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經營者出來聊聊,今年你有什麼感覺?同比怎麼樣?

我不買茶葉的


今年生意不景氣,生意人公認的,主要是房租貴,做生意的多,競爭特別大。感覺很多腦殘小白,沒下過海,不會游泳,卻奮不顧身撲向大海,結果你懂的。我還算好吧,畢竟,十八年的生意沒白做,近幾年,除了正常開支,一年能存十多個吧。生意越做越順心,大實話,我們這條街,人流量很大,房租不貴,但轉讓費有點貴,二三十萬起步。九成賺錢,一成保本。我算中下吧。五成一年存個二三十萬吧。我所瞭解的。總之,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前提是房租合適,項目合適。


用戶cuqwhjs3ja


我開鞋店五年了,總的感覺是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

14年第一家店開業的時候,要在門口控制客流,不然店都要被擠爆。這還是算一般的,朋友在另外一個鎮上開的鞋店,月租不到一萬,每個月營業額都二十萬左右,一個月輕輕鬆鬆起碼賺五萬以上。於是他拼命擴張,短短一條街開了三家店,成了那條街的風雲人物。其實他沒賣過鞋子,以前是賣手機的,跟著我們走了好運,發達了。

那兩年,我們親戚朋友到處找門面,瘋狂開店,開的每一家店幾乎都是賺的。朋友圈都是問今天做了多少,誰誰做得更多,沒有什麼擔心虧錢的。

到17年就差了很多,開始考慮把一些虧損的店轉讓了,開分店的已經很少了。

18年不再是算每個月賺多少錢,而是考慮如何保本,有沒有新的發展方向了。

今年情況當然更差,我所在的這條街,多少門店開了關,關了開,城頭變幻大王旗!以前轉讓費起碼要十幾萬,現在也不要轉讓費了,租金也有所下降,現在都還有很多店鋪空置。今年五一生意比去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這兩天下雨,更是生意慘淡。這不無聊,想碼字賺點錢補貼員工工資呢!

各位大咖,我是開鞋店的滄浪之水,歡迎與諸位一起交流一下開實體店那些事!





開店一點通


😂😂😂😂感覺還不如去年,去年不如前年,前年不如大前年,16年不如15年,大概到11 12年,一年不如一年,2006年開小家電(一間門店),基本上除了開銷到年底純利潤有個三五萬塊錢,11年買房付了首付,沒錢了,之後年年利潤(除了所有開銷)一二萬,大概15 16年到現在年年不賺錢,一年三五萬,交房租兩萬,一家子衣食住行三萬,不賠錢就不錯了,現在是賣的門店多了(以前小縣城就這幾條路就這麼多商家,別的地方商家很少,現在呢個個小區周邊都有,方便了,但是都不賺錢了),以前貨比三家,找個便宜的要,現在網上比價格,很多進價都比網上的零售價貴,很多用戶不看質量只看價格,以前十塊賺一塊薄利多銷一天賺個一二百,現在薄利少銷,房租開銷都比以前大了,好乾個錘子啊😂😂😂😂😂,誰有好工作,準備關門不幹了,太累還不掙錢


微波爐裡熱冰棍


我在實體店工作二十年了,跟隨大趨勢而動作是一個方面,(開網店暫不說)。實體店的今天經營狀況有幾座大山,房租,工資,社保,1房租,實體店在沒有網店出現時,房租不算支出多少,後來隨著老城改造,土地拍賣,房價瘋漲,選門面和門面房租成了一大事。2工資,不知從什麼時侯起,工資每年每個市都會出最低工資標準。吐槽的人多,質疑這不是我生活的城市,工資標誰每年漲,店裡生意好的話,漲沒問題,生意不好,虧的話,個體也要死撐。賣的還是哪些商品,價格不能漲,銷量只有那麼多。工資讓人頭痛。3 社保,要按吋交,手頭不寬裕,交遲了,

,補交手續麻煩,跑社保局辦手續

排長隊,要大半天。

時間不夠,先寫到這裡。


hsqp1998


做了餐飲,製造,貿易三項。明顯生意跟去年同期比差了一些,勉強還可以。餐飲這邊美團,餓了麼漲價之後徹底關了不再用了,發現這些外賣平臺就是在吸血,基本賠錢。人工工資高不好招人,現在都壓縮員工提高工資,未來幾年經濟應該越來越差,高房價帶來的後遺症將逐漸爆發,中國房地產泡沫經濟玩兒了十幾年,經濟、創新、製造業被高房價拖累。現在努力在做製造業,個人感覺製造業必將回歸,如果一切都玩兒虛的,根本不行。股票徹底不要炒,沒有T+0就不要玩,現在這個模式就是為了人為控制。未來十年甚至更久房價會橫盤,製造也會崛起,服務業將會大洗牌,但也有可能會遍地開花全民做生意


日末蒼穹


我是銷售白酒的,每天和和飯店老闆,超市老闆,菸酒店老闆打交道,這幾年個體真的不好乾,開個飯店,房租,裝修下來十幾萬,有的店開不到三個月都關門了,賠十幾萬不到半年。

去年我們這的萬達廣場開了個飲食一條街,當時看著很熱鬧,四五月份天氣熱,人多,一下子開了三十多家,店面還不小,好多都在一百多平米,和老闆聊天,裝修和房租下來二三十萬。到國慶節後關門過半,現在剩下不到十家店。

我知道的幾個老闆,投資進去,最短的一個多月,就關門轉讓,大半年了還沒轉出去,血本無歸。



AR鮮花


一句話,老百姓手上真沒錢了,不是有些必須買的,老百姓基本上不消費了。

現在好做的生意,

一個是和生有關的,那就是嬰幼兒奶粉等系列。

二是和結婚有關的產業。

三是和死有關的產業。

其他行業,會越來越差。我是做超市的,今年生意整體下滑一半不止,除了生鮮,衛生紙等必需品,其他產品滯銷的厲害,尤其食品類,真的是慘不忍睹。


1983春曉


個體戶出來聊聊,你這一聲深情的呼喚,讓好容易才止住淚水的我情不自禁,這不,眼淚又流出來了。

這幾年象我這樣的個體戶的處境,那叫一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用四個字來概括就叫“異常艱難”!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至少分三類!

一、大浪淘沙、商多客少。現在國家經濟迴歸質量,但先期的數量型經濟需要從新由市場整合。處處刨業,業業都上,是目前的常態。人人經商商試路,處處開店店待客。不是老手擴經營,盡為新人佔市場。結果~兩敗具傷,添血退市;敗的耗盡積蓄,勝的無利自保。

二、買房養車,顧客缺錢。顧客就是上帝,可上帝也難。雖說是過了溫飽,但可持續難。買房耗盡三代勁,一妻重返半世貧。不管你是南來地,北往地,哈爾濱,香港地,只要你在此娶妻,你就得買房買車買面子,很多人都要負債衛穩、尋求長遠。什麼掙錢消費,老一輩的先讓道,硬生生把一個全民消費變成了個重點消費,而且定向提供此類服務的也扎堆。

三、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如今市場是大吃小、優吃劣。要想生存先投資迎合市場,硬件上去了,用人確如吃黃蓮。現如今都是生存不易,生活成本很高,低工資已留不住人。你認為工資合適,他(她)確感覺離目標還遠著裡。利潤下降確工資上漲,你在給其上漲工資的同時還要講不完的感情投入,你當孫子人家還不一定承你的情,因為他也不易,其實都何其艱難啊!我要是利潤空間大,我給你漲個美國水平,何愁你不滿意我作難,我吃飽了撐的啊!

綜合上敘,不說也罷,我擦了淚水去喝點澆愁酒呀!我其實也知道“抽劍斬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可誰讓咱遇到這生孩子前的陣疼呢!疼就疼吧,反正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


牧牛農夫


老闆提問,會計踴躍發言。我主要談談2019年最新財稅政策對個體戶的影響。

2019年1月1日後密集公告和實施的稅務新政,對於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公司制企業,影響和惠及力度比較大的是小微企業普惠性稅優政策和最新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


一、對個體戶所得稅的影響

筆者通讀普惠性稅優相關政策和最新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發現對於個體戶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基本沒有什麼實質影響。首先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並不包含個體戶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沒有普惠性優惠。其此,新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中,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不得在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前扣除,對個人所得稅的影響較小。

2019年最新的稅優,與個體戶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擦肩而過,沒有任何實質影響!

二、對個體戶增值稅的影響

個體戶由於經營規模的現實,通常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主體相對較少。月度或者季度不超過小微企業增值稅免徵條件的,其增值稅應納稅額基本為零!此項稅收優惠比較明顯,對於月平均銷售額在3萬元-10萬元的納稅人,效果尤其明顯。以往不能開票、不敢開票的情況最大限度的得到改善。為增加銷售,留住客戶,新增客戶創造了前提條件。


三、其他涉稅事項的影響

針對小規模納稅人,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佔用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減徵50%!

四、綜述

2019年,對於個體戶稅收優惠積極正面的相對較多,但經營是關鍵!中小企業主在困難的時候,頂住壓力,不斷創新,在艱難中前行!同比和環比均是歷史,活在當下,創造嶄新的未來是各位老闆的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加油!


順通財稅段賢明


不太好做。我很多客戶都在向我反映,去年生意不好做,今年生意更不好做。我們贛州有一個客戶去年做了近三個億,但今年一開春就感到壓力倍增,原來老闆只是在家裡喝喝茶,處理一下內部事務,可是今年一過完年,就馬不停蹄的到處去跑業務,到現在還在沒有回家。

造成現在這種局面是什麼原因呢?

一方面是國際形式造的,比如世界各地政局動盪,比如中東地區局勢緊張,油價上張,導至企業成本上漲。比如中美貿易戰、國際排華等眾多因素造成企業出口減少,生意難做。

另一方面,國內生產飽和,內需拉動較慢。並且國家戰略方向和產業結構在進行調整,由原來的土地財政變為實體財政,從之前的製造大國變成“智造”大國,提出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等大的方針和策略,因此眾多的傳統行業和部分出口企業受到較大的衝擊。

第三個方面,稅收成本。我所指的稅收成本不僅僅是指稅賦率,現在稅收成本更多的來源於企業不斷的規範,稅務部門監管也越來越嚴格,使得以前很多不規範企業迫於壓力不得不按正常來交稅,把原來非常正常的利潤擠壓掉了,因而很多的企業認為稅收成本越來越高了。

綜上所述,很多企業覺得生意很難做,但是各位,我們的黨和國家並沒有放棄大家,放棄中小民營企業。習主席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和會議強調民營企業是國家經濟的主要來源,是國家支柱,應該大力支持和幫助!事實上國家也是在這麼做的。國家也採取了一些相應措施減輕企業的壓力:

1、降稅。最明顯的就是去年的個稅改革和今年的增值稅稅率大幅下降。

2、降費。國家已經取消了很的行政費用,從不同的方面降低企業成本。如社保繳納比例的降低。

3、對涉及民營企業的不平等規定一律予以廢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