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藝術市場背景下保持中國油畫創作的民族性?

翁董威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看到這樣的提問想反問一句:難道保持中國油畫創作的民族性是為了在藝術市場盈利?沒有市場就可以不要民族性了?

眾所周知,藝術帶有民族地域性,才顯示出獨特的魅力,藝術沒有本民族的烙印,談何獨特?沒有獨具一格的特色,藝術便沒了存在的價值,油畫既如此。

說到價值,藝術作品有雙重價值,一是藝術創造上本身的價值,二是藝術創造的市場價值。藝術本身的價值是純粹的價值,是學術性的價值,不和市場價值劃等號,而市場價值取決於藝術價值,沒有藝術價值的作品,絕對沒有市場價值。


油畫雖然是西學東漸的產物,早已入鄉隨俗,現在的中國油畫帶有很深的中國民族性,深受中國本土繪畫的影響,體現在立意上,體現在構圖上,體現在筆墨製作上。

中國的油畫,立足中國的土壤,只要堅持民族的創意,不管是藝術學術本身,還是在藝術市場背景下,都會燦燦生輝。


陳莊水墨畫家


這個問答問的既矛盾又統一,藝術與市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一味追求市場性就缺失了民族性,一味追求民族性和學術性卻缺失了市場,但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了民族性和學術性,藝術性的油畫卻也絕對進入不了大市場,進不了大展廳,進不了拍買會,更談不上能買一個好的價格。

藝術市場是多元化的,一方面需要那些所謂的行畫,能走量,滿足低端客戶的需求,雖然能掙點小錢,卻降低了藝術本身的價值,讓作品遠離了藝術。從另一個角度,高端的藝術市場,如高端的專業畫廊,拍賣公司,則渴望能收藏到具有民族性,藝術性,學性的作品,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拍上一個不菲的價值,更能體現藝術本身體的價值。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藝術市場需要完善和提升,大眾需要提升藝術欣賞水平,需要完善市場機制,提升市場的規範化管理,全面促進和繁榮藝術市場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

這就需要我的美協機構,畫院團體對油畫作者進行系統的培訓和指導,讓他的既要掌握藝術市場的生存手段和能力,打牢油畫創作的基本功,又要堅守中國油畫創作的民族特色和藝術特色,爭取更大的藝術市場,創造更大的藝術價值,經濟價值。

油畫創作者也要充分利用西畫的藝術優勢,吸收和融合中國畫的寫意成分,融合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元素,創造出符合民族性,地域性的藝術特色的東方新語境,形成自已的繪畫風格,只有這樣,油畫藝術才能發展,市場才能拓,油畫家的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筆墨瞬間


如何在藝術市場背景下保持中國油畫的民族性?多年前我曾與一位畫寫實油畫的青年畫家探討過這個問題。

中國油畫的發展長久以來收到蘇聯以及西方的影響,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法掙脫出來。油畫畢竟是西方藝術的產物,它紮根於西方文化與哲學思想,其基因決定了中國要想在油畫上有所突破需要漫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們的文化以及經濟發展對於中國油畫的突破也有著重要作用。

2014年,你以記者的身份走進了一位青年畫家的畫師。走進畫室進入我眼簾的是一幅等人高的人物全身像——本煥法師。配合著當時幽暗的畫室氛圍以及幾盞燈的縈繞,我被這幅作品震撼到了,我彷彿看到了一位鮮活的老者朝著自己走來。

這是他第一次畫中國元素濃重的僧侶肖像。屌絲男士從這幅作品開始,這名青年畫家葉就此喜歡上了在油畫中區表達這種中國元素。後來,他接連畫了四大高僧系列(見圖)。這次系列創作本身是實驗性的,彼時他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的狀態。事實上,這次試驗收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也是從那之後,關於中國油畫民族性的問題被不斷提及與思考。這就是題材上的民族性。從題材上出發強化民族元素,基本區別開了東西方油畫。

如果僅僅只有題材上的民族性顯然是不夠的。

就繪畫而言,中國畫本身就極具魅力。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中國畫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理論體系。在表意方面中國畫顯然比油畫更具優勢也更成功。中國畫也符合我們的文化認知。特別是在生命體驗與超越上,中國畫可謂做到了極致。這是油畫從誕生以來所不具備的。西方的油畫家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與不具備這種思考模式。

在這樣的大文化背景下,中國油畫家們也在探索如何把中國畫的“意韻”融入到油畫創作之中。這種探索在許多青年油畫家那裡已經得到了實現,諸如彭斯等人就做得不錯。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中國油畫民族性問題的淺薄思考。歡迎討論!






拾畫書房


民族性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堅持民族性的傳承可以奠定自已藝術創作基礎。

個人覺得在藝術方面一個是既要進入市場,但是又不能完全迎合市場,把藝術商業化。把握藝術創作的本質規律,是創作者必須堅守的基本原則,也是重要使命。

二個是中國的油畫創作,在保持油畫的基本表現形式之外,必須在題材上,突出民族特色,體現更多中國文化的內涵。

三個是創作者不但要研究油畫中內涵的西方文化特色,更多的要研究中國受眾的審美情趣和欣賞習慣,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熱情的簡筆繪趣


藝術作品市場化問題,眾說紛雲,莫衷一是。有人說,巿場化可以體現藝術品的真正價值,極大地促進藝術的繁榮發展 ; 有人說,市場化扭曲了藝術的真正價值,投其所好的藝術創作,必然有損藝術品的思想內涵而隨波逐流。

本文認為,市場化永遠是雙刃劍,比如,教育、文藝以及其它公共服務產品,進入市場之後,必然受市場供需規律的槓桿支配,需求導向指引市場走向,從品種到數量,都由市場左右。藝術品進入市場之後也一樣,創作者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有可能偏離藝術創作的規律,市場價值提高了,而藝術價值降低了。

從另一方面看,如果藝術市場很成熟,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沒有出現大的偏離,尤其是,藝術品的消費者本身的藝術鑑賞水平層次較高,整個社會的藝術生態很正常,這樣的話,藝術市場的繁榮,也必然推進藝術品藝術價值的不斷提升。

中國油畫如何在突顯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走向市場並得到發展,應考慮以下幾點:

一是,既要進入市場,又不能完全迎合市場。把握藝術創作的本質規律,是創作者必須堅守的基本原則,也是重要使命。

二是,中國的油畫創作,在保持油畫的基本表現形式之外,必須在題材上,突出民族特色,體現更多中國文化的內涵。

三是,創作者不但要研究油畫中內涵的西方文化特色,更多的要研究中國受眾的審美情趣和欣賞習慣,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人生大樹學


這話題有點相互矛盾也是個有爭議的話題。首先如果你是與市場來繪畫?那就是市場藝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行畫,因為你的藝術是與市場藝術為標杆,也就是啥油畫能賺錢你就繪畫啥,這不用去追求什麼民族性,有錢就去畫,這與民族性或民族藝術無關,這市場藝術也就是“行畫”的特點。如果你的油畫想保持著民族性那就有可能在藝術市場上賺不到錢,因為整個藝術市場不是隻有你一個民族的,只能說你的民族性的油畫在藝術領域有著你獨特的本民族油畫的文化地位,因為外民族不瞭解貴民族的油畫文化內涵,所以不可能有市場。十幾年前我有去過法國與當地的畫廊溝通交流過油畫藝術,他們也是與中國一樣,也是分畫廊裝飾畫(服務於大眾的藝術品以仿製品為多)和純藝術的有文化內涵的創作油畫作品(服務於收藏家群體的作品,)這些也就是與我們國家的行畫和純藝術創作的藝術品是一樣的。後者也是很難賺到錢的,所以你要想賺錢那油畫有民族性就會少,要想油畫保持本民族的特性,那市場就可能要窄。最後要說的就是:如果你的油畫一定要有民族性那必須有本民族的文化內涵,還要有本民族的故事情節,當然還要有本民族的特有的色彩.圖型等等,最重要還要讓大眾都喜歡的構圖色彩文化內涵等各方面都面面俱到才行。


藝術東方no1


市場是生意,藝術本身與生意沒有關係!寫實主義風格並不是中國的傳統,雖然在明代受西方影響有過一段時間追求寫實但無法把寫實作為一個標準去代表民族性,油畫作為西來的藝術表現門類在中國僅一百多年,教學方式任然受法式、蘇式影響交大,在意識形態的框架下現實主義風格成為普遍被接受的油畫語言,但事實上藝術表現形式還有更多,表現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之後、當代主義等等…

民族性不是指風情,它具有更廣泛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包括了哲學、信仰等一系列的數千年積累所形成的結晶,任何藝術形式都可以在充分的理解民族性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不斷的拓展文化新的可能性才是藝術家的職責,不能考慮市場效應。


何昊遠


這個是所謂主流藝術家或者說是有“操守”畫家想堅守的一個陣地,其實就藝術市場流通角度來說,能夠好的將民族性的元素融入和使用往往是比較有賣相的作品,保持民族性往往不是大家要丟棄的,而是詳盡辦法、挖空心思想在這方面弄出花樣的想法,怎樣融合才是目前藝術家要好好把握的一個度,不跟風、不山寨(葉某抄襲的事餘溫未盡),這才是當代畫家要恪守的底線。我們有著悠久歷史、豐富民族多樣性,存著一顆潔淨心,必能繪出民族魂。


雲脈


藝術市場?

指“當代藝術收藏品”還是“當代民間藝術品”亦或是“工藝消費品”?

“當代藝術收藏品”與“當代民間藝術品”,就像是“活在當下”的娛樂藝人,前者受捧後者默耘。

而“工藝消費品”如同當下“網紅”,產能頗高,雅俗共賞。

關於“創作的民族性”,當時代載體屬於“消費民族性”需求時,好的“民族性”作品自會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但,這是“當代”。


王章源ART


民族性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堅持民族性的傳承可以奠定自已藝術刨作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