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上有些發達國家不自行發展軍隊,願意選擇讓盟友美國來保護自己呢?

頹廢的優雅


按理說發達國家並不缺錢,發展軍隊並不困難,但是他們卻花錢請美國來保護自己。這個問題跟富翁為什麼不自己練武術,而是請保鏢保護自己的邏輯是一樣的。

富翁的特長是賺錢,而不是練武術。保鏢的特長是練武術而不賺錢。

但是由於富翁錢多了就比較容易受到非法勢力的偷窺,產生人身安全問題,這時候他就有了安全保障需求上的。所以通過花錢請保鏢來解決安全問題,繼續安心的賺錢。

而保鏢嘛,由於特長是練武術,可是要把武術練好就得長期脫離經濟生產,但是長期脫離經濟生產就沒有經濟來源,這會就產生了生存問題。保鏢為了解決經濟上的問題給富翁提供保護,換去金錢繼續專心練武。

從這裡可以看到,發達國家花錢請美國提供保護屬於一個雙贏合作的模式。



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層次高、經濟發展需要高素質勞動人口來支撐,為了讓經濟能夠不斷的發展,他們下了很大成本培養自己的國民成為高素質的勞動人口。

但是由於發達國家普遍存在人口少的特徵,他們的人口往往又不能滿足國內經濟發展需求,由於他們的國民就成為了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

對一個國家來說,如果國家安全不存在外敵入侵的情況,那麼發展軍隊是多餘。軍隊只國家建設中多餘的部分,不但無法對為國家增加財富,反而會消耗國家財富。

再加上如果自行發展軍隊,那會佔用很多本來已經稀缺的國內高素質勞動人口,這樣一來會進一步阻礙他們國內經濟的發展。

從這裡可以看出,發達國家拿自己本來就稀缺的高素質人口去自行發展軍隊,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大。他們就算髮展軍隊也只是發展一支高質量的小型軍隊,但是這種小型的高質量軍隊如果真正面對外敵入侵的話,也無法給他們提供絕對的安全。

而美國是世界上武力最強大的國家,只要美國能夠給他們提供保護,那麼安全問題絕對要比自己發展的小型軍隊要有保證,這遠比他們自行發展軍隊要合算的多。

在這個問題上,即使他們給美國的“保護費”和自己發展軍隊所需要花費的成本一樣,他們也願意花錢請美國來提供保護。因為這樣這樣他們就可以節省出高素質的勞動人投入經濟發展中,從而獲得更多的回報。

發展軍隊不但佔用錢,還要佔用勞動人口的,他們把自行發展軍隊所需要的費用全部給美國,但是卻節約出了昂貴的勞動人口,這次買賣其實是很合算的。



這裡是有兩個成本,一個是自己發展軍隊需要花費的成本,一個是發展軍隊佔用國內勞動力,讓這部分勞動力無法投入經濟建設中所帶來的損失。

從理論上來講,即使給美國的“保護費”要高於自己發展軍隊的花費,只有這個保護費加起來的總合沒有達到這個兩個成本的總統,對這些發達國家來說他們都是賺的。

這些發達國家請美國提供保護是賺的,但美國也不虧。美國通過把軍隊僱傭給這些國家,造成自己的全球戰略佈局,無形中也給美國帶來了很多利益。

可以說發達國家花錢請美國來提供保護是以最低代價來達到自己的安全需求,而美國通過給發達國家提供保護是以最低代價來造成自己的全球戰略佈局。他們之間這種合作模式是一種雙贏的模式,非常值得探討。

美國同樣也是發達國家,他們建設這麼龐大的軍隊也得意於他的人口比較多,不過美國依然面臨著勞動力成本的壓力,所以美國軍隊中也請了很多外國人充實軍隊。

其實西方國家一直存在外籍僱傭兵的傳統,這裡主要是他們人口不足的問題,而是使用僱傭兵可以減少很多成本,一個是這些外籍僱傭軍成長時候的成本(兒童時期的教育、醫療),一個是他們退役後的成本(退役後的養老、醫療)。

美國在全球不斷的搞亂各地地區,其實就是想讓這些地區的一些富有國假幫他養軍隊,同時有目的的造成全球戰略佈局。


一號風手


加拿大絕對可以算一個了。


加拿大軍隊在歷史上可以說是能征善戰,出色的加拿大士兵一直是一戰、二戰期間英國的強力的部隊。(在流光殖民地人民最後一滴血前,大英帝國是不會投降的!)加拿大參與了對的登陸戰的第一場戰役(雖然是被英國給賣了)。甚至於連美國“白宮”的由來都和加拿大有關(被加拿大一把火燒了,然後塗上白色油漆)。那麼,曾經如此強大的加拿大為什麼會淪落到要依靠美國的保護呢?


二戰勝利後,由於蘇聯在蘇德戰爭中的巨大貢獻,蘇聯在戰後的國際威望急劇上升。又由於各種原因,美國與蘇聯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冷戰。蘇聯當時的進攻矛頭對準了西歐,根據美國與歐洲的推測,當時的蘇聯只要一週就可以掃平歐洲上的敵對國家。(大縱深戰略nb!)但是當時蘇聯的海軍遠遠比不上美國的(潛艇除外,而且一段時間內蘇聯追上來了),所以蘇聯不可能百萬將士澡盆過大海。那麼,蘇聯進攻的方法只有通過白令海峽和北極了。


所以,為了自身的安全,美國會給予加拿大以國防保障。但是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威脅不復存在以後,加拿大仍是那副德行。即使美國因為國內經濟問題而希望加拿大自行組建國防加拿大也是沒有響應。





除此之外,不發展國防力量而依靠它國的國家還有許多,比如列支敦士登、梵蒂岡等.....

(列支敦士登由於全方面依賴瑞士,又被稱為瑞士的妹妹)


(梵蒂岡的瑞士衛隊)








作者球


發達國家經濟實力強大,人均GDP高,但是全世界公認的21個發達國家當中,除了美英法德日五個國家以外,絕大多數經濟總量低下,人口數量稀少,領土面積狹小,根本不具備自衛能力,結成聯盟是自保的唯一選擇,而與美國結盟的好處不僅僅可以自保,還可以節省軍費。


以盧森堡為例,盧森堡人均GDP高達11萬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甚至比第二名的瑞士高出3萬美元,是最富裕的國家。但是由於盧森堡人口數量只有60多萬,儘管人均GDP高,經濟總量卻只有700億美元,與盧森堡接壤的法國軍費開支高達443億美元,超過盧森堡GDP的一半。

如果比較人均GDP,盧森堡完勝,但是比較經濟總量、領土面積、人口數量,盧森堡都處於絕對劣勢,因此對於盧森堡而言,想要自衛,必須結盟。1949年,盧森堡作為第一批國家參與組建北約,成為北約的一份子。

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軍事基地遍佈世界各地,即使是歐洲地區也有大批美軍駐紮,因此只要成為美國的盟友,幾乎沒有誰會入侵盧森堡,尤其是盧森堡的鄰國德國,在美國的監管下已經失去了侵略的能力。

與美國結盟,另一點好處是節省軍費,美國為了保持軍事優勢,軍費開支連年增加,2018年美國軍費為6220億美元,比軍費排名前十國家當中其餘九國總和還要多,2019年,美國再度增加軍費到7150億美元。


美國作為北約最主要的成員國,提供了全部軍費的70%,此舉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不斷要求北約國家增加軍費開支,至少要達到GDP的2%,為此美國甚至威脅要從德國撤軍,但是達到美國要求的只有英國、波蘭、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少數幾個國家。


與美國結盟,可以極大程度上節省軍費,把錢花在國計民生方面,因此對於小國而言,能夠與美國結盟最好不過。

能夠利用美國的只是少數,主要集中在歐洲,而韓國日本雖然也是美國盟友,可以得到美國的保護,但是卻很難享受節省軍費開支的福利,比如韓國,美國提出50億美元的保護費,鉅額費用是韓國難以承擔的,只好拒絕美國,但是兩國還會繼續就軍費問題進行談判。

小國很難做到自保,因此依賴美國的軍事實力,比如科威特,如果不是美國聯合盟友發動“沙漠風暴”行動,科威特已經被伊拉克吞併。現在美國即使不參戰,也保持強大的威懾力,讓任何國家不敢輕易發動侵略戰爭。


視野新觀


哪有不發展軍隊的國家,每個國家都在發展自己的軍隊。不過能力和水平不同罷了。

在面對更強大的對手和敵人的時候,除了自衛,找個朋友來幫你是人之常情吧!

人際關係如此,國際關係也類似。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家想要結盟,需要抱團取暖的原因。

如果每個國家的軍事都像美國和俄羅斯那麼強大,誰還會找人保護自己?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了嘛!

因此根本的問題就在於不是所有國家的軍事能力都能完全憑藉一己之力去應付挑戰的。這是一個常識。

自己的力量有限的背景下,自然需要和其他國家聯合,甚至結盟,更有甚者那就是駐軍。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安全利益。

比如波蘭。

該國為了防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打壓在自己身上重演,甚至公開呼籲美國在該國駐軍,而且願意自掏腰包20億美元來給美國人。特朗普當然高興,波蘭國內竟然也沒有太大的反對聲。

原因是什麼?

就是波蘭認為美國人來了安全係數更高。花點錢等於僱一個保鏢來保護自己,這個保鏢又不會把自己家當成他的家。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很正常。

這不只是存在美國及其盟友的身上。俄羅斯及其盟友也類似。

敘利亞的巴沙爾,為什麼能讓俄羅斯駐軍?

在該國俄羅斯不僅設有海軍軍港,還有空軍基地。道理和波蘭對美國人的邀請類似。

巴沙爾當然擔心自己被推翻,俄羅斯駐紮在當地,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提供支持和協助,這就會讓巴沙爾的統治高枕無憂。事實上也證明了這點。如果沒有俄羅斯出力,恐怕巴沙爾的位子不那麼安穩,反對派早就佔據大馬士革了。

所以對美國或者說俄羅斯派兵保護盟友的問題,坦然面對就行。

這就是國際社會很常見的事情——想想人際關係怎麼處理危機,國際關係也就差不多。


木春山談天下


答案是各有各的原因。具體原因在於:

美軍全球軍事基地分佈圖

1、歷史問題:日本和德國就是這種類型典型國家。日德作為二戰戰敗國,至今還是戴罪之身,身不由己,美軍在當地駐紮一方面提供保護,另一方面也有監控的味道。日德對此沒有拒接的權利,否則有否定二戰歷史的嫌疑,招來其他二戰戰勝國的攻擊。

二戰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駐日美軍

2、實力不濟:比較典型的國家有韓國。韓國當面的朝鮮雖然經濟無法和韓國相提並論,但通過先軍路線優先發展軍事力量,雖然韓國在海空軍方面武器裝備優勢明顯,但朝鮮在彈道導彈方面有明顯優勢,加上還有萬門大炮對準近在咫尺的韓國首都首爾,更不用說朝鮮還有核武器。韓國對其軍事力量並沒有信心,即使在美軍大量駐紮韓國情況下,也不敢要回戰時軍隊指揮權。


朝鮮導彈

駐韓美軍

3、表達忠心:加拿大就是通過和美國結盟形式表達忠心,加拿大地廣人稀,國土面積998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3700萬人,人口密度只有4人/平方公里,軍隊也只有區區6萬多人,這點兵力根本無法保衛如此廣闊的國土,甚至國土可能會被美國逐漸蠶食,也無力抵抗當年蘇聯的壓力。所以加拿大通過變相和美國結盟的方式,把自身防空安全交給美國,建立北美聯合防空司令部,共同抵抗蘇聯壓力,同時也向美國表達忠心,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戰爭,以此換取自身國土安全。

北美聯合防空司令部

蝦有蝦道,蟹有蟹道,各國各有各自的安全需求,通過各種方法讓美國來保護自身安全也是一種戰略安排。只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謝謝觀看,原創不易,敬請關注、點贊或轉發,也可以在下方留言發表您的寶貴意見,再次感謝。


國際那點事兒


為什麼有些發達國家(比如說英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及韓國)依舊有美國駐軍,甚至也願意接受這種狀況呢?這其實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考慮。

從歷史的因素來看

眾所周知,美國參與了人類歷史上的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在二戰結束後,美國至今保留著47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

比如說,在歐洲的德國駐軍人數達3.5萬人,而且德國也是美軍歐洲總司令部及後勤保障總部所在地,有17000名德國人為美軍駐德國基地提供保障服務。再比如說,亞洲唯一高度發達國家的日本,也有超過6萬人的駐日美軍,是美國駐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及人數規模。當然從分擔駐軍費用方面也同樣是第一。

另外,還有歐洲的英國、意大利等國家也都有數量不等的美軍駐紮。同時,它們都分別承擔一定比例的駐軍費用。

這其實源自於二戰結束後的地緣政治格局,由於戰後的歐洲滿目瘡痍,陷入一片廢墟之中,全靠美國的經濟援助才得以復興,著名的“馬歇爾計劃”就是這個期間實施的。而更令歐洲各國擔心的還有前蘇聯的崛起,對於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來說,面臨著地緣軍事的風險增大。如果沒有美國的駐軍,僅僅靠它們自身根本沒有實力保護。當然,這其中本身也有美蘇全球爭霸的內容。

特別是日德及韓國等國家,更是處於冷戰的前沿陣地,對於在美國為首的北約及蘇聯為主的華約兩大陣營的對抗中來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日本和德國又是被美國直接軍事佔領的戰敗國,直至今天美國都從未徹底對它們放心。



從現實的意義來看

儘管冷戰結束已經近三十年,但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從未放棄獨霸世界的夢想,雖然華約早已解散且前蘇聯也已解體。但繼承前蘇聯大部分國力的俄羅斯,仍然是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對於美國霸權存在著遏制的作用。

而且美國本身一直樹立俄羅斯為強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也有控制歐洲盟友的意義,關鍵時刻總是要求這些北約盟友能夠出力出錢,比如說歷次對外戰爭中都少不了英國及法國等國家的積極響應。

另外,由於美國的駐軍,這些歐洲盟友也省得自己花大錢搞國防,反正大多數都是北約成員國,之間有共同防禦的協議。甚至像烏克蘭及波蘭等國家還一再請求美國駐軍呢!比如說波蘭去年就提出撥款20億美元為美軍建立軍事基地。原因就在於它們現實的需要,就是通過背靠美國防範俄羅斯。

日本就更不用說了,處在對抗俄羅斯的最前沿地帶,始終也是美國對付俄羅斯等國家的一道屏障或者封鎖鏈。同時,日本也有意一直在加強《美日安保同盟》,從自身現實考慮也不願意美國撒手不管。


總之,美國與這些盟友關係就是各取所需,因為美國過去和現在都分別在它們身邊樹立了強大的敵人,因此盟友們無法單獨防禦。保持美軍駐紮本國,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現實意義。


東震木


若一箇中小發達國家,要建立一個能自衛反擊的武裝力量,需要花很多的錢,製造購買升級武器系統,還必須要養一個龐大的軍事研發生產系統,對於和平年代是很不划算的,是個虧本的買賣。

若請武林盟主駐軍保護,朂多也就是給點保護費,會節約很多的經費,為什麼不願意呢。自己只養點警察和少數的防衛部隊的訓練,就如我們的義務兵,戰吋就是一支武裝力量,就能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第一,因為在現代,維持一支常備軍的花費是非常高的。

以被大家經常拿來嘲笑為“聯邦廢柴”的德國國防軍為例,2014年德國軍費開支為36.6億歐元,約佔德國當年GDP比重的1.2%,低於北約標準2%,但就算如此也仍然是德國政府的經濟“負擔”。而這些開支尚不足以支持德軍,像傳統的軍事強國一樣,維持裝備的更新換代。大量的戰機、戰車因保養不善,出勤率不能達到半數。而“五常”之一的英國,在19-20財年,有376億英鎊用於防務支出,佔GDP2.1%,高於北約標準,但這三百多億英鎊中,僅有54億英鎊花在裝備採購與研發上,對舊裝備的維護也僅僅只有54億英鎊的經費,這些錢維持了一個規模在世界前列的常備軍,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剩下的,都花在維護直布羅陀等海外基地的維護、升級。(但儘管如此,西歐老牌軍事強國的軍工能力依舊不弱。得益於軍事貿易,歐洲軍工業還能苟延殘喘的活著——換句話說,僅靠本國訂單,西歐軍工企業無法自力更生)。

上圖:英法德三國2017年軍費支出與GDP佔比

第二,是沒有必要。

核武器的出現打破了以前固有的戰爭模式,以德國為例,在冷戰時期作為美蘇交鋒的前沿,以德國的體量以及地理位置,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德國便首當其衝的淪為美蘇爭霸的炮灰。在核力量的絕對優勢下,德軍的實力強不強已經沒有必要再去討論。若還是執迷不悟,沉迷於軍事發展中,反而會陷入到歐陸各國的包圍中,特別是來自蘇聯的強大威脅。而在冷戰後,西歐沒有了蘇聯的軍事威脅,繼承了蘇聯軍事主體的俄羅斯苟延殘喘,外強中乾,西歐發達國家自然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最後,儘管世界在各種新聞的影響下顯得平民與戰爭咫尺之遙,但和平的地區仍然在主導著世界的走向,經濟發展仍然是主流。發達國家需要優秀的工人侵略他國的經濟,需要警察維護移民勞動力的治安,需要政治家一邊維持歐盟一邊保持極低的支援成本。那麼他們要一支強大的常備軍幹什麼?作為盟友,通過租借基地這樣的“小代價”,能夠換取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的軍事保護,在歐洲人看來,實在是不能太划算的買賣。


槍騎兵的知識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全球地緣戰略格局,歐洲國家和日本韓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受美國軍事保護,是二戰後全球地緣戰略格局重新劃分形成的事實,也是美國分享的二戰勝利最大的果實,美國對歐洲國家和日韓的軍事佔領和軍事保護,是美國贏得二戰勝利和蘇聯冷戰勝利的成績。

美國利用對盟友的軍事佔領和軍事管控已經把美國所謂的盟友和美國的利益,和美國的全球霸權捆綁在一起了,美國的盟友現在是美國霸權的幫兇,美國盟友不得不接受被美國軍事控制,淪為美國霸權勢力幫兇的現實。

如果美國盟友要獨立自主發展軍事力量,要把美國軍事力量從本國驅趕出去,那等待美國盟友的就是美國無情殘酷的打擊,背叛美國的盟友,就是要推翻美國全球霸權,美國會首先摧毀背叛國的經濟。

是美國成就了歐洲和日韓國家的發達經濟體,美國也有能力摧毀這些發達經濟體,這些發達經濟體不需要美國軍事力量保護了,不需要美國霸權存在了,要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和敵人了,那美國只能先毀滅掉這些發達的經濟體。

歐洲發達經濟國家和亞洲的日韓國家,只有法國和日本有獨立自主發展軍事力量的意願和訴求,其它被美國軍事佔領的國家是沒有獨立發展軍事力量的訴求的,一個原因是這些國家是真的離不開美國軍事力量的庇佑,這些國家無力獨立保護自己的國防安全。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通過對盟友的軍事佔領和管制,已經把美國盟友綁死在美國霸權的戰車上了,美國霸權和美國盟友是共生共榮,一損俱損,美國盟友要從美國霸權戰車上下來,只能等待美國霸權的終結。


松間山水畫


這裡有兩種典型的情況,一是德國和日本這種二戰戰敗國,美國駐軍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清算方式,他們想把美軍請走也是不可能的,第二種則是韓國和波蘭那種,為了自身安全而請求美國駐軍,求著哭著喊美國留下。


不過德國和日本這種源於歷史原因的國家不必說,可以拿韓國這個奇葩國家來說,對於韓國來說,它請求美國駐軍甚至交出軍隊指揮權的原因是希望美國幫他抵禦北邊的親兄弟,幾十年之後的今天,韓國體味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欲罷不能。

讓美國駐軍保護自己的甜頭是可以不用在軍備上投入太多的錢,把更多的錢放在經濟和民生上,韓國能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也得益於這一點。其實這個挺好理解,如果大家玩過紅警和星際這樣的策略性遊戲,就知道在發展早期我們如果不用建兵和建坦克,我們就可以把錢拿來建礦廠和礦車,經濟發展起來!


不過韓國也嚐到了其中的苦頭,特朗普現在讓韓國每年交50億美金“保護費”,文在寅深受其害,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交吧?韓國人得戳他脊樑骨,不交吧,美國撒手不管怎麼辦?

如果文在寅狠下心就是不交錢,特朗普真的把軍隊一撤,韓國還真的沒有太多的自保方法,因為已經被保護太久,它已經習慣了這種安逸生活,軍備早已鬆弛。


另外一個苦頭就是丟失了主權!沒有國防自主權還談什麼主權,所以很多人都嘲笑韓國是美國的“奴才”,美國在經濟上幾乎完全掌控了韓國,韓國幾個大財閥大部分股權都在美國人手裡。


選擇一個強大國家來駐軍保護自己是小國家才會做的事情,如果想要在國際競爭中角逐,想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選擇讓美國駐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