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目前俄羅斯與美國的實力差距是拉大了還是縮小了,為什麼?

香堂風子


應該是超過了,俄羅斯在普京大帝的領導下,各個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美國


獨上高樓222


俄羅斯與美國的實力確實是越拉越大,關鍵就在於俄羅斯經濟不景氣。不過,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帶領之下,俄羅斯依舊保持著震懾美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俄羅斯每年的軍費約在500億美元-600億美元之間,不足美國一年7000年美元的10%。然而,俄羅斯重點投入到戰略核力量領域,保持著對美國的戰略威懾力。只要俄羅斯保持著強大的戰略核力量,就能夠避免被美國欺壓。

1992年,蘇聯剛剛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60%的綜合實力。不過,在葉利欽的“休克療法”之下,俄羅斯的經濟迅速崩潰。等到了1999,俄羅斯的GDP總量不足20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等到了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俄羅斯恢復了一定的實力。2018年,俄羅斯的GDP總量已經達到了1.5萬億美元,美國的GDP總量達到了20萬億美元,兩者相差14倍以上。

也就是說,與蘇聯時期相比,俄羅斯與美國的差距越拉越大。與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相比,普京時代的俄羅斯也美國的差距並不沒有一直無限擴大。在普京的領導之下,俄羅斯在歐洲、中東與拉丁美洲都給美國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俄羅斯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在經濟總量不足美國8%的大背景之下,很難持續與美國進行抗衡。現如今,俄羅斯之所以還能夠保證世界強國的地位,關鍵就靠軍事與能源。

美國在2020年的軍費預算達到了7500億美元,而俄羅斯一年的軍方預算不過是在500億美元-600億美元之間,僅僅相當於美國軍費的7%左右。但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有限的軍方投入到了重點領域,也就是保持不遜色於美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例如,俄羅斯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圖-160戰略核潛艇等組成的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有威懾美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在,俄羅斯就能夠維護自身的利益。

美國在《2020財年國防預算法案》中還特別提到了“北溪2號”與“土耳其溪”這兩條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除了軍事這一張牌以外,俄羅斯也在打能源牌。“北溪2號”一旦投入使用,俄羅斯會加強與德國、荷蘭、奧地利、法國等西歐國家的關係;“土耳其溪”會增加俄羅斯與土耳其、 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國家的關係。能源牌也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抗衡美國影響力重要的一招。

土耳其溪示意圖

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博弈還將持續進行,這對於我國而言,並不是一件壞事兒。


美國觀察室


美國與俄羅斯的差距正在被逐步拉大,2018年,俄羅斯GDP約為1.6萬億美元,而美國第一經濟大州加利福尼亞州GDP高達2.9萬億美元,如果獨立,加利福尼亞州將會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遠遠超過俄羅斯,美國一共有50個州,3個州的GDP超過俄羅斯,俄羅斯與美國在經濟上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

不僅僅是俄羅斯,在經濟領域,即使是蘇聯也無法與美國並駕齊驅,蘇聯經濟巔峰的1975年,GDP總額是美國的40%,還不到一半,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開始大幅度下滑,甚至徹底失去與美國一決高下的機會。

俄羅斯憑藉蘇聯遺產,軍事實力仍然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由於經濟發展緩慢,俄羅斯軍事實力遭到削弱,俄羅斯軍費只有440億美元,比2018年的484億美元還要少,但是美國的軍費開支卻從2018年的6220億美元提高到7150億美元,美俄兩個國家的軍費差距越來越大,而且很難縮小,因為俄羅斯的經濟形勢很難扭轉。


軍費不足,卻要面臨整個北約的壓力,最好的自衛手段是保持龐大的核武庫,俄羅斯擁有7000枚核彈頭,數量超過美國,龐大的核武庫需要耗費鉅額軍費,進一步導致俄羅斯常規軍事實力的衰弱,俄羅斯軍隊經常爆出軍官偷賣汽油,中飽私囊。

美國擁有兩款五代機,其中F22早在2005年服役,F35儘管被外界詬病,但是各國訂單總數已經超過一千架,俄羅斯五代機還沒有正式服役。美國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俄羅斯只有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但是年久失修,已經喪失了戰鬥力,俄羅斯引以為傲的“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還是蘇聯遺產,俄羅斯經濟難以支撐俄羅斯進行大規模武器裝備更新。


俄羅斯經濟模式單一,石油、天然氣在內地能源和武器出口是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但是美國對俄羅斯的圍堵絲毫沒有停止,為了減少美國的封鎖,俄羅斯與德國建立了“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把管道鋪設在波羅的海,“北溪2號”已經完工90%,但是美國卻要求負責工程的荷蘭—瑞士公司停止“北溪2號”工程。

長期來看,俄羅斯經濟不可能與美國並駕齊驅,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科技中心,憑藉軍事和美元的地位,俄羅斯能做的只有自保,很難威脅美國的地位,只要美國自己不發生內亂,美俄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相比之下,俄羅斯內亂的可能性更大。


視野新觀


俄羅斯🇷🇺的經濟總量正在趕超🇨🇳廣東省,力爭達到🇺🇸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半!差距有多大?


大陸大陸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航母已經裝備了彈射器,半個世紀過去了,世界上有第二個國家生產得出來嗎?1961年B52轟炸機已經服役,現已經退役,世界上有第二個國家生產出這麼厲害的轟炸機嗎?社會制度決定思想自由,思想自由飛翔決定人們腦洞大開、科技滾滾向前,你還以為科學家們靠什麼自信什麼維護就能提高科技水平?


我們的這片土地


長此以往,久而久之,俄羅斯會崩潰,就像當年的蘇聯。美國會怎樣?繼續強大,繼續老大,繼續偉大。不信?走著瞧。


真金子666


儘管有不少人在炒作美國衰落,但至少目前這個國家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強大不是哪一方面的強大,而是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乃至體育等等都是世界上最強的。美國的經濟總量高達20.5萬億美元,相當於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國的1.5倍左右,相當於排名第三的日本的4.5倍左右,比排名全球第三至第八位的日、德、英、法、印、意六國加起來還大,甚至由28個成員國組成的歐盟的經濟總量也只有美國的89%。目前美國現役部隊大致構成如下:陸軍54.1291萬人、海軍37.1723萬人、空軍33.3772萬人、海軍陸戰隊19.5338萬人。美國現役部隊的人數規模在全世界僅次於中國,此外美國還有大量預備役部隊:陸軍預備役部隊員額為20.8萬人、陸軍國民警衛隊35.7萬人、海軍後備隊9.08萬人、陸戰隊後備隊4萬人、空軍後備隊7.42萬人、空軍國民警衛隊10.7萬人。美國的軍費開支長期處於全球第一的位置,基本相當於第二到第二十四名軍費的總和。美國擁有全球無可比肩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和全球最龐大的核武庫。美國海軍目前擁有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西奧多·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杜魯門號、里根號、布什號、福特號11艘正在服役中的航母,是目前全球航母數量最多、排水量和體積最大、艦載機搭載數量最多、作戰效率最強大且全部使用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目前美國本土擁有軍事基地871個:其中陸軍基地245個、海軍基地242個、空軍基地384個。此外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的140多個分佈著美國的374個海外軍事基地和30萬駐軍。全世界規模絕對領先的軍事基地數量加上美國的戰略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兩棲攻擊艦與航母等可以讓美國的軍力在第一時間投送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如果說我們對美國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還缺乏直觀感受,那麼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隨時都可以接觸到美國的隱性實力:遍及全球的肯德基、麥當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商標,引起全世界矚目的NBA賽事,奧運會常年壟斷獎牌榜第一的殊榮......

目前放眼全球在全世界主要大國當中只有中國的實力與美國不斷縮小差距,而其他國家與美國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不斷拉大: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GDP一度佔美國的70%,如今卻已不足美國的1/4,同樣英、法、德等國佔美國的比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至於俄羅斯與美國的差距其實也是一直在拉大的:我們知道俄羅斯在蘇聯時代是和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那時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然而如今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只有1.647萬億美元,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甚至曾一度被韓國所超越。普京上臺後使幾乎在休克療法中徹底休克的俄羅斯經濟出現復甦勢頭,然而這種復甦並不是建立在對俄羅斯經濟體制和生產技術的改革基礎之上的,蘇聯時代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依然存在。之所以俄羅斯經濟能在普京上臺初期出現好轉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普京政府巧妙地利用了俄羅斯的自身優勢——在俄羅斯廣袤的國土之上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蘇聯時代則為俄羅斯奠定了堅實的軍工基礎,俄羅斯正是憑藉這些優勢通過出口油氣資源和武器裝備創匯。然而由於缺乏體制和技術層面的改革創新,這種單純拼優勢的發展模式總有將自身優勢耗盡的一天。

迄今為止俄羅斯經濟片面依賴於能源產業的狀態並未得到改善:在俄羅斯的國家經濟結構中能源產業依然佔據著巨大的比重,俄羅斯的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於與能源相關的產業。而俄羅斯自身的輕工業產品卻是極度匱乏,自己也沒有生產體系和能力,以致於俄羅斯這個能把衛星送上天的國家卻幾乎見不到國產汽車,在辦公室中也幾乎見不到一臺國產電腦。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俄羅斯經濟相當脆弱,經不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對其引以為豪的軍工生產構成一定的不利影響——畢竟再先進的裝備也需要資金進行維修保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面臨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以致於蘇聯時代引以為豪的軍工產業由於缺乏足夠的研發經費而不得不自廢武功——蘇聯時代曾一共建造過九艘航母,然而俄羅斯最終只保留了“庫茲涅佐夫”號這一艘。與此同時蘇聯時代的軍工體系是分佈在各加盟共和國的,比如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就位於烏克蘭境內,所以隨著烏克蘭的獨立就使俄羅斯的海軍建設受到了一定製約,以致於俄羅斯海軍多年來沒有建造一艘大型水面軍艦。與此同時俄羅斯陸軍和空軍的武器老化現象也較為嚴重,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俄羅斯空軍迄今為止沒有隱形戰鬥機服役。可以說如今俄羅斯在常規武器方面與美國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即使與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相比也沒優勢可言。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人口外流和生育下降的現象:從1993年到1996年俄羅斯人口幾乎下降600萬人,平均每年以200萬的速度在下降。這已嚴重影響到俄羅斯勞動力和兵力的來源,俄羅斯的人口問題甚至使世界上出現了這樣的討論: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將隨著人口的自然減少而失去,進一步發展甚至有使俄羅斯亡國滅種的危險。普京上臺後意識到人口問題的嚴峻性,於是在經過一系列措施手段後終於在2013年止住了俄羅斯人口的下降趨勢,不過在經歷2013年之後這幾年的發展只增長了150萬人口。就這還是包括了克里米亞的人口統計數據,也就是說俄羅斯在從烏克蘭拿走克里米亞後的人口還不及蘇聯解體之初不含克里米亞在內的俄羅斯人口。如今的俄羅斯相比蘇聯解體之初的1992年1.49億人口減少了450萬人。俄羅斯所面臨的還不只是單純的人口生育率下降問題——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一直面臨嚴峻的人口外流現象,曾有大量俄羅斯人迫於生計離開俄羅斯,選擇前往西方發達國家定居。2017年本已出現好轉跡象的俄羅斯人口增長問題再生波折:這一年俄羅斯全國出生人口為169萬,較2016年減少20.3萬,而同一年的死亡人口為182萬,再次出現人口負增長現象。至此俄羅斯新出生人口數降至十年來的最低紀錄。2018年俄羅斯人口態勢進一步惡化:這年俄羅斯人口減少了86700人。2019年前9個月俄羅斯人口總量又進一步減少了25.96萬。目前俄羅斯的人口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俄羅斯勞動力和兵力的來源,使俄羅斯國內市場不斷萎縮,甚至使世界上出現了這樣的討論: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將隨著人口的自然減少而失去,進一步發展甚至有使俄羅斯亡國滅種的危險。

俄羅斯與美國的國力差距在拉大不假,但這並不是說俄羅斯已完全失去與美國博弈的資本。事實上迄今為止俄羅斯仍是國際體系中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即使是美國也不可能無視俄羅斯。俄羅斯目前儘管在常規武器上與美國已不在一個量級上,但俄羅斯仍有反制美國的殺手鐧——那就是核武。2017年3月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曾就俄羅斯的核力量作出報告——據該報告推測:截至2017年初俄羅斯擁有約4300枚核彈頭可部署在遠程戰略發射裝置和近程戰術核力量上。其中約1950枚戰略核彈頭部署在導彈和轟炸機基地內,另有500枚戰略核彈頭及大約1850枚非戰略核彈頭被存放於核武庫中。除一些用於作戰部隊軍事存儲的核彈頭外,還有約2700枚已退役等待拆解的核彈頭。由此可得,俄羅斯總計擁有約7000枚核彈頭。俄羅斯具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儘管俄羅斯一年的軍費預算僅僅相當於美國軍費的7%左右,但俄羅斯將有限的軍費投入到了重點領域,從而得以保持毫不遜色於美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只要俄羅斯還有威懾美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在,俄羅斯就能維護自身利益。那麼俄羅斯如今的大國地位完全依賴於核武器作為唯一的支柱嗎?事實上俄羅斯還有另外一樣支柱。

俄羅斯廣袤的國土之上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目前俄羅斯已經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三分之一還略多,排名世界第一;俄羅斯已經探明的石油資源82億噸,佔世界總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俄羅斯的森林覆蓋面積約為8. 67億公頃,佔其國土面積的50. 7%,居世界第一位。俄羅斯的煤炭儲量世界第二,水力資源世界第二,鈾資源世界第二,鋁資源世界第二,黃金儲量世界第五,森林資源世界第一,鐵資源世界第一。俄羅斯已經探明的自然資源總價值超過30萬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21%,居世界首位。上世紀70年代俄羅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東部地區一個直徑超過100公里的隕石坑內發現了儲量估計超過萬億克拉的鑽石礦,這裡的鑽石儲存量估計是全球其他地區鑽石儲量之和的10倍,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俄羅斯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在國際能源市場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俄羅斯不僅通過對外出口油氣資源創匯,同時也以威脅切斷油氣供應作為打擊對手的外交手段。美國在《2020財年國防預算法案》中特別提到了“北溪2號”與“土耳其溪”這兩條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其實除了軍事牌之外俄羅斯也在打能源牌:“北溪2號”一旦投入使用,那麼俄羅斯會加強與德國、荷蘭、奧地利、法國等西歐國家的關係;“土耳其溪”會增加俄羅斯與土耳其、 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國家的關係。能源牌也是俄羅斯制衡美國的一大有力武器。

客觀而言:俄羅斯如今的國際地位在相當程度上是吃蘇聯時代乃至沙俄時代的老本——俄羅斯的重工業、軍事產業、聯合國五常地位都是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而廣袤的國土面積以及附著於其上的資源則是沙俄時代擴張的產物。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方面說明俄羅斯老本充裕,所以就算人家是啃老族也有啃老的資本。俄羅斯依靠軍事和能源這兩大王牌所確立的國際地位至少目前看來是無法撼動的,所以即使是美國也不能無視俄羅斯。不過另一方面導致蘇聯解體的產業結構問題並沒得到解決,如今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依然不合理,長此以往俄羅斯有淪為資源型國家的風險。與此同時俄羅斯的人口持續下降,已然發展到威脅俄羅斯勞動力和兵力來源的地步。目前看來只要俄羅斯依然掌握著軍事和能源這兩張王牌,那麼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就使不可撼動的;但如果俄羅斯想要縮小與美國的國力差距,進而超越目前現有的國際地位,那麼就必須設法解決自己在經濟問題、人口問題等方面的短板,吃老本拼優勢的策略固然能使俄羅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表面的風光,但卻並不是一條可持續的長遠發展之路。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兩國的實力越來越大了。不過俄羅斯仗著前蘇聯遺留的核武器家底,還能搞搞核訛詐,綁架人類罷了。


鎖深秋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它的前身蘇聯,在綜合國力方面,從來都不是與美國處於同一等級的實體。即便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冷戰處於蘇攻美守,蘇聯的相對優勢也僅限軍事方面,在經濟,民用科技,高新技術,創新能力,文化輸出能力方面,被美國甩開了不止一個檔次。美蘇長期在軍事上的均勢,讓人誤以為蘇聯真的能夠抗衡美國,殊不知這不過是假象而已。

八十年代後期,蘇聯開始走向衰退。1991年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量的遺產,取代了蘇聯在國際上的原先的位置。但俄羅斯與美國的差距則越來越大,除了軍事方面。蘇聯模式長期的弊端在於片面發展重工業,軍事工業而輕視輕工業,民用工業,同時極力壓榨農民,服務於工業發展。俄羅斯在基層蘇聯衣缽之後,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善這些弊端時至今日,俄羅斯的輕工業仍然不發達。

再者,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水平著實不高,其GDP甚至不如我國廣東省。雖然GDP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然而作為人口上億的國家,卻無法利用這個優勢,轉換為生產力,與美國相比,實在是過於差勁。

二十一世紀以來,美國在各個方面的實力進一步和俄羅斯拉開了檔次。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克林頓政府採取新經濟政策,更新了經濟發展模式,使得美國經濟再一次實現騰飛。科技方面,美國本身的底蘊得到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不僅被運用於大型企業生產,在中小企業,甚至農業生產方面均得到利用。正所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美國依託強大的技術優勢(尤其是信息技術),保持了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絕對統治力。

根據最新統計,俄羅斯在2019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為1.3%,而美國則為2.3%。美國在經濟總體量遠大於俄羅斯的情況下,保持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速率優勢。可見,俄羅斯根本沒有資格和美國相提並論。


庭州行者


沒有十萬八千里,也有幾千裡,單看美囯多少航母戰鬥群,俄羅斯有嗎?還比什麼?你說,差距大,還是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