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害怕改變,是因為自己太懶,不去提升自我”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很多人害怕改變,不想去提升自己,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喜歡安於現狀。

改變自己,就意味著冒險,意味著不一定成功。對於失敗和未知的恐懼,人皆有之。

喜歡改變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數的人是因為眼前的生存狀況不盡人意,而作出的不得已選擇,也可以說無奈之舉。

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稍微工作穩定點的人,都安於現狀,不敢下海經商,或者出去打工。只有那些在家沒有多少經濟收入的人,才敢跟著建築隊出去打工,或者幹些小手工:一本萬利的補鞋,彈棉花做棉胎,也有出去做賣眼鏡等本少利多的小生意。這些人艱苦奮鬥,爭上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積累,慢慢地就越做越大。

象我們這些家境可以,都是安於現狀,不敢改變自己,患得患失,結果到頭來還是個貧頭百姓。那些敢於挑戰,敢於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不但提升了自己,好多還都成了知名企業家。

只有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懷著成功的心態,敢於挑戰未知,才能迎來輝煌的明天。


胡學秀


不改變可能是有理由的。改變就要否定掉不改變的理由。有的人不想承認理由是錯誤的。更想獲得被理解和原諒。

       剛才,我認識的一個家庭主婦又大發雷霆了。這個家庭主婦很特別,婚前婚後,從未上過班。直至生了一子,老公養不動一家人,她回孃家啃老。

       她發怒:“你們都是壞人,我不喜歡你們,滾!我嘴巴不甜不想去老公家,我媽天天以欺負我為樂。我周圍人都嫌棄我,有時,我真想去窮山溝居住,那裡會有人尊重我,可是我又怕被狼吃了。”

      我說:“窮山溝的人會支持你,幫你罵!”

      她高興的不得了:“我會有真正的朋友。”

      我說:“擔心窮山溝有狼,你就別去窮山溝了,你只要找到和你類似的群體,他們就會支持你,幫你罵!”

       她愉悅起來。

      我說:“可是你要明白,他們只是支持你,不會供應你的衣食住行,你們母子衣食無憂,是你的父母和老公供應的。”

      ……

     早跟她說過老公養不動幾口人,她可以找份工作,和老公幫扶生活。

     她說:“我這輩子,就沒有上過幾天班。”

     嫌棄她是有原因的,但她依然想被理解被原諒。仇恨嫌棄她的家人,一想到存在支持她的群體就樂開懷。

      她也做不到改變,原先沒有鍛鍊過自己,上不了班,帶不了娃,上班時,跟環境格格不入。娃歸外婆帶。

  

很多生活現象,都能發現有的人不想承認不改變的理由是錯誤的。


學習是救贖


1. 對未知的恐懼

所有的改變都會伴隨恐懼,不僅僅是”壞“的改變,而且也包括好的改變。

我們大多數人喜歡預知未來, 對於那些不確定的東西會心懷恐懼。曾經,來北京上大學的時候, 換工作的時候,甚至結婚的時候我都害怕過,因為我將要過跟以前不一樣的生活,這種不確定性都會讓我們恐懼。

2. 改變會打破我們現有的平衡。

改變則意味著你要放棄目前享受的一些東西,比如空閒時間、早上晚起、金錢等等,它會打破現有的平衡。尤其是剛開始一段時間,我們會經歷掙扎、懷疑的階段。

我們人類總是有一種惰性,在一個地方呆久了,習慣了這種生活和工作,就不願意去打破現狀,總是認為現在這種狀態已經很不錯了,或者說自欺欺人。

3. 對失敗的恐懼

對於失敗的恐懼會扯我們後腿,不讓我們改變,“想想就可以了,還是算了吧”。

不要活在自己的想象裡,如果你認為你自己不行、你會失敗,那就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你不行,然後你可以開始嘗試另外一個改變。

4. 總是在等待“最合適的時間”,“最完美的計劃”

世界上永遠沒有“合適的時間”,如果你找一個改變的最好時機,那就只有一個,就是“現在”。

5. 心裡沒有迫切改變的慾望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腦子裡想著自己要改變,但是他們心裡沒有迫切改變的慾望,腦子裡想著卻不作出任何行動。

所有的改變都會伴隨恐懼,但是所有的改變也給我們希望。

恐懼和希望之間存在著矛盾,就像我的兩個“自我”相互矛盾一樣。

這不太重要。或許有時候第一個自我還是會贏,我只是希望通過這些戰爭,第二個自我變得越來越強大,強大得足以承載我的夢想。

我害怕改變嗎?害怕,但是我也在逐漸享受改變所帶來的恐懼。


小滷蛋解說


很多人害怕改變,表面上看固然有“懶”的因素在,但並不能只歸因於“自己太懶,不去提升自我”這一個理由,我們需要去探究更深層次的東西。

制度經濟學裡有“路徑依賴”現象,“路徑依賴”這個名詞同樣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它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想改變,害怕改變,甚至想要改變卻感覺無從下手的重要原因。

什麼是路徑依賴呢?它是指我們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者制度變遷都有一種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所謂慣性,是說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這條路徑好壞與否,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對於我們日常現實生活而言,我們一旦做了某種選擇,就很可能像踏上了沒有回頭的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得我們的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使我們輕易走不出去。

比如你在最初的時候選了一份不那麼合心意的工作,但是為了生活,你接受了這份工作,並且堅持做了下去;在工作的過程中,你積累提升了相關的工作技能,你的絕大部分技能都是圍繞著現有的這類工作的,就算你選擇跳槽,為了在市場上獲得更高薪酬,你也只能選擇現有的工作方向,而不會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發展前景很光明,但是自己沒有相關經驗的工作。


因為,我們在做出選擇後,已經投入了精力,金錢和各種其他東西,就算我們發現自己選擇的道路不是那麼適合自己,也不會輕易改變,不然我們前期所做的一切都會變成經濟學上說的“沉沒成本”

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人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和自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想著要改變,渴望改變,成為一個更優秀的自己,去迎接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誰都想擁有光輝和燦爛的人生,但關鍵是很多人囿於現實的生活和工作,自己看不見,找不到改變和提升自我的方向。盲目的學習,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只能獲得虛假的自我拼搏的感動。人一旦找不到明確奮鬥的方向,就無從談得上真正的提升自我。很多人看不到改變的方向以及改變的必要性,自然不能下定決心去努力付出,而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得過且過。

我們恐懼的從來不是改變本身,而是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的預期和既得利益的受損,以及前期投入是否能獲得回報的風險。

要想不害怕改變,甚至自己能真正的有所改變,我們必須徹底的審視觀照自我的內心世界,不妨對自己做一個SWOT分析,找到自己認為應有的,無愧於自我的人生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


和則久


不一定。

害怕改變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很多陌生領域的投資和行業的改變往往讓人吃虧!因為他不懂這個新的行業,一旦投資,這個就意味著結構性地改變!也就是根本性第改變。他得重新學習,把自己的老本行個優勢放著,去學習很多東西。特別是在現在各種P2P平臺,很多都是大家不熟悉的領域,往往只是聽領導人講的好就大把大把投資,再“學習和做所謂的改變”,結果一個個這樣的改變者虧得血本無歸!

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去學習去改變是對的,不熟悉的領域就要捂住自己的錢袋子!



藍海蓮花


從本質上來說,我們每個人,就像生活在蛋殼裡。我們被這種自以為是的安全感填滿周身,在這裡面我們不用承受壓力,不用面對痛苦,不用承擔責任。我們舒適的生活著。

“懶”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自我設限心理:不願去提升自我的原因,是害怕承擔失敗的後果!



懂我不語


我認同這句話

很多人害怕改變,因為改變具有不確定性。改變可能會變好,也有可能變的不好,個人都有惰性,當前途是不確定性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不改變。改變需要成本,需要付出時間、精力、金錢、資源等代價,而且這些代價能否換回成果,還是未知之數。因為不確定性,很多人就懼怕改變,希望能抱殘守缺,維持現狀。但是,如果因為害怕改變的未知性就放棄改變的努力,這不是明智之舉,我們付出成本未必能有變好的成效,但是如果不改變,就完全沒有改變的希望。許多人不改變,確實因為自己懶的原因。我們要想變好,就必須改變自身。


迷茫的平凡人


1:你這是典型的對自己沒有信心。人無完人,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缺點,那麼就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去改進。你這麼沒毅力,不自信,害怕失敗,那麼怎麼了又能把你身上的那些毛病給改掉呢?給自己點兒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這才是作為一個人的。根本。連你自己都不相信了,那麼別人怎麼去鼓勵你呢?你一定要有信心在心裡說1萬遍你能做到。 2:其實改變自己並不難,最主要你自己要有恆心。從你自己的描述,我認為你是一個非常懶散的人,要是事實擺在眼前,你也不會去改變它,就是說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呢。從現在開始你應該慢慢的改變自己,逐步逐步的改變,我相信你會好起來的。不管誰都有失敗,都有低落的時候。 喜歡我的回答就記得關注我哦!








高承峻


有道理,但不能代表全部。

我在年輕的時候,就是太懶。幹工作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憑著僅有的一點工作經驗幹了一年又一年。不願意去接觸陌生的領域,無心提升自我。結果混不下去了,工作也給幹丟了。

現在,上了歲數,想去改變,想去提升自我。但是體力與精力不行了,也沒有改變的魄力了。

生活經驗告訴我,人在年輕的時候,該奮鬥的年齡,一定不能太懶。否則的話,你一定會很後悔。


陶印生


人們不敢改變自己那種害怕心理,因為人們無法面對自己,對自己產生恐懼,實是內心不穩定,崩潰,另一種是害怕嘲笑、怕出醜、不敢表達。人在成長經歷遇到這問題很大。提升自我:對鏡子說“這是我真實的樣子嗎?相信自己,去做自己的喜歡事情或追求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