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從這句話裡,你體會到了什麼?

悠然4794735


樓主好!這是佛家禪語,也叫“話頭、轉語、玄機、死人語”,用於啟發學人修“頓悟作佛”的法門。此類話在禪宗祖師燈錄裡有一大堆,特點都是“沒有含義”,目的都是“截斷思維,一瞬間打開弟子的本覺智慧”,所以千萬別幹傻事,去琢磨它的意思。給你三條建議,供參考。

(1)如對佛教感興趣,請從學習戒律和深信因果開始,努力落實,容易得益見效。若只對禪語好奇,試圖鑽研這些古人的口水,都是走邪路,浪費時間,還一無所獲。

(2)若還對禪宗感興趣,在實修戒律的基礎上,再看《心經》、《金剛經》和《六祖壇經》即可,不用看別的了,集中鑽研幾年,一定有收穫,比單看禪語有用。

(3)若還想再進一步,多參加正規寺院的集體講經活動,拜個淨宗唸佛法門的師父做指導,能避免走彎路。

總之,“生之前的我”並不存在,故不要去找;“生之時的我”也不是真實的,故不能去找。

不找而見叫“覺悟”,

“沒有我處”是真我。

若想知道“我是誰”,

放下這個自然是。


本然堂講席


生死中間紅塵遊,應該活得樂悠悠🌸🐎

未曾生我誰是我?母親心頭一塊肉。

生我之時我是誰?人道落地都清楚。

不來人道往出揪,不走難逃閻王路,可恨兩頭難作主,生死中間紅塵遊。

先是本我無所求,吃飽喝足心就夠。√

長大入世要應酬,自我生理來引誘。

抬頭看見十字路,為我超我邀請走。


只因讀書積澱厚,文化決定行左右,不願為我去享受,甘心超我去奮鬥。

知道為錢去搶偷,站在人前不如狗,

為我之人道德丟,見利光顧自己擼,傷害親戚與朋友,爹孃身上他也摳。

為了自己不要臉,哪管可恥哪管羞。

我呀,身在書海常沐浴,清除心內大腦臭,作事不叫人憂愁,作事不叫人憤怒,作事首先想別人,看看人家啥感受。只要傷害人利益,忍痛克己就罷休。


頭頂有天轉春秋,腳下土地獻豐收,我在中間人格守,人格圈內享自由。

《易經》就是方向盤,掌握我的人生路,《黃帝內經》我醫生,藝精能把病識透,《本草綱目》我藥師,有病它就獻方救。

我呀,不為路愁,不為病愁,痛痛快快,活著樂悠悠。


靳樹懷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這首詩是順治皇帝作的。他為什麼要作這首詩?首先要了解他經歷了什麼。這是他經歷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眉山高峰結茅庵隱居。老僧終年不下山,有一個小和尚跟著他,跟隨了他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睜開眼睛,對徒弟說:“我要走了,你好好呆在這兒,不要下山。”徒弟聞此言牽著老僧的衣服大哭,不希望師父離去。老僧勸慰說:“不要悲傷,我們師徒還有見面的一天。”他從袖中取出一福畫軸,上面畫著老僧的形像,肖像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有,就是沒有眉毛。老僧要徒弟珍藏師父肖像,說:“我走後,經過二十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見人就拿出畫給他看。如果有人幫你為肖像畫上眉毛,那人就是我。”說完,老僧飄然而去。

小和尚眼看二十年的期限快到了,就下山去找師父。他乞討到了北京,恰逢順治皇帝到郊外狩獵。小和尚不知這是皇家隊伍,只牢記師父的囑咐。於是竟上前冒犯御駕,請求順治皇帝看畫。小和尚打開畫卷後,順治皇帝一看,詫異的說:“這肖像怎麼沒畫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硯臺、毛筆來,順治皇帝親手為肖像添上了眉毛。

小和尚此時早已淚雨滂沱,跪倒在地上大喊:“師父,我可找到你了!”眾人面面相覷,順治皇帝也吃驚不少。於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囑咐原原本本說了一遍。順治皇帝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前世是峨眉山老僧啊!怪不得總有出家的念頭。

順治皇帝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瞭解到人生是生生世世的輪迴。人生如夢,萬事成空,大徹大悟後出家了。順治皇帝作的這首詩就是這樣的歷史背景。





夢裡失蹤千百次


順治皇帝 《醒世碑記》雲:

來時糊塗去時悲 

空在人間走這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閤眼蒙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也不去 

來是歡喜去是悲 ”

答案皆在此詩中。

先來後去主人翁,本來面目古今參~~

是波是水?水上生波,全波是水,然,不昧水性。故未曾生我誰是我(~水),生我之時我是誰(~波)。暫喻此,自悟。文字所指皆需觀指望月。方可悟此中道。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從這句話裡,你體會到了什麼?無可言說,此句不是體會,而是體悟,是順治皇帝的體悟之語,只有到了他的境才能了達此種滋味。)



水靈173515282


這是順治經歷悲歡離合後,思考自己人生的句子。也是大多數人都在思考的:我是誰?其中夾雜著佛教的因果思想,還有對於宮廷生活的厭倦。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都只是過眼雲煙,英雄豪傑都只是南北山頭一臥土。整個句子充滿空性,不可把握性。就像佛教常說的無常。結合詩句,有一種對於“我”狀態的懷疑,對於現有狀態的懷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

“我”這種狀態一直是人們認為真實存在的,而這樣的句子充滿了對其存在的懷疑。我沒出生誰是我,我出生了這個就是我嗎?

很燒腦,但是總的來說可能就是對於“我”存在的一種懷疑。流露出如夢幻泡影般的空性。

可能也是他遭遇了很悲傷的事情後,對於無法把握、無法留住很多事物的一種無奈。因為無法把握、無法留住而轉向了夢幻泡影的思想。

以上僅是自己觀點


生活那些趣事兒


據說這是在獲嘉浄雲寺出家了的順治皇帝(隆機大師)寫的一首詩裡的句子♥:

順治皇帝出家後的法名為“隆機”,獲嘉淨雲寺隆機書《順治皇帝出家歌》”抄錄如下: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最難。

朕為山河大地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閤眼朦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意,何日清閒誰得知。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掛得安閒。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納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逍遙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屢世種菩提。

雖然不是真羅漢,也搭如來三頂衣。

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

禹開九洲周伐紂,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徵南戰北幾時休。

我今撒手西歸去,管甚千秋與萬秋。

這首“順治皇帝出家歌”,反映了佛家的出世思想,積極面和消極面並存。


紫燕雅然582


生我之時誰是我,未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誰又是我,兩眼朦朧我又是誰。

這四句話是順冶皇帝說的 ,意思就是一個人從生來死亡,誰也不知道將來會什麼樣,有的人前途輝皇,有的人一輩子沒有進取心,人生老病死誰也沒法遇料自己一生是好是壞,。 這詩是順冶皇帝作的詩,他願來是個高僧,轉世作了皇帝,臨下山時給徒弟一副畫沒眼睛,告訴徒弟啥時想師付啦,你把畫拿出來,如果有人把眼睛添上,那就是我們師徒相見之時,他臨回山時還作了一首詩,悔恨當初一念差,黃袍換去紫袈沙,我今撒手歸山去,那管他千秋與萬秋。


秋閣一憑欄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可以借題而解答為:未曾生我“我”是“我”(我,非我,是名為我);生我之時“我”是我(聖凡六道報身的我)。(不妥之處,請賜教)


高山仰止1808


我就是我,那個人世間獨一無二的我

未曾生我我是誰,生我之時我是誰?這兩句詩出自愛新覺羅·福臨的《順治歸山詩》,從這句話裡,我體會到了順治皇帝莫名的傷感和無端的迷茫,那個“我”究竟是誰,誰又是“我”?其實,順治皇帝的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小時候最想知道的答案,哪一個沒纏著大人問過“我”從哪裡來?長大後,我們知道了“我”來自母親那個最溫暖的宮殿,是父精母血孕育了“我",是父慈母愛將我們撫養長大。



雖然有時候我還會去糾結那個“我”,可我知道今生這個“我”就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是溫暖的人間煙火將我滋養,我就是我,那個人世間獨一無二的“我"。我要好好地成長,好好地學習工作生活,好好地為人處事,好好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我的一切都要好好的,因為“我”不僅僅是“我”,還是父親的驕傲母親的自豪。



佛經上說,佛法難聞今己聞,人身難得今已得,每一個“我”都是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今生,能夠做父母的女兒,做兄弟的姐妹,做丈夫的妻子,做孩子的媽媽,這是多麼奇妙的緣份,今生的這個“我”又是何其的幸運!只願此生,帶給父母的是安康快樂,傳遞給兄弟姐妹的是手足情深,丈夫孩子擁有的是溫馨美滿的家庭,即便是我身邊的人感受得到的也是暖意融融。不再去糾結前世的那個“我”,更不必去管來生的那個“我”,只要做好今生這個“我”就足夠了。



我是劉玲子candy,希望我的回答能引起您的共鳴,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學習。


劉玲子candy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從這句話裡你體會到了什麼?



答:太有意思了,太耐人尋味啦,太讓我有了回答的激情。怎麼說呢?你是誰?誰是你?那在沒有與世接觸之時,誰又是那個我。我又是那個誰?誰是我?只有人從孃胎裡脫應而出後,呼吸到了世間的空氣,有了實體,有了哭啼,而依託與母親的懷抱,依託與母親乳汁的生命體而在逐步的在母乳餵養下,而慢慢的生長而能順利成活,才有了世間無知的你,換做第一人稱也就是有了生命中的我。



但還不能稱謂真正的有你,有我。因為雖然有了生命,有了呼吸,但一切都還只是有了呼吸,只是有了心跳,但還不能明確的你就是那個生命體中的我。如植物人是不會有誰是我,我是誰之思維感知的。如你雖被你母孕育而懷,而不能順利保胎,或不能順利生下,而順利生下又不能順利的成長,早早的夭折,都不能稱之有生命中的那個你我。

然雖然順利生下,而生命體多病多恙,或多難多災。而在一生中起步艱難坎坷,苦難深重。但都被你在冥冥之中天命不可滅的神靈保護之下,而順利避險避難而健康的成長,而有了思想,有了意識,有了感覺,有了表達能力,有了你我他,而知道了什麼是自己,什麼是你,什麼是我。這時才能夠說,你是誰,誰是我。你就是芸芸眾生中你我他中的我。



如你母雖把你懷,而不能保胎,或不能順利生下,而順利生下,而你智沒有,識沒有,感沒有,覺沒有,視沒有,知沒有,雖然說此嬰兒也是一個生命體,也是你母親的兒女。但還不能稱為你,更不能稱為我。人只所以用你我他來區別人之間的關係,那都是建立在有智,有慧,有意,有識,有思想有感覺感知的情景狀態下。如沒有了知,沒有了智,沒有了識,沒有了覺,沒有了感,沒有了思,沒有了情,也就沒有了你,沒有了我,也就沒有了你我他。總之未曾生你只是胎,生你之時只是嬰。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