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的物質需求越滿足,對藝術和“美”的需要就越高?“美”是人的本質需要嗎?

用戶3486437905


隨著社會中生活的發展,豐富的物質商品極大地滿足人們對生活的需求。物質需求越滿足,人們對藝術和美的需求就越高。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不但要滿足富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要有對藝術和美的審美需求,才能使生活豐富多彩,心情愉快地生活在美好幸福的之中。

一、在當代社會生活中,有些藝術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對藝術的審美需求。那些低俗不堪、模仿抄襲、濫竽充數所為的藝術作品,在社會市場和媒體中氾濫成災,影響了人們對藝術的審美情趣,遭到了人們的唾棄和批評。

二、藝術是用審美的形象,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教育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對美好事物的認識,並使審美觀的提高藝術是為人們欣賞和享受的。無論什麼樣的藝術形式,都要表現生活,都要滿足人們對藝術的審美需要,才能體現出藝術和美的魅力無限性。

三、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但要滿足富裕生活的需要,而且還有對藝術和美的有更高需要和追求,使生活充滿著藝術化的美感。藝術能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並提高審美觀,每個人都愛美,都願過美好的生活,“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藝術的本質就是美,人們要不斷地學習和欣賞藝術作品,把藝術融入到生活中,使生活成為藝術化,才能使人們生活的美好幸。


黃智637


人與世間萬物的根本區別是人是有思想的,人的“思想”使人不僅有物質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決定了藝術和“美”是人的本質需要。因此可以說,人的物質需求越滿足,對藝術和“美”的需要就越高。

有人說,藝術不能當飯吃,不能當衣穿,於人是可有可無的,是不能視做人的本質需要的。我覺得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或者說是孤立的看待藝術的存在的。

誠然,物質是基礎的原理沒有錯。人們首先要解決了衣食住行然後才可以考慮其他,這話沒毛病。但這並不是說人們在解決衣食住行的過程中不需求藝術,恰恰相反,人們在追求物質滿足的同時,也在追求精神的滿足,而藝術是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快樂和滿足的。

遠古和農耕經濟的時代,生產力落後,物資匱乏,很多人為吃飽穿暖疲於奔命,但即便在這種情景下,人們也沒有忘了藝術,遠離了藝術,也會在農閒的時候“讀詩賞畫聽簫鼓”,也會在過年的時候往屋裡貼兩幅年畫往門牆上帖一幅春聯的。

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裕滿足,人們對藝術和美等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化、多元化。人們對藝術和美的需求已不像過去那樣只是吟詩觀畫聽音樂聽戲了,而是更加的豐富多彩日新月異。人們欣賞藝術的方式也大大改變了,過去要到圖書館藝術館影劇院畫廊等地方或者通過收音機才能看到聽到的藝術,現在人們只要一部手機動動手指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到各種各樣無所不包的藝術和“美”了。

的確,人們的物質需要越滿足,對藝術和“美”的需要越高,越強烈,越豐富。藝術和“美”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燈影書畫


藝術這東西,餓了不能當飯吃,冷了不能當衣服穿,所以藝術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偉大神奇,“藝術來源於生活”,也只不過是以生活為素材,那麼,為什麼說人的物質需求越滿足,對藝術和“美”的需要就越高?“美”是人的本質需要嗎?


人的物質需求越滿足,對藝術和“美”的需要就越高,“美”是人的本質需要

開篇已經簡單提到了,藝術這東西,餓了不能當飯吃,冷了不能當衣服穿,這話很容易理解,因為藝術只是藝術家思想情感的表達,不論是音樂,還是繪畫都是如此,音樂是藝術家用聲音還原現實世界,繪畫是藝術家用圖像還原現實世界,這其中可以多一些誇張的表現手法,


當一個人吃不飽、穿不暖時,眼裡心裡是不會有“藝術”這東西的,藝術是一種奢侈品,自古以來,都是因為人們有錢,才發展起了藝術;在歷史進程中,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原始人類對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再僅僅著眼於物品的實用價值,轉而開始對其進行美化,由始,原始審美逐漸產生,

然而,從最初的實用工具到原始審美觀念的萌生,再到完整藝術品的出現,原始人走過了石器時代這一艱難而漫長的歲月,這從中也說明了,人的物質需求越滿足,對藝術和“美”的需要就越高,還有就是,被後人看作是西方人類文明新生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資本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經濟基礎,

靠海的意大利,尤其是佛羅倫薩率先發展起商業,擁有雄厚經濟基礎的佛羅倫薩開始尋求精神和文化藝術思想層面的上層建築;

“美”並非是人的本質需要,所謂“本質需要”,那是必不可少的需求,通過現象看本質,現如今的某些藝術形式,恰恰一點都不美,甚至是奇醜無比,不但不受排斥,反而還受追捧。


詩夜城主


一般都認為,藝術是有錢人玩得東西,窮人更多考慮的是吃穿的問題,哪有閒工夫去享受什麼藝術?

其實這種說法有失偏頗,隨便翻看一下藝術史,窮困潦倒的藝術家不勝枚舉,他們在創作出精美的藝術品的同時,自己也享受到了藝術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所以說,玩藝術雖然不是什麼廉價的事,享受藝術卻並非有錢人的專利。物質生活水平和藝術品味並不是一定成正比的,藝術品味粗俗不堪的有錢人比比皆是。

需要說明的是,藝術和藝術美其實並不是同一概念。藝術是和哲學、宗教、倫理等相併列的社會意識形態。如工藝美術、建築、雕塑、繪畫等等,屬於造型藝術的範疇;音樂、舞蹈等等表演藝術;戲劇、電影、電視劇等綜合藝術;此外還有文學,語言藝術等表現形式。

而這些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的美,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美。藝術品是人類審美的主要對象,而我們能夠見到的藝術美也是種類繁多,幾乎一切種類、樣式的藝術作品中都有藝術美的表現。

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對於藝術美的追求和享受都是一致的。在藝術品面前,只存在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區別,藝術美帶給人精神上的滿足並沒有貴賤之分。

就如欣賞一幅油畫作品時,懂得藝術審美的人都是從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兩方面來鑑賞;不懂藝術鑑賞的人則習慣於停留在像與不像的審美標準。懂不懂藝術與物質生活是否富足並無直接關係。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也不是一個概念。

一件藝術品擺在人們的面前,大家通過對這些形象的觀賞進行一種精神活動。這種精神活動,也就是通過藝術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引導欣賞者進入藝術家所營造的藝術境界之中,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產生審美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對一幅作品的理解,不同人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與欣賞者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為有直接關係。高雅的、優秀的藝術作品所營造出來的藝術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這樣的精神境界,物質生活富足的人需要,窮人同樣需要。

在很多時候,物質生活富足的人,總想追求一些精神上的享受,可是很多人缺少必要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只能是人云亦云、附庸風雅,這也是很多粗俗不堪或者故弄玄虛的所謂藝術品也能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

藝術鑑賞水準的問題我們不在這裡過多探討,至少跟物質生活是否富足沒啥關係。藝術,終究還是應該為大眾服務的。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謝頭條推薦進首頁!

物質豐肉肥腸;藝術富腦悅心。

對藝術和“美”的需要和追求,不一定因人的物質需求越滿足而越高,這不能成正比,也因人而異。

藝術是精神食量,讓人愉悅、讓人感動、讓人產生美感、得到美的享受,即便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也是十分渴求藝術,希望得到藝術的薰陶,感受藝術的美,充實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如今,有的人在物質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其精神卻極度的空泛。這種空泛不是說他沒有精神享樂,而是他所需要和追求的不是真正的藝術,當然也就沒有藝術的美的內涵。有的人,開著寶馬,住著豪宅,品著美味佳餚,物質生活應有盡有,而在他們的精神層面,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美?恐怕是顛覆的。 他們所崇尚的藝術,是精神刺激;他們所欣賞的美,是滿足慾念。這是對藝術的踐踏;這是對美的褻瀆 。

當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而否認人的物質需求越滿足,對藝術和“美”的需要就越高這一論點;也不可否認“美”是人的本質需要。但這只是一般而論,從哲學意義上講,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絕對的“這樣”或絕對的“那樣”;就是真理,也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存在。

再說了,當今社會,相當一部分處於中下層的民眾,他們的物質生活可說是一般般,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卻非常充實而豐富多彩;他們在充分享受藝術帶給他們的愉悅;也在充分感受著藝術的美,更在渴望、嚮往著真正的更高層次的藝術和更動人愉悅的“美”。

同時,當今社會,也有少量暴發戶、土豪,他們的精神層面也在與時俱進;在他們酒醉飯飽後,也在追求高雅藝術和歡愉的“美”。他們遊走在“上流社會”,結交社會名流, 觥籌交錯、吟詩誦文、附庸風雅。在他們偌大書房的書櫃裡,中外名著,音樂的、繪畫的、詩詞歌賦的、藝術理論的論著等等等等無所不有;在他們的“藏寶屋”裡,收藏著高檔的具有很高價值的文物藝術珍品,可謂琳琅滿目,光彩照人。然,這一切,對他們而言,不過是塗鴉臉譜、裝點門面、抬高身價而已。那些中外名著,他們翻了幾許?那些文物藝術珍品的價值內涵,他們知之多少?鬼才知道!藝術,於他們有多少感染力?“美”,能說是他們的本質需要嗎?

如果是,先把文化素質,心性修養、審美意識提高了再說。


東方白542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人類的物質需求越滿足,對藝術的美的需求就越高?

個人拙見,有一定道理,但是不一定,為什麼?

比如人類的物質需求越滿足,對繪畫藝術的追求就越高?不一定

西方美術史上,大家都熟知威尼斯畫派

威尼斯畫派誕生的時代背景,是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扮演了歐洲地中海和亞洲地區航運之間的貿易

航運貿易使威尼斯富足繁榮,富有的商人追求生活的華美享樂,同時,威尼斯,東方拜占庭,阿拉伯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促進了威尼斯畫派的繁榮發展

由於威尼斯富有的商人階級,追求生活的華美享樂情調,所以威尼斯畫派,如人體油畫,追求感官解放,幻想,感性,浪漫的繪畫色彩,追求現世慾望的感官刺激

所以說,一定程度上,是貴族階層滋養了藝術的興旺發達,如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美第奇家族,大力滋養了文藝復興繪畫藝術的發展。

是不是人類的物質需求越滿足,生活越富足,人們對藝術美的需求就越高?

不一定

西方美術史上,18世紀法國的洛可可藝術,油畫

其誕生的時代背景在路易十四時期,路易十四大力推行重農抑商,法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繁榮發展,同時文學藝術也蓬勃發展

但是洛可可油畫流派的畫家,是為宮廷貴族階層服務的畫家,所以繪畫創作自然要迎合貴族的審美趣味,藝術品味

而洛可可時期,其貴族的審美口味是,喜歡繁瑣複雜,精雕華美,奢華富貴的享樂藝術格調,極盡鋪張浮華之能事。

為了迎合洛可可貴族階層的審美趣味,洛可可時期的通俗文學,充斥著宮闈豔情的故事,繪畫也流行宮女主題,如布歇的油畫《裸女》,畫中的後宮妃嬪,以聲色侍奉男子,裸體張腿趴在斜榻上,東方絲綢珠寶飾品,在一種虛幻的異國情調中彰顯情慾。

洛可可畫家,如布歇的豔情油畫藝術,表現權貴貴族人物奢侈糜爛的生活情趣,被認為是沒有深度內涵的表面浮華的藝術。

都說,貴族階層滋養了藝術的繁榮發展,但是貴族的審美口味不一定崇高,高雅,所以洛可可時期的油畫藝術,不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藝術,呈現聖潔,崇高,典雅的藝術格調

所以一定程度上說,經濟物質的繁榮發展,也不一定提升了人類對藝術的美的追求

都說,貴族階層滋養了藝術的蓬勃發展,貴族階層不愁生活,物質基礎富足奢華,自然追求精神生活,如追求藝術的高雅情調

貴族階層一定程度上滋養了藝術,促進了藝術的繁榮發展

但是有時候貴族階層的審美口味,有時候會倒退,如洛可可藝術,所以造就了藝術品味的倒退

追求美是人的本質需要

在物質,科技匱乏的遠古時代,人類都知道追求藝術的美感,追求藝術的美感,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愉悅,感官上的快感

西方美術史上,還是當今社會,許多畫家都喜歡以氣質高貴,典雅的美女為模特創作,以帶給觀眾愉悅,美好的視覺觀感。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還有日本畫家


藝術狂人2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毫無疑問的、也是司空見慣的。

不要說"人的物質生活需求滿足"了,或者是一定程度上的滿足,人便可能對"美"和藝術有追求(需求),即使是在物質生活不怎麼滿足,甚至貧乏困窘的境況下,人們仍然在渴望著“美”、極力追求著“美”與藝術。這隻要看看人類藝術的誕生髮展歷史便能一目瞭然。在人類早期的歷史社會中,物質生活當然稱不上滿足(富足),可人類始終一直在追求“美”,並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了各種藝術,如繪畫、音樂、建築等。我們從出土文物等埸所看到的古代人隨身的簡單裝飾物、巖畫等等,就是佐證。另一方面,咱們中國各地的民歌、山歌、民族樂器等,都是不同地區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際生產生活中直接創造出來的。

這些事實足以說明,儘管人類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歷過千辛萬苦、艱難曲折,但卻在生活中始終不懈地追求著美、發現美,並不斷地創造了藝術、形成了各種藝術形式。

再說物質條件優越、生活無憂無慮,人們更看重美、更需要藝術享受。不說別的,咱們只要看看國內外過往歷史的宮庭皇家貴族們在生活中講究美、享受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娛樂,便不言而喻了。君不見,那些金碧輝煌的建築、披金戴銀、綾羅綢緞的服裝首飾,有哪一樣不是宮庭的設施和貴族們的日常配戴!再有宮庭貴族的藝術總是超人一等,例如芭蕾舞就源出西方皇宮貴族崇尚的高級舞蹈。過去一般人是看不到芭蕾舞的,因為它是“陽春白雪”、不染凡塵。咱們中國的皇宮美女舞蹈,如敦煌壁畫中的琵笆舞等,也是專供皇帝大臣們賞玩的。

回到現代社會和現實生活。咱們隨處可見人們越富裕便越看重“美”和藝術享受,包括在各個方面各個環節。譬如追逐時尚流行的服飾,享用美食、旅遊觀光、住豪宅開豪車、唱歌跳舞和欣賞各種視覺藝術。

筆者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如今很多的歌舞晚會,在臺下觀看者大多是穿戴整齊時尚的帥哥靚妹。這說明,人們在有了無憂的物質生活條件後,更會去追求美與高尚藝術情趣,以娛樂心身、豐富精神。

筆者從個人生活中也體會到,人生、生活是離不開“美”與藝術的。離開了“美”和藝術,人就缺乏激情,缺少靈感,沒有創造力,生活就呆扳、空虛和枯燥無味。所以本人也喜歡“美”,也酷愛音樂歌舞(雖然自己不會跳舞)藝術。總感覺音樂藝術能沐浴精神,撫慰心靈,昇華情感,提振生活信心和勇氣。

當然,我們所追求和崇尚的“美”與藝術,不能僅限於顏色、形式和感觀刺激。我們還要將“美”和藝術拓展引申到通過勞動與思想智慧創造的各個方面。智慧是美、勞動是美、一切創造活動都是美。“美”和藝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一言以蔽之,“'美'是人的本質需要"。(完)




柔柔春風1


為什麼說人的物質需求越滿足,對藝術的美的需要就越高?

那是因為人對生命本質之外的物質的追求,永遠不會讓生命得到真正的滿足!

在物質世界中獲得的滿足感只是片刻、短暫的,人們真正尋求的是物質和精神一體的富足,人們誤以為人生中的愛與美的精神需求,可以用物質來衡量,來證明,來表現,來計算,來替代,來購買,而事實上,通過物質而獲得的滿足感,是短暫的快樂,無法充實人們的內心空虛,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所以人們越追求物質,對藝術的美的需求就越高!對愛與美的精神需求就越大!越發追求物質發展中的精神力量!

當人們的內在世界,精神世界不美的時候,也就是當人們精神空虛的時候,人們就會更追求物質的滿足,而獲得物質的滿足,只是獲得了短暫片刻的歡樂,因為對物質的慾望是不斷地膨脹的,而一旦追求到物質目標之後,就會擁有片刻的歡娛,之後,又會感到不滿足的空虛中,又會尋求新的物質目標的追求,慾望不斷的膨脹,只追求物質的滿足,無法真正地滿足人生!不會讓人內心充實,相反越追求物質,精神越空虛。

所以在物質追求的過程中,迴歸人的內心世界,迴歸本來已經聚足的生命本質,迴歸愛與美的生命本質,迴歸精神的富足,通過生命的藝術,愛起來,通過生活的藝術,美起來!於是,物質的追求就成為了一種生命力的創造,物質的創造充滿了愛與美的品質!物質和財富可以普惠天下,為人民服務!

如此,越追求物質的滿足,對藝術美的追求就越高!愛與美的精神就越充實!


吳振偉美麗生活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所有行為的背後都有對應的動力,沒有動力行為便不會產生。

即便是無意識的行為,其背後也潛藏著相應的、我們沒有察覺到的動力。

背後的動力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心理學領域已經做了相關的研究和探討。

比如,佛洛依德提出想力比多(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等。


但無論在哪個理論體系裡,生存需要都是第一動力。

說的直白點就是,為了活著,我們會做很多事情。

連續餓了好幾天,眼前看到能吃的東西,無論之前多討厭,都能夠吃的下去,還吃的很香。

這就是生存本能在影響我們。


我們活著,自然要努力的保持自己活著。

但活著的意義,並不是單純的讓自己活著,還包括了血脈的延續。

我們都會迎來遲暮與人生的終點,可看到自己晚輩陪伴在自己身邊時,面對死亡我們的內心也有了寬慰。

這就是血脈的延續帶來的影響。


隨著我們對世界、自然的改造越來越多,環境已經越來越適合我們生存、居住。活著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特別難的事情。

於是我們不再單純的追求活著,而又開始追求活的更好、活的有價值、活的有魅力。

那麼,享受、藝術、美等也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的追求。


活,它描述的是軀體的狀態;活的更好、活的有價值、活的有魅力,這已經超越了軀體範疇,是一種精神享受。

所以,可以說活包括兩個層面。較低層面的肉體存活和較高層面的精神熠熠生輝。

那麼,“美”可能並不是人的基礎需求,但卻一定是基礎需求得到滿足後的升級需求。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老友手札


物質生活越高對藝術和美的需求越高,這一點也沒錯,但藝術和美不一定就是人體和美女,人體也好,美女肖像畫也好,只是藝術中的一個門類。藝術和美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著裝有服裝的美,做飯也有藝術和美。像戲曲,音樂,舞蹈,體育,電影,建築,生活環境等等各個行業領域都有藝術和美,藝術和美是個很寬的概念。不只是俠義的繪畫或者某一單一的文化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