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研究歷史沒多大意義?也有人認為歷史人能看多遠未來也能看多遠?你同意何種觀點?

被賦予的自由



慧劍蘭修竹


在《聖經》上有這麼一句話:“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陽光之下無新事”。和我們所說的:前世之事,後事之師,是一個道理。後半句,陽光之下無新事未必全對,但是前半句卻是正確的。

如果你看一些歷史事件,你會發現有時候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是因為雖然時代變了,但是人性沒變。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孔子給他的評價也最高,孔子說他:“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說實話不二過真的不容易。


咱們就拿李密來說,在最初隋末格局勢力中他的勢力曾經是最大的。但是他犯同樣的錯誤次數太多了。李密和李淵一樣,祖上同為西魏八柱國,年輕的時候就好學,對實事和軍事都有獨到的見解。並且得到了楊素的賞識,楊素對楊玄感說到:“我看李密的才學和氣度,你們都差遠了”。

所以在楊玄感起事的時候,楊玄感就拉攏李密,把他請了來當軍師,李密為楊玄感制定了上中下三策。上策:奇襲涿郡,扼守榆關,切斷隋煬帝入關路線,隋煬帝大軍必定潰散,就可以生擒楊廣,如此取天下不費吹灰之力。中策:攻略關中,取大興城,因為關中多為楊素故屬,所以相對容易,然後據關中而守。下策:攻取東都洛陽,號令天下。


話說,這上中下三策,上策最冒險,但是收益也最大。中策最穩妥。下策就不好說了,先不說洛陽城被楊廣耗巨資打造的固若金湯,即便你僥倖打下來難道就真的能號令天下?不是說你佔領了都城,天下就就是你的。洛陽雖然固若金湯,但是那就是烏龜殼,洛陽為天下之中,別人只要圍就可以了,沒必要去打。實際上最後李世民在打王世充的時候,都沒有攻破洛陽城,而是圍了洛陽將近一年的時間,從武德三年七月,一直到武德四年五月。

楊玄感覺得上策沒有攻城略地不夠霸氣,大興城又不如洛陽重要,所以他選擇了下策。

公之下計,乃上策也。今百官家口,並在東都,若不取之,安能動物?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

楊玄感最後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策略,一敗塗地。但是李密呢?柴孝曾勸過李密

秦地阻山帶河,西楚背之而亡,漢高都之而霸。如愚意者,西襲長安,既克京邑,業固兵強,方更長驅崤、函,掃蕩京、洛,傳檄指捴,天下可定。

但是李密卻沒有聽他的建議,李淵還寫信忽悠李密,說自己並沒有爭奪天下的心思,奉李密為兄長,向李密稱臣,然後李密開開心心的去洛陽打王世充去了。當年攻取長安是他自己向楊玄感提出的策略,結果自己還犯和楊玄感一樣的錯誤。

被李淵當槍使,也就罷了。最後還被王世充當槍使。宇文化及在殺了楊廣後,率軍北還,王世充以為隋煬帝報仇的君臣大義,用高官和金銀財寶拉攏李密,讓李密去攻打宇文化及。結果李密打敗了宇文化及後,王世充趁李密軍損失慘重的時候,攻打李密,結果滅了李密的魏國。


其實在李世民圍攻洛陽,竇建德率兵來救的時候,有人也向竇建德提議應該趁關中空虛,西襲關中,即便不成也能起到圍魏救趙的效果。結果竇建德也沒聽,這就是不長記性啊,都盯著洛陽這一塊肥肉。

不說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就是在不久之前的事可能都很相似。所以你不需要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只要能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就能避免大多數錯誤。這就是人們研究歷史的作用,當然對一個民族來說就更為重要了,沒有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凝聚力的。


漁耕樵讀


您好!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得明失,以吏為鏡可以知興替。

歷史是什麼?我認為歷史是一種‘文化’,這種文代推動著人類文明不斷前行,這種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底蘊,如果一個民族連自己的文化都拋棄了,那這個民族離滅亡也不遠了。


而我們研究歷史可以讓我們,以吏為鑑,指導未來。比如站在國家的層次上讀歷史,可以知道歷史朝代,因何而興,因何而衰,又因何而亡。這樣可以使民族發展少走彎路,發揚優秀傳統,避免歷史悲劇再次重演。

研窮歷史可以讓我們,在心底記錄下曾經發生在民族的重要往事,因為歷史會帶我們走進戰爭與和平的交替,體會發展與進步的艱難,感受文明與野蠻的抗爭,回味輝煌與落後的反差。



我特別喜歡劉德華《中國人》這首歌中的兩句歌詞,曾經的苦難我們留在心中,未來還有夢我們一起開拓。讀歷史可以讓我們知道國家和民族以前遭受的苦難,總結經驗,努力建設現在,讓歷史不再重演。


所以研究歷史是很有意義的!以上僅為個人愚見,如果你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評論,指正。


帝夢天下a


歷史演變了現在的人們。叫積累。

能看多遠或多遠,如果歷史沒意義,那為什麼一個’亡’字才到現在的國家叫中國呢!而不是朝代呢?它意義告訴人們怎麼反省`自己,那年頭為什麼叫亡國奴呢?

我們大多數是從學堂走出來,想一想,分析,理解,解釋,明白,是不是學堂有懂的答案呢?

意義上的多遠是不是也有審思呢?思維沒有改變,難道邏輯也沒有辯證與辨認。唯物主義者是不是有錯到底呢?如果這樣就開始了行屍走肉,橫屍遍野,血肉橫飛吧。沒有正確方向,往往就出現這個錯誤的答案。結果在歷史上也上演著。

回顧歷史就想有更瞭解自己,以辯證與唯物產生共同的語言,道理與思維的統一到思想的方針路線上產生共同的。和平與戰爭的決定。生存與共榮,人類的生命體。


練嶽的暉


研究歷史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以史為鑑,可見在古代研究前朝歷史也是文人政客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1、研究歷史就能夠使我們汲取前人教訓。1894年日本對中國發動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經濟從此下滑,國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還有英國的鴉片戰爭等等都讓中國人意識到毒品對國人的危害,這才有了現在的大力打擊毒品,這些例子都無一不說明,研究歷史的作用。

2、研究歷史,更能使我們文化傳承下去。一個國家的精神離開不了的是文化的支撐,只有研究歷史,懂得文化由來,知道它的前世今生,才能讓我們讀懂文化,然後將它更好的傳承。


謙遜書生


歷史,上朔三百年才叫歷史。也就是說清朝以後的事都不算曆史。歷史應該是不帶任何政治偏見的,經得起起碼三百年時間考驗的。


散澹人


以史為鑑。歷史是不能忘卻的,不論其興衰榮辱對後人都是啟迪。


田奇36163171


歷史以是活的,總重複昨天的故事。


小茶樹879


應該多看看歷史,

歷史是人類導航。


草原雄鷹684


研究歷史未必有多麼大的作用,世界的客觀規律已經不需要通過研究歷史來獲得了,美國沒什麼歷史好研究,並不影響它成為第一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