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建築這麼漂亮?

綠葉衣行


這種話,會引起論戰的。所以言語需謹慎呀。


世界公認的建築藝術體系中,東方(主要指以古中國為主的亞洲文化圈,如中國、日本、棒子國等)建築藝術,是與西方建築藝術平行的一大體系。注意,是平行。


西方的建築體系一直延用的二種主要風格:古希臘、古羅馬。然後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推陣出新。


古希臘帕臺農神廟

古羅馬萬神殿

源於古羅馬,法國創新的哥特式建築源於古羅馬,十七世紀後羅馬創新的建築


讓很多人覺得西方建築比東方建築(主要指中國)好看的原因有很多,我試著解讀一二。


中西方建築材料的不同


自古埃及開始(現世普遍認為古希臘建築吸取了部分古埃及建築技術),石料就做為重要建築物的主要材料來使用。而自古羅馬起,更是使用了石材+混凝土(對,你沒有看錯,就是混凝土,羅馬人發明的摻入火山灰製成的混凝土)的工藝來進行建築施工。

這也成為這些著名古建築幾千年來保存下來的基礎,讓至今的我們仍能體味其中的壯觀和美感。


而中國,從古到今,都在痴迷於木製建築。往往不論多宏偉、綺麗的建築,戰火一起,立即化為灰熾。例如:著名的阿房宮。


中西方思想體系的不同


如果你觀察的較為仔細的話,你能看出直到18、19世紀以前,西方那些著名的建築物多為宗教建築(羅馬競技場等除外)。


聖彼得大教堂


西斯庭禮拜堂


就拿聖彼得大教堂來說,僅教堂主體就修了120年,而後裝修、維護、重修等零零星星持續了1200年之久。在其修建過程中,教會對整個天主教社會(幾乎包括了全部西方國家)持續徵收高額的稅(如:十一稅)來維持教堂的修建工作。要知道,那是生產力低下的中世紀,每年都有數量眾多的貧民餓、困而死的時代。也只有那個以宗教為主的時代才能完成那樣的古代建築奇觀。


而中國來說,自從漢董仲淑創立“天人合一”等儒家理論而後,君輕民重的思想也愈加深入整個天朝社會。歷朝歷代皇帝者,敢多娶幾個老婆,多蓋一所宮殿都要被寫到史書上臭罵。隋煬帝修通了五千餘里的大運河,給中國帶來一千年的好處,都要被罵成浪費民力的昏君,最後落得個身死國滅。啥,你居然要耗費100多年的國力去修個廟?!反了你丫的!


明清二代,皇帝對故宮的修繕都是一省再省,主要的大規模建設投資就是各主要城市的城防、城牆,河堤、河防等,根本不會官方投資去修建什麼美麗、壯觀、宏大的建築奇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