科學黑洞


還是好好活著吧。

高溫或低溫冷凍,其實都是把人體原本正常的生態體系中的“平常狀態”打破了,而且是屬性的極大改變。換言之,當人體的原本屬性進入到了整體性的“被改變”狀態,這種痛苦是難以勘言的。就如同:人的臟器,感覺系統被整體性的改變了原本的狀態一樣。非常非常難以適應。

其二:人體的自身構成要素,是經不起這樣折騰的,可以說,人體一旦進入了這種狀態,就已經進入了“不人”的狀態了,甚至計入到“人的屬性以及人的感知感覺”灰飛煙滅的狀態了,這種“不人”的狀態,是不可能以“人的感知,感覺”所能承受和感覺到的,所以,你的問題是不成立的,這就如同你想知道自己變成塵埃時的樣子或感覺一樣,在你還活生生活著的時候,是不可能知道的。

其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好好活著,這才是最好,不要做這種胡思亂想,更不要去嘗試著這種胡思亂想,祝:進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