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哪些行為可能會傳染給孩子?

背影控Ling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為消化道,主要通過不潔飲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共餐、親吻行為傳染。但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性較低,其傳染條件和生存環境非常苛刻,只有在37~38℃溫度和微厭氧環境下,才能夠存活並具有傳染性。

如果父母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其子女感染的機會比其他家庭高得多,出現所謂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家庭聚積現象。

正如以上所說,子女感染父母所攜帶的幽門螺桿菌,主要是因為共餐和親吻。避免親吻孩子當然容易做到,此外,分餐制、以及餐後對餐具進行消毒可減少家庭成員之間的幽門螺桿菌感染。

還應注意的是,患者及其子女,最好及時更換牙刷,對患者的洗漱用具要按巴氏消毒,早晚使用漱口水。漱口水要有殺菌功效,即其配方為化學藥劑,如主要成分為度米芬,麝香草酚等。這些行為,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患者子女也同樣做,當然,洗漱用品是必須分開的。由於人的唾液、胃液反流嘔吐物、牙斑中都存在幽門螺桿菌,因此在同一個臉盆、水池裡洗臉,也有一定的傳染可能,所以這也是應分開的。


純鈞LHGR


說一個真實的事情,就是我鄰居兩夫妻就是有幽門螺桿菌的,然後一家子也是一起吃飯,以為只是大人的病,後面小孩老是說胃痛,胃難受,9月份開學的時候胃痛到被老師送去醫院,然後才知道也有這個菌,而且數值還很高。



我們小區都知道了,我們家就開始分筷子吃飯了,只要感情好,這種不算什麼事,因為我們兩夫妻經常在外面吃飯的,婆婆也怕我們帶回菌,更怕孩子傳染到,因為真的會影響發育的,還怕貧血什麼的,你想想消化不好孩子吃多好都沒用。

除了分筷,我們一家還會吃火麻油,這個油是我一個有胃病的同事吃好後跟我們說的,很溫和的,雖然不是藥,但是長久吃下來胃病好了,而且還能幫助滅菌的,味道是青草味的,我婆婆都是加在湯裡給大家吃,給孩子另外加在牛奶吃,現在說起幽門螺桿菌,我們家是不怕的。


食不果腹999


家人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哪些行為可能會傳染給孩子?其實日後出那個夾菜就會傳染給孩子。


90後小夫妻同患胃癌,醫生:1種病菌是誘因


小美和小羊是一對90後小夫妻,他們在網上因為愛美食相識,後面更是因為愛吃相戀、結婚。這本來是一個很浪漫的故事,但是自從小夫妻兩老是胃痛開始,他們的美好人生好像就從此被打上了句號。

這對小夫妻,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吃完飯後,兩個人就不停地打嗝,但是倆人都沒當回事。

就這樣過了好幾年,直到去年過年回老家,父母看到他們消瘦了不少,吃得也沒以前多了,而且飯後還不停地打嗝,就想起隔壁村大爺肝查出患上胃癌的時候,也是這種情況,於是立即把兩夫妻拖到醫院。

沒想到,醫生一給他們檢查,就發現他們倆都得了胃癌中期。

為什麼這對小夫妻會雙雙患上胃癌呢?

90後小夫妻同患胃癌,醫生:1種病菌是誘因

醫生解釋說,因為夫妻雙方長期生活在一起,經常接觸,容易感染相同的病毒,飲食習慣等幾乎相同,但也容易產生常見的致癌因素。其中在胃癌的眾多致病因素中,最容易傳染誘發胃癌的是一種易感病菌——幽門螺旋桿菌。

只要人感染後,就會極其容易誘發胃病反覆發作,而胃病反覆發作的後果就是胃癌。更不要提這對小夫妻,那麼熱愛美食,平時葷素不忌,冷的冰的熱的都一股腦地塞進肚子裡,胃更是受不了會生病。再加上的幽門螺旋桿菌的推動,胃癌可不就發生了嗎。

除此,醫生著重提醒大家,若是身體發出4個信號,那或是身體在暗示你的體內出現了癌細胞,千萬不要大意,一定要及早排查胃癌;若是沒事,一定要並飲用富含亞麻酸成分的火麻油清理幽門螺旋桿菌,預防胃癌的發生。

因為火麻油裡面的亞麻酸可以有效的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幫助消除胃菌;亞油酸可以幫忙修復被腐蝕掉的胃粘膜,幫忙建立一個健康的胃部屏障,提高胃部的抵抗力。

那麼,當身體發出那4個信號的時候,說明癌細胞來臨了?

1、疼痛

如果身體某一部分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疼痛,而且疼痛持續很長時間,超過一週,你必須擔心癌症。

2、長痘

長出的痘痘是半透明的,這種情況在你的皮膚上是沒有其他特徵的,而且這種痘痘一兩個月都不好,那我們就要注意了。

3、消瘦、乏力

如果沒有刻意減肥,但是在短時間內出現了快速的身體消瘦,全身乏力等症狀,一定要查明原因,這很有可能是肺癌、胃癌或肝癌的早期症狀。

4、出血

如果發生不明原因的出血,雖然不一定是癌症,但也可以提示身體出現問題,除了有可能發生外因出血外,癌症也是可能的。

歡迎大家評論。



今年三月體檢時,老公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當時聽到這個結果有點蒙圈,平時我們很少外面吃飯,家裡平時也挺注意衛生的啊,不知哪個途徑傳染的。後來聽說的,免疫力低的人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

既然都這樣了,總要去面對的。一般遇上什麼不懂的事我習慣去百度問度娘,在她那裡總會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首先我把家裡一直使用的餐具用具高溫消毒處理,然後給老公單獨一付餐具。吃飯時一家人還像以前一樣在一起吃飯,夾菜使用公筷,飯後把他的碗筷單獨洗刷單獨放置。直到複查結果正常後,我再重新把餐具放鍋裡燒開水高溫消毒後,再像原來一樣就餐。

如果家裡有孩子,患者不能親吻孩子,不能近距離接觸孩子,吐沫會把病菌傳染給孩子,做到餐具分離。


清風拂面不如你


家裡人有幽門螺桿菌,對孩子來說,被傳染性幾乎可以達到80%。因為家人、家長和孩子的接觸無處不在,一些衛生意識單薄的家裡人攜帶有幽門螺桿菌,那麼孩子的胃部健康也就存在了隱患。



以下五種行為 都是在向孩子傳播幽門螺桿菌

1.給孩子吃自己咬過的東西。

我們口腔裡的牙菌斑,是幽門螺桿菌的倉庫,它會藏在裡面,等待時機通過口水傳播到另一個人的嘴裡,再經過食道進入胃中。

2.給孩子用自己用過的碗筷

用過沒洗的碗筷,難免會沾有口水,口水裡就藏有幽門螺桿菌。

3.親孩子的嘴,親孩子的手

這不是愛,是在主動把細菌傳播給孩子。

4.家裡所有碗筷混用,只用洗潔精卻不消毒

碗筷混用而且不消毒,會殘留下幽門螺桿菌。洗潔精並不能徹底洗去碗筷上的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會在水裡存活上1年以。

5.用自己吃飯的筷子給孩子夾菜

筷子上會沾有口水,如果在夾菜錢還嘬了筷子,就更不用說了。



幽門螺旋桿菌會致病 甚至影響孩子發育

臨床數據表面,幽門螺桿菌會引發七成以上的腸胃疾病,比如胃炎、胃潰瘍等,也是一種被世衛組織確認過的致癌物。它的存在,就像是人體健康的一點星火,稍不注意,就會蔓延難以控制。

另有一份研究指出,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孩子,會比正常發育階段的身高要矮上1釐米左右,也就是說,有時候,孩子長不高、比同齡人矮,是因為胃裡的幽門螺桿菌的影響。



14歲以下孩子不建議正規滅菌 可食療控菌

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臨床上稱之為三聯療法、四聯療法,需要用到兩種抗生素,會讓人體有比較大的副作用,年幼尚在發育的孩子容易受到影響,所以,一般不建議14歲以下孩子做正規滅菌治療,除非是同時患有消化道潰瘍、淋巴瘤的孩子。

然而幽門螺桿菌一旦存在,就有誘出胃病的可能,影響到孩子的食慾、健康、發育、體重等等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通過食療幫助孩子控制住胃裡的幽門螺桿菌。

兩種食物 可幫助控制幽門螺桿菌

食物一:初榨火麻油

油裡的亞麻酸、亞油酸,是幽門螺桿菌的"剋星",能抑制住它的活性,限制它的繁殖和生長,長久攝入有滅菌的作用。

這種初榨火麻油,還可以保護胃部粘膜,緩解掉胃炎、潰瘍等腸胃病帶來的脹氣、胃疼、反酸、燒心。



食物二:猴頭菇

猴頭菇裡的多糖,也是幽門螺桿菌擔心的一個存在,能護住腸胃安全。



這些蛛絲馬跡 可能是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信號

1.孩子睡覺時流口水,睡得不安穩。

2.孩子忽然不愛吃飯了,體重悄悄減輕。

3.孩子胃疼、吃點東西就脹氣,早上起來噁心反胃

4.孩子口臭嚴重,卻沒有牙周疾病,而且這種臭味,刷牙也刷不走。


熊熊生活也歡樂


家人如果查出幽門螺旋桿菌,那麼孩子被傳染的可能性會翻倍,因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接觸,非常容易造成傳染。以下7種有娃家庭裡的行為,都是在主動把幽門螺旋桿菌傳給孩子:

1.嚼食餵飯:這是80、90年代非常常見的餵飯方法,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吃的東西自己嚼碎了,又吐出來餵給孩子。

2.共同碗筷:孩子的碗筷和大人的一起混用,甚至直接用大人用過的碗筷盛飯給孩子吃。

3.給孩子吃自己吃過/咬過的水果、飯菜、飲料。

4.親吻孩子:親嘴、親手。幽門螺旋桿菌會藏在嘴巴的牙菌斑裡,嘴對嘴親孩子時,這些牙菌斑的幽門螺旋桿菌會隨著口水進到孩子嘴裡。而親手,我們都知道,孩子很喜歡吃手指,如果孩子的手上殘留有帶著幽門螺旋桿菌的口水,那麼結果不言而喻。

5.用嘴吹涼飯菜再餵給孩子,如果把口水也吹進去了,孩子容易被傳染。

6.家長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夾菜前還把筷子在自己嘴裡嘬了下。

7.飯前便後不洗手,直接給還在盛飯餵飯。手上如果沾有含幽門螺旋桿菌的糞便,那麼這個細菌會通過糞便、嘴巴傳播給孩子。

幽門螺旋桿菌傳染性高、快,是胃病的主要誘因

口水的直接交換、糞便沾身後和嘴巴的間接接觸,都會把幽門螺旋桿菌傳給孩子。而這種細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胃裡生存的細菌,是60%以上的胃炎、腸胃潰瘍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常說的“老胃病”老不好,其實也多是幽門螺旋桿菌在搞事。有數據指出,我國10歲以下的小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高達60%,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的胃不好、老胃病,就是這麼來的。

那麼平時怎麼做才能防止孩子被傳染、感染?

1.從飯菜上做好預防、提前做好抑菌措施

2.給孩子備專用碗筷,並做好消毒工作

嚴格和大人的區分開來,避免感染。

3.別隨意親吻孩子的手和嘴

4.教會孩子健康的衛生、清潔知識

比如飯前便後洗手,勤快刷牙

5.儘量少帶孩子出門吃飯

環境不衛生的飯館也存在傳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可能。


鶴鶴鶴生活談


幽門螺桿菌,傳染性極強,不單會傳染給大人,一樣會傳染給小孩,而且!兒童的免疫沒有那麼強,更容易感染到幽門螺桿菌的,如果家裡有人查出了幽門螺桿菌陽性,不要這麼做,這幾個行為會傳染給孩子的:



家裡有人查出了幽門螺桿菌陽性,這些行為會傳染給孩子:

1.用嘴吹冷孩子的食物

2.用嘴嚼碎食物再餵食給孩子

3.與孩子共用餐具

4.親暱孩子

5.上了廁所不洗手就抱孩子

6.讓孩子吃自己吃剩的食物



以上行為容易傳染細菌給孩子,很明顯,就是“病從口入”的典型例子,主要是因為幽門螺桿菌很容易通過唾液傳播,而家長與孩子之間,這方面有很多的聯繫,所以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家裡有幽門螺桿菌的人,一定要好好給孩子做好預防,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有沒有幽門螺桿菌都還不建議去查的,除非家裡出現過胃癌的。原因是孩子即使查出了幽門螺桿菌也不好用藥治療的,現在的藥物是抗生素比較多,沒有針對小孩的藥,還有小孩用抗生素那個小身板也頂不住的。

怎麼看孩子有沒有被感染呢?主要看它有沒有老是腹脹,幽門螺桿菌的人就是消化不好,容易腹脹,然後有時候容易餓,變瘦,還有的孩子會口臭,大人有這種菌口臭是很明顯的。


離家的蛙蛙


當家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那麼有很大的可能會通過同桌吃飯(筷子夾菜的時候),親吻孩子的臉蛋等方式傳染給孩子

因此,此時家長要做的就是趕緊清理病菌。

為什麼呢?

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罪魁禍首,起初會引起胃炎,胃潰瘍,所以現在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類致癌物,在患有幽門螺旋桿菌總會讓人心驚膽顫。



因為它的傳播性很強,口口傳播,糞口傳播,一人傳染可能會把周圍的人全部給感染。

所以中醫上講“十人九胃”大多都是指的90%左右的人,都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者和攜帶者。

那麼幽門螺旋桿菌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

1、喜歡吃路邊攤路邊攤沒有衛生管理局的把關,衛生環境很差,就連餐具也沒有嚴格的消毒,所以飲食安全根本就得不到保障。

如果有幽門螺旋桿菌患者使用過的餐具,下面的食客當中就很容易被感染。

2、喜歡吃生食

喜歡喝生水或者是生食患者容易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比如生魚片,刺身,牛排,這個幽門螺旋桿菌提供了入侵的機會,因為熱度達到90度以上就可以殺死表面的幽門螺旋桿菌,但是如果沒有經過熟制烹飪,就會消滅不了細菌的活性。

3、喜歡吃刺激性食物

最後一類人群,喜歡吃辛辣刺激的事物,要知道長期如此就會產生對胃粘膜的傷害,導致腸胃抵抗力下降,正是如此,也給幽門螺旋桿菌入侵的有利條件。



所以在日常應該清淡飲食,多吃養胃滅菌消炎的食物。 這些食材都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死敵”

1、包菜

包菜也被稱為捲心菜,裡面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而其中含有的蘿蔔硫素,引哚類化合物,可以有效消炎殺菌。如果大家想要調理效果更好的話,取材新鮮的包菜,無需加熱烹飪,洗淨之後堅持一個月,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情況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2、山藥

山藥當中含有多種澱粉酶和植物蛋白,以及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能夠促進脾胃的消化,緩解脾胃虛弱。同時還能夠修復幽門螺旋桿菌所造成的潰瘍面積,達到養護腸胃的目的。



3、養 渭 方:每天堅持吃,消炎,殺菌還養胃

火 麻 仁 油,可以增強消化能力,緩解腹部脹氣,尤其是她含有的亞麻酸和亞油酸能夠有效消滅幽門螺旋桿菌,促進潰瘍傷口的癒合,阻斷氧化產生的自由基。每天喝2杯,就能消除胃部炎症與細菌,還能夠調節胃酸的分泌,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抑制有明顯的預防作用。


芝麻包子吃嗎


幽門螺旋桿菌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可以在胃中生存的細菌,它是很多胃部疾病的元兇,如胃炎、胃潰瘍、胃癌等,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旋桿菌歸類為一類致癌物,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感染人群都會出現胃炎甚至胃癌等胃部疾病,而是風險與未感染人群相比會有所升高。

家人查出幽門螺旋桿菌哪些行為可能會傳染給孩子?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來回答,其途徑主要是唾液與糞便,由此延伸開來,在日常生活唾液接觸和糞便接觸的方式都可能讓幽門螺旋桿菌傳播,如:

  • 共餐、共用餐具
  • 感染者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用嘴喂送食物
  • 親吻孩子的手、嘴、臉等
  • 衝著孩子打噴嚏等
都可能存在潛在的風險,所以如果家裡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要儘量避免以上行為,孩子本身的抵抗細菌能力就不高,所以感染風險會很高,因此而誘發胃部不適的風險也會高一些,而糞便中也存在幽門螺旋桿菌,但只要便後及時洗手,孩子接觸到的幾率會低很多。

此外,建議家裡有寶寶的朋友,如果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選擇藥物根除治療,因為與寶寶的接觸很多是在所難免的,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更穩妥一些,如果家裡沒有寶寶,是否選擇藥物治療可以視情況而定,一般建議有胃炎、胃潰瘍或家族有胃癌遺傳史、有明顯胃腸不適情況的朋友及時治療,避免風險發生,沒有不適症狀且沒有胃病的朋友可以觀察為主。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 避免高鹽飲食,這會加速幽門螺旋桿菌的繁殖。
  • 可以適量的補充益生菌,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抑制作用。
  • 家中碗筷定期消毒,一般煮沸20分鐘便可使其失活。
  • 避免一些對胃粘膜有刺激的東西,如過辣、過燙、過涼以及煙、酒等,幽門螺旋桿菌本身對胃粘膜有損害,飲食再不加以控制,胃部健康會受到影響。
  • 可以適量喝些茶水,幫助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繁殖。

謝謝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被寫作耽誤的營養師


餐具混用會傳染給家人,特別是混用筷子

家裡餐具都分開,每人一套,特別是筷子🥢做不同的記號或買不同樣式的。

少外出吃飯

你家分餐了嗎?

常看電視會發現,在我國古代,人們吃飯是分餐而食的,而現在吃飯則是大家圍坐在一張桌子上合餐吃飯。這是為什麼呢?我國什麼時候開始採用合餐制的呢?

考古發現,在我國宋朝之前一直是採用分餐制的,大家席地而坐,一人一張小桌子。“我國分餐制的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時期。 ”在秦以前,人們已經習慣於席地而坐,講究一點的鋪上筵席。

唐朝時期華夏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和餐制開始進入中國。但那時候和餐制僅僅限於家庭不算富裕的人家,而貴族都是用分餐制。當然在商到唐這期間窮困人家肯定也是和餐制,要不然那麼一點點飯菜根本不好分。也就是說唐朝開始中國逐漸有了和餐制的萌芽,

用高椅大桌進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大約從唐代後期開始,圍坐高椅大桌的會食已十分普遍,無論在宮內或是民間。分餐向合餐的轉變,沒有這場傢俱變革是不可能完成的。

和餐制的真正發展是宋朝,由於椅子普及,大家一起圍著桌子吃飯的條件有了,所以圍著桌子吃飯的增多了。宋朝的中後期,慢慢的就發展成了我們今天的一家子人坐在一起吃飯,菜也是大家一起在一個盤子裡面夾。

但我們的近鄰日本到現在仍然保持著古人的習慣,吃飯一人一份,席地而坐!

那麼從分餐制到合餐制,是進步還是倒退?

以前我家也是合餐,後來有一次去一個醫生朋友家裡,他和我聊我這個事。說了分餐的許多好處:比如如果家裡有人在外面接觸了傳染源,那家裡其他成員不會被傳染,還有可以防止像乙肝那樣的傳染病,防止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幽門螺桿菌可是導致胃癌的直接原因之一啊!

從朋友家出來,覺得也挺有道理的啊!當然心裡還是覺得他有點小題大做,是不是有潔癖啊!雖然內心並不能完全理解這種做法,但回家後我還是在家裡進行了分餐,吃飯時一人一份,餐具也各用各的,現在已經分餐十幾年了!

最近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意識到這樣做實在是太正確了!

就是前一段時間我有兩個朋友的10歲左右的孩子經常肚子疼,去醫院檢查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雖然經過治療已經痊癒,但幽門螺桿菌是無法徹底消除的。聽到這個消息我也很擔心就帶孩子去檢查了一下,結果是沒有幽門螺桿菌!於是突然覺得這個分餐還是非常重要!

另外經常看到有人吐槽:家裡人有喜歡吃飯時用筷子不停的翻翻翻再夾菜。還有的喜歡吮筷子,有時吮筷子後還熱情的給別人加菜。你看,如果分餐制是不是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

所以在這裡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您在其中能夠得到啟示!

下面👇附孩子檢查幽門螺桿菌的檢查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